2015-02-02

做你自己》6 種人格價值類型

7 歲小女孩:我應該為未來成功做好那些準備?
巴菲特:把自己變成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你這輩子就會成功
如果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天職,並鼓勵他人發現他們的天職,生命的發展就有無限生機。
若做不到這一點,生命當然也可以繼續,只是失色許多。許世穎

沙特:地獄就在別人的眼光裡 ~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許世穎
盧梭:「人生而自由,卻常受困於鎖鍊當中。」《盧梭懺悔錄》
費曼:「首要的原則是:你不能欺騙自己,因為自己是最好騙的」
蒙格:如果真理和一個人的利益背道而馳,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接受真理。
巴菲特「閱讀是很重要的!這麼多年來,是閱讀讓我致富」參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斯普朗格 Sprager 將人格分成六種價值類型:
(一)經濟型,在追求「利」利益(Utility):經濟型(企業家)
(二)理論型,在追求「真」真理 Truth 理論型:哲學家.科學家
(三)藝術型,追求「美」美感Form.Harmony審美型.藝術家
(四)社會型,在追求「愛」同情Love社會型:教育家、慈善家
(五)政治型,在追求「權」權力(Power):政治型(政治家
(六)宗教型,在追求「聖」至善(Unity):宗教型(宗教家

每個人都同時包含上述六型,只是其中某一型可能特別發達明顯,或極為缺乏,就如同骰子的六個面一般。此外,斯普朗格提倡教育愛愛的教育,深深影響現代之教育
.....................

楔子:發表本文之前,首先要澄清一個基本立場。那就是本站雖然一再強調、鼓勵讀者《做你自己》但許世穎 Dewey 所謂的《做你自己》絕非自私自利,相反地是要透過奉獻自己、服務所屬社群來實踐 (如:工商心理學部落格的優質讀者們、許世穎心理學書院「地王班」同學)這也是本人多年來在本站無償撰寫文章,且版面上無任何廣告,拒與金融機構掛勾的理由

今天介紹的《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也是長年無償推廣閱讀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教授所大力推薦。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洪蘭認為作者彼得.巴菲特的觀念非常地正確,是經過深思熟慮反思後所說出來的話,值得細看。作者彼得.巴菲特很明白,有著華倫.巴菲特做爸爸的確有許多「優勢」(privilege),但是你的人生還是得你自己打造。爸爸的名字會替你多開一些門、多認得一些本來沒有機會認得的人,但是他不能替你過一生。是的,含著金湯匙出生很好,但是很多時候,這金湯匙會變成金匕首,因為它阻止了你天賦的發展。參見:拙著13 堂《讓天賦自由》的課程

筆者同意《做你自己》對年輕人最好的地方是他的經驗是每個人都用得上的:他告訴年輕人,好的決定需要時間,若有能力,請用金錢去買時間,等你自己找到真正想投入一生的時光去做的事後,再去做。他說他從小心中就一直有個聲音,他不知道是什麼,但是這個聲音促使他尋尋覓覓,最後決定從史丹佛大學退學,租小房子、開二手國民車,去找尋自己的興趣,這種真誠對待自己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多年前離開公職、白手起家的弟深有同感)

作者工作的態度把每一個案子當作大學時的作業來做,只要能從中學到東西就全力以赴,不計較價錢,用做中學來累積自己的經驗。人家只看到他成功卻不知他在爆紅之前已花了幾百個小時泡在錄音間。他也告訴年輕人,平日努力充實自己才抓得住機會,人無法預知,在事情發生前,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只能善用時間好好的充實自己,等待機會的降臨

人生很多事是偶然,當你善用這個偶然,成功就變成了必然。(就從參與地王班開始吧!)
本人贊成《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作者彼得.巴菲特所說的:「人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能做自己!」Life Is What You Make It。社工系出身同時長年參與扶輪社、私下觀察這些事業成功的扶輪社友之結果。認為所謂的「有錢的人都不快樂」絕對是個不切實際的說法。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前提是我們得先了解自己對哪些事情在意?

人生的價值觀及目標是什麼?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哪些事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奇怪的是,在試著去了解哪些事情會讓我們感到快樂時,財富往往就會隨之增加。
這是因為我們會更加專注投入在學習、工作及管理財富上,結果就是為成功創造了更多機會
如何確保「錢財可以為我們的幸福帶來正面的貢獻」,而不是焦慮的來源?如何同時擁有財富與快樂幸福呢?這正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與弟曾推薦的《多少才夠?》這兩本書,乃至於工商心理學都將幫助你,聚焦於實現財富與快樂的重要關鍵事情上,做自己心智的主人

筆者與讀者一樣好奇:有個富爸爸是什麼滋味?住豪宅、開名車,有大把財產可以任意揮霍?可是彼得.巴菲特卻現身說法告訴我們,即使老爸是身價超過四百億、叱吒全球金融市場的股神。他沒有成為人人稱羨的富二代而是選擇做勇敢追求夢想的「自己」!的確,如果跟著父親走入華爾街,頂著巴菲特的光環,絕對可以少奮鬥三十年。但老巴菲特讓彼得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讓他有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天賦,於是彼得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音樂之路,而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熱情所在!不是看他的父親有多少資產,而是憑他不間斷的學習和努力

相信《做你自己》作者彼得有個股神老爸,的確不是普通的幸運,因為從父親身上,他看到了什麼是認真和自律、如何勇於面對挑戰,並且盡情徜徉自己所選擇的人生,而你,投資心理學部落格讀者們:要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在每天面對的無數抉擇中,你要選擇阻力最小的路?還是可能帶來最大滿足的路?相信《做你自己》作者彼得.巴菲特以他動人的人生經歷告訴你: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許世穎 Dewey 常提醒讀者:當我們找到自己的強項,也就是心理學家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所謂的強勢智慧(又譯優勢智慧,參見嘉納所著《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我們不但能樂在其中,也會更有成就如果缺少方向清楚又能督促自我的生活目標,我們可能無所事事,失去自我(一直往東走,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西方美麗的夕陽)當我們知道將何去何從,也知道最想做的事,就很容易堅持到底,忠於自我也比較願意拒絕外人施加的義務、違背志趣的要求,以及社會地位的誘惑只願接受內心的召喚,聽從自己的意見。這也是《多少才夠》提及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所著《快樂為什麼不幸福》同樣提及的要旨。本文摘自《多少才夠》《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

這兩本書,乃至於許世穎心理學書院,皆不同於一般教人理財致富的工具書或理財課,而是著眼於:傳達正確的理財及人生觀唯有當兩者處於平衡狀態下,才能同時擁有財富與快樂。本文開頭楔子所說的基本立場,容再說明如下:所謂的《做你自己》是要透過奉獻自己來實踐。這也是本人承租台北車站新光三越地王地段、不惜血本成立地王班的理由(不計成本、不收入會費、每堂只收 980 元) 關於要如何透過服務所屬社群來自我實現
請參考:拙著《社群新經濟時代》的部落)

本文作者實踐超我服務的所屬社群許世穎工商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

10年或一萬小時的學習《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自我實現需要長期的學習。因此找對老師與適合自己的社群很重要。任何專業都是須要長期累積的,不是出了一本書就可開班。應有專業學經歷(需為相關領域,否則博士也沒用)而非有錢加盟或短期受訓即可擔任「教練(生命教練)顧問、講師、引導師」等騙子代名詞。誠如心理治療大師 Corey 「學習者和教學者需要探索彼此,看看彼此是否適合在一起工作,以及彼此的價值觀是否能共容」師專心理輔導出身,學習心理學 31 年的許世穎 Dewey不會撈過界教寫程式,不知為何非專業人士總愛撈過界請參考拙著《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自我實現需要長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