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6-04

生命的禮物》深厚可靠關係才能帶來真正改變

錯誤願望症候群:不切實際的樂觀或許能暫時令我們開心,卻會在稍後讓我們的心情更差。心理學家波利維和赫曼稱此為「錯誤願望症候群」,用這種方式企圖來改變自我~無效!因為它從來就不是改變的策略,而只是讓心情變好的策略,這兩者是不一樣的!(以上摘自《輕鬆駕馭意志力》)

這也是為什麼上短期昂貴的潛能開發課程、催眠 NLP或使用《祕密》《零極限》《吸引力法則》等「靈修書」 ..等 以「正向語言」自我暗示的作法~不但無效!到頭來還讓參與者損失大筆金錢、身心受傷的原因

許世穎Dewey推薦斯賓諾莎問題》臉書」智者的需求很少,很容易滿足。無止境地渴求財富或地位的人,永遠無法得到內心的安寧。因為渴求會繁殖,擁有的越多,就越被它們佔

如果處於完全不贊同我本性的人群裡,想要適應他們而不大幅度改變自己是很困難的。在無知者之間的自由人,會盡其所能努力避免他們的贊同。自由的人誠實地行事為人,不虛偽欺詐。只有自由人才是真正對彼此有益,而且可以形成真正的友誼。每人都應以清明理性,決定如何活得蓬勃煥發。
..............
Corey 認為心理治療成效來自兩大因素:一是治療者本身的身教(孟子的身教,也就是班杜拉所說的真實性楷模)二是當事人與治療者之間的連結,亦即關係的深厚。「真實性楷模」是指當事人在現實世界中,可以真實接觸到的楷模,相對於來自影像書本的「概念性楷模」參見《拿出你的影響力》

歐文亞隆則說「無論觀念再怎麼有幫助,它唯有在親密可靠的關係中才能展現威力」這也是為何不論中外的教育創始人(如:孔子或蘇格拉底)都是以深厚師生關係的終身社群為學習型態(因此單方面聽演講或短期昂貴課程,無法造成有意義的改變)參見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


歐文亞隆還強調「只有深厚可靠的關係,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其實,所有教學或諮商理論,也是 11 大心理學治療學派的難得共識是:『在建立關係彼此信任後 (需要長期培養),才能造成實質的改變。』Corey、班杜拉、歐文亞隆這 3 位大師不約而同的看法,令許世穎 Dewey 印象深刻
.....................

如何才能幸福快樂、心理適應良好呢?心理學首席大師張春興認為:「首要條件在於能『了解自我並肯定自我』,他說:了解自己不易,肯定自己更難!然而,善於生活適應者,必須兩者兼備」感念吾師張春興教授,在我 20 幾年前師專「心理輔導組」畢業分發國小任教時,特別來函關心、指導多次。終身感念 ...

一般人所認為的,心理成長是因為特定事件,這其實是錯的。問題很少是單一原因造成,頓悟更是逐漸累積下來的。當事人要經歷一段很長的「再教育過程」才會達到真正的成長。
心理成長的真實寫照:沒有神奇的療效,沒有突然的大澈大悟,一切進展都必須用寶貴時間與心血慢慢換來(日積月累的深厚關係才能帶來實質改變)摘自《日漸親近》《叔本華的眼淚》

1.成功是無法複製的》YouTube別上心靈詐騙課
2.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正向心理學》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幸福指數 ...
3.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幸福人生の秘訣:慎選人際關係」 - YouTube
...................

小心防範「無心理輔導專業背景」的教練(激勵講師、靈修老師、心靈教練...)所提倡的「偽科學」。多年來心靈大師、教練與激勵演說家,力勸大家改變想法與行為以改善生活,但科學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師們提倡的技巧大多徒勞無功(摘自《失控的正向思考》)

那種自我暗示的「想像練習」反而常常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想讓自己「覺得很快樂」反而讓人滿腦子都是負面想法,如:潛能開發課程或《祕密》《零極限》《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訂單》之類的靈修書。曾任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學習心理學 29 年的弟提醒您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想改變的行為是社會常態,這樣的認可就可能影響我們改變的決心。你是否想得出許多有同樣習慣的熟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群行為舉止已達到你預定目標的人,找新的『團體』加入,無論是班級、線上社群都行。只要你周圍的人都在努力達成相同的目標,你就會覺得這才是社會常態。

關係越親密深厚,心理與行為感染力越大。當我們想到自己所愛、尊敬、相像的人,大腦會將他們當成自己人而非外人。請成年人先想自己再想母親,掃描顯示大腦活躍區塊幾乎相同。表示我們所認定的自己,也包含著所關愛的人,我們的自我意識取決於自己與他人關係。他們的選擇也會影響我們的決定。
................................

許世穎 Dewey《致博學的投資人和心理學家》
如果你認為金融從業人員,這種只會銷售的人,相當於康納曼這種歷代以來,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如果你認為靈修激勵講師,這種一無是處的江湖郎中,是造詣極深的思想家。那麼,我不是為你而寫~請參考拙著《快思慢想》諾貝爾經濟學獎:心理學家卡尼曼

所謂的「責任」的意思就是當「自己生命的作者」;了解自己的「作者身份」,就是要放棄:別人創造、保護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許世穎 Dewey 常說的:你就是自己的 CEO)摘自《存在心理治療》歐文亞隆。不去掌控你的生涯規劃,就是讓你的存在成為一種偶然。
當五年級生的許世穎 Dewey 回顧這一生中三、四次具有決定性的選擇時,發現當我做決定時,幾乎沒有感覺到它的嚴重性。只有在事後才發覺看似不重要的小河,竟然是長江黃河。

※ 新成立《慢思快想: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畢生傑作》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

歐文亞隆:教育和治療之間至多只有一點模糊的界線。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伊比鳩魯派學者都相信『教育和理性』是克服人類痛苦的必要工具,大部份的哲學諮商師認為『教育是治療的基礎』這個觀念來自萊布尼茲的座右銘『智慧與療癒』
你希望你的墓誌銘是什麼?難道是這些字眼嗎?攀迎附會,累積物質,追求金錢?
富有並非用銀行帳戶餘額來衡量。富有的真正意義是能做選擇,選擇你的認同,走上對你而言重要的那條路!當我們展現奇特、讓他人也表現出奇特,我們便處在最佳狀態《怪咖時代
追求幸福快樂的人必須常常提醒自己:心理成長的真實寫照是:沒有神奇的療效,也沒有突然的大徹大悟,一切進展都必須用寶貴的時間與心血慢慢換來《日漸親近.診療椅上的謊言》

歐文亞隆:團體需要長期的時間來發展穩定性和信任感,常常容不下動機不強或能力不足,而無法持續投入團體的成員。但在長久相處而產生信任與安全感後,最終會逐漸滋生療癒的氛圍。治療團體就有如在戰場搭橋,早期的形成階段會有許多傷亡(即退出的人),然而一旦把橋搭好,就可以把許多人(包括留下來的初期成員、後來加入的人)送到更美好的地方(許世穎 Dewey:因此,參加許多年而退出的人,損失最大)最後,亞隆還強調: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其實不是別的,而是無形的「團體氛圍」摘自《叔本華的眼淚》第111~112頁
.....................
心理治療的效果為何很有限,歐文亞隆指出原因是出在付費方式。因為收費昂貴(每小時約台幣 6500 元)因此只能短期談幾次。當事人與治療師都在欺騙自己。沒想到跟國內除了便宜沒好貨的混亂社大,只有「短期昂貴課程」的情況類似!(兩、三天要價高達七、八萬的都有)這也難怪根據正向心理學研究,只有 6 % 的人蓬勃煥發、自我實現(成幸人WFH)參見拙著:
《失控的正向思考》快樂是一種陷阱 6% 成幸人

遠在尚未有心理師法時,即在國軍 818 醫院擔任心理師,照理來說應是最有資格,教心理類課程的游乾桂老師,拒絕講授「激動吶喊式的潛能開發、成功激勵課程」令人敬佩!反觀國內許多不具相關專業資格者(常自稱「教練、顧問、講師」)甚至才大學畢業個兩三年,卻在教要價幾萬塊的「短期昂貴課程」真令人不恥!游老師的行誼令心理學後輩的弟肅然起敬!短期昂貴課程只是在騙錢,但因很貴,很多人還會自我催眠有用。然而,所有教學或諮商理論,也是九大心理學治療學派的難得共識卻是:在建立關係彼此信任後 (需要長期培養),才能造成實質的改變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主張《無條件的愛》,該學派創始人羅吉斯 Rogers 認為:「愛一個人應該是要讓他作自己」。彭明輝在其著作提到:假如一個女人是靠外貌來吸引男人,無異於一開始就注定了始亂終棄的命運...她將被內涵空洞的男人熱烈地追求,也很難避免地會在甜言蜜語中,嫁給只愛美色的男人;一旦過了中年,就被這種淺薄的男人遺棄。真正值得終生相守的男人,應該要有智慧看見女性的內涵。左派社會系出身的本人則認為:「自主權」對女人很重要!應是愛一個人的本質,而非職業、美貌...外在條件。「如實接納對方,也如實接納自己
........................

本人從不建議有意離開者繼續上課,因為學習者本身的意願與動機很重要!此外,深厚可靠的關係才能帶來真正改變。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在《凝視太陽》強調「無論觀念再怎麼有幫助,它唯有在親密可靠的關係中才能展現威力」這也是為何不論中外的教育創始人(如:孔子蘇格拉底)都是以深厚師生關係的終身社群為學習型態(因此單方面聽演講或短期昂貴課程,無法造成有意義的改變)15 歲就讀「師專心理輔導組」碩士論文主題為「書院」的弟當然了解,才會在 8 年前創辦「投資心理學 WHF 站前地王班亞隆還說「每當治療師需要患者繼續接受治療,也就是失去治療效果的時候。因為他會滿足其要求而失去專業」這也是為何我從不建議有意離開者繼續上課的原因~本社群只有請不適合者別再參與(如迷信《祕密》之類靈修書、技術線型、想考公職.)請參考:許世穎「投資心理學書院」如何參加

青少年成長階段問題會不斷,會持續多年考驗著父母的耐心(也因為如此,所以在五年級生成長的那個戒嚴時代,才會有張老師這種心理輔導的社教機構,只可惜到如今形同虛設~張老師竟然開塔羅牌的課!令學心理輔導出身的弟十分感嘆...參見拙著:閱讀治療並非心理治療


本文作者自就讀「台北市立師專 / 心理輔導組」起,有系統學習「科學心理學」達 29 年

「民國 79 年即擔任公立學校教師,民 79 年即取得部定(教育部)合格心理輔導教師資格。台北師院輔導教師、部定六年輔導計畫、教育局輔導委員。國立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料館)研究員」
閱讀治療教學經驗/勞社大 13 年。心理學授課 21 年(含:升研究所/教師甄試/觀護人/心理師)

存在主義治療法》日常模式 vs 本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