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11-16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托瑪皮凱提:左派讀書會

在每一世代人均產出皆增加十倍的社會之中,人人最好倚賴自己的工作所帶來的所得與儲蓄,上一代的所得和當前世代的所得相比微乎其微,父母和祖父母累積的財富微不足道。
托瑪.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P.87

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的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

皮凱提認為,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我們也很可能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景況
..............
為什麼大家都在談21世紀資本論?
十多年來,台灣人過得並不快樂。921大地震、SARS、金融海嘯、食安風暴,天災人禍不斷,無論政黨如何輪替,都無法一吐怨氣。人們在生活中充滿不確定性,對未來失去方向感,只好靠當下的小確幸尋求自我認同。舉頭四望,怨念深沉的不只有台灣人,全世界皆如此。30年來的自由化、市場化及全球化,並沒有使經濟成長雨露均霑,反倒造成了贏家通吃的局面,驀然回首,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自己與身旁的人都是輸家。

隱約之中,我們發覺問題並不單純。以台灣為例,16年來平均經濟成長率大約4%,用最簡單的算術計算,都覺得薪資成長率應該要有4%,但薪資居然不升反退。亞當‧斯密不是說勞動是生產環節中最有價值的部份嗎?但忙了半天,經濟成長的果實勞動者都沒分到,難不成就像李嘉圖與馬爾薩斯所言,勞動者的薪資僅能餬口?或像馬克斯說的,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被資本家剝削殆盡?所得分配不均問題無解,難道是市場本身的機制造成的?我們明明歷經了社會主義的洗禮和凱因斯主義的鍛煉,為什麼政府還是無能為力?

 問題出在哪?在這本炙手可熱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指出,資本獲利率大於經濟成長率(r>g)其實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則」,若政府不干預,市場不可能自行運作出平均分配的結果。「法則」?就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除非有外力干預,否則萬物一定會往下掉的道理一樣,經濟學中的「法則」指的就是一種不變的道理。然而經濟是「人」的行為,真的會有不變的道理嗎?現代經濟學對於「法則」能避就避,以免太多例外自打嘴巴。在此皮凱提不畏前路,透過幾個簡單的公式,用「法則」來說明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並佐以大量的數據分析,證實前人在所得分配問題癥結上的諸多臆測。

 什麼是所得?什麼是資本?這兩者的關係為何?皮凱提展現出類似於古典政治經濟學者的風範,耐心地針對幾個眾所周知但略知皮毛的概念仔細鋪陳,並輔以實例讓讀者充分理解。不過,有些經濟學上的硬道理再怎麼化繁為簡,還是需要時間消化,更何況,作者秉持著經濟學家的基本職責,論述及資料都盡可能交待完善,文章難免失之紛雜。好在這本書的引論寫得十分精彩,作者三言兩語就將李嘉圖、馬克思對於所得分配的悲觀預測與顧志耐的樂觀看法勾勒出一個清楚的輪廓,並點出問題之所在。這篇引論其實就是最好的導讀,順著作者的思緒一路往下,其實也有不少閱讀上的趣味。

 一本不是那麼和藹可親的書,為何會在短短半年之內,成為全球書市的焦點?原因之一就是所得分配根源的探索,觸動了讀者的心。我們雖然不懂生產函數,不知道什麼叫作「勞動與資本的替代彈性」,但清楚知道資本的流動性遠大於勞動,較為強勢,因此分配到較多的所得;我們或許被書中一堆符號和數據搞得昏頭脹腦,但都認同r>g是問題的根源,自由市場只會讓財富更趨集中,社會並不會走向顧志耐曲線的「均富」大道。

這本學術味濃厚的書籍紅透半邊天的原因之二,就是最後的政策建議太具爭議,引發眾多討論。依照皮凱提的結論,r>g是一個長久存在的事實,需要有效的政府干預。這樣的結論很受社會大眾的認同,但政府該怎麼做?現實中各國政府都在做租稅競爭,資本大量流向低稅國,皮凱提認為應該課徵全球資本稅,透過區域經濟合作,讓資本無所遁逃。但是連皮凱提自己都不否認這有點烏托邦,更何況對許多自由主義者來說,與其相信政府,還不如相信市場

嚴格來說,這是一本關於資本與所得的經濟史,演繹與歸納夾雜,論述方式類似於古典政治經濟學。傳統上,資本與所得的相關論述受惠於法國學者甚多:資本是存量、所得是流量的概念,來自於法國的重農學派;左派思潮的風起雲湧更讓分配成為經濟問題的重心。其後英、美的主流經濟學對於分配問題避重就輕,缺乏擲地有聲的系統性論述。年輕有為的皮凱提得自法國學界一脈相承,跳脫主流的論述方式而能獲得全球經濟學界的矚目,實屬難得。如同作者所言,經濟史的研究是寂寞的,經濟學家長久以來自縛於數學公式中,歷史學家則畏於龐大的數據分析,經濟史於是被邊緣化。這本書讓消失以久的政治經濟學重出江湖、讓備受冷落的經濟史帶著詳盡的資料風光回歸,無論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皮凱提的努力都值得我們尊敬。摘自:⊙王怡修(世新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中時文化副刊【開卷】書評
...............
以《21世紀資本論》一書在全球帶動風潮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16、17兩日旋風式訪問台灣,皮凱提在離台前接受《風傳媒》專訪,除了強調應以累進方式課徵房屋稅,皮凱提也初步看了台灣的一些數據,對台灣不平等程度竟然高過歐洲多數國家及日本,頗感意外,未來考慮將台灣列為研究對象。《21世紀資本論》追究貧富差距的成因,皮凱提更多次譴責坐領高薪的肥貓,有意思的是,在個人持守上,皮凱提也堅守平等原則,日前他出席一場座談、在回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時強調自己一毛出席費都沒有拿,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皮凱提再次強調,出席演講要拿報酬,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皮凱提接受《風傳媒》訪問,是台灣行最後一個行程,坐在機場大廳的茶館,皮凱提顯得相當輕鬆,談及這次台灣行幾次座談,很高興在台大社科院那場,可以和台灣的年輕人意見交流。皮凱提於著作中提到現行社會正逐漸走向「靠爸」資本主義,原本就擁有資本的富人不斷累積財富,欠缺資本的人即使努力也難以翻身。皮凱提提出的解藥是課全球富人稅來解決。

降了遺產稅 升了房價 皮凱提談解藥:另外,與「靠爸」最具直接關係的就是遺產稅,台灣最早的遺產稅為50%,然而許多政治人物認為遺產稅過高導致資金外流將減弱競爭力,紛紛主張應調降,最終於2009年一舉降為10%,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與皮凱提座談時曾公開批評「遺產稅降為10%是錯誤的政策!」強調以公平稅制改善「靠爸」社會的皮凱提怎麼看台灣的遺產稅爭議呢?皮凱提認為大幅調降遺產稅是「不好的政策」,他說即使調降遺產稅吸引了資金,這些資金只會流往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價大漲,加劇貧富差距。皮凱提說,房產無法流動,不像資金可以流到香港、新加坡或中國,假如房屋持有成本低,會造成富人大量屯房拉高房價,一般受薪階級更買不起房子。

對此,皮凱提提出兩個建議,一為改善房屋持有稅,二為與鄰近國家合作。他認為與歐美相比,台灣的房屋稅才1點多趴實在太低,等於鼓勵富人買房屯房,待房屋稅調高後,富人釋出手上房產,房價下跌才能讓更多人買得起房。此外,他強調房屋稅應採累進稅率,並增加級距,才能達到公平的目的。他接著說台灣應與鄰近的香港、中國、韓國合作,增加金融透明性,好比現在中國就缺乏詳盡的稅務資料,更難追蹤資金流動。

法國經驗 如何看待豪宅稅爭議:皮凱提認為提高房屋稅是降低房價的解藥,但回顧法國的稅制改革,也曾因豪宅稅引起爭議,有人批評從持有房地產價值來課徵的豪宅稅,由於鉅富往往能找到避稅方式逃稅,最終僅課到持有私人地產的農民。對此,皮凱提認為豪宅稅有一個主要目的即希望土地持有人能將豪宅的價值投入市場。他提到以課徵豪宅稅的8百萬歐元標準來說,若一個農夫擁有8百萬價值的土地,那一定是個大農夫,如果他想省下豪宅稅,那他可以選擇脫手這些土地,讓資金流入市場就達成豪宅稅徵收目的。他再度強調累進稅率的重要性,他說並不是稅率高就是公平,像美國房屋稅率高但累進級距小,可能導致持有房產多跟少的人要付的稅差不多高,應要想辦法增加級距才能達成公平,富人稅也應比照累進稅率原則課徵。

80%重稅減低工作動力? 皮:打肥貓促進公共利益

為減少肥貓坐領高薪的現象,皮凱提主張理想累進稅率的最高稅率應為80%,引發許多討論,好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贊成富人稅但覺得80%過高,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認為過度提高稅率將減低企業家創業的動力,他並主張最高稅率不該超過50%,否則「感覺就像在幫政府工作」。

雖然當下皮凱提以「感覺並非最重要的,是否有效才是重點」博得滿堂彩,但張安平「高稅減低工作動力」的說法確實反映許多人的心態,面對此質疑皮凱提該如何說服?

皮凱提認為這個問題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說許多大公司不論績效及成果就給高級經理人百萬甚至千萬的酬勞,完全不符合公平原則,長期下來對經濟也會有負面影響,所以他認為這並非感覺問題,應透過課重稅遏止這種高薪肥貓。他表示尊重那些反對課重稅的意見,但會以促進公共利益為由說服他們富人稅的好處。此外,他也推估不同國家可能會遭遇的困難,好比美國最可能碰到肥貓反彈。

台灣不平等程度 甚於歐洲、日本

皮凱提以數據分析各國平等狀況並作比較,雖然他在寫作《21世紀資本論》時尚未納入台灣數據,但訪台數日,他怎麼看台灣社會的平等狀況呢?皮凱提表示,他訪台後看了台灣的一些資料,驚覺台灣的不平等程度,雖然略低於美國,卻遠高於歐洲大部分國家及日本。

皮凱提也提到台灣的薪資狀況,他表示當他聽到台灣的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他說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他笑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一句笑語清楚點出台灣面臨的低薪困境:即使GDP有所成長但薪資不增反減。此外,他也提到人們告訴他台灣薪水與房價的對比也令他印象深刻。

受封「搖滾經濟學家」 聽眾不只年輕世代

 如搖滾明星般受年輕族群歡迎,歐美媒體封皮凱提為「搖滾經濟學家」,此次整趟台灣行,除了少數產官學界大老外,台下幾乎清一色年輕人,尤以大學生居多,對於深受年輕族群歡迎,皮凱提怎麼看「世代」這個概念?難道只有年輕世代在乎平等嗎?

聽到自己的粉絲幾乎清一色年輕人,皮凱提笑了一下,說自己的確到處都能看到非常多年輕人,他「很開心能被這個族群信任並肯定」。不過他也說聽眾多為年輕人的情況以亞洲地區特別明顯,他說除了台灣外,在韓國演講的時候也遇到大部分年輕人,不過在歐洲或美國演講的時候,除了年輕人以外也有為數不少的中年人。他說自己並不清楚原因是什麼,不過他提到戰後嬰兒潮世代占據了社會大部分的位置,享受較高的薪資及便宜的房產,相較之下年輕人機會大不如前,因此可能更為關心平等。

對演講要拿酬勞很訝異

在台灣參加了3場講座,皮凱提表示很喜歡在台大社科院與青年學子對談的講座,因為該講座「有很多時間可以與聽眾直接討論問題」。他提到在台北會議中心舉辦的講座也不錯,只可惜那場沒有時間開放觀眾提問,缺少與觀眾互動的機會。

此外,他也特別提到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問及演講費一事,表示主辦單位曾經問過他演講費的事情,他說不需要之後就再也沒有討論過演講費了,他很訝異大部分人都認為「做這件事一定有報酬」。他也分享了各國演講邀約企劃書的差異,表示亞洲國家多半會給演講流程及企劃書,「韓國的演講企劃書已經多到瘋狂的地步,歐美則大部分比較隨興,甚至沒有企劃書」。 摘自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21%E4%B8%96%E7%B4%80%E8%B3%87%E6%9C%AC%E8%AB%96%E6%89%98%E7%91%AA%E7%9A%AE%E5%87%B1%E6%8F%90%E5%B7%A6%E6%B4%BE%E8%AE%80%E6%9B%B8%E6%9C%83/859016527466400?ref=ts&fref=ts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托瑪皮凱提(左派讀書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