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7-02

七個青年期自我認定危機Erikson 人格發展八階段青春期12~18自我認定VS.角色混淆

七個青年期的自我認定(Ego Identity)危機(摘自Fred Kuo 老師)從 Erikson 的人格發展八階段中的青春期(12~18)自我認定VS.角色混淆 這一階段發展出的七個青年期的自我認定危機,即在面對新環境時,會將過去的經驗、目前的知覺與對未來的期望產生關聯,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自我」。當青少年能順利的達到自我認定的地步時,思想與行為就會更加的協調一致,能更積極主動的開創未來的前途。但是,如果在青年期的自我認定發展不順利,就會形成所謂的「自我認定混淆」(identity confusion)的現象。這就是艾氏所提出來的發展危機論(theory of developmental crisis),即青少年不能解除自我認定的危機時,這種情形將會影響以後各階段的人格發展。
1.前瞻性的時間觀 VS. 混淆的時間觀(time perspective vs. time diffusion)有些青少年面臨危機時,無體認時間的流逝是無法挽回的。因此,為了逃避成長的壓力,有的青少年只是消極的等待時間過去,而不採取任何行動;或無奈的希望時間停止,而以回憶過去來延宕對未來必須有的計畫或行動,造成混淆的時間觀。
2.自我肯定 VS. 自我懷疑(self-certainty vs. apathy)有的青少年過於重視別人對其外表的看法;有的則完全忽視別人對他的看法,或冷漠以對。青少必須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對自己的觀點加以整合,才能肯定自己,否則會產生自我懷疑。
3.角色嘗試 VS. 角色固著(role experimentation vs. role fixation)在成長過程中,青少年必嘗試各種角色,以體會不同角色應負的責任。這些嘗試能使青少年不致於過早固定自己的角色,而造成未來面對各種角色時,缺乏彈性適應的能力。
4.預期工作有成 VS. 無所事事(anticipation of achievement vs. work paralysis)職業定向是青少年將面對的實際問題。青少年要能開始一個工作並將其完成,以肯定自己的能力。唯其重點不在青少年是否具有能力,而在於他是否能堅持並肯學習以發揮潛能。一個對有明確職業定向且肯學習的青少年,將有自信預期將來工作有成;反之,毫無定向並不事學習的青少年,定無法應付任何工作而一事無成。
5.性別角色認定 VS. 兩性混淆(sexual identity vs. bisexual diffusion)
青少要認同社會所規範的性別角色,並接納自己是個完整的男性或女性,
且表現適宜的性別行為。
另外,也要能與異性自在的互動,否則會陷入兩性混淆的危機中。
6.領導服從 VS. 權威混淆(leadership polarization vs. authority diffusion)
青少年要培養在被推舉為領導者時,合宜的領導行為;
而在被領導時,要學習能不盲從的服從。
7.意識信念形成 VS. 價值混淆 (ideological polarization vs. diffusion fideal)
青少要能選擇自己的人生哲學、理想或宗教信仰,以作為自己往後的內在支持。
若不能形成正向的生活信念,又對社會價值抱持懷疑的信念,則會造成生活缺乏重心而飄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