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快樂只是認真過生活的副產物,是我們在運動、學習、充足睡眠、健康飲食、建立關係、嘗試新事物…等,會出現的現象。這點,我非常同意,所以把快樂本身作為目標追求,可能沒抓到重點。而且就情緒來說,有快樂就難免有痛苦,相依相生。無悲無喜的平靜,也是一種選項。我們要追求的,很可能不是快樂!
快樂本來就不是常態,也不代表不快樂就不好。負面的情緒不出現,快樂的美好也不會被突顯。人生的深度夠就會知道,有些事比快樂還重要,不快樂也不見得承受不了。通常,認真生活就會有壓力,然而超越壓力之後的快樂,更長久。因此,整體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包括過程與結果,都要被我們考慮在內。結果很重要,但不宜太執著,結果也只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也不過就是一個過程。所以,當下的情緒,跟未來可能的情緒,都可以一起思考。
我喜歡講追求意義,那長久一點。我們的生活,能跟我們的價值觀貼合,那我們就不那麼怕辛苦,雖苦不難。要多聽情緒說話,但是它不是生活中的唯一,不必然我們整個人要被它牽著鼻子走,理智也可以多產生一點作用。祝福您!(許世穎:心理學上有「意義治療法」,參見《存在心理治療》張老師、《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