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11-17

轉變之書》威廉‧布瑞奇「轉變心理學」沈雲驄

轉變之書》教甄心理師【國考1對1顧問】站前地王書院
以下摘自:沈雲驄
11月15日 12:05
作者是出身哈佛,當過文學教授的已故作家威廉‧布瑞奇(William Bridges),他曾因將「轉變心理學」導入企業管理,被《華爾街日報》列為全美十大企業成長導師。
我自己,就被他這本書一棒打醒過。
他說,不要把人生中的改變(change),與轉變(transition)混為一談。改變,只是生活「外在」的變化,像是畢業、搬家、小孩出生啦等等。
而轉變,是「內在」的,是我們為了適應外在變化,所進行的心理調整。假如我們只有經歷外在改變而沒在內心跟著轉變,我們的外在也許不一樣了,其實內心還是老樣子,然後不斷重複著過去的習慣與行為。
例如,我們常以為,年過二十,自然就是成年人了。不,布瑞奇說,年紀到了成年期,不等於就會自然變成一個成年人。內心沒經歷轉變,一個人就算外表是大人,心裡仍然是個孩子。
看看我們身邊(還有自己),不就是如此?二十幾歲,糊里糊塗地畢業,找工作;三十幾歲,默默結婚,生小孩;然後邁入中年,有人也許混得不錯,有人卻妻離子散一事無成;不管混得如何,接下來都得邁向老年,但有人老得很有智慧,有人卻依舊孩子氣十足。為什麼?
他認為,原因或許可回推到當年我們從父母身邊脫離、開始獨立生活的那一刻。那一刻,如果我們內心有跟著轉變、有覺醒,日後會比較有智慧。這就是為什麼,古老部落會舉辦成年禮,來幫助孩子們做好「心理轉變」。相反的,如果那當下只有外在改變,卻沒有內在自省,很可能一輩子都會陷在當年的模式中,重複著同樣的錯誤。
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糊里糊塗地大學畢業。在布瑞奇看來,「畢業」只算是外在的「改變」而已;要打從心裡決定迎接新人生,接受即將到來的各種考驗與挑戰,才能讓我們「轉變」為真正的畢業生。
還有結婚,也只是你身分的「改變」而已,要打從心裡願意接受「長久與另一個人共度餘生」,你才算「轉變」,也才能真心接納婚姻生活。
生小孩的道理相同,布瑞奇發現,很多新手父母表面上是為了照顧寶寶而疲憊不堪,實際上真正讓他們感到挫折的,是那再也回不去單身自在生活的失落感。面對與接受這樣的失落感,是你邁向快樂父母的第一步。
至於換工作、換職位、換老闆,可能就連改變也談不上了,只是你生涯上的「變動」而已,同樣不會自動讓你成為能力更強、更有自信、過得更開心的人。相反的,除非你打從心裡準備好更上層樓,你的人生才會因為新工作,而帶來有意義的「轉變」,能力、自信與好心情,才會隨之而來。
什麼是「有意義的轉變」?
布瑞奇在書中所提出「轉變三階段」──結束、過渡期、新起點。轉變之所以困難,正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這三個階段的意義與重要性。
這本書是美國成長勵志類的長銷書,幾年前,美國出版社很可能是因為本書獲選為「史上五十部最重要的自我成長著作」(the fifty most important self-help books of all time),而決定改版重出,布瑞奇還為此改寫了內容,所以我們當時(2013)也跟著推出了新的版本。
這本書之所以好看,還有另一個原因:書裡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光是知道了原來這麼多人,有著跟我們相似的際遇、陷入同樣的掙扎,然後這一切都會有好的「轉變」,心情,好很多咧!
轉變之書》教甄心理師【國考1對1顧問】站前地王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