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12-10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關係治療

關係治療學派:不從「個體」出發的心理學,顛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本質上是一種「關係的存在」】不以『個體人』為知識起點的心理學,會是什麼樣的心理學呢?身為讀者的你∕妳可能會問。格根用近乎唐吉訶德式的毅力,以一整本書的篇幅,也就是各位手上的這本《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詳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其中最根本的反轉,就是對「關係」relationship 優先性的重新認識。他指出,人本質上是一種「關係的存在」relational being,獨立的個人以及我們的自我認識都是從關係中產生的,而非其反。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違常識,但就像我先前提到的,我們的常識(亦即日常語言)早已被「個體人」的知識傳統綑綁,所以才會覺得「有違常識」。既是如此,那我就舉「親子關係」這個例子,和你∕妳一起檢視格根的說法吧。從常識的角度出發,「父母生下小孩」絕對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沒有小孩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有了父親母親,才會有小孩。可是從關係的視野出發,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會說,是「小孩生下父母」,而不是「父母生下小孩」。
這麼有悖常理的說法,讓我們來仔細推敲。當然,做為父親或母親的人,絕對比他們的孩子早出生,也不可能被他們的孩子生下來。可是,當我說「小孩生下父母」時,我指的並不是個體人,而是關係裡的「小孩」、「母親」和「父親」:是「小孩」的出現,決定了在這個關係裡的「父親」和「母親」的樣子。說得極端一點,只要這對伴侶夢想或期待著這個「小孩」的來臨,甚至無須呱呱落地,這個「小孩」就生出了他∕她未來的「父親」和「母親」。~摘自《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