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妥瑞氏症】行為治療:兒童心智科女醫師王明鈺說,妥瑞氏症患者可先嘗試行為治療,視成效再用藥物。王明鈺說,所謂的妥瑞氏症是指多種動作型抽搐以及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聲語型抽搐,通常在5至6歲初,10至12歲較嚴重,往往由眨眼睛,慢慢出現其他臉部或身體的抽搐,並在動作有抽搐之後兩年再發展出聲音抽搐,成因則和腦部的多巴胺神經受體的高反應性有關。
她說,藥物治療是減少多巴胺的作用,效果約有70%,而行為治療是透過認知訓練,讓患者練習察覺到自己抽搐前的前兆,並進行一個與抽搐相反或較不會引起注意的動作,取代抽搐產生,使身體獲得相同的緩解感受。
她舉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生小華為例,在經過8次的反向行為治療後,抽搐的嚴重程度由原本的「耶魯抽搐症狀程度表」的67分(超過50屬重度)降至12分(小於25分為輕度),人也因此變得有自信。王明鈺提醒,在治療以外時間,父母和老師提供的社會支持很重要。也就是當患者開始抽搐時,應該提醒他多做對抗反應練習,而不是說「別再動了」,當能成功使用對抗反應取代抽動時,應給予鼓勵,提高繼續練習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