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04-23

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傾向扭轉治療】畢恆達教授:有些家長對於「同性戀恐懼症」耿耿於懷

教甄口試 107 考古題【性別平等教育法 / 性傾向扭轉治療】畢恆達教授:有些家長對於「同性戀恐懼症」一詞耿耿於懷。同性戀恐懼症是英文homophobia的中文翻譯,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類似,是對於不同性取向的同性戀者抱持負面甚至恐懼的態度。它可以透過法令制度、文化論述來維持;不只是異性戀,同性戀者也可能內化了這種偏見與污名。至於同性戀恐懼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這是這些家長團體自己說的。他們又主張要尊重差異,對啊,真正的尊重差異就是尊重同性戀的存在,而不是尊重對他者的歧視與污名,就像我們不該尊重對於女性或原住民的偏見與歧視。
出自對於名詞涵意的誤解,反對同志教育的人士也對「異性戀霸權」這個名詞非常不滿。異性戀霸權指的是我們的社會性別實踐,將異性戀視為自然與規範,從法令制度到文化習俗都以異性戀的觀點來設計,而生活其中的大眾則產生自願性地服從。不只異性戀,有些同性戀也參與了這個霸權的維繫。這個概念說明的是一個社會的性別運作,並不是指責特定的個人。他們還創了一些新名詞,例如歧視多數、同性戀霸權。事實上,同性戀無論從政府資源到權力分配都是弱勢邊緣者,「同性戀霸權」這個詞目前在邏輯上就不可能存在。
九O年代臺灣的同志運動還要採取異性戀代言,或者戴面具的集體現身策略。當時,台大即使對同志相對友善,仍然有許多同志不敢向同學或老師出櫃。2004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後,接受性平教育洗禮的年輕學子,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無助、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隨著網路普及,同志資訊傳播更遠更快,在課堂上揭露自己同志身份的學生愈來愈多,同學也以平常心看待。這幾年臺灣同志處境的快速變化,超乎想像,其中一個原因恐怕是在漸趨友善的都會校園環境中,出櫃的同志人數日益增多,年輕的異性戀者恐怕多多少少都會有同性戀的好友。與同性戀朋友親身交往的經驗,讓更多異性戀者願意支持同運來支持自己的朋友。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保守宗教團體從政治遊說、街頭遊行、網路文宣等管道,全面地阻擋同志運動與同志教育。他們在網路到處流傳的反同言論,背後傳達著對於同志的貶抑與憎恨,反而激發了更多本來覺得事不關己的異性戀者,因為受不了這種仇恨言論或者出於同情同性戀的處境,而願意為同婚走上街頭。而民調也顯示,對於同婚的態度,其中「世代」的差異最為顯著。愈晚出生的世代,無論同志資訊或認識同志的經驗都愈多,因此就愈支持同婚。
是否贊成婚姻制度或者同性婚姻都是可以辯論的議題,但是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同性戀的存在。衛生福利部已經明確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未來任何試圖扭轉或改變同志性傾向的醫療行為,都屬違法。臺灣有二千三百多萬人口,如果以5%的同性戀人口估算,就有超過一百萬的同性戀者與家庭。同志教育要傳達的理念就是,讓學童知道這個社會現實的存在。過去在鋪天蓋地的異性戀體制下,同性戀者並沒有因為接受教育就變成異性戀,而「性傾向扭轉治療」也宣告無效,家長們大可放心,學童不會因為同志教育就變成同性戀。然而如果走回頭路,取消了中小學的同志教育,而家長又不接受同性戀,這些同志小孩,如果又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支持,一則生活會更為壓抑痛苦,再則與父母的關係會因此而疏遠,這應該也不是家長所樂見。
老實講,支持同志教育的理由明顯可見,它幫助我們看見、理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倒是反對同志教育,甚至不惜耗費公帑提議公投的人,可以問問自己到底在怕什麼?何以對異性戀認同如此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