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11-17

教甄口試 108 考古題【RTI:四大優點】下列何者不是「介入 - 反應效果模式」的優點?

教甄口試 108 考古題【RTI:四大優點】下列何者不是「介入 - 反應效果模式」RTI(Responsiveness-to-Intervention)的優點?(A)提供轉介前服務與早期介入機會 (B)提供預防機制,避免「等待失敗」 (C)有效降低普通班教師與特教教師工作負荷 (D)對於年紀較大高危險群學生提供教育介入機會(解析:在鑑定學習障礙方面,採取介入反應模式至少有四個優點:
一、採取高危險模式及早確定學生問題的效益,更勝於缺陷模式:使用智力-成就差距鑑定學習障礙被認為是「等待失敗」的方法,而介入反應模式則具有消除「等待失敗」的可能性。使用心理測量的標準所建立的差距標準,至少在三年級前要證實學生有學習障礙是有困難的,而在介入反應模式中,學生可以在被確定有特殊教育需求前,及早接受專業的介入(Vaughn & Fuchs, 2003)。
智力-成就差距標準也會耽誤補救學習障礙之可能有效、早期介入的實施,因為級任老師經常轉介出不被接受之高比率的偽陽性(錯誤鑑定學生為學習障礙)和偽陰性(未能正確鑑定學生為學習障礙)的學習障礙學生。用介入反應模式確認學生的學習困難可以協助拉近鑑定和教學介入的距離(Vaughn & Fuchs, 2003),學生會因早期讀寫能力有問題而被篩檢出來,並獲得有效的早期介入,以補救在學業上所遭遇的困難(Jenkins & O’Connor, 2002)。
二、減少需接受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的學生數:介入反應模式的目標就是要區分學業成就的問題是因學習障礙或其他障礙而需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的學生,和因其他因素而有學業成就問題的學生。藉著替高危群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就如同服務學習障礙學生,可以減少需接受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學生人數
三、減少鑑定誤差
學生擁有特殊教育資格幾乎都是透過普通教師的轉介,而普通教師決定轉介學生接受學習障礙鑑定幾乎都是因為學生有學習困難,特別是在閱讀方面。
但老師決定是否要轉介不只會受到學業困難的影響,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性別、社經地位或少數族群
Donovan 和Cross指出將介入反應模式做為轉介的過程將減少或消除來自教師轉介過程的誤差,並減少在特殊教育中過度鑑定特定少數族群為學習障礙的現象。此外,也可以減少過度鑑定男生和不鑑定女生為學習障礙的偏見
2004 年身心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IDEA)規定州政府除需持續追蹤被鑑定需要特殊教育少數族群的學生人數外,也要替被認為是過度被鑑定為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綜合性、調整、和早期介入計畫。
四、比傳統的鑑定方法更可以提供與教學有關的資料
介入反應模式是以被鑑定為學習障礙之大部分學生可能是「教學的受害者( Instructional casualties)」的假設為基礎(Vaughn, Linan-Thompson, & Hickman,2003)。Clay(1987)指出許多學生被貼上學習障礙的標記是因為他們在幼稚園和一年級時並無接觸早期基礎的讀寫技巧(如聲韻覺識、書寫概念)。此外,大多數學生也處於無顯著教學效果或缺乏完整教學活動之普通教育的閱讀課程和教學環境中。
介入反應模式強調透過課程本位或班級本位的評量、學生檔案、教師觀察和標準參照的成就測量監控學生的進步,關心可提升
學生學業技能發展速率和水準的相關教學介入因素。因此,如果一個學生最後被鑑定為學習障礙學生,與教學相關的資料可以說明學生無法做什麼或什麼策略還沒有被嘗試,這將使學校團隊能順利地發展出學生的個別教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