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01-11

臺灣幼教史「分成二個時期」滿清及日據以後】不要只知道「南陳北張」那是中國教育史

人的一生當中會發生好事,也會發生壞事。你無法控制會發生些什麼,但你一定可以掌控自己的處理方式。現實治療法 你無法決定錄取率,但你可以做好上岸的準備。
.
獨家 ★ 首次發佈 2020 中小幼教甄【臺灣幼教史「分成二個時期」滿清及日據以後】不要只知道「南陳北張」,那是中國教育史,不是臺灣教育史(陳鶴琴沒來過臺灣)公幼教甄 考古題:「提出「活教育」與「死教育」的十大區別者是哪位學者?(A)幼教前輩陳鶴琴(B)進步主義家杜威(C)課程實驗家 張雪門(D)蒙特梭利 .(答案 A)中國福祿貝爾、中國現代幼教之父——陳鶴琴」
.
教甄檢考古題擴充:張雪門(1891~1973)應聘來臺,創設薇閣育幼院。四十一年(1952),受臺灣省社會處委託辦理保育人員訓練班。二年後,應空軍總部之邀,在各空軍眷區設立幼兒園,並選拔軍眷婦女加以訓練,培植幼教師資。四十五年(1956),僑民教育函授學校聘其任幼稚教育科主編。數年後張氏因健康欠佳,行動不便;惟病中仍讀書寫作,策勵後進,關懷幼稚教育,從未間斷。民國六十二年(1973),逝於臺北,享年八十三歲。
.
張雪門【台灣幼教之父 / 中國裴斯塔洛齊】張氏畢生獻身幼稚教育工作,一直寄望扭轉「從書本中學知識」之師範教育,代之以深具實效的「從行動中獲取經驗」,以及「為用而學」、「為用而教」的師範教育。生平重要著作有:〔福祿貝爾遊戲輯要〕、〔蒙特梭利與其教育〕、〔幼稚教育概論〕、〔幼稚園課程編制〕、〔幼兒故事集〕、〔幼稚園實習〕、〔幼稚園教材教法〕、〔幼稚園行為課程〕、〔實習三年〕等。
.....................................
臺灣教育史【將台灣的幼兒教育史化分成二個時期】:分別為滿清及日據時期以及光復後時期:
.
一、【滿清時期及日據時期】
日據時期臺灣之幼稚園,實肇始於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首度由台南仕紳蔡夢熊於台南成立「關帝廟幼稚園」,招收府城紳商富豪子女,為台灣人自辦的第一所幼稚園(翁麗芳;洪福財 2019)。然嗣因經費及保姆人選之種種困難,約三年而停閉。
.
爾後,因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原本日人就「教育有如一把多刃的劍」這句話,對於對台人受一定的教育以上的作法是消極的,但由於產業發展(日人在台製造再外銷)不得不需一些技術人員,教育即成為重要的措施;總計日據時期,相關的幼稚園管理規章,從民國九至十二年,日督府共訂定「公立幼稚園辦法」、「台灣公立幼稚園規則」、「台灣公私立幼稚園官制」三大項,有關幼稚園之規則乃大備,而園所總數上,日據時期共成立95 所,而公立僅2 所,其課程分遊戲、唱歌、說話、手工等、宗旨在保育身心發育健全,養成良善習慣及講日語。
.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 年)二月九日(日曆3 月14 日),日人以府令第十六號發布幼稚園規程,以為辦理幼兒教育之準繩;同年五月二十五日(日曆6 月27 日),以訓令第一四九號發布修正臺北幼稚園規程,第一條中「台北廳長」改為「國語學校長」,第三條「廳長」改為「國語學校長」。幼稚園之管理與監督自是移歸日語學校。此為對在台日本人幼兒之保育機關。此一種公立之臺北幼稚園於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初(日曆3月)遂告廢止。
.
至於私立之幼稚園,自光緒三十三年以來,雖續有設立,然僅以私立學校規則為準,而無單行之私立幼稚園規則也。民國十年五月二一十九日,日人以府令第一O 九號制定臺灣公立幼稚園規則。由此,公立之幼稚園始正式被認可,而以市街庄為其設立主體。
.....................
.
二、【光復後時期】
.
在光復前,台灣省設立幼稚園九十五所。惟大戰時期,一律停辦。光復後,亟謀恢復,計劃先於市區設置幼稚園,又一面計劃國民學校附設幼稚班並鼓勵熱心教育人士設置私立幼稚園,協助推進。台灣光復後,雖有幼稚教育的設施,但並不十分普遍。由於婦女的投入工作及幼兒之需要教育,幼稚園即如雨後春筍,年有新增,以台北市最發達。
.
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幼稚園發展情況,依黃怡貌研究,將1945 年至1981 年之間區分為「延續及重組」、「自立」、「發展」等三個時期,洪福財(1998)則將1982 至現在的發展稱之為「繁盛期」。茲分述如下:
.
一、延續及重組期(1949 至1952):此期幼稚園的設置,是依據1943 年國民政府公布的《幼稚園設置辦法》。這時期每年平均幼稚園數只有165 所,平均每年收容幼兒人數僅為22,391 名。
.
二、自立期(1953 至1964):此期幼稚園數量逐漸增加,於是教育部在1953 年修訂《幼稚園課程標準》;因「幼稚園」或「幼兒園」名稱不一,教育部遂在1956 年統一改稱「幼稚園」。並於1961年頒布《幼稚園暫行設備標準》,奠定幼稚園發展的法令基礎。這時期每年平均幼稚園數為528 所,平均每年招收幼兒人數為63,431名。
.
三、發展期(1965 至1981):台灣地區人口激增,兒童人口大幅成長達高峰期,幼兒教保需求迫切,而政府經費艱難,乃一方面鼓勵民間設立幼稚園,一方面又於1962 年訂頒《國民小學附設自立幼稚園(班)試行要點》。這時期每年平均幼稚園數為766 所,平均每年招收幼兒人數達121,013 名,其中私立幼稚園佔64%,收托幼兒數佔74%,形成以私幼為主的幼兒教保形態。
.
四、繁盛期(1982 至現在):政府於1981 年公布《幼稚教育法》,確立幼稚園設立的法律地位;1987 年修訂《幼稚園課程標準》,以改進幼教缺失,提升幼教品質。這時期幼稚園及招生幼兒數均大幅增加,幼稚園總數平均約為2362 所,其中私立佔74%;每年招收幼兒人數平均約達233,748 名,而私立園所的招收人數則佔81%。
......................
.
【幼兒教育市場高度成長的兩項原因】會造成上述發展及繁盛時期的幼兒教育市場高度成長,主要可歸納以下兩項原因:
1. 1980 年代初期,台灣經濟起飛,國民生活水準相對的提升,在滿足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後,眾多年輕時遭遇戰亂
.
及物質匱乏而無法獲得更高學歷的家長,在補償心理的驅使下,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許,因此當家中有幼兒時,即讓幼兒從小開始接受教育,
2. 一方面適逢家庭經濟的初建期,父母雙方皆投入工作行列,幼兒教保的托育需求相對的迫切,在這二方面的因素下,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點上」,紛紛尋求高品質的幼稚園,
3.台灣幼兒教育市場中,公立幼稚園一向佔了少數,因此以私立為主的台灣幼教市場中,幼稚園的經營者為迎合家長需求並提升幼教品質,不斷追求優勢的經營策略;因此,台灣幼稚園經營從1982年開始,在國家政策、人口成長、社會需求之外部環境的良好機會促進下蓬勃發展。(轉貼)
....................
.
本文作者裴斯塔洛穎,為「王小姐的鄰居」,曾在「新莊」教書、居住。擔任生教組長三年,自詡為貧苦兒童的導師,目前已是《穎士的黃昏》
以上摘自.
1.教育研究院....等網路資訊 2020
2.翁麗芳;洪福財 2019
3.教甄初複試(自介)免費學習部落格 2020
.
教育史哲社
.
教育專業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