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01-12

教甄複試自介 5 部分:別只在同齡熟人前練.評審都是快退休的陌生人

村上春樹:當暴風雨結束後,你就會忘記自己是怎麼撐過去,又是怎麼活下來的。實際上,你可能根本都不確定暴風雨是不是真的結束了。

但有件事是肯定的。當你從暴風雨走出來時,就已經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你了。那正是暴風雨存在的意義。~《海邊的卡夫卡》
...................
【教甄口試 5 部分自我介紹】對於認為教甄難考,而猶豫於是否要放棄的同學們,世穎想說的是:「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真正努力的人並不多。」祝福您在暴風雨中上岸,完成你人生中最偉大的里程碑。
.
提醒您:雖然時序已經進入 1 月了,但從現在開始,每週練兩三次複試(口試、試教)練習到考前,110 鐵定沒問題!但切記:不要只在同齡的熟人面前練,因為複試委員都是快退休的陌生人(遇有認識的,按教甄 #教育法規 應迴避)文長慎入:
.
★ 教甄複試口試【自我介紹 5 部分】教甄口試自我介紹可分成 5 個部分(咪媽李阿君/阿君老師的部落格)雖然網路、坊間與補習班⋯都有試教與口試的書籍與課程,但是對於當初茫然的我來說,那總是不夠實務。
.
以自我介紹來說吧!補習班的王牌老師說:"你要準備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各一種版本的自我介紹。"(考生心中暗語:啊!一種都講不出來了,還要三種!)
.
百忙抽空的校長說:"你要把你最厲害的講出來。告訴對方你是個很棒的老師"
(考生心中暗語:啊!我就不太厲害阿!)
.
依我大學教授的教授就會說:"轉行吧!業界有很多很好的機會!"
(考生心中信心瞬間完全瓦解!)
如果有這份幸運被委員們問到自我介紹,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幸運的事情。
.
就像音樂比賽的自選曲,選自己最擅長的部分,說出自己最值得喜悅的部分。
..........
.
大家不要覺得自己不亮眼,其實我們哪個不是平凡人,不就希望有個可以為繼的工作,平凡踏實,誠懇溫暖也是我們所期待的教師樣貌。我會把自我介紹分成幾個部分來思維:
.
1.基本資料
2.學歷
3.工作經驗(得獎經歷)
4.行政工作
5.教育願景
.
打成逐字稿,確定每個要講的字是必要的,反覆練習直到成為不會出錯的潛意識一般,因為緊張時大概只剩潛意識主宰我們了。以前文所說,考上幼教師的夥伴自我介紹改編為例:
.
1.基本資料:我的名字是ooo,oo縣人,從小我就是一個孩子王,非常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
2.學歷:畢業於00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在學期間,也修讀學前特教學分,所以我擁有幼教與學前特教兩張教師證。
.
3.工作經歷:先後在私立幼兒園工作十年,而近三年都在00國小附幼服務。
.
4.行政工作與得獎:我曾經擔任過在私幼擔任過活動組長與某某組長等,籌畫與執行過各種園內活動,擔任過各種大型活動主持,近三年在國小附幼,也承辦執行過幼托整合嘉年華,00縣幼兒說故事比賽。在比賽方面,也得過.....
.
5.教育的美好經驗與願景:與孩子在一起十多年的時光,看著孩子成長,聽到家長認同。每年都會與教過的孩子與家長出遊,曾經教過現在已經升上高中的學生們,真心的對我說聲謝謝,我深覺得可以成為幼教老師,是我一輩子最驕傲與精采的事情。
.
我深愛這份工作,期許自己進入更穩定的教學職場,帶領更多孩子一起歡笑成長,看到更廣更豐富的世界,讓每個孩子創造自己生命中最美的似錦繁花。
..........
.
但是,雖然我們平凡,大家都有你也有的事情,在自我介紹中還是別提,與教職無關之事也別說,畢竟口試時間有限。以下為是非題:
.
1.家裡有幾人,爸爸媽媽幾歲,爺爺奶奶畢業學校---非
.
2.實習一年---非,大家都嘛有實習
.
3.教學十年---當然要講,十年教育職場堅守崗位的老兵,當然要講。
.
4.研習幾小時---吹吹冷氣的經歷別提較優吧。
............
.
是一分鐘版本,#教育理念 一句話帶過,二~五分鐘版本就對細節再加說明一些。真的有參與協助過的,了解其中工作細節的,儘管非主辦,都可以講。
.
我想委員們也知道,一個代理無兼行政組長的老師,哪可能有主辦的工作。每種類科有不同的強調重點,把當科重點能力強調出來。資訊系管師:強調資訊能力重於教學能力。
.
剛開始練習,看著碼表確定時間掌握得當,之後,看著鏡子練習,看看笑容是否可以迷倒自己,要進場之前不知所措,把自我介紹當佛號一樣多默念幾次,保持鎮定。
.........
.
如果有機會,多講給幾個不熟的人聽,我們訓練學生上台演講,也都會盡力製造各種陌生環境,讓自己無論面對誰,多緊張,都會有一百分的表現。
有些老師無法突破心防練習,面對委員才真的面對自己的緊張支支吾吾,非常可惜。
.
前幾天等紅綠燈之時,看到電線桿上的好話"擔心的事,幽默的說!"以些許搞笑的方式說明口試這要緊的事情,希望各位夥伴們,能對大家有些幫助,教甄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以上摘自:咪媽李阿君/阿君老師的部落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