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1-02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投資心理學書院

臉友:請問有提供~線上心理測驗嗎?
許世穎:沒有~不論線上或線下(教室現場),
我們上的課是"科學心理學",需要親自了解、閱讀...才會體悟的到!祝順心!

許世穎 Dewey 推薦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臉書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臉書
「贏得世界,卻失去了自我」的人,便是艾略特所說的「空心人」。
愛因斯坦說得好:「別將心力耗費於外在的成就,要將心思用來追求內在的價值。」

「工作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這就是身兼教育家、心理學家杜威 Dewey 所說的「教育即生活」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 Charles Handy 所說的「把學習當工作,把工作當學習。」師專畢業、學教育出身的弟相當贊同!轉換職涯的事急不得,需要慢慢來。可先想想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一份工作的哪些部份。也別忘了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做中學」

我們的才能與世界的需求交會之處,就是我們的天職所在。」亞里斯多德 2000 多年前的這句話,是「有史以來」最有用的職涯建議。學心理輔導(職涯輔導)29 年的許世穎 Dewey 如此認為。人這種生物十分複雜,不是任何心理測驗可以說清的。有非常確切的證據顯示(參見《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即便是科學的測驗,信度與效度都很低。簡言之,就是不準!到頭來,反倒是誤導居多!更別說是網路上毫無科學根據的心理測驗了。
...................

未來這種智慧型全球網路連接的,很可能不僅是我們彼此,還包括生活中的許多其他物品,從汽車、衣服,到食品和飲料。透過智慧晶片及中央資料庫,我們彼此間的連結方式前所未見,而且不只如此,我們還和網路所製造出的世界緊緊相連,像是各種網路工具、共享的空間,以及數位世界的行動和反應模式

這一切也讓世界也產生全新的資訊、全新的資訊量,我們現在關注的是:我們在哪裡?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看起來什麼模樣?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資訊?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究竟別人(比如說,政府、企業、行動主義者、犯罪分子、執法者,以及創造者)又是如何解讀這些資訊?知識與權力總是緊緊交織,但時至今日,資訊和藉以流通的基礎設施代表的不再只是權力,更是新的經濟和社會力量
..................

再來,談談投資。重視終身學習的蒙格曾說過:需要新的機器,而還沒有購買的公司,其實已經在付出代價。蒙格強調這個規則對於「思想工具」來說,也同樣適用(「投資心理學」是巴菲特的長年合夥人蒙格的專長,也是每一位投資人必備的思考工具)

蒙格認為目前上市公司做假帳的情況氾濫成災,長遠來看,終將引發嚴重後果。「金融業」的情況讓人聯想到「所多瑪和蛾摩拉」(反金融業的許世穎 Dewey 補充說明:聖經中記載的兩座「罪惡之城」,最後被上帝用天火焚燒燬滅)本文摘自《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蒙格需要新的機器,而還沒有購買的公司,其實已經在付出代價。這個規則對於「思想工具」來說,也同樣適用。如果缺乏正確的思考工具,你們,以及你們試圖要幫助的人,就已經深受可以輕易消除之無知的禍害這就是在道德責任上的背叛,不論對要服務的人或對自己(「投資心理學」是巴菲特的長年合夥人蒙格的專長,也是每一位投資人必備的思考工具)
..........................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性」是本能、是情緒、是熱情、是本我、是大象;
「愛」是理性、是行為、是親密、是自我、是騎象人;
「婚姻」是文化、是規範、是承諾、是超我、是路徑。

性、愛 & 婚姻(家庭)在本質上是互相衝突的;我們在同一個人身上想要得到的這三個東西,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對另兩者造成影響或傷害

我們必須認知道圓滿的婚姻極為罕見,才可能去刻意學習、費心經營,而非懷著不勞而獲的心態,等待「對的人」奇蹟般的出現,或者一味悲觀地怨天尤人,在衝突、憤怒與悔恨中渡過一生
...........................
心理學家羅文姬指出:只有 1 % 的人有幸進入最高層次「自我統整」~ 此階段相當於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摘自:黃富順《成人心理與學習》)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當我們從 21 世紀,回顧〈20 世紀這一百年之中最偉大的發明〉我們會發現並不是電腦,也不是網際網路,而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有自主的能力,可以做自己

至於,何謂「自我統整」呢?容弟在此引用《第七感》書中的一段文字做說明: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趨力,促使我們追求身心健康~追求整合。但是世事難料,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整合受到阻礙。阻礙可能來自連結受損,例如尚未化解的舊時創傷。當我們能夠以深刻而整合的方式理解我們的人生,就能得到連貫一致的人生故事,達到整合之境

同頻率連結」:《第七感》一書指出:一個成年人,如果能夠跟「一個真正與他們同頻率的人」建立連結(不論是家人、老師或治療師)這樣的深度連結,就能幫助他們建立「內在的整體感」,讓他們有空間反思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旅程。這樣的理解是改變人生的基礎,更是穩健地發展人生之關鍵。「理解」是獲得身心健康與幸福不可或缺的關鍵。這便是「投資心理學書院」一直強調幸福需要經由「長期內觀學習」的理由。請參考:
許世穎 Dewey《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二)人際神經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