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1-19

完形治療法》未竟事宜 unfinished business 未竟事務

許世穎(心理師輔考教師)感情問題相當複雜,不能靠「神回」,而是要依據社會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理性客觀地層層剖析,否則淪為個人的主觀經驗談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有出版社找我出書,說能不能寫得像張兆志那樣,處處「神回」,一句話讓人開悟,我說愛情與婚姻不能靠神,要靠科學,面對種種讓人情緒上來的難題,要像科學家一樣尋找解答,以學理根據來處理。我的愛情與婚姻文章,都有心理學與社會學實證根據,不只是個人意見。(愛情諮商心理師「心輔所」全國唯一輔考社群)粉絲團~請按此

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或譯「未竟事務」
1.理論依據:完形治療法 Gestalt approach 以存在主義與現象學為基礎,滿足需求是個體的本能,但經歷滿足的過程中若發生干擾,就會產生未竟事務
2.解釋觀點:
完形心理學解釋未竟事務包括兩個觀點:一是「形與景」:個體產生需求,自「景」中凸顯成為「形」,需求一直未獲滿足,於是「形」無法退回「景」,阻礙完形的流動;另外「現象場觀點」認為個體產生需求並與環境接觸,能量大量流向系統內需求產生處,此過程中受到干擾,導致需求未獲滿足,能量便不斷淤積於該處,破壞系統內能量的流動與平衡。未竟事務即是「形象和背景」無法流暢進行「接觸一退回」的過程,指過去未完成的經驗,當影像從背景中浮現時卻未被完結、未被覺知的情緒,存留在個人的心中(徘徊在背景中)。

個體缺乏覺察、害怕碰觸生命中不願面對的部份,通常與逃避有關。阻礙個體成長與改變的,包括悔恨、憤怒、憎恨、痛苦、焦慮、悲傷、愧疚、罪惡、被拋棄等---明顯存在記憶裡但卻未曾表達的(亦常為負面而強烈的)情感,往往與某些特殊、鮮明記憶或想像連結一起。於是這些明顯留在記憶裡但內心未曾完全察識、未曾被充份體驗或未能表達出來的情感在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徘徊,置於個體之中並渴望獲得滿足,因此影響到個體當下與環境的接觸,更在不知覺中進入現實生活,以不可預期的情緒經驗並藉由許多方式浮現,妨礙自我與他人相處。

健康的個體能與環境發生良好的接觸(例如覺察、行動),充分發揮功能以滿足需求,使其自覺意識焦點(形象)的經驗能和背景的經驗保持流暢的轉換。若不能滿足的欲求愈多,長久成為個體意識的焦點(形象),個體愈會被過去束縛使其耿耿於懷。蘊藏在潛意識中糾結纏繞的未表達情感、未解決的情況和未獲滿足的欲求,隨時可能不自覺地介入當下的意識活動,妨礙意識與自我及外界環境與他人的溝通和接觸,並終至以逃避體驗時可能的痛苦,而不願做必要的改變,不能突破僵局也阻礙成長的可能性。

未竟事務將會一直持續存在著,直到個體妥善面對、處理予之處理後才算「完成」。若累積到相當強度時,個體陷入偏激、苦悶狀態,以及自我打擊無法自拔,也容易發生偏差或異常行為(例如心神不寧、強迫性行為、過分拘泥、壓抑自我表現與自我摧殘、疲勞、注意力散漫、混亂、緊張、身體疾病、破壞等不滿足模式)而無法充分意識「當下」(摘自教育部)
...............

心理治療有效嗎?Corey 在教科書中引用亞隆的觀點,提出三大要素:
1.治療者本身。含:可靠的性格、專業程度與成熟的歷練(身教重於言教)
2.病人與治療者之間的「連結」:穩定而深厚的關係,長期養成的信賴感
3.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影響:需有專業而資深的治療者,帶領團體正向發展

參見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歐文.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桂冠(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