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9-11

心與腦的雙重自剖《天生變態狂》沈政男醫師

心與腦的雙重自剖《天生變態狂》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推薦序:回顧個人心理發展歷程,而做出自傳式剖析的文章還不少;拿自己做實驗,接受腦部攝影檢查並自我判讀的科學家也有一些;但能就心理特質與腦部影像進行雙重自剖,然後寫成專書的,大概就只有詹姆斯‧法隆了。原本只是把自己當成對照組之一,參與一項阿茲海默症的腦部攝影研究,當片子交到他手上時,長期研究重刑犯腦部的他不禁驚呼:「怎麼跟那些惡貫滿盈的心理病態者(psychopath)的腦部特徵這麼相像!」但他明明是一個聲望卓著的腦神經科學家,沒有任何犯罪紀錄,怎麼會有這樣的腦部結構?於是他展開了成長歷程的自我探索,也請教了諸多親友與心理學家對他的看法,試圖從心理與腦部兩端分頭進行,來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最後他將這樣的探索歷程寫成了《天生變態狂》這本書。
詹姆斯‧法隆是美國加州大學的腦神經科學教授,他長期研究冷血殺手的腦部影像與犯罪行為的關聯,因此由他來講述心理病態者的腦部特徵與心理特質,可說娓娓道來,深入淺出,不管是門外漢或犯罪學家翻開此書,都能獲得閱讀的趣味與智識的成長。然而詹姆斯‧法隆寫這本書的企圖心不只如此,他更藉由心與腦的雙重自剖,想要探觸底下這個重要課題:到底天生窮凶極惡的心理病態者,有沒有可能長成一個奉公守法的好人?抑或他們是壞胚子,壞到腦組織裡去了,不可能透過後天環境的力量扭轉天性?
台灣最著名的心理病態者應該是白曉燕案兇手陳進興,他符合本書所提四大心理特質:衝動、浮誇、欠缺同理心與反社會傾向。但陳進興沒有接受腦部攝影,無從得知是否具有前額葉與杏仁核等部位的腦部缺損特徵,也不知他是否帶有所謂的「戰士基因」MAO-A,而天生喜歡逞凶鬥狠。基本上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近兩年最殘暴的殺手,台北捷運隨機殺人兇手鄭捷,是不是心理病態者?如果是,能不能在他小時候透過心與腦的檢查預先得知,然後藉由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正向力量,比如持續夠多的關懷、教育與導正,讓他的攻擊傾向留在基因與腦部,永遠不表現出來?遺憾的是,台灣社會連想要理解鄭捷的企圖都沒有,只會急著將他槍決,以求大快人心。形成此一氛圍的因素之一,多少乃因對於重刑犯犯罪心理與腦神經科學的漠視。《天生變態狂》這本書正好可以給台灣社會一個刺激,讓眾人一起思索:那些重刑犯是否天生冷血?除了坐等他們犯下令人髮指的殺人案以外,這個社會還可以做些什麼?
------------------------
這篇文章是出版社的推薦序邀稿。新書推薦有兩種,一種是掛名,另一種必須寫個幾百上千字幫忙講好話;前者通常是友情贊助,不用錢,也因此通常不會真的去讀那本書,而後者有稿費,拿了錢,多少得要翻一翻。翻一翻?不然哩,只拿你一、兩千元稿費,難道真的要把整本書一字一句讀完,在腦中咀嚼消化,思考兩、三天以後再寫推薦序啊?看新書推薦名單,可以看出出版社人脈,尤其是寫推薦序的名單,更代表出版社與推薦者的交情。《天生變態狂》這本新書就找了好幾個人寫推薦序。推薦者有沒有看完整本書,看推薦序文就知道。我寫推薦序的SOP,是把中譯本與英文原文還有國外書評都看過,再下筆。我賺的稿費都是良心錢啊。(以上摘自沈政男醫師)
..........
威斯康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法利:「我相信,高度的創造力和犯罪是出於同源。」這個源指的是追尋感覺度。所謂追尋感覺並非指追尋大量的刺激,而是指去經驗各種以前沒有過的內在、外在感覺。法利認為,一個人追尋感覺度的高低是一種天生的氣質,心理測驗顯示,有高度創造力的藝術家和行為不檢的罪犯,有一個共通的地方是他們的追尋感覺度都比一般人來得高,也就是所謂的感覺飢渴者。但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創造者,另有些人卻淪為罪犯呢?社經環境及家庭背景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法利的研究指出:中上階層的家庭對高追尋感覺度的小孩較能提供社會可接受的各種刺激,譬如讓他們去學繪畫、音樂、電腦等。而來自下階層的小孩沒有這些機會,只好走上街頭去滿足他們同樣的需求,加入幫派,四處搗蛋、惹事,也可以說,他們是貧民窟裡沒有鋼琴的貝多芬,沒有畫布的畢卡索,而以街頭做為他們的鋼琴和畫布,來滿足他們對感覺的飢渴。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端視你怎麼去表現它。(以上摘自王溢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