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9-22

邁向圓滿》正向心理學 8 項快樂法則

正向情緒使注意力廣度大,產生比較有創意的思維。
負向情緒注意力變得很窄,比較批判式、分析性思考。
當你心情不好時,你會去看「做錯了什麼?」
當你心情好時,你會到的是「做對了什麼?」

正向和負向的思考都很重要,要看情況而定,⋯⋯
但是學校常常太注重批判性思考和遵守規矩,而不是創造性思考和學習新的東西。
在現代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比較多創意的思考,比較少遵守規矩。請參考:許世穎 YouTube

1.《正向心理學》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幸福指數
2. 幸福人生 の 祕訣:慎選人際關係
3.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而非靠覺悟
4. 婚姻心理學:權力與自由(以上皆為~ 許世穎 YouTube 演講影片,時間約為 5 分鐘)
.................................................

許世穎 Dewey 提醒您《邁向圓滿》指出「正向心理學課程」是否有效取決於兩大因素。
一、教學者個人的專業程度 (長年完整訓練與相關學經歷)
二、學習者本身的投入程度(以出席率為指標

正向心理 (第七感) 一點也不刺激,因為它是知足放鬆與放開心胸。
不再沉迷於那些興奮過後,只會帶來空洞與不滿足感受的事物。因此正向心理是幸福的基石
『一般人追求幸福的行為,事實上卻是不幸的開端?
我們常常都是用錯誤的「努力方法」在生活著嗎…』

曾有同學告訴世穎他以為教「正向心理學」的老師就是應該隨時都興高采烈的。這就像以為「改善人際關係、追求幸福快樂」就是要「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包含你討厭的人」孔子在談到「好人與壞人的分辨」時曾表示:好人喜歡,壞人討厭才是真正的好人;壞人喜歡,好人討厭則是真壞人(本社群經營策略《讓喜歡的人更喜歡、讓討厭的人更討厭》不理會中間的)
請參考:許世穎 YouTube《正向心理學》讓討厭你的人更討厭你!
..............................................

許世穎 Dewey 很贊同《快樂幸福心理學》《白熊心理學》等書作者的臨床觀察。
因為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的確可以有效的改善個人生活品質。

令人費解的是:一般人在決策時,經常不會考慮心理學領域的立論及專業。閱讀時亦然。
對此的一種解釋是,關於經濟生活、投資理財、商業活動,乃至於個人工作上所需要實際用到的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人們認為自己需要透過學習才能達到最低程度的能力。但是,

人們相信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及自己對生活的瞭解,就足以對心理學有直覺式的體認。
因此,在做決策時也就比較不會學習或參考心理學的研究。
這種「過度自信」使得人們錯失了正向影響「自己與他人」的機會
(「過度自信」正是「投資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

更糟的是,如果誤用了心理學,反而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沒有「有系統的學習」,
只是走馬看花式的聽演講,甚或誤學缺乏科學依據的「靈修類迷信」(如《祕密》《零極限》《吸引力法則》之類書籍所載內容) 真的比不學還糟糕!因此閱讀治療師扮演著重要的過濾角色
...................................................................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新興的一門心理學,
於1998年由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創,
目的在研究如何生活的快樂、成功與有意義。
因此正向心理學或許可以簡稱為「快樂的科學」。

正向心理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最能讓我們感到快樂?
研究結果可能會令人感到驚訝﹕
財富、學歷與青春對快樂的幫助都相當有限;婚姻的影響好壞參半;
倒是宗教信仰與親情友誼,才更能讓我們快樂。

伊利諾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迪納(Edward Diener)的研究發現,
只要基本生活無虞,額外的收入並不能帶來多大快樂。
良好的教育與高智商對快樂的提升也沒多大幫助。年輕也不保證快樂,美國疾病管制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廿到廿四歲的年輕人情緒低落的時間,還比65到74歲的老先生老太太長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確實能鼓舞心情,但是卻很難判定究竟是神佛的效應還是宗教團體。
親情與友誼也能帶來快樂;迪納與塞利格曼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參與研究的大學生中,
最快樂與最不憂鬱的10%學生,他們明顯的共同特徵就是都有親密的朋友與家人,
並花時間與他們共處。迪納結論說:「想要追求快樂,就應該培養社交技巧、
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與人際支援(social support)。」
................................................................

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指出,
「快樂是由三項要素構成」:

享樂(興高采烈的笑臉)、
參與(對家庭、工作、愛情與嗜好的投入程度)、
意義(發揮個人長處,達到比我們個人更大的目標)。

三項要素之中,享樂帶來的快樂最為短暫
塞利格曼說:「這一點值得大家注意,
因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樂為生活的目的,但是參與和意義卻遠比享樂重要。」

(「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舒壓」不等於「紓壓 」
請參考本站《舒壓 vs 紓壓 》)
.......................................................

正向心理學也認為人的快樂基點可以調整:人們可以藉由後天的努力,
改變先天人格特質的快樂水平。那麼究竟如何才能使我們更快樂呢?

快樂的具體招數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呂波密斯基(Sonja Lyubomirsky)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八項具體可行的做法:

 一、心存感激:

每週記下三五件令你感恩的事件。這些可以是俗事(你的牡丹花盛開了),
也可以是更具意義的事(小孩開始學走路了)。保持鮮活,內容愈常更換愈好。

二、時時行善:

可以是隨機的(排隊時,讓趕時間的人排你前面),或有系統的(每週日固定送晚餐給老年鄰居)。對朋友或陌生人行善,會讓自己感覺很慷慨、很有能力,也會贏得別人的笑臉、讚許及仁慈回饋。這些都會讓人感覺快樂。

三、品嘗樂趣:

多注意美好的事物,例如草莓的甜美、陽光的和煦。
心理學家建議,不妨將快樂時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腦海中」,在痛苦時回味。

四、感戴良師:

如果有人在你的人生十字路口予以指引,要趕快致謝。越詳盡越好,最好是親自答謝。

五、學習寬恕:

對傷害與誤解你的人,就放下怒氣與怨恨寫封信給對方表示寬恕。
無法寬恕他人會讓自己停在積怨與心懷報復上,寬恕則能讓你繼續前行。

六、愛家愛友:

對生活滿意與否,其實與錢財、頭銜、甚至健康關係不大。
最重要的因素是堅固的人際關係。多花點時間與精力在朋友與親人身上。

七、照顧身體:

睡眠充足、運動、伸展四肢、笑口常開都可暫時改善心情。經常如此會讓你對生活感到滿意

八、逆境自持:

人生不免有難。宗教信仰可助你度過。不過一些非宗教的日常信條也行。例如「事情總會過去」「任何擊不倒我的事,會讓我變得更強壯」關鍵在於,你必須相信它們(摘自網路)
................................................

本人很贊成《快樂幸福心理學》作者瓦利.納瑟 Vali Nasser 在該書提醒大家的:

神經語言程式學 (即:NLP )只是胡說八道、缺乏科學學理依據的偽科學。」
這也是為什麼開 NLP 或催眠這類課的人,皆為「非心理專業人士」請本站讀者務必明辨之!

反之,在台灣有資格執行、隸屬醫療領域的「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法規範下的諮商心理師,乃至於有系統的學習心理學已 29 年、身為閱讀治療師的許世穎 Dewey 都拒絕從事此類活動。因為,這兩種方式「既沒效果,又無意義」!找此類「非專業人士」、
江湖郎中除了會損失大筆金錢外,更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副作用、身心受損…不可不慎!)

請參考本站相關文章:
1.《第七感
2.《快樂幸福心理學》6 策略
3.《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計畫

本文作者多年來透過「閱讀治療」推動及實踐「正向心理學」歡迎加入 許世穎 Facebook

瑞斯「價值澄清法」三階段七步驟(維基百科)三階段:1.選擇階段(Choosing)。2.珍視階段(Prizing)。3.行動階段(Acting)

值澄清法是個人價值信念的形成所經過的歷程。

瑞斯 L.E. Raths & S.B. Simon 強調價值的形成必須經過三階段七個步驟:

摘自歐用生《課程與教學》、陳國彥、吳宗立《社會領域教材教法》、維基百科

選擇階段(Choosing) [編輯]

自由選擇 [編輯]

個人的價值觀,必須經過自由選擇的歷程,才能生根,在未經威迫下,個人所做的決定或選擇,才能引導個人行為,填鴨式的強迫灌輸,大多僅止於表面行為而已。經過自由選擇後產生的價值觀念,才能引導個人的行為。

從多種選項中選擇 [編輯]

真正的價值觀念,是經過選擇的結果,個人若無選擇的途徑,事實上選擇的的行為不可能發生,而真正的價值也就無法發展。因此,個人價值的建立,要由多種可能的選項中選擇才有意義

深思熟慮後選擇 [編輯]

在感情衝動下,或未經思考,若貿然選擇,不能主導真正的價值。個人唯有對各種不同的途徑的後果,加以深思熟慮,經過分析,比較利弊得失後,做出理智的決定,才能成為真正的價值,才可作為生活的指南。

珍視階段(Prizing) [編輯]

重視所做的選擇 [編輯]

個人對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一般都會加以珍惜、重視,當價值理念經個體選擇後珍視之,必定為之感到驕傲和快樂。而成為價值的部份,作為生活上的準繩。

願公開表示選擇 [編輯]

經審慎思考後的選擇,人常會願意在大眾面前表示自己的價值,承認自己的價值,以及擁護自己的價值,以它為榮,自然樂意對外公開。

行動階段(Acting) [編輯]

採取行動 [編輯]

價值觀念能左右行動的方向,當個人認為具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會努力去實踐、完成,百折不撓,鍥而不捨的採取行動。

重複實行 [編輯]

當個人的一些信念、看法和態度,已達到價值階段時,則會成為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現在行為上,出現在不同的生活和空間。

正向心理學》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