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一個公校正式教師的《辭職信》校長您好

一個公校正式教師的《辭職信》
.
校長您好:
.
多年來常有學生問我:
工作累還是讀書累?
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
.
直到有天吃飯,
#遇見 幾個外送員,
他們擦著汗,
有說有笑邊等餐。
.

我突然明白了答案:

「不快樂才是最累的!」

.

#轉角遇見12女還不累最快樂 

2025-11-04

現在中小學生學習能力突破底線

 (摘自e78314脆)依照我這18年來的教學經驗…

現在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真的突破我的底線。

.
語言能力崩壞:
他們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看不懂成語,無法理解古文這種層次了;
他們是連白話文都看不懂。
.
缺乏情境想像力:
他們似乎連漫畫閱讀的經驗都趨近於零。你要他們依照某個情境,
以火柴人風格大概畫個示意圖,可以直接當機給你看。
.
沒有觀察力:
他們的世界就是那小小的螢幕,當你跟他們聊到一個眼睛睜開就可以看到的自然現象時,
他們可以用一種無助的眼神看著你,彷彿你在討論的是異世界的魔法。
.
我在教學上感到崩潰的同時,事實上也很擔心自己女兒以後生活周圍有一堆這樣都廢材,
把我精心栽培的成果付之一炬。

2025-11-03

悲傷輔導【哀悼的 4 項基本任務】以哈衝突,數萬人死亡

#國際教育 以哈衝突,數萬人死亡,疫後教育局已通令各校實施 #悲傷輔導
(獨家完整理論、輔導實務【哀悼的 4 項基本任務】初複試相關內容見後文)
.
#喪偶失親 的家屬、孩子們,多久才能走出傷痛?
劉真過世 5 年多了,辛隆走出低潮了嗎?
.
喪偶是個人壓力第1高的人生事件(#心理測驗 分數達100 分)
有好好完成「悲傷任務」可能變成【複雜性】悲傷)
.
參見《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失落》依附理論創始人:約翰.鮑比、《悲傷復原力》《韌力》(文長慎入):
.
.
...............
.
【週年效應】通常第一年是最難受的。「喪偶失親」剛發生時,是「痲木震撼期」半年左右才會落底(視個別情況而定)文長慎入:
.
.
【親密關係的失落,很少在一年之內完全解決】對大多數人而言兩年並不算太長。有些人似乎永遠不能完全脫離悲傷「哀悼永遠不會結束,只是隨著逝去的歲月減輕」
.
1.無喪親創傷。2.無創傷喪親。3.有創傷喪親。
.
(威廉.沃爾頓 J.William Worden《悲傷輔導 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第 5 版)
...............
.
喪偶失親剛發生時,幾乎符合重度 #憂鬱症 的臨床診斷(參見:最新版《精神疾病與診斷手冊》第 5 版)
.
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可透過完整而深入的個別臨床診斷(他曾臨床診斷幾萬名不同程度的「憂鬱症」患者)提供更適合你個人走出生命困境的具體做法。
.
一位真正可靠專家,可以用一些你從來沒試過的角度去看你自己,以幫助你跳出無止境的痛苦輪迴,重新贏回自己的人生。
.
(精神科醫師「佐藤武」教授)
.............
.
許禮安醫師【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 近 20年來有關死亡和瀕死的議題漸受健康照顧專業人員重視,連帶的對悲傷(grief)和傷慟(bereavement)的相關問題也是如此。許多研究探討悲傷對疾病和死亡率的影響。
.
.
悲傷不只造成生理疾病,也造成心理疾病,特別是在 #喪偶 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些研究的結果雖各有不同,但都顯示出:在 喪偶後一些症狀會增加,如頭痛、顫抖、頭昏、心悸及各種胃腸疾病症狀。
.
社會工作者雷利(Reilly D.M.)說:「我們並不需要一個新的悲傷輔導專業。而是要現有的專業人員:包括神職人員、葬儀人員、#家族治療 師、護士、#社工師 及醫師,對悲傷這個議題有更多的思考、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多的行動。」
..........
【哀悼的 4 項任務】
哀悼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悲傷的人必須履行以下任務才能完成此一調適失落的必要過程。
..........
.
任務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
對失落事實的否定可由輕微的扭曲到嚴重的妄想。常見所謂「木乃伊化」,即保留逝者遺物、用具、及房間擺設等,以備逝者復活之用。
.
此外,以貶抑或漠視逝者價值,及將逝者遺物拋棄等「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來否定失落的意義。
.
還有「選擇性遺忘」,將與逝者有關的事物,甚至逝者形象,完全由記憶中抹去。
..........
.
任務二《處理悲傷的痛苦》
.
包括生理、情緒、行為上的痛苦。最常見的是斷絕感覺及否定痛苦,如此逃避悲傷的人遲早會崩潰,通常是感到憂鬱。
.......
.
任務三《適應一個沒有逝者的世界》
.
依生者與逝者的關係,及逝者生前扮演的角色,而有不同的意義。死亡會迫使生者調整自我概念、生存價值和人生觀。
.......
.
任務四《開始餘生之旅,同時找到一個記憶逝者的方式》
.
生者往往緊抓著對過去的依戀而「不再去愛」,所以要協助生者轉移目標去開創新生活。
..........
.
以上四項任務完成之時即哀悼結束之時。
.
親密關係的失落很少在一年之內完全解決,對大多數人而言兩年並不算太長。
.
有些人似乎永遠不能完全脫離悲傷,「哀悼永遠不會結束,只是隨著逝去的歲月減輕。」
..........
正常悲傷反應
正常的悲傷現象涵蓋的範圍很廣且種類繁多,可分別列在四大項目之中:
.
一、情緒反應:悲哀、憤怒、焦慮、倦怠、無助、孤獨、解脫、驚嚇、輕鬆、麻木等等。
.
二、生理感官知覺:胃部空虛、胸部緊縮、呼吸困難、喉嚨發緊、肌肉乏力、無精打采、口乾口苦、對聲音敏感、人格解組的感覺等。
.
三、認知:不相信、困惑、幻覺、沉迷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存在等等。
.
四、行為:失眠、食慾障礙(暴食或拒食)、心不在焉、社會退縮、夢見逝者、避免提起、尋覓和呼喚、長吁短嘆、坐立不安、哭泣、珍藏遺物(隨身攜帶)、舊地重遊等等。
.......
.
正常悲傷反應會有憂鬱的感覺及其他症狀:如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和失眠。但持續的自我價值低落、持久而明顯的日常功能障礙、以及明顯的心理退化現象,則是憂鬱的特徵。
.
所以需評估個案的悲傷是否會發展成憂鬱,以便必要時進行醫療評估及給予抗憂鬱藥物。
...........
.
至於影響悲傷反應的要素可歸納為七大類:
1.失落的對象(逝者)是誰?2.和逝者的依附關係。3.死亡的形式(預期或意外,自殺或他殺等)。
.
4.過去的悲傷經驗。5.人格結構的變數。6.社會因素(含文化及宗教)。7.其他壓力(如經濟困難)。
......
.
有些書用階段(stages)來描述哀悼過程,也有人用時期(phases)來看哀悼過程。
.
常見的分期是:
一、震驚期(shock phase):又叫麻木(numbness)時期。二、渴念期:是一種急性悲傷反應(acute grief)。三、解組和絕望時期。四、恢復期(recovery)或緩解期(resolution)。
...........
悲傷輔導
悲傷輔導是協助生者將「塞住淚管的石頭移開」,使其有適當表達情緒的時間和空間。在宣洩過後,協住他們重新整理思緒,新的窗口就會射入希望的陽光。其目標是協助生者完成與逝者間的未竟之事,也就是哀悼的四項任務。
誰來做悲傷輔導?有三種基本型態:
1.專業服務:醫師、護士、#心理師、社工人員等。
.
2.義務服務:受過訓練的義工。
.
3.自助團體:共同經驗者互助。
..........
.
對誰作悲傷輔導?預防模式是:界定高危險群,並早期處置。
.
預測指標如下:
1.缺乏支持性社會網絡:沒有朋友、近親。2.與逝者有極端衝突的婚姻關係、極創痛的死亡情境、以及未被滿足的需要。3.同時出現其他生活危機。
........
.
何時進行悲傷輔導?
1.從接觸到當事人開始。2.從預知死亡時即可開始接觸,並在死亡一週後或葬禮後再連絡。
.
何處可作悲傷輔導?正式或非正式的場所均可,只要是安全且不受干擾的環境。
...........
.
悲傷輔導的原則與程序如下:
.
1.協助生者體認失落並接受事實:鼓勵談論死亡事件。
.
2.幫助生者界定並適切表達情感:包括憤怒、悲哀、焦慮、愧疚、無助等。
.
3.幫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下重新生活。
.
4.協助生者將情感從逝者身上轉移:發展新的人際關係。
.
5.提供悲傷反應的時間:週年忌日、節日、紀念日。
.......
.
6.解說「正常」的悲傷反應。
.
7.允許個別差異:使家人親友接受。
.
8.提供持續的支持:至少一年以上,可引介自助團體。
.
9.檢查防衛機轉和調適模式:評估、探索及指引。
.
10.辨認病態悲傷行為並轉介:以便進行治療。.
..............
.
可使用某些有效的技巧:直言不諱(談論死亡)、使用象徵(逝者相片、遺物)、寫信(給逝者)、繪畫、角色扮演、認知重建、製作回憶錄、引導想像(空椅子法)、心理劇等等。藥物須謹慎的使用,以解除焦慮或失眠為重點。
.
葬禮儀式處理得當可以增強失落的真實性,提供表達對逝者想法和感受的機會,並可提供家屬社會支持網絡,有助於宣洩悲傷。
.
證據顯示專業服務、義務服務及自助團體均能降低因失落而產生精神症狀和身心失調的危險性。
...........
病態悲傷反應
常用的分類法是分為四類:
.
1.慢性化的悲傷反應:過度漫長,永未達滿意結果。
.
2.延後的悲傷反應:壓抑悲傷,而於特殊紀念日或遭遇挫折時才爆發的悲傷反應。
.
3.誇大的悲傷反應:因失落而產生憂鬱症、恐慌症、酗酒及藥物濫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
.
4.改裝的悲傷反應:改裝成生理症狀(與逝者生前疾病相似的身體症狀),稱為「複製疾病(facsimile illness)」;適應不良的行為(如犯罪等)。
.............
.
要如何診斷病態悲傷反應,有以下的線索可尋:
.
1.死亡事件後超過兩年仍有強烈的悲傷。
.
2.無關緊要的小事就引發強烈的悲傷。
.
3.保持逝者環境,不願搬動遺物。
.
4.表現出與逝者曾有之相似症狀。
.
5.停止社交接觸,不參加與逝者有關之活動。
.......
.
6.恐懼疾病和死亡,尤其逝者致死之疾病。
.
7.長期的無助感、喪失自尊、誇大的憤怒和罪惡感。
.
8.行為上的改變,包括模仿逝者的特質。
.
9.自殺的衝動。
.
10.每年於固定的時段(節日或紀念日)有強烈的悲傷。
..............
悲傷治療
適用於過長的悲傷、改裝的悲傷、誇大的悲傷等情況。
運用程序:須先排除生理上的疾病;評估四項悲傷任務是否完成;處理因回憶引發的情緒等。
使用時機是治療者充分掌握狀況且當事人已作好心理準備。
....
.
評估效果如下:
.
1.主觀感覺:包括提升自尊、降低愧疚感、增加對逝者好感等。
.
2.行為改變:恢復社交、建立新關係等。
.
3.症狀減除:身體症狀減少、緩和或消除等。.
.......
.
參見:
1.威廉.沃爾頓J.William Worden:Grief Counseling & Grief Therapy,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
2.嚴久元《當代醫事倫理學.當代醫學大庫》台北:橘井文化事業
.
3.羅伯特.奈米爾Robert A.Neimeyer《重新凝視失落 #哀傷治療 技術的衡鑑與介入》台北:心理出版社
.
4.湯瑪斯.安堤格醫師《如何悲傷:重新學習我們身處的世界》

...................................
.
.

2025-11-02

我可以928不放假!(OS 新北耶誕城更可不辦)但我要...共 10 點

 我可以928不放假!(OS 新北耶誕城更可不辦)

但我要...共 10 點:

.
1、導師費從每月3000調整到8000!
2、我要法定7日的病假可以不支薪,
但由學校幫我排代、不是自覓!
.
3、我要班級教師比調整至2.5~3!
4、我要國中小確實執行全面取消早修!
5、我要縮短國三會考後的垃圾時間!
.
6、我要教師的實質管教權!
而不是無限上綱的學生人權、老師無權!
.
7、我要有下班後的通訊離線權,
我不是學生的24小時保母!
.
8、我要依照年資而累積相對應的休假權!
(像大學教師一樣)
.
9、我要恢復3km以上的交通通勤補助費!
10、我要有優先使用學校資源權,
而不是家委的使用權排序在我之前!
.
#內心最大的吶喊是:
我要的不是一年只被重視一天的教師節!!!
#還有我要喉嚨的公傷職災認定和保險!
.
(轉貼)
.
#教甄新聞時事

2025-11-01

為什麼教師們會逃亡?4 大原因

 為什麼教師們會逃亡?


原因ㄧ:薪資停滯
25年來,教師調薪僅7次,總調幅共25%
25年來的通膨為31%
25年來,全台房價漲幅約360%
25年來,台灣整體的每月經常性薪資漲幅36%

原因二:退休金沒保障
政府「大砍」過去承諾已退休公教人員退休金
政府112年將新進公教的月退制度完全廢除
政府不斷調高教師月退條件,比如年齡或年資

原因三:副業限制
薪資低、退休沒保障之外,教師要靠自己努力建立副業還不一定行,
可能會違法。像是不能兼職某些工作,開公司或持有太多股份也不行。

原因四:污名化
媒體選擇性報導
政治人物選擇性針對
教育部縮減教師管教權
最後還建立校事會議侵害教師工作權與教學聲譽

教師在現有薪資上被虧待
教師在退休制度上被砍到見血
教師在尊嚴上也因抹黑與校事會議摧殘而蕩然無存

所以教師們能逃的就逃,不能逃的就最低限度工作,
畢竟誰能保證教師們的現在權益與未來保障呢?(轉貼)

2025-10-31

股市漲成這樣,三萬點就快看到!如果是我的話:

股市漲成這樣,三萬點就快看到!如果是我的話:
我會把房子、車子、股票、基金…登記在女方名下。
房貸、車貸、父母生病養老由我一肩扛,
結婚後、女方與小孩的生活費由我負責。
.
女方的工作所得,當然得歸她自己;
我的工作所得,除了拿來養家之外,
剩餘的九成,都歸女方。當她的治裝費、美容費…
一成我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不能省另一半、孩子。
.
甚至女方的親屬,年紀大了,對錢也沒有安全感😟
也沒關係。我是一個愛屋及烏的人。
女方的親屬所有生活費用,我全包!
.
以上這些條件我都非常認同,
對我來說「錢,都不是重點」!
.
.
.

#重點是我沒有錢(轉貼,改寫) 

2025-10-30

教師甄試 2026 命題焦點【禮記學記篇 7 項教學大道理】許老師的叮嚀

 教師甄試 2026 命題焦點【禮記學記篇 7 項教學大道理】許老師的叮嚀:

《禮記學記篇》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專著,記載了孔子以前的西周教育制度,

也是教甄歷年試題排行榜第一名,~教育史部分。特此摘要部分並附翻譯,俾便考生參考(圖文轉貼,改寫)

……
★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
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
★ 大學開學的時候,學生都穿著禮服,以蘋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師,表示尊師重道;
先練習《詩·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詩歌,勸勉學生以蒞官事上之道;
擊鼓召集學生,正式打開書篋(書包),希望學生以謙遜謹慎的態度學習;
.
夏楚兩物(教鞭)是用來警惕鞭策學生,收到整肅威儀的效果;
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實施以前,天子、諸侯不急著到學校去視察,為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志向;
.
教師常常觀察學生,但是并不輕易發言,等到適當的時候再加以指導,是要使學生自動自發(《論語·述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至於年幼的學生,只聽講而不能亂發問,是因為學習要按照進度順序(次第)進行。
.
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書說:凡學習做官,領導人民,先學習管理事情,
要作一個讀書人先學習立志。就是這個意思。
(志者存心也,志氣志氣,志者氣之導,心之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