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暴走恐龍家長最大!濫訴造成教師離職潮

 恐龍家長最大!濫訴造成教師離職潮(改自AI摘要2025.10.26)

家長濫訴是指家長利用學校的制度,例如2020年修法後的「校事會議」,

對教師進行不當檢舉,

即使是像「課堂上沒教國歌」或「放假喝珍奶」這樣細微的事也會被投訴,
導致教師飽受壓力,校園行政也被癱瘓。 
這種現象引發了對教師權益的擔憂,也讓教育界質疑現行制度是否淪為打擊報復的工具。
暴走恐龍家長成為教育界最大尾。
.
家長濫訴的現象
過度干預: 家長透過投訴,干涉學校的日常行政和教師的管教行為,
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濫用制度: 部分家長利用「校事會議」等制度,進行惡意或無謂的檢舉,
對教師造成騷擾。 
.
集體怒火: 一名老師因批評「恐龍家長」而被提告,雖然最後不起訴,
但此事件點燃了教師對濫訴文化的集體怒火。 
.
可能的解決方案
提高檢舉門檻: 有教育團體建議,可以考慮增設「保證金機制」,
讓檢舉者在提交檢舉前需先繳交保證金,以防堵濫訴。 
.
保護教師權益: 政府應加強對教師權益的保護,使教師能夠在安全、
不受干擾的環境中進行教學與管教。

2025-10-25

高中生不是傻子,看師範、教育大學的分數每年掉就知道了

 我覺得蠻有趣的事情(轉貼)

當時砍年金是說讓年輕人領的到退休金,但自112學年後,
老師的退休金變成確定提撥制。這就是說每個月由政府與自己的薪水存一定的金額至自己的專戶中,
然後選投資方式存,一直到退休,退休後就領這筆錢,領完就沒了。
.
老師起薪中等,如果去業界還比較多錢
退休生活也無法保證,那真的沒什麼誘因
我覺得這是目前缺新進老師的原因之一
.
另外家長、學生權力的提升但義務卻不對等
學校管教權的限縮,大多只能輔導、通報
教學動輒被投訴,學生輔導無效妳也拿它沒轍
工作權每天都受到威脅
我覺得這是其二
.
學生發生刑法事件,也是回歸學校輔導
但要想想,學生都能犯法了
家庭、學校、個人一定都有問題
單靠學校有效?
.
家庭失能,精神疾患
學校無力,社工也無力
不想學習的學生影響想學習的學生
想學也學不了,班級氣氛不佳
教師自然失去教學熱誠
我覺得這是其三
.
高中生不是傻子
看師範、教育大學的分數每年掉就知道了
這是目前趨勢
以後教我們孩子的人
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
身為學校主任,還是蠻憂心的

2025-10-24

光復節連假雨稍歇,我獨自在街上徘徊

 光復節連假雨稍歇,我獨自在街上徘徊🌧️

一個賣花小妹妹,細雨中走到我跟前說:
.
叔叔給女朋友買束花吧。
我回答:我沒有女朋友。
轉身要走時看到小妹妹失落的眼神,
…….
.
於是,我說:
這樣吧!花我買了,但我沒人送,
就送給你這個很可愛的小妹妹吧!
.
小妹妹驚訝地看著我說:
.
.
不要吧!你長這樣我無法接受。
……………

《蘿莉塔》納博科夫
.
#文學心理學

2025-10-23

有些人完全誤解了 #輔導室 的意義

 老實說,我覺得有些人完全誤解了 #輔導室 的意義。

.
首先,輔導老師 的工作是提供輔導與協助學生適應與發展,
而「諮商」屬於具備專業證照的諮商師的職責範圍,
兩者本就不同。(#心理師)
.
再來,輔導老師並沒有義務在所有事情上提供情感支持。
他們能做的是在專業角色中給予協助與引導,
而不是無條件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
我理解有些人對自己的 #輔導老師 感到失望,甚至認為對方失職,
但那是個別經驗,不代表整體。請不要因為個人經驗,
就否定所有輔導老師的努力與價值。
.
有些老師可能投入程度有限,這在任何職業中都存在,
但這不該成為抹滅整個群體專業與付出的理由。(轉自脆)

2025-10-22

我正在培養下一批校園罪犯

 轉貼「他們的行為、說話、舉止、態度都失控了,價值觀、人品、道德也出了問題。最可怕的是,連對錯黑白都分不清,而這些事情全發生在一群小學生身上。」

~~~~~~~~~~~

一名自稱是安親班老師的網民,最近發文,題目是「我正在培養下一批校園罪犯」。他在文中分享班上40多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失控行為,坦言自己對現在孩子的價值觀感到很擔心。

.

這位老師表示,他教的是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學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教學,他發現學生的行為、態度和想法越來越失控,就算經過多次管教,也沒有明顯改善。

.

他說:「行為失控、說話失控、舉止失控、態度失控、價值觀失控、人格失控、道德失控,最嚴重的是分不清黑白是非,而這些情況竟然發生在小學生身上。」

.

他舉例說,有六年級學生公開討論保險套品牌、聊誰和誰發生關係;四年級學生玩「校園殺人犯」角色扮演遊戲;五年級學生甚至當著老師面前,鼓動同學叫家長去投訴老師「考完試還逼學生複習」。

.

他無奈地說,即使是最嚴厲的老師,也只能在自己看得到的範圍內維持秩序;只要老師一轉身,孩子們又恢復原樣。即使他們寫了悔過書、家長也簽名配合,行為依然沒有改變。

.

「我們教育了他們這麼多年,但感覺教育就像是輕微的麻醉藥,只能暫時讓他們安靜一下。」

.

這位老師最後表示,他對現在的教育狀況非常擔心。因為這些學生將來會是服務社會、訂規則、管理國家的人,但他卻感到自己束手無策。

.

這篇貼文一發布,立刻引起許多網民共鳴。

.

有人留言說:「十多年前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種情況,現在網路那麼發達,只會更嚴重。」

.

「我以為只有中學生會這樣,沒想到小學生就這麼誇張。」

.

還有前安親班老師留言:「完全懂那種無力感。現在的小孩真的不好教,還要面對‘恐龍家長’,我撐了6年也辭職了。」

2025-10-21

做為教育工作者,給自己的七點建議

 做為教育工作者,給自己的七點建議:(轉貼)

.
1.你不用當受歡迎的老師,不需要假裝自己具備愛與熱忱,
活得像真實的大人就好。
.
2.完美的課堂不存在,你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修正,
為班級設計相對合適的課程。
.
3.承認自己就是體制的一部分,的確無法改變體制,
但可以形塑屬於自己的班級文化。
.
.
4.遠離充滿抱怨的LINE群組,即使是學校或家庭群組。
.
5.承認無法教完全部的知識,也無法教會全部的學生。
.
6.不尋求每個學生的認同,接受他們對你的科目不感興趣。
.
7.教學不必創新,而是找到屬於自己風格與能力的教學方法。

2025-10-20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層次就很高,因為 5 個判斷的參考依據

 新學年至今已 10 月下旬,變天的豪雨下,也許你會發現: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層次就很高,因為 5 個判斷的參考依據是:
.
1、層次越高者、越懂得尊重別人 。不論對方是正式或 #代課代理
.
2、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的價值。《#人慈》
.
3、一位教師的真正層次,往往在細小的某一品質就能看出來。而非好大喜功,四處爭取曝光(疫情後還加上網路)
宛如 #選舉造勢膨風,但本業卻不顧好,破綻百出。校外享有盛名,真相卻只有同校同事清楚。
.
但也無人敢公開揭穿,以免被當做個案,成為研習教材到處講(含線上)要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專不專業需要長期觀察,而非短暫的到處曝光。
.
#網紅名師聚眾造神
…….
.
4、一位教師層次的高低和學歷、職位、有沒有名...等外在因素無關,
而和他的眼界、修養、教養、格局有關
.
(OS 雖然 #師大教甄 上榜率的確較高)
.
5、層次越高的教師,往往具有較高的 #情緒智商、
越懂得尊重學生與其他教師。
.
#同理心
.
同時,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往往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
.
.
#道德心理學
.
#中小幼教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