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教,是最好的學《最高深度學習法》門徒效應 7 個具體實踐做法

 教,是最好的學《門徒效應 7 個具體實踐做法》#翻轉教育研究

「門徒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當我們嘗試教授他人知識時,反而能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於記憶的強化,也能幫助我們辨識知識的漏洞,進而補強與優化學習策略。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話把一件事情解釋清楚,那就表示你對它理解得還不夠深刻。」這句話正點出了門徒效應的精髓——要把事情教會別人,就必須自己先徹底搞懂。
#教育心理學 研究指出,學習是一個多步驟的歷程,會對人的行為與世界觀產生永久性的影響。而「教學」本身即是一種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它能促進深層學習,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許多研究證據顯示,那些花時間教導同儕的學生,其理解程度遠超過單純反覆閱讀的人。
▌門徒效應如何發揮作用?
即便只是「假裝」自己是老師,也能發揮門徒效應的功用。舉例來說,若一位高中生準備生物期中考,若能試著將重要概念解釋給同學或弟妹聽,就會對考試內容理解得更透徹。這是因為教學過程會激發「元認知能力」,也就是思考「我怎麼學」的能力,讓我們能夠更有系統地消化與重組知識。
而在實際教學的準備中,我們往往需要:
・組織課程內容
・尋找具體例子
・精準表達重點
・模擬學習者的問題並給予回應
這整個過程不僅幫助我們強化內容的理解,也能提升我們的溝通表達能力。
▌如何實踐門徒效應?
以下是幾種實用的方法:
一、假裝自己是老師
想像自己正在準備一堂課,並思考如何有邏輯地組織內容、加入哪些例子、強調哪些重點。這能幫助你辨識哪些地方還不夠熟練。
二、大聲練習講解
模擬一個學生的提問,並大聲解釋教學內容,不只能幫助記憶,也能訓練思路的清晰。
三、向家人或朋友解說
嘗試用最簡單的語言,把剛學會的知識傳達給非專業者,這個練習可以讓你檢視自己是否真正理解。
四、製作簡報
把學到的內容做成簡報,準備好向一群觀眾講解,訓練你的邏輯與表達能力。
五、加入學習小組
與他人互相教授與提問,可以帶來新的視角與啟發。
六、撰寫教學文章或教程
用書面語言系統性地教學,幫助初學者理解,也幫助你更扎實掌握知識。
七、自願教授或分享
無論是線上社群、補教機構或學校社團,實際教導他人將讓你獲得更深的體悟與成就感。
門徒效應的核心在於:「教,是最好的學。」當我們努力讓別人理解,往往也讓自己真正學會。從模擬教學、實際講解,到互動式教學,不僅幫助自己更深入掌握知識,更能培養自信與影響力。
我是閱讀人,與你分享《最高深度學習法》段落心得(摘自 #閱讀人

2025-03-30

林晉如老師:現在老師有多難當!家長引爆的範圍有多廣

 #現在老師有多難當#家長引爆的範圍有多廣 截圖流出「老師被家長告霸凌,還有到法院提告,經過校事會議調查,霸凌不成立,『法院判決』也是老師無罪,但是家長還是不願意放過,找議員處理。」

.
主持人說:「老師已經『被提告』,甚至最後判『無罪』,這個事件應該就要落幕。但是看到家長,他覺得怎麼可以就這樣『放過這個老師』?繼續緊咬不放,繼續追究,包括新聞媒體的報導,包括找過議員來處理,走司法,司法不通,學校調查也查無此事,硬要把事情搞大鬧大,這樣子到底對誰有利?」
🌱🌱🌱🌱🌱🌱🌱🌱🌱🌱🌱
律師接著說:「未來只要學生家長對於某一件事情,他不能接受,他就不斷的申訴,申訴法律程序都走完了,司法也都走完了,最後『沒有辦法有結果』,就找議員,找新聞媒體爆料,然後讓『全民公審』。家長後面再透過這樣子的霸凌方式,來追究老師『法律以外』的責任,我覺得這對老師相當不公平。」
🌱🌱🌱🌱🌱🌱🌱🌱🌱🌱🌱
教師一覺醒來變成「不適任教師」,請問老師該「如何討回公道」?
難道老師教育角色的特殊性,只能任人宰割,任人踐踏,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樣無止盡、沒完沒了,家長要負什麼責任?
🌱🌱🌱🌱🌱🌱🌱🌱🌱🌱🌱
✅法律與教育的矛盾
老師即使受到學生的攻擊,也因為教育角色的「特殊性」常被外界期待要「無條件原諒」學生,才是充滿「教育愛」的好老師。
學生向老師道歉,往往被視為「解決一切」的唯一方式,家長與學生「完全忽略」對老師「尊嚴的傷害」,師道早已蕩然無存。教學現場現在充斥著許多「極度廉價又缺乏誠意」的道歉,老師只能淚往肚吞。
✅濫告濫訴濫用輿論壓力
即便老師經過調查,並無不當管教事件,又被家長「告上法院」,判決出爐「教師無罪」,但是,家長若不滿意,還可以無視司法,找議員遭媒體報導、市長批評及網路輿論壓力,無形中成為「全民公審」的對象。
✅權責不對等
現在教學現場,不但拿掉了老師對學生的懲戒權,老師甚至還要面對家長法律的不斷追訴,卻又要承擔學生行為所帶來的責任,進退兩難。
🌱🌱🌱🌱🌱🌱🌱🌱🌱🌱🌱
✅報復心理:家長可能對教師報警處理感到不滿,認為老師過於嚴厲,進而採取一連串追究行動,企圖透過任何合法或非合法手段,令教師付出代價。
✅維護子女形象:家長可能擔心孩子被貼上「攻擊老師」的標籤,因此試圖將事件反轉為教師「不當管教」的問題。
✅利用媒體與公眾壓力:當家長感覺司法與校方無法滿足自身需求,便轉而使用媒體和輿論進行道德綁架。試圖透過議員、媒體及輿論的力量,強迫學校或教育體系給出家長所期望的處置結果,嚴懲教師。
🌱🌱🌱🌱🌱🌱🌱🌱🌱🌱🌱
✅身心疲憊:從3月到12月,近九個月的調查、調查再調查,上法院及媒體輿論的壓力,6月師生和解後一個月,教師被告,錯愕、失望、焦慮、失眠、絕望,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教師儼然變成「高風險職業」。
✅日夜煎熬:教師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不知道哪天會遇到「核彈級家長」,小事隨時被放大引爆,歪曲的惡意定論,選擇性放話,輿論公審,以及來自學生、家長與學校的多方壓力,難以安心工作與好好生活。
✅缺乏支持:教師在法律程序結束後,依然無法獲得完整的身心安全保障,缺乏有效的後續支持機制,友善校園根本是假象,這讓教師情何以堪,教師只能任人宰割?
🌱🌱🌱🌱🌱🌱🌱🌱🌱🌱🌱
✅建立快速申訴機制:
法律保護學生的法規數以萬計,但是保護教師的法律寥寥無幾。「生對師的霸凌」、「家長對師的霸凌」誰能重視?
「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是給「身心受創」的教師使用,但是,一定要等教師「身心受創」再來接受諮詢輔導與心理支持嗎?
家長可以打市長專線,加油添醋讓教師「一直接受調查」,教師有什麼專線可以打?
有何快速申訴機制,專責機構可以處理無理家長對教師長期的不當指控,避免問題被輿論與媒體無限延燒?
✅推動教育尊嚴法案:
保障教師在教學中的合理權益,並明確規範學生及家長應遵守的行為。
現在不少家長,完全不管教師下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嚴重缺乏同理心),只想馬上為自家孩子討公道。
寫賴的還好,最無理(禮)的是一直狂打賴電話給老師,上班下班一直打,全世界只有他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學生的受教權都不重要。晚上9點過後、假日7點,早晚問候,簡直到了「嚴重騷擾」教師生活的境界。
🌱🌱🌱🌱🌱🌱🌱🌱🌱🌱🌱
此案件凸顯了教師在教學現場面臨了多重且長期的壓力,不僅需要應對學生行為,還需面對家長與輿論的攻擊。
政府需採取更積極的措施,為教師創造一個更加尊重和安全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