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股市漲成這樣,三萬點就快看到!如果是我的話:

股市漲成這樣,三萬點就快看到!如果是我的話:
我會把房子、車子、股票、基金…登記在女方名下。
房貸、車貸、父母生病養老由我一肩扛,
結婚後、女方與小孩的生活費由我負責。
.
女方的工作所得,當然得歸她自己;
我的工作所得,除了拿來養家之外,
剩餘的九成,都歸女方。當她的治裝費、美容費…
一成我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不能省另一半、孩子。
.
甚至女方的親屬,年紀大了,對錢也沒有安全感😟
也沒關係。我是一個愛屋及烏的人。
女方的親屬所有生活費用,我全包!
.
以上這些條件我都非常認同,
對我來說「錢,都不是重點」!
.
.
.

#重點是我沒有錢(轉貼,改寫) 

2025-10-30

教師甄試 2026 命題焦點【禮記學記篇 7 項教學大道理】許老師的叮嚀

 教師甄試 2026 命題焦點【禮記學記篇 7 項教學大道理】許老師的叮嚀:

《禮記學記篇》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專著,記載了孔子以前的西周教育制度,

也是教甄歷年試題排行榜第一名,~教育史部分。特此摘要部分並附翻譯,俾便考生參考(圖文轉貼,改寫)

……
★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
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
★ 大學開學的時候,學生都穿著禮服,以蘋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師,表示尊師重道;
先練習《詩·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詩歌,勸勉學生以蒞官事上之道;
擊鼓召集學生,正式打開書篋(書包),希望學生以謙遜謹慎的態度學習;
.
夏楚兩物(教鞭)是用來警惕鞭策學生,收到整肅威儀的效果;
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實施以前,天子、諸侯不急著到學校去視察,為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志向;
.
教師常常觀察學生,但是并不輕易發言,等到適當的時候再加以指導,是要使學生自動自發(《論語·述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至於年幼的學生,只聽講而不能亂發問,是因為學習要按照進度順序(次第)進行。
.
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書說:凡學習做官,領導人民,先學習管理事情,
要作一個讀書人先學習立志。就是這個意思。
(志者存心也,志氣志氣,志者氣之導,心之引也。)

2025-10-29

鏡週刊:教授偷吃 12 女!北教大「王力宏」

我還在補習班推薦過

北教大「王力宏」的書
沒想到如今人設崩塌 
劈12女,後宮遍全台
(校長.網紅.老師.學生)
.
其實之前略有耳聞
(聽教甄考生們說)
還聽過其他「明濕們」的傳聞
……
教授偷吃 12 女!北教大「王力宏」坦承已婚,仍劈多女招數公開 2025.10.29 鏡週刊:
B小姐表示,許育健從不隱瞞已婚身分,但他自稱婚姻不幸福,說妻子跟媽媽處不好,
還有囤物癖,家中髒亂、無法一起生活,所以他才獨居,
之後除了每天對他看上的女子噓寒問暖,還會傳1個人的餐點及空景,塑造孤單感,
.
最後再趁亂告白。例如下廚時,會說為了煮給對方吃而練習;故意跑5.20公里,
表示「我愛妳」;贈送《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故事書,說對方是他的真愛。
.
等到女子心動後,許育健就會邀對方到住處、展現廚藝,待酒足飯飽後,
便開始肢體碰觸,自然而然發生性關係。B小姐說,交往一段時間之後,
許疑似喪失新鮮感,常找不到人,若問得太多,許就會說是自己不好、適合1個人生活、
不想影響女方,卻不把話說死,留下1句「希望未來彼此保重」,就慢慢淡出,
但會不時傳訊、吊女方的胃口。
.
B小姐說,她跟許育健交往時,一度以為許是難得的知音、她是許的唯一,
甚至曾經動過離婚的念頭,後來得知許的渣男行徑後,
才知道自己只是許偷情模式的一小塊拼圖,她之所以挺身而出、揭露許的惡行,
是希望不要再有無辜女人被他欺騙,
也呼籲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教育部,正視問題,不要只以「私德」等理由縱容許繼續胡作非為!

2025-10-28

張曼娟】 新聞報導台灣師資嚴重缺乏,已到達國安危機的程度

 張曼娟:新聞報導台灣師資嚴重缺乏,

已到達國安危機的程度。
對我來說,
一點也不驚訝,
我的許多朋友和學生都是一線教師,
沒有一個是快樂的,
他們被沮喪感深深籠罩。

原因當然很多,
來自行政、學生、家長、制度與環境。
以前許多人覺得當老師好涼啊,
還有寒暑假,
薪水也不差。
如果真的這麼涼,
缺老師就不會缺到發生國安問題了。

年輕老師跟我說,
現在家長很重視玩樂,
只要有連假就幫孩子請假十天半個月。
問題來了,
回國之後要求老師必須幫孩子補課,
「我的孩子有受教權,你不補課會害他跟不上。」
孩子補課時間還得配合家長。
是的,
孩子有受教權也有請假權,
但老師有沒有工作權和不工作權?

如果我是家長,
我覺得課業的耽誤不是老師的問題,
是我應該自己想辦法承擔的責任。
太多不該承擔的事,
壓在老師身上,
認真負責的老師總有一天會被壓垮,
而後繼無人,
我們的教育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是老師
#雪已經開始下了
#大家有感到寒冷嗎

2025-10-27

陳洋洋:教育已經失效了!任何努力都只是一種表演

 陳洋洋:教育已經失效了,

任何的努力都只是一種表演。
.
在當代社會中,
教育早已失去「塑造」的條件。

教育需要三個前提:

1. 穩定的價值體系
2. 可以延宕的未來想像
3. 願意被引導的學習者

然而,
這三者都正被時代瓦解。

1. 人們不再相信任何承諾
2. 未來是焦慮的來源
3. 學習者期待選擇自己想被教育的樣子

在這樣的條件下,
教育比起過去更像是行銷:

「先別說薪水了,你們知道文組也有未來嗎?」
「學習可以讓成為更好的人。」
「你不學這個科目,那將錯過很多事情。」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以前直銷都是這樣講的:

「你有夢想嗎?」

學生不是活在虛幻的泡泡裡,
就是提早清醒面對無法解決的焦慮之中。

哪一種比較好?
我不知道。

教育環境裡,
彼此很確定的事情只有「恐懼」。

當真正的「價值內化」已無法發生,
制度便用「外在規訓」維持表面的穩定。

於是,
學校的任何管理都是讓現在所有人暫時的安心,
(未必代表安全)
它製造了秩序仍然存在、規則依舊明確的假象,
所以我們繼續教書、學生繼續學習,
家長繼續把孩子往學校和補習班送去。

彷彿學校是最後的避難所。

的確,
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個體發展潛能,
並且培養批判性思維,
然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我同意這是教育應有的理想,
但我懷疑的是,
在網路、手機、遊戲、考試、家長焦慮,
以及升學壓力中,
老師還有多少空間和時間去做這件事。

說到底,
老師只是「防腐劑」,
繼續保持學校該有的形狀—即使它註定腐爛發臭。

一樣地,
我對於教育改變是悲觀的。

因為人們趨向輕鬆、便利,
以及快樂。(我也一樣)

任何的不適感都會造成反抗與衝突。

然而,
真正的教育必然會讓你感到不滿、困惑,
還有一點被冒犯的感覺。

無論是對學生、教師,
還是家長都是如此。

我們應該學習讓眼睛看著尖銳的東西。

但現代社會排斥「不舒服」,
老師只要教得太難、太多、太複雜,
或是功課與考試超出學生的承受,
那便會招來批評與投訴。

同樣的,
學生只要對於制度與規則提出疑惑,
也會被視為一種幼稚的反抗。

最後,
老師與學生都得到不真實的回饋,
也無法再更理解彼此真實的感受。
你禮貌、我禮貌,
但事情從來沒辦法找到問題的癥結,
沒辦法被完整的解決。

我們用「素養」麻醉彼此,
彷彿知道如何應付未來,
也正在成為能夠應付未來的大人。

2025-10-26

暴走恐龍家長最大!濫訴造成教師離職潮

 恐龍家長最大!濫訴造成教師離職潮(改自AI摘要2025.10.26)

家長濫訴是指家長利用學校的制度,例如2020年修法後的「校事會議」,

對教師進行不當檢舉,

即使是像「課堂上沒教國歌」或「放假喝珍奶」這樣細微的事也會被投訴,
導致教師飽受壓力,校園行政也被癱瘓。 
這種現象引發了對教師權益的擔憂,也讓教育界質疑現行制度是否淪為打擊報復的工具。
暴走恐龍家長成為教育界最大尾。
.
家長濫訴的現象
過度干預: 家長透過投訴,干涉學校的日常行政和教師的管教行為,
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濫用制度: 部分家長利用「校事會議」等制度,進行惡意或無謂的檢舉,
對教師造成騷擾。 
.
集體怒火: 一名老師因批評「恐龍家長」而被提告,雖然最後不起訴,
但此事件點燃了教師對濫訴文化的集體怒火。 
.
可能的解決方案
提高檢舉門檻: 有教育團體建議,可以考慮增設「保證金機制」,
讓檢舉者在提交檢舉前需先繳交保證金,以防堵濫訴。 
.
保護教師權益: 政府應加強對教師權益的保護,使教師能夠在安全、
不受干擾的環境中進行教學與管教。

2025-10-25

高中生不是傻子,看師範、教育大學的分數每年掉就知道了

 我覺得蠻有趣的事情(轉貼)

當時砍年金是說讓年輕人領的到退休金,但自112學年後,
老師的退休金變成確定提撥制。這就是說每個月由政府與自己的薪水存一定的金額至自己的專戶中,
然後選投資方式存,一直到退休,退休後就領這筆錢,領完就沒了。
.
老師起薪中等,如果去業界還比較多錢
退休生活也無法保證,那真的沒什麼誘因
我覺得這是目前缺新進老師的原因之一
.
另外家長、學生權力的提升但義務卻不對等
學校管教權的限縮,大多只能輔導、通報
教學動輒被投訴,學生輔導無效妳也拿它沒轍
工作權每天都受到威脅
我覺得這是其二
.
學生發生刑法事件,也是回歸學校輔導
但要想想,學生都能犯法了
家庭、學校、個人一定都有問題
單靠學校有效?
.
家庭失能,精神疾患
學校無力,社工也無力
不想學習的學生影響想學習的學生
想學也學不了,班級氣氛不佳
教師自然失去教學熱誠
我覺得這是其三
.
高中生不是傻子
看師範、教育大學的分數每年掉就知道了
這是目前趨勢
以後教我們孩子的人
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
身為學校主任,還是蠻憂心的

2025-10-24

光復節連假雨稍歇,我獨自在街上徘徊

 光復節連假雨稍歇,我獨自在街上徘徊🌧️

一個賣花小妹妹,細雨中走到我跟前說:
.
叔叔給女朋友買束花吧。
我回答:我沒有女朋友。
轉身要走時看到小妹妹失落的眼神,
…….
.
於是,我說:
這樣吧!花我買了,但我沒人送,
就送給你這個很可愛的小妹妹吧!
.
小妹妹驚訝地看著我說:
.
.
不要吧!你長這樣我無法接受。
……………

《蘿莉塔》納博科夫
.
#文學心理學

2025-10-23

有些人完全誤解了 #輔導室 的意義

 老實說,我覺得有些人完全誤解了 #輔導室 的意義。

.
首先,輔導老師 的工作是提供輔導與協助學生適應與發展,
而「諮商」屬於具備專業證照的諮商師的職責範圍,
兩者本就不同。(#心理師)
.
再來,輔導老師並沒有義務在所有事情上提供情感支持。
他們能做的是在專業角色中給予協助與引導,
而不是無條件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
我理解有些人對自己的 #輔導老師 感到失望,甚至認為對方失職,
但那是個別經驗,不代表整體。請不要因為個人經驗,
就否定所有輔導老師的努力與價值。
.
有些老師可能投入程度有限,這在任何職業中都存在,
但這不該成為抹滅整個群體專業與付出的理由。(轉自脆)

2025-10-22

我正在培養下一批校園罪犯

 轉貼「他們的行為、說話、舉止、態度都失控了,價值觀、人品、道德也出了問題。最可怕的是,連對錯黑白都分不清,而這些事情全發生在一群小學生身上。」

~~~~~~~~~~~

一名自稱是安親班老師的網民,最近發文,題目是「我正在培養下一批校園罪犯」。他在文中分享班上40多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失控行為,坦言自己對現在孩子的價值觀感到很擔心。

.

這位老師表示,他教的是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學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教學,他發現學生的行為、態度和想法越來越失控,就算經過多次管教,也沒有明顯改善。

.

他說:「行為失控、說話失控、舉止失控、態度失控、價值觀失控、人格失控、道德失控,最嚴重的是分不清黑白是非,而這些情況竟然發生在小學生身上。」

.

他舉例說,有六年級學生公開討論保險套品牌、聊誰和誰發生關係;四年級學生玩「校園殺人犯」角色扮演遊戲;五年級學生甚至當著老師面前,鼓動同學叫家長去投訴老師「考完試還逼學生複習」。

.

他無奈地說,即使是最嚴厲的老師,也只能在自己看得到的範圍內維持秩序;只要老師一轉身,孩子們又恢復原樣。即使他們寫了悔過書、家長也簽名配合,行為依然沒有改變。

.

「我們教育了他們這麼多年,但感覺教育就像是輕微的麻醉藥,只能暫時讓他們安靜一下。」

.

這位老師最後表示,他對現在的教育狀況非常擔心。因為這些學生將來會是服務社會、訂規則、管理國家的人,但他卻感到自己束手無策。

.

這篇貼文一發布,立刻引起許多網民共鳴。

.

有人留言說:「十多年前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種情況,現在網路那麼發達,只會更嚴重。」

.

「我以為只有中學生會這樣,沒想到小學生就這麼誇張。」

.

還有前安親班老師留言:「完全懂那種無力感。現在的小孩真的不好教,還要面對‘恐龍家長’,我撐了6年也辭職了。」

2025-10-21

做為教育工作者,給自己的七點建議

 做為教育工作者,給自己的七點建議:(轉貼)

.
1.你不用當受歡迎的老師,不需要假裝自己具備愛與熱忱,
活得像真實的大人就好。
.
2.完美的課堂不存在,你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修正,
為班級設計相對合適的課程。
.
3.承認自己就是體制的一部分,的確無法改變體制,
但可以形塑屬於自己的班級文化。
.
.
4.遠離充滿抱怨的LINE群組,即使是學校或家庭群組。
.
5.承認無法教完全部的知識,也無法教會全部的學生。
.
6.不尋求每個學生的認同,接受他們對你的科目不感興趣。
.
7.教學不必創新,而是找到屬於自己風格與能力的教學方法。

2025-10-20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層次就很高,因為 5 個判斷的參考依據

 新學年至今已 10 月下旬,變天的豪雨下,也許你會發現: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層次就很高,因為 5 個判斷的參考依據是:
.
1、層次越高者、越懂得尊重別人 。不論對方是正式或 #代課代理
.
2、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的價值。《#人慈》
.
3、一位教師的真正層次,往往在細小的某一品質就能看出來。而非好大喜功,四處爭取曝光(疫情後還加上網路)
宛如 #選舉造勢膨風,但本業卻不顧好,破綻百出。校外享有盛名,真相卻只有同校同事清楚。
.
但也無人敢公開揭穿,以免被當做個案,成為研習教材到處講(含線上)要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專不專業需要長期觀察,而非短暫的到處曝光。
.
#網紅名師聚眾造神
…….
.
4、一位教師層次的高低和學歷、職位、有沒有名...等外在因素無關,
而和他的眼界、修養、教養、格局有關
.
(OS 雖然 #師大教甄 上榜率的確較高)
.
5、層次越高的教師,往往具有較高的 #情緒智商、
越懂得尊重學生與其他教師。
.
#同理心
.
同時,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往往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
.
.
#道德心理學
.
#中小幼教甄

2025-10-19

做一個簡單的老師,其實「很不簡單」好老師不作秀,而是低調無名.默默付出

為了明年拼上岸, 

什麼都可以放下; 

.

除了吃飯要用的~ 

筷子

...................

.

在學校,如果有前輩跟你講

 「你聽我講,我不會害你」 

此時,你內心會有一股暖流 

.

請注意⚠️這就是正要害你的起手式!

.................


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 

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 

.

生命有限,不要浪費在無緣人的身上.切記!

.

#存在主義

2025-10-18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高 5 個判斷依據:

 新學年至今已 10 月下旬,也許你會發現:

正式教師不見得人品層次就很高,因為 5 個判斷的參考依據是(轉貼):

1、層次越高者、越懂得尊重別人 。不論對方是正式或 #代課代理
.
2、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的價值。《#人慈
.
3、一位教師的真正層次,往往在細小的某一品質就能看出來。而非好大喜功,四處爭取曝光(疫情後還加上網路)
宛如 #選舉造勢膨風,但本業卻不顧好,破綻百出。校外享有盛名,真相卻只有同校同事清楚。
.
但也無人敢公開揭穿,以免被當做個案,成為研習教材到處講(含線上)要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專不專業需要長期觀察,而非短暫的到處曝光。
.
…….
.
4、一位教師層次的高低和學歷、職位、有沒有名...等外在因素無關,
而和他的眼界、修養、教養、格局有關
.
(OS 雖然 #師大教甄 上榜率的確較高)
.
5、層次越高的教師,往往具有較高的 #情緒智商
越懂得尊重學生與其他教師。
.
.
同時,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往往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
.
.
.
所有

2025-10-17

校事會議案件中僅約1.9%達停解聘標準

教育部長鄭英耀宣布,年底前將修正「校事會議」制度,防止校園濫訴。
國教署已於10月1日先行發函,明定僅達解聘、不續聘、停聘等程度案件才須送校事會議。
.
不具名、缺乏事證或重複檢舉者將不予受理。
教育部並提供受理流程圖,指導學校分流處理,
避免浪費行政資源。
.
全教總指出,校事會議案件中僅約1.9%達停解聘標準,
顯示制度效能低落,盼能限縮或逐步廢除。(轉貼)

2025-10-16

校園霸凌【教師職場霸凌】為什麼有人會認為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傷害別人?

為什麼我出身寒門, 

夏天還是會中暑呢? 

#我是貧苦公費師專生 

..................

等你忙完最近這一陣子; 

就可以接著忙下一陣了。 

.

什麼時候才能悠閒生活? 

其實這境界永遠不會到!

..................

為什麼有人會認為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傷害別人?
為什麼傷害了別人,卻不用認錯,也毋須道歉?
為什麼覺得自己沒事了,別人也就應該沒事了?
.
脾氣不好,傷害了別人,並不是無心之過。
無法自我控制,實在不算是一個善良的人。
.
.
.

2025-10-15

清貧大二生休學!遭逼繳1.8萬輕生

 清貧大二生休學!遭逼繳1.8萬輕生。嬤:孫子犧牲了

摘自2025.10.14 東森新聞)

朝陽科大一名20歲的李姓大二生家境清寒、身世坎坷

.
從小被父母遺棄,阿公阿嬤已經過世,由外公外婆撫養長大,
但外公外婆老了,身體差,沒工作,靠補助度日,外公還有淋巴癌,醫藥費龐大。
.
他想辦理休學提前入伍,但校方要求必須先繳交18000元學雜費才能辦理,
李姓學生無力負擔,心情低落,最後竟然尋短,讓外公外婆傷透心。
.
李姓大學生阿嬤:
「我們小蝦米沒有辦法對抗大鯨魚,我孫子就已經犧牲了。」
.
阿嬤氣憤哽咽,不捨孫子只是去學校辦休學,
沒想到疑似被逼繳18000元學雜費,心情低落下選擇輕生。

2025-10-14

不停被投訴「一天ㄧ導師」教師荒免師培將可任教

不停被投訴,一天ㄧ導師(轉貼)看到近日「教師荒免師培將可任教」差點讓我從椅子上跌下去,再加上我女兒現在班上是「一天一導師」(因為家長不停投訴),我想到的居然是20年前我在中教大念心理研究所,我敬重的潘貞妮(已逝)老師在那時候就預言:「未來,教師這個族群,將是最需要被諮商的人。」;那時候太年輕不是很懂,但現在我看懂了,如果召開記者,來的及嗎?
.
「教師荒」不是缺老師,而是缺乏一個讓老師能活下去的心理生態。
一個老師的崩潰,往往不是因為孩子難教,而是因為他每天都在承受「被否定、被誤解、被投射」的壓力。
一個家長的憤怒,也不是真的想毀掉教育,而是他無法承受自己孩子在體制中沒有辦法快樂學習的焦慮。
.
而這一切,都來自同一個根源:
我們整個社會,缺乏心理韌性!
我女兒的班級就是縮影。
而我,從學校老師職位退下,現在是一個心理師兼母親,看著的不只是教育制度的疲乏,這不是教育的問題,這是整個國家「心理免疫系統」的崩解警訊,心理師能站旁邊冷眼看嗎?
你是老師?還是家長?還是在校的心理師?你在現場遇到什麼困難?我需要聽,更多真實現場的聲音!
.
轉發分享無需告知,拜託大家一起站出來發聲救救孩子們,不然台灣教育再20年我真的不敢想像!

2025-10-13

空桶發出的噪音最大「教育界」尤其是如此!

 有句名言:「空桶發出的噪音最大。」#教育界 尤其是如此!

認真的老師大多低調、做好份內的工作,不喜四處曝光。#網紅名師聚眾造神

.
或許你在工作時也遇過,當多數人忙著做分內的事,有些人則暗中破壞其他人的事。
別人努力求表現,他們是一直在抱怨。
老愛說別人準時下班過太爽,卻不說自己上班愛摸魚。
.
其實,有能力的人,都會擔心自己沒把工作做好,沒太多時間理會其他人。
他們會跟人用心合作,但不會跟人勾心鬥角;
他們會花時間追求更好的成果,而不是花時間破壞別人的成果。
……
.
說來,那些只會透過吵鬧引起注意的人,往往正是害怕自己被看穿的人。
.
記得,手段只是一時的,能力才是一輩子的;
.
人要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到處破壞別人的生活。(艾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