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3

學校該做而且只做這兩件事

黃武雄教授在「學校該做而且只做這兩件事」一文中所指的兩件事,分別為「打開人的經驗」及「發展抽象能力」。基於筆者任教社區大學九年之觀察,以及過去擔任學校教師及主管的經驗,對照《學校在窗外》一書之精神,提出如下之個人心得:

「人生重要的事,學校一律不教」這也是許世穎 Dewey 當初擔任學校教師時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最後,終究促成了筆者離開自20歲師專畢業即投入的國小教職。因為筆者領悟到「學校在窗外」。

國際扶輪社創始人:保羅‧哈里斯(Paul P. Harris)曾將扶輪社定位為「一所成人學校」。世穎多年前在擔任社大講師期間,受社大校長之託擔任扶輪社專題主講人,打開了個人的經驗窗口,更回過頭來認同社大知識解放之精神,期能以打開民眾之認知經驗為己任。

許世穎 Dewey 曾任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主管,深感台灣民眾務實、重視實際經驗;相對而言,卻也較缺乏抽象能力。然而。多元智能大師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在提出八大智慧後,近來將其統合為較為抽象的五種能力(參見《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聯經2007);「智力三元論」創始人斯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近來提出了「成功智力」;曾任美國心理學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的馬汀‧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乃至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都以「發展抽象能力」為現代人幸福快樂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也是筆者願意將所學回饋社會教育之主因。

希望未來能繼續將自己多年來對「財金心理學」之研究,回饋給我成長的台灣(而不只侷限於平日只為高社經人士服務之經驗),這才符合許世穎 Dewey 九年前投身社大之初衷。期待能在同學們的回饋下,一同為「打開個人的經驗」及「發展抽象能力」這兩件「學校該做而且只做這兩件事」而努力。

本文作者任教學校期間不常做該做的事;但在社大卻常做這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