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2

啟動你的面對力》讀後感

人會拒絕面對現實,多半是無意識地相信某件事因為太可怕,所以絕不可能是真的。
這樣的心理機制通常稱作鴕鳥心態,總讓原本的小考驗惡化成大危機,讓窘境變成大災難。
拒絕面對事實,可說是人們成功的最大障礙,許多偉大企業也因此步上衰亡之路。

許世穎 Dewey 很贊同《啟動你的面對力:為何無法面對現實?如何學會不再逃避?》
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理察.泰德羅 Richard S. Tedlow 的觀察:

正視現實,確實並非事事都能改變。但不去面對,則什麼都改變不了

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是人類自然形成的心理狀態,任誰都無法避免;
但成功者往往特別有能力抵抗這樣的惡習。本書透過闡述哪些企業領袖做對了、哪些做錯了,
以及原因何在,讓你學會啟動自身的面對力,使人生不再因逃避而犯錯。
長期研究商業史的哈佛商學院教授理察.泰德羅在書中深入分析企業實例,探討兩大關鍵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頭腦清楚、精明幹練的領袖,拒絕接受並積極處理那些威脅公司與事業的事實?
.面對新趨勢、變動的市場與強勁的新對手時,我們如何鼓起勇氣、勇敢面對?
...................................................................................................

為什麼鴕鳥心態無所不在?

作者撰寫本書時,世界正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沒有人知道這場危機將如何及何時結束,甚至連是否會結束也不確定。但是,不管未來景況如何,不管事後檢討發現些什麼,促成危機的要素之一,顯然是無所不在的鴕鳥心態——人們不願正視現實。

金融業者的鴕鳥心態
汲汲追求短期利潤,拒絕面對極有可能(如果說不上是必然的話)發生的長期後果。

銀行與房地產業的鴕鳥心態
拒絕面對資產價格上漲後可能下滑的事實。

屋主與消費者的鴕鳥心態
拒絕面對借錢買東西終有一天要還錢的事實。

投資人的鴕鳥心態
他們再次說服自己「這次不一樣」。

從政者與官僚的鴕鳥心態:
拒絕面對和他們的自由市場意識形態相左的「不方便」真相。

甚至連騙子也擺脫不了鴕鳥心態
他們不願相信自己的老鼠會騙局必將災難收場,害人害己。
..............................................................................................

鴕鳥心態如今無所不在

2008年3月,紐約州長史匹哲(Eliot Spitzer;擔任紐約州檢察總長期間,因嚴厲監督華爾街而出名)在華盛頓一奢華飯店重金召妓的行徑曝光,而媒體很快就揭發這並非他首次嫖妓。
史匹哲因此次醜聞下台後,某次一電視記者問他,像他這麼知名的從政者,
怎麼可能期望自己做這種事不被人逮到?(不禁令人想到高雄小港區某新科議員)

他答道:「我的確想過這可能,但就像生命中的許多事,
你在某一刻會不顧明顯的事實,而這完全是因為你不想面對它。」
真是完全說出了鴕鳥心態的本質,而且是如此簡潔。你不顧明顯的事實。為什麼?
因為你根本不想面對它。你和道後果,但你並不真正知道。你看見了,但你並未真正看見。

鴕鳥心態是一種無意識的念頭:某件討厭的事若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因為它不可能是真的。佛洛伊德形容這是「知與不知」之結合。用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直率的話來說,
鴕鳥心態是「防護式愚蠢」(protective stupidity)。

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鴕鳥心態隨處可見:父親已搬走,小孩還堅稱父母沒有分開;
酗酒者強調自己不過是在應酬場合才喝兩杯;總統在問題尚未解決時就宣稱「任務完成」。
企業界也不例外。事實上,鴕鳥心態可能是企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潛在後果十分嚴重,
從新創企業到成熟強大的公司,皆不例外。

但是,商人不是以頭腦特別清楚冷靜著稱的嗎?
神智正常、精明幹練的人,為什麼會否認對自己的生意至關緊要的事實呢?
原因說起來有點像廢話:因為他們畢竟是人。
只要是人,都有躲避痛苦真相的本能衝動;這跟躲避痛苦本身一樣,是人性的一部分

四十年來,作者一直從事商業史的教學與寫作。我研究過數十家企業、數十位執行長,
令人震驚的是,那麼多人曾經犯下愚蠢的錯誤。這些錯誤是可以、也應當避免的,
這麼說並非事後諸葛,而是決策者根據當時所掌握的資訊,就應該可以避免那些錯誤。
出現這種錯誤,是因為決策者拒絕面對現實。

鴕鳥心態是普遍的問題,以往如此,現今依舊。它不僅誘惑愛做夢的人,最理性的人有時也會陷入這種陷阱。為什麼它會有這麼強的誘惑力?因為它總是能撫慰人心,因為它是如此方便。
它讓我們活在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直到這世界毀滅為止。它讓我們暫時過著假想中的生活
——事物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模樣,而非它們現實中的狀態。

不過,這種誘人作用還有另一面。否認事實有時是有用的。
許多企業家就是在別人的一片唱衰聲中成就事業的。絕大多數的新創企業都以失敗收場。
每一個創業的人,都是在否認自己的成功機率就像統計數據顯示的那樣低

即使面對大災難保仍持鴕鳥心態,也未必是非理性的。
大災難就算無可避免,承受後果的也未必是我們自己。
需要付出代價的,可能是我們的繼承人或子孫。路易十五傳世的名言。
有一句就是:「在我身後,哪管他洪水滔天。」注意,他是講「在我身後」。

鴕鳥心態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短期內或許行得通。
長期而言,它偶爾也行得通,但這幾乎不可能發生在商業上。
在商業上,情況不妙時仍裝作一切很好,幾乎是注定失敗收場的。

但如我們所言,鴕鳥心態是人性的一部分。你永遠無法完全擺脫它。
而且,能否避免當鴕鳥,並不是原始智能的問題。本書的主角都不是蠢人。
既然他們也會淪為鴕鳥,表示所有人都可能犯同樣的錯。

但如本書 PART 2 所述,有些人能克服鴕鳥心態,無畏地正視現實。
這些勇氣可嘉、頭腦清楚的模範實在了不起,其事跡值得我們細察。事實上,
英國社會學家史丹利.柯恩(Stanley Cohen)就表示,鴕鳥心態太普遍了,與其試圖揣摩我們當鴕鳥的原因,不如專注研究我們何時不當鴕鳥,以及原因何在。柯恩問道:「人們何時會注意事實?何時會意識到自己已知事實之意義?何時會被激發出行動,即使個人得冒險犯難?」

本書希望解答這些問題。了解哪些人做對了,哪些人做錯了,以及原因何在,
或許有助我們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向目標邁進一步。而我們的目標就是——
正視現實多過否認現實。不必奢求更多,但也不能降低標準。
..............................................................................................

科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許世穎 Dewey 認為《啟動你的面對力》所說的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是人類自然形成的心理狀態,任誰都無法避免;但是過度壓抑的結果反而會有反效果。
這又是想當然爾的錯誤心理學知識所造成的。如認為不必處理,時間久了便會淡忘!

因此許世穎 Dewey 很贊同《白熊心理學》一書作者植木理惠 (Ueki Rie)所說的『一般人追求幸福的行為,事實上卻是不幸的開端?常常都是用錯誤的「努力方法」在生活著嗎…』。

許世穎 Dewey 曾在《白熊心理學》閱讀治療篇一文中介紹了一本較為有趣,但卻也符合科學的原則,並且能廣泛運用在你的工作以及生活當中的新書。作者植木理惠 (Ueki Rie)1975年出生,是日本一位很年輕的心理學家、臨床心理治療師。主張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的確可以有效的改善個人生活品質。白熊實驗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80 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Daniel Wegner)偶然看到一句含糊卻發人深省的話,那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著作《冬記夏日印象》(Winter Notes On Summer Impressions)中的句子:
「試著讓自己不去想北極熊,你會發現那該死的東西每分每秒都在你的腦中,揮之不去。」
維格納決定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是不是真的如此。

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找來一群自願受試者,讓他們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裡,叫他們想任何東西,就是不要去想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北極熊,每次一想到不該想的熊時,就按一次鈴。
沒多久,答案即顯而易見,實驗室裡鈴聲此起彼落,這顯示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沒錯:
試圖壓抑某種想法,反而讓人惦記著想迴避的主題

本文摘自或改自《心理學家教你 59 秒變 A 咖》《白熊心理學》以及
許世穎 Dewey 推薦的 《啟動你的面對力:為何無法面對現實?如何學會不再逃避?》
..............................................................................................

令人費解的是:一般人在決策時,經常不會考慮心理學領域的立論及專業。閱讀時亦然。

對此的一種解釋是,關於經濟生活、投資理財、商業活動,乃至於個人工作上所需要實際用到的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人們認為自己需要透過學習才能達到最低程度的能力。但是,
人們相信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及自己對生活的瞭解,就足以對心理學有直覺式的體認
因此,在做決策時也就比較不會學習或參考心理學的研究。

這種過度自信使得人們錯失了影響他人的機會(過度自信正是「投資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
更糟的是,如果誤用了心理學,反而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沒有有系統的學習,只是走馬看花式的聽演講,甚或誤學缺乏科學依據的「靈修類迷信」(如:《祕密》《吸引力法則》...之類書籍所載內容) 真的比不學還糟糕!因此閱讀治療師扮演著重要的過濾角色。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假如你「努力想要遺忘、拚命壓抑、不願意想起」,反而會得到反效果!如果你能藉由心理學上的白熊實驗,學會「擁抱」遺忘的方法。便不會落得「努力想遺忘,
記憶卻越發鮮明」的後果。這是許世穎 Dewey 藉由《白熊心理學》想提醒本站讀者的:

一些勵志書與潛能開發課程所提出的建議,大多和科學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相左
以正面思考為例,想要快樂,真的只要摒除腦中的負面思考就行了嗎?

其實研究顯示,壓抑想法反而更有可能讓人覺得悲慘,而不是減少哀傷。
也就是說,愈是不想去想,就愈會去想,而更無法忘記。這個實驗就是凸顯了
「想要壓抑思考,反而會讓思考更加活絡」的現象。
.............................................................................................

關於心理學在生活上之應用另可參考本站先前發表的兩篇文章:
1.《象與騎象人》改變好容易 2. 《心理學家教你 59 秒變 A 咖》讀後心得
至於在投資上之應用則可參考 2009.2.1《心理學為何與投資搭上關係


本文作者為正統心理學科班出身之閱讀治療師。曾接受過嚴謹專業訓練,不論是學術背景或實務工作。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 26 年,任教心理學相關課程 18 年以上(社大 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