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1

買不起股王,就買指數型基金》股市無法預測

別寄望政府!政府官員卸任後就去金融機構(投信保險銀行金控)當總經理董事長,他們為何要斷自己後路?醒醒吧!投資理財要靠自己。千萬別向「金融從業人員」學理財~請鬼抓藥單

偉大的伯格先生乃是金融業的異數,他對金融業的現狀也很反感。許世穎 Dewey 曾指定伯格的《夠了》及《買對基金賺大錢》做為授課用書,書中對ETF的批評是因為短線操作,變形ETF等問題。個人是希望金融業回到單純的業務,此外金融業的激勵機制也有問題。學心理學29 年的我,瞭解激勵機制將人性貪婪面引導出來。總之,投資人只能自保。例如:最好只能向「非金融從業人員」學理財。參見:許世穎演講影片:反對金融業之現狀!

在此聲明許世穎 Dewey 不認識《買不起股王,就買指數型基金》作者群。本人為保持教學之中立客觀,向來不與金融機構掛勾( 8 年前為進一步達到教學「獨立性與專業性」創辦了投資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曾發表《金融心理學》不要買個股意猶未盡,再補充如下:

賈伯斯認為簡報應該走極簡風
我們相信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投資
指數型基金是唯一獲得巴菲特及多位名人共同推薦的商品
成本低、績效容易掌握,最適合小額投資人

既然無法預測股市(這是所有大師的共識)就應該持有低成本的ETF 推薦:許世穎 YouTube
1.投資心理學:主觀機率 vs. 客觀機率
2.許世穎《崩世代》脫貧致富新策略
3.不是我嚇妳,女人真的要理財》男人更是要!
...................................

知道自己無法預測~才是智者!(所有有智慧的投資大師、諾貝爾講得主都說股市無法預測,社大小講師們卻都說自己能預測!只要技術線型的課都班班爆滿。這真是傻子排隊等著被騙!)

股市無法預測的本質,說明了技術線型的謬誤!這也是為什麼本站不斷呼籲:千萬別相信技術線型!「連參考也不行」!智富心理學教師群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一點模糊的地帶也沒有!
在投資的領域裡,很少有什麼絕對的道理,唯獨股市無法預測千萬別相信技術線型例外

今天許世穎 Dewey 再援引《統計,你贏的機率》佐證,以下摘自該書第 9 章:股票能玩嗎?
.......................................

股市交易永遠存在大量的運氣成分,而這部分是既不可知、也不能預測的!

股價變動的真正原因是如此複雜,根本不是人的力量可以解釋的。不僅如此,他也像許多機遇遊戲那樣,一個本來不太重要的原因,卻可能造成非常重大的後果。正是因為如此,
有關幸運的一些迷信與錯誤的想法,才會在投機客的腦袋裡浮現。(如:技術線型)
....................................

上述文字摘自《統計,你贏的機率》天下遠見。這也是為何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在《漫步華爾街》一書中告訴讀者:
技術線型只是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用來牟利的工具而已!

若技術線型真的有用,那麼只要將那些技術指標輸入電腦,那些老師們早就賺翻了!
自己賺都來不及,哪有空教你,更不需要購買電視時段,辛苦地招收會員(白天在投信投顧、金融機構辛苦地上班,晚上那裡還有需要到社大兼課嗎?)看到投資人那麼迷信技術線型、聽信股市明牌,不禁要問:難道是台灣的笨蛋比較多?或投資人比較好騙嗎?(甚至於是兩者皆是?)

成本,悄悄吃掉獲利的大怪獸

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的年度總費用率大約為 1.75%(海外基金投資型保單更是高得離譜!)
而指數型基金的年度總費用率大約只有 0.85%
  (伯格創立的先鋒基金只有0.02%,參見:許世穎 Dewey 撰《夠了》書評)
每年約 0.9% 的費用差距對於投資人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我們假設一對 三十多歲的上班族夫妻,每月的薪資總共有 6 萬元。為了退休後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品質,每個月準備 2 萬元,在次年年初就一次用 24 萬元來購買基金。如果這筆錢分別投資在指數型基金與股票型基金,兩者每年平均有 10% 的上漲幅度。此二種基金的年度績效表現原本是相同的 10%,若還要扣除不同的費用率,可以得出以下相關數字:

他們如果選擇指數型基金,退休時可拿回約 2,464 萬元;
如果他們選擇的是股票型基金,只能拿回約 2,053 萬元。
二者相差了 411 萬元,足足是該夫妻五年多的薪資!

大家或許好奇,為何一年只相差不到 1%,前二年相差還不到 1 萬元,
為何 30 年後績效的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其實,答案就是:複利與成本的效果
以報酬率來說,時間是投資人的朋友;但以成本來講,時間卻是敵人
【比成本:指數型基金,勝出】
.................................................................

鐵證,股票型基金歷史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

(《綠角的基金 8 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一書亦指出 4433 、星級評等...等是:毫無意義的選基金法。參見拙著《投資人常犯的 6 個錯誤》)。觀察國內股票型基金近三年的績效表現:

2007 年前十名的基金,到了 2008 年竟然只剩一檔仍名列前十名當中,
總平均名次大幅滑落至66名。
2008 年前十名的基金,到了 2009 年沒有一檔基金名列前十名,
而且總平均名次更是巨幅滑落至 140 名。
2009 年前十名基金,到了 2010 年只剩一檔名列前十名當中,總平均名次是 92名。

因此我們常聽到的投資警語「以往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的收益」還真有幾番道理。大家雖然都想選中會跑贏的馬,但期望上一年度的好成績能延續至次年,在基金方面好像不一定能成立。相對的,指數型基金因為是追蹤大盤指數,所以績效更容易掌握。

以「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分析,2008 年與 2009 年的績效雖然小幅落後大盤,
但數字都不大,分別為 0.3% 與 0.9%,都還不到 1%。但在 2010 年,
該基金的績效就超越了大盤達 3.12%,平均這三年的績效共超越大盤 1.04%。
全部股票型基金在同期的平均績效是落後大盤 2.73%。
【比績效掌握度:指數型基金,勝出】
.............................................................

許世穎 Dewey 也提醒您:共同基金除了申購時要付的手續費之外,尚有每天偷偷從基金淨值扣的管理費,每年至少 2 % 以上(或許你覺得才 2 % 沒什麼關係,但別忘了

25 年下來就是 50 %這等於你一半的錢都被 A 走了,這一生大概已與致富絕緣了!)
而且,因為複利的影響,每年 2 % 對個人資產長期累積的影響,遠比你想像中的大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顯示:一般人對數字都沒有概念。

此外,銀行或金融機構還要收所謂的信託管理費、賣出手續費、買賣價差…,這些零零種種的費用都是內含的隱藏支出,而且一點也不透明!(當初設計金融商品時,即費盡心機地把它搞得很複雜。以便將此費用加以隱藏。這就是所謂的「財務工程」)千萬別相信所謂「零手續費」的銷售話術。別忘了「投資心理學」系列課程中時常強調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閱讀治療師教學群絕非坊間「假教學之名,行銷售之實」之流的財經講師,不論課程前、中、後…絕不銷售金融商品,且立場獨立、純以教學為目的。還望明智的讀者共同支持
.............................................................

1.書中說明股神巴菲特九次公開推薦要買ETF的原因:
ETF是 一個都不懂的業餘投資人戰勝投資專家的最佳利器!
巴菲特大力推崇 ETF 主因:

■一般主動型管理基金的整體投資成本太高,投資者買賣迥於頻繁,或是在投資管理上費用支出過大
■投資組合管理的決策是根據小道消息或市場潮流,而不是依據深思熟慮且量化分析的公司評估.
■盲目跟隨市場追高殺低,在錯誤的間進出股市(投資人必須了解,過於興奮與過高的成本是他們的敵人)
■散戶的最佳選是買入一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並且在一段時間裡持續且定期買入.
■如果大家有儲蓄的話,可以買指數型基金,每個月都買,跟本不用聽理財顧問的話,也不用看太多財經新聞

2.書中劉宗聖說:投資一般股票型基金,你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基金經人的風險與股市風險;而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你的成敗則全由市場指數決定.而不是依靠基金經理人的人才.

3.ETF的好處,ETF是透過複製指數的管理方式持有指數成分股,操作費用極低,且投資組合週轉率更是大幅於一般股票型基金.

4.基金投資人往往會忽略成本帶來的耗損,無形之中承擔了基金投資組合過高的週轉率,而付出龐大的交易成本

5.也許買一檔基金之初,你並不會在意多付1%~2%的手續費;但長期而言,區區2%的成本經過十年複利的魔法後,會帶來績效成長11倍的驚人效果!

6.先鋒集團創辦人柏格創立的先鋒基金管理費只有0.02%,參見許世穎 Dewey 《夠了》書評)

7.作者墨基爾說:和主動型基金相比,指數型基金創造的報酬率經常高出2%

8.投資人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根據過去的績效來買基金.只有4%的基金打敗ETF.有96%的基金無法打敗ETF且績效還落後4.8%.這4.8%足以大到摧毀投資人的財富.(張茗茨同學提供)
.............................................

真正的投資策略,就是要簡單!
越複雜的投資策略,失敗的機率就越高。
不求速效,穩扎穩打才是上策!

(這也是站前地王班不提供個股操作建議,亦不評論個人之投資策略或資產配置的理由)

世界級投資大師們有一個極為少見的共識,那就是:
「不約而同的主張:股市無法預測、反對技術線型」。不論是:

美國的:巴菲特、墨基爾 、肯恩‧費雪、巴頓‧畢格斯、約翰‧伯格(著有《夠了》)…
歐洲的:科斯托蘭尼、「碎形理論之父」曼德伯、衛‧蘭格 (著有《小額投資人的不敗秘笈》)
日本的:勝間和代、山崎‧元 (著有《精明投資人的 18 項武器》商周)…相反的,
台灣的第四台老師、金融從業人員、社大講師們都號稱有所謂秘笈、有能力預測股市…

看到那麼多人執迷不悟地學習技術線型、加入第四台股友社會員,許世穎 Dewey 真是看不下去!好不容易有機會學習,卻又學錯了。這就像:想學「心理學」,卻跑去學「血型」、「星座」;研究「管理學」不看杜拉克的書,而去找風水師…
......................................................................................

聽明牌、技術線型是快速讓你破產之道!有智慧如您切莫相信。許世穎 Dewey 從來都沒有「展望」也不做專業預測-但至少我知道我不能預測,有一小群(我所關心的)人認為這是一項資產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買不起股王,就買指數型基金》及許世穎 Dewey 親撰《散戶大反擊》金融業退散。最後推薦拙著1.《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自己理財 3 優點。2.《夠了》書評
3.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全國唯一反金融社群

本文作者為台股 ETF「第一代」投資人(「非金融從業人員平日亦無與「金融機構」
利益往來之情事。保證立場客觀中立。真正能做到與善良投資人站在同一陣線!)
歡迎加入:正向心理學 Facebook投資心理學 Facebook

閱讀治療師 許世穎:反對金融業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