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篩選假說》反映各大報頭條「百萬學貸族」

如果要說堅強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很少有人會懂你真正的感受。~摘自:愛情限時簽(電影)
※ 教師甄試 2016 命題焦點《篩選假說》獨家剖析:教甄考前發生的教育新聞都要注意,因為除了筆試很可能直接考出相關議題,口試也可能用的到。反映今天各大報頭條的「百萬學貸族」便是一例。篩選假說又叫做文憑主義假說(credentialism hypothesis),是對人力資本論的一種批判理論。社會系出身的世穎與您分享此一「教育社會學」相關理論:
在一九六○年代盛行的人力資本論中,學者相信各種教育的投資會使受教育者的生產力提高,因此可以使其收入提高。然而篩選假說卻認為,教育投資未必一定能提高個人的生產力,而是給予個人較高的文憑或學歷,使其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佳的競爭能力,因而獲得較高收入。換句話說,篩選假說強調教育與訓練未必如人力資本論者所強調的能夠改變個人的生產力,而是透過學校教育制度的層層篩選,將具有雇主所偏愛具有某些特質的學生挑選出來,授予文憑或學位。因此雇主在招募員工時,就會認定具有文憑者,給予較高待遇雇用,但不一定是因為這些具有高學歷者同時具有較高生產力。學校教育在此過程中只不過是一種選擇或標記的工具。
篩選假說直接影響到個人對教育投資的意願與教育投資的收益,但是又因人力市場內的雇主對待聘雇員工的未來表現是否具有足夠的訊息而定:當雇主具有足夠訊息時,求職者的學歷就不是非常重要,因此個人對教育的投資意願就不高,教育的收益因此變少。相反的,如果雇主對求職者的生產力無法掌握足夠訊息,學歷就成為重要的考量標準。在此種人力市場中,個人往往較樂意去購買教育財,而且教育投資的收益也較高。(摘自陳麗珠教授)
.....
除非我們接受現況,否則無法改變任何事。怨天尤人無法讓自己得到解脫,只會讓人心情更沉重
~卡爾‧榮格(Carl Jung ),瑞士心理學家
......
『人人可以上大學』的真相,其實是窮人借錢穩定高等教育。~ 鄭麗君(立法委員)
.......
世穎那個年代(80年代)大概只有一成的人念大學,兩三成的高中生考上大學。因此只有能念書、家裡又有點錢的才能念。研究所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家裡沒錢、但書又念的夠好的,可念公費師範(我的師專同學中,女生都是有考上隔壁北一女的)沒錢又不會念書的,可念軍校。
更多人其實是直接就業。看到很多扶輪社友們自己做生意,不少後來變成橫跨歐美日、兩岸三地的大老闆。學歷不高但卻有閱讀的習慣
.....
工商社會變遷劇烈中,個人要如何維持身心的平穩健康呢?
未來主義教育思想大師杜弗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培養人際上的穩定帶。家人是天生的穩定帶,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但一般人常忽略了家人以外的人際連結,或誤把因利益(不論公司或個人)而暫時結合的職場當作穩定帶。解決之道便是花時間心力選擇、投入志同道合的社群。(許世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