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愛與隸屬需求 4 種原因/人本心理學之父馬士洛

【愛與隸屬需求的 4 種原因】許老師的叮嚀:愛與隸屬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是指一種與人親近、愛人與被愛以及被所屬團體接納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未得滿足,人會覺得孤獨空虛,嚴重者會導致心理方面的疾病。愛與隸屬需求是人文主義心理學之父馬士洛(A.H. Maslow)所提出來的;馬氏重視人的尊嚴與人性的潛能,並且相信人會不斷地成長,因而倡導動機理論,而動機是一種整體又分層呈連續不斷狀態以滿足各種需求,從而創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論」。
需求層次論是一個呈階梯式由低至高的組織,下面的層次為上面層次的基礎,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再次即為愛與隸屬的需求,而後為尊重的需求,最上層為自我實現的需求。由此可知愛與隸屬的需求是人生存意義與價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人為什麼會有愛與隸屬的需求呢?依據李美枝在〔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提出有關人需要親近、愛人與被愛的分析,有四種說法:
一是刺激說,即依據適宜刺激理論的說法,當外來刺激少於人的適宜接受刺激程度時,便會渴望熱鬧並與人親近;二是本能說,即人的特質中有合群的本性,驅使人與人親近;三是社會酬賞與交易說,認為人之所以有親近、愛與被愛的需求,是因為有利於人的生存或生活,人在親近、愛與被愛中不斷地受到增強;四是社會比較說,人是為了在與人比較中了解自我,所以才與人親近。 
總之,愛是人類生而即有的情感,受包括自愛和愛人,和為人所受,有所屬即含著為人所愛的意思。因為人無法離群索居並孤獨一生,受與隸屬需求的滿足使人能健全生活與發展,不過,每個人滿足的方式或有不同,滿足的程度可能亦有所差異。(以上部分內容摘自:李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