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屏東國中老師疑工作壓力過大陳屍家中 同事憶:悶悶的

 屏東國中老師疑工作壓力過大陳屍家中 同事憶:悶悶的 2025.11.22 中天新聞:

日前屏東縣某國中發生一名社會科老師陳屍家中的不幸消息,據了解,

該名老師疑似因為長期工作壓力過大,雖然事發前,校方曾協助調整職務,

試圖減輕壓力,仍未能避免憾事發生。該名老師的同事指出,案發前一週,

已察覺他承受心理壓力,沒想到他會選擇結束生命,令許多同事深感哀痛與不捨。

.
據《聯合報》報導,該名老師未婚,與父母同住。學校同事指出,
這名老師鮮少談及個人私事,也會刻意迴避相關話題,
但對棒球與馬拉松頗有研究,不僅熟知國內外職棒球員及其事蹟,
記憶力也很好,哪一年發生什麼事都記得,還曾遠赴國外參加馬拉松賽,
足以展現他對運動的熱愛。
.
由於該名老師19日未到校,校方直到接獲該名老師父母的消息,
經他的父母通報後,學校同事才驚覺他已逝世。
目前已開立死亡證明,家屬也沒意見,教育局則表示,
目前已接獲校方通報,後續將協助處理相關事宜。

2025-11-21

新竹縣某國中驚傳校園墜樓,女老師曾投訴霸凌送醫不治

 新竹縣某國中驚傳校園墜樓,女老師曾投訴霸凌送醫不治 2025.11.21 新聞雲:

新竹縣某國中,昨(20)日發生一起校園意外,一名女老師墜樓送醫不治

.
據了解,該名女老師長年情緒有問題,且常常請假,過往也曾投訴遭霸凌。
校方表示,已由校長召集危機處理小組,完成校安通報、校園巡查與初步情況蒐集,
並全力配合警方與相關單位進行後續調查
.
校方指出,20日上午上課期間發生一起校園意外事件,一名教職同仁意外自高處墜落。
事件發生後,本校立即通知119進行緊急救護,並依「校園安全事件通報作業」啟動校安通報,
由校護及相關人員於第一時間前往協助。救護人員已將該同仁送醫急救。
本校對此深感沉痛與遺憾,並持續密切關注其狀況。
.
校方表示,該同仁平時有身心困擾,本校亦依相關制度提供必要協助與支持;
惟意外仍然發生,深感遺憾。事件發生後,本校已由校長召集危機處理小組,
完成校安通報、校園巡查與初步情況蒐集,並全力配合警方與相關單位進行後續調查。
.
事件後,校方已全面啟動「校園危機處理與心理輔導機制」,
由輔導處、專業心理師及外部資源共同投入,並提供必要之情緒與心理支持。
後續將視師生實際需求,逐步推動相關關懷措施

2025-11-20

智障是智力障礙的簡稱,指智能功能明顯低於常態

 「智障」是「智力障礙」的簡稱,指智能功能明顯低於常態,

並在學習、溝通、社交和生活適應能力方面受到顯著限制的一種發展性障礙。 

這不是一種疾病,無法透過藥物治癒,但透過及早的教育和訓練,

智障人士可以發展潛能,並在獨立或半獨立生活中取得進步。 

核心特徵
.
智力功能較低:: 相較於同齡人,理解、記憶、解決問題等能力較弱。 
生活適應困難:: 在概念學習(如讀寫、計算)、
社交技巧(如人際互動、遵守規範)和實際生活能力(如自我照顧、職業技能)方面
有明顯困難。 
發展遲緩:: 可能在嬰幼兒時期就能察覺到,如語言、行走或自理能力發展比同齡兒童慢。 
永久性缺陷:: 是一種持續終生的狀態,非突發性疾病,無法治癒。 
程度分類
根據智能功能和適應能力,可分為不同的程度(如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
程度越高,對生活自理和獨立性的影響越大。 
成因
成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 
先天:: 染色體異常、家族遺傳、母體感染、胎兒發育遲緩等。
後天:: 生產過程中的缺氧、腦部感染或受傷、嚴重的營養不良、中毒等。
重要觀念
尊重與包容:: 智力障礙並非精神病或疾病,應給予理解與支持。 
透過訓練可進步:: 即使是永久的缺陷,透過適當的訓練,仍可大幅提升其生活能力。 
差異性:: 智障人士之間差異很大,教育與照顧方式應因人而異。 
(圖文轉貼)
.
#特殊教育

2025-11-19

慈悲焦點治療 CFT 三圓模型 Paul Gilbert 保羅·吉爾伯特

 #慈悲焦點治療(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CFT)是一種由英國心理學家Paul Gilbert 開創的心理治療方法,旨在處理羞恥感和自我批判,透過整合 #演化心理學、正念和 #神經心理學,幫助個案建立一個更溫暖、更具關懷的內在環境。 此治療強調透過慈心鍛鍊練習,從認知、情感和身體等層面,平衡驅力、威脅與撫慰三種情緒系統,以改善憂鬱、焦慮和創傷等心理困擾。  

.
主要目標 
* 處理核心問題:: 專注於處理導致心理困擾的羞恥感和自我批判。 
* 建立慈悲心態:: 協助個案培養對自己和他人溫柔、關懷的態度,以建立更強的心理韌性。 
* 平衡情緒系統:: 透過練習,幫助個案平衡由「驅力」、「威脅」和「撫慰」組成的三種情緒系統,減少因過度刺激威脅系統而產生的焦慮和批判。 
.
核心理論與技巧 
* 演化心理學: 從演化的角度解釋人類的心理機制,例如為何我們容易陷入威脅系統,以及慈悲心態如何幫助我們應對現代社會的壓力。 
.

* 三圓模型: 將情緒調節區分為驅力系統(追求目標)、威脅系統(應對危險)和撫慰系統(安全感與連結),並分析這三個系統如何失衡。 
.

* 慈心鍛鍊: 
    * 慈心意象練習:: 引導個案想像一個慈心的形象(如人、動物、精靈)在身邊,藉此感受溫暖與接納。 
    * 空椅工作:: 透過與內心的不同部分(如批判者與被批判者)對話,來處理內在衝突。 
    * 其他練習:: 專注於身體感受、慈悲冥想等,以連結和強化撫慰系統。 
.

* 正念技巧: 將正念作為基礎,幫助個案覺察和處理負面情緒,並以溫柔的態度對待自己。 
.
適用範圍 
* 對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PTSD)、飲食障礙和囤積症等心理疾病已有顯著的療效研究支持。 
* 適合助人工作者、心理師以及任何想提升心理健康、學習自我關懷的人士。 (圖文轉貼)

2025-11-18

郭芳朱 6 點親師合作澄清

摘自郭芳朱 2025.11 最近有學校家長在臉書指責學校師長,造成個人身心莫大壓力,po此文目的除了澄清事實端正視聽之外,誠心希望身為父母與家長的人要理性與學校合作溝通,才能展現最佳的身教。
1. 「在自己聯絡本寫上數學的分數,我兒子寫(98),老師本人在聯絡簿上蓋了章」
.
澄清:因為學生都有拿到自己的考卷知道自己考幾分,所以老師請學生自己負責在聯絡本寫上自己的數學分數,班上25位在教室的小朋友,都可以作證,老師是11/7星期五第四節,考卷檢討時,讓學生自己寫考卷分數在聯絡簿上,並沒收回來看他們分數是否有寫錯,聯絡簿上學生自己寫分數那一欄老師並沒有打勾(有聯絡簿拍照為證)。
.
2. 「在自己聯絡本寫上數學的分數,我兒子寫(98)」、「老師上傳了82分」
澄清:因為學生都有拿到自己的考卷知道自己考幾分,所以老師請學生自己負責在聯絡本寫上自己的數學分數,坐陳生旁邊的女同學,有看到他考八十幾分。另一位女學生,在經過陳生座位時,也有看到他的考卷,八十多分。這次的數學考卷,是有難度的,班上無人一百分,所以對能考到98分的學生,老師印象深刻。在登記成績時,還特別留意是哪幾位學生的名字,但有印象,裡面裡是沒有陳生的。以一題2分來看,如果考98分,只能錯一題,11/7星期五第四節訂正時,陳生跟正在陪讀的陳父借黑筆訂正,老師有注意到陳生考卷前面和後面都有訂正。所以陳生聯絡簿寫98分與實際考試卷分數確定是不一致的。
.
3. 「因某種因素考卷老師全都收回」
澄清:考卷會收回來是因為學年群組裡有提到有別班學生腸病毒(根據我們學年的慣例,只要期中考考試期間,有哪一班小朋友請假,就會等該名孩子返校補考,學年老師才會發下考卷,讓學生帶考卷回家給家簽名,也有告知家長),學年原本說是最快星期三才能發考卷。但後來群組有留言因腸病毒的學生11/7星期五都來考了。所以考卷11/7星期五就可以發,老師是放學後看到留言,所以決定在11/10星期一就趕緊發考卷下去了。
.
4. 「我兒子第一次月考的數學考卷(他說已經給我們了,但是我沒拿到)」、「我可以懷疑妳的行為是塗改分數然後把考卷藏起來」
澄清:陳生的數學考卷,11/7星期五放學時,老師改完他的訂正後,想到他轉學了,就特別挑出來,放在他的置物籃裡,夾在他的彩繪用具之間。還特意把考卷有分數的朝內放,怕同學看到他的分數。11/10.11老師請身心調適假,由鄭老師代課,但11/10約早上八點,老師還特地到校發全班的國語期中考試卷,在放陳生的國語期中考卷時,仍有看到陳生的數學考卷在他的籃子裡。陳生的這個裝有數學及國語考卷的籃子,最後是11/10星期一由仍在校就讀的姊姊來教室帶走,所以陳生數學考卷老師是很確定已經發還給陳生家長,並非如陳母所言老師塗改分數然後把考卷藏起來。
.
5. 「因為我沒有看到數學考卷,就再次請海佃主任詢問老師考試分數,老師說:轉學生的機制不能問成績」
澄清:陳母打電話請主任協助轉達詢問老師陳生成績,因查成績一事非此主任處室之業務,所以主任詢問老師,老師並沒有給主任成績(因為老師認為不能把成績給非業務相關的行政人員)。期間主任請陳母直接跟老師詢問,但陳母認為之前傳訊息給導師,導師已不讀她的LINE,所以不想再跟導師電話詢問。老師也表示陳母從考試考完到發臉書寫這件事情之間,並沒有直接跟老師詢問數學考卷未拿到和詢問分數之事,所以老師不可能會跟陳母說轉學生的機制不能問成績這句話,主任也沒有跟陳母說轉學生的機制不能問成績這句話,因此「老師說:轉學生的機制不能問成績」並非屬實。
.
6. 陳母陳父在其臉書留言多次提及對校長及老師的毀謗與人身攻擊:「00國小的校長非常高傲」、「如果遇到不會處理事情的校長,學校可能不會太好」、「實在很難相信00區00國小一個大學校的校長處理事情的能力那麼不足」、「校長只聽該老師一面之詞,從未單獨詢問我們家長0在校的事情」、「老師亂說話造謠什麼」、「遇到教育恐龍好險我們逃跑了」、「我今年顛覆了對老師的三觀,說謊造謠」
澄清:這些臉書留言涉及毀謗,已經向轄區派出所報案。

2025-11-17

陳洋洋:如何成為一個糟糕的導師?

如何成為一個糟糕的導師?

1. 沒有同理心: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的困境、壓力或感受。

2. 成為教室裡面最偉大的人:任何對導師觀點的質疑,都會被視為是對其權威的挑戰和不尊重。

3. 假裝友善(如果不被發現沒關係):常是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並且帶有表演成分。

4. 拒絕和學生、家長溝通:不願意花時間建立信任的合作關係,只是單方面傳達規定或要求。

5. 傳播個人偏見與刻板印象:根據刻板印象來預判學生的能力或未來,並將這些偏見當作「事實」來教育學生。

6. 不自我反省: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都是別人的問題。

7. 喜歡評判學生的外貌、成績,還有人格特質:帶有羞辱性質,讓學生感到不舒服和認為自己被貶低,

8. 冗長的道德說教: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內容沒有任何價值與建設性。

9. 遲鈍,對學生的行為保持極低的敏感性:無法察覺學生情緒、行為或人際關係的細微變化。

10. 直接干預學生的生活:過度介入學生個人的選擇和決定。

11. 喜歡公開點名批評:在教室討論和批評學生的失敗、缺點或是私人問題。

12. 幫學生推卸責任給外部環境與他人:試卷太難、運氣不好、環境太差或是地板壞壞(?),阻止學生面對現實和承擔後果。

13. 過度追求完美:無法容忍學生犯下任何小錯誤,並且放大任何瑕疵。

14. 放任錯誤行為的發生:覺得處理這些問題很麻煩,那就算了。

15. 以「關心」作為控制的藉口:用愛包裝高壓、脅迫,以及強大的支配慾望。

16. 缺乏一致性的標準:學生會對你的要求感到困惑、挫敗,甚至憤怒。

17. 犧牲自己:(不值得為了班級犧牲自己的生活、家庭,或是其他更重要的事物。)

2025-11-16

中小幼 2026 教甄考古題【內觀取向心理治療】個體化、自我整合

40 歲以後,人生已過半。
跟誰在一起舒服,
就和誰在一起,不論網路或現實。
就連朋友、親人也是,
.
累了就躲遠一點,
討厭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取悅別人,遠不如自在生活。

#存在主義

..............

中小幼 2026 教甄考古題:前幾天上課提到《發展心理學》上的

「個體化」、「自我整合」…補充教材給大家參考:

..
整合內心的創傷【內觀取向心理治療】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趨力,
促使我們追求身心健康 ~ 追求個人的自我整合。
.
但是世事難料,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整合受到阻礙。阻礙可能來自連結受損,
例如:尚未化解的舊時創傷、未竟事宜、重大創傷症候群 PTSD。
.
當我們能夠以深刻而整合的方式,重新理解我們的人生,
就能得到連貫一致的人生故事,讓生命達到整合之境!
.
(精神科醫師:席格博士《#第七感》時報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