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開學了…說個故事

 轉貼:開學了…說個故事…

期末:希望可以找到有教師證又年輕有熱情的老師。

.

暑假1招:希望有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可以來接行政(教學、生教、衛生)

.

暑假2招:希望可以找個年輕人來接行政,最好是剛畢業的,比較好教(凹)。

.

暑假3招:希望報名的是相關科系,能教會學生就好。

.

暑假4招:拜託就像以前老師教你的樣子去教學生就好。

.

開學前5招:拜託只要是個正常人就好。專任專任!沒內定!

.

開學前N招:求你了,只要是人就好,就算行動不便、聽不清楚、

說不標準也沒關係,我來扶你去教室上課也行。專任再給你免費宿舍!

.

有些老師覺得:課太滿、課太早、事太多、福利少、意見多、

年輕人多學習、以前付出太多、以前福利不好、以前薪水很少、以前學生很多….

.

老的擺老談過去,新的扛不住抓交替

.

每個時期真的都有不同的辛苦,一個環境造就現在工作的心情,政策不同、

現況改變、環境轉移,都是挑戰,就看能不能一起面對解決了!一起加油吧!

線上的NPC們,顧好玩家,希望伺服器管理員不要再亂改規則了!

2025-08-31

吳宜蓉:教育部一方面要體制內的老師不斷進修

 摘自吳宜蓉:

我還是得說些什麼

教育部一方面要體制內的老師不斷進修
研習接二連三,英文縮寫滿天飛
各種計劃一路從1.0升級到3.0
永遠都有精進不完的研習
另一方面,卻因為招不到代理代課教師
一招二招三四十招還是沒人
報考門檻只能一直放寬
大學畢業非本科系即能站上講台
甚至跟高教師培端推出「一年制師資碩士班」
只要一年養成,就有機會取得教職
這種邏輯我實在不懂
主管單位要求在裡面的人
必須擁有最高的教學品質
賦予了我們相對沉重的負擔
主管單位卻試圖以較低門檻
最快的養成速度
想把外面的人吸引進來
結果是
目前還在圈內的老師,工作量越來越多
還要扛下那些招不到老師的多餘鐘點
一節課378元
政府僅會用最廉價的方式
企圖補足當下最棘手的缺口
很多前輩、先進都說了
臺灣的教育
這樣下去能好嗎?
當現場老師一一逃亡
身心問題成為當前議題
而未來的師資培育
速成卻成為唯一解方
就算能夠補到人力
教學品質也絕對無法提升而是被犧牲
再這樣下去
被犧牲的,不只是現場老師
還有整個世代學子的受教品質
而他們將一代接一代長大
成為國家未來主要的勞動力
這就是一場可以預見的國安危機
十年二十年後
是不是大家都要一起承受?
還是我太悲觀
可以給我一些樂觀的理由嗎?

2025-08-30

高中導師的小心聲】我太難了!拜託家長互相體諒

 【高中導師的小心聲】轉貼📢我太難了!拜託家長互相體諒!

.
暑假時,我班上有學生完全沒來暑輔,在國外玩得很開心。
開學前一個假日,各種事情一堆:
.
制服沒拿、校園APP沒註冊、上下學時間搞不清楚。
這些身為一個導師,平常已經訊息提醒過家長,
但導師每天傳的訊息也常被忽略,轉頭問我一模一樣的問題🙋
.
還有人暑期輔導一週內每天問「小孩有沒有乖?」、
小孩位子能否安排在導室桌旁邊,讓導師更好地照顧孩子」、
能不能提醒小孩要清理座位?櫃子的垃圾?」
➡️公立高中教室裡沒有導師桌了!
➡️如果導師翻小孩的櫃子、書桌,是不是又會被告侵犯隱私
真的很想喊:「高中了,拜託不要把孩子當小學生,把我當小學老師!」
.
📌高中導師的角色:我們是孩子在校的引導者和協助者,
不是替家長做事的小幫手,小學生保姆。
主要工作是協助學生了解規範、流程、課業和生活習慣,提供必要提醒。
.
📌家長可以做的事:
 • 先看、尊重導師訊息,避免事後再問重複問題。
 • 孩子的作業、請假、制服、APP註冊等事務應由孩子先自行處理,
家長可提醒或協助,但不要代勞。
 • 高中是孩子自主與責任養成的關鍵期,給予信任比事事插手更有效。
.
大家一起合作,讓孩子在校園中安心學習,
也讓導師能真正陪伴每個學生,而不是替家長收尾❗️❗️❗️

2025-08-29

最近新聞一名國中生告老師,求償30萬

 最近新聞一名國中生告老師,求償30萬,

如果一個學生遇到不適任的老師,
我們可以告訴主任、校長,可以打1999投訴,也可以找議員協助。
可是,如果一個老師遇到一位恐龍家長的惡意指控呢?
答案是: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自保方式。

在沒遇過恐龍家長之前,
我只是個家長,
曾經自私地覺得——這些事與我無關,反正對象是老師。
直到真正遇上,我才明白——
這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全班孩子的事」。

恐龍家長常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上被不公平對待、被同學排擠、甚至被老師傷害自尊。
三天一次傳訊申訴,
五天一次到校質問老師,
七天一次在校園逮到疑似「欺負」孩子的同學,直接抓來「談話」。

全班同學與老師,都活在驚弓之鳥的氛圍裡:
今天和那個孩子說了什麼話?
做了什麼事?
是不是一個無心的碰撞,隔天就會引發家長的新一輪反應?

這類家長往往懂一些法律程序,
也習慣以「告人」作為恐嚇手段。
他們可能本身有媒體影響力,
我們班的那家長是半公眾自稱是網紅人物,
動輒聲稱認識律師、議員、甚至教育官員,
隨時可以發文公審、公開指控,
或用人脈施壓學校。
一個這樣的家長,就足以讓整個班級陷入緊繃與恐懼。

遺憾的是,這並非個案,而是當前校園的常態。
親師關係,從應該的合作,變成了對立與猜疑。
老師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因此離開教職——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召都召不到老師。

我們需要記住:家長與老師應該是孩子的同盟,不是敵人。
彼此信任、尊重專業、真誠溝通,才能為孩子建立最好的學習環境。
因為——老師安心教,孩子才能安心學;老師好,孩子學習才會好。

2025-08-28

部長,您知道嗎?台大學生輔導窗口,社工,撐不下去了

轉貼:部長,您知道嗎?

本案,已經走到很慘的狀況

台大學生輔導窗口,社工,撐不下去了

2個多月來,他承受不住教育部阿姨、台大長官、我,多方壓力

他上周四跟我說:他的狀況不好,沒辦法接受高強度的情緒對話,
但此時好像不適合換人…他會先陪我走完調查

上周五,報告出來,輿論關注。

他狀況很差,我更差。

剛剛接到自○防治中心電話,我說:
我是不是要通報社工,他感覺也不妙。
--

我從7月初至今,至少3封信,一再跟台大高官們提醒,他如果無法處理,
不要把他硬推到第一線
而且他身為一個最小的職員,到底要用甚麼身份,處理我跟教育部關係

台大高官,不理就是不理,連信都沒回
教育部阿姨,任何大小狀況,全部推給社工

結果……
部長只是一直說:不捨。痛。
您的痛,就是虛假,就是踩在這麼多基層的人身上,
完成一個原來您們早在4月就知道不適用性平法的調查。
全部人陪您們的荒謬。
如此真實的「痛」。

但我也不知道現在學生要怎麼辦?
--

台大高官們,倒是很保護舍監呢~

本週一之前,舍監繼續當舍監
先倒掉的反而是社工

2025-08-27

我不會想到學校兼課

摘自Peter Hsu 老師:1992 年我進入教師職場, 
教師鐘點費是最低薪資的8倍左右(鐘點時薪400元vs 47元)
 2025 的今天,我想哪天我退休後, 我是不會想回到學校兼課的…
想找穿西裝的人來教育下一代, 就該付點像樣的薪水…
———
一節課 小學336 國中 378高中420 元
(是新台幣,不是人民幣喔)。 
.
每天工時都不一樣, 不排除是可能會第1堂, 然後下一班是第7堂。 隨機安排。
.
工作項目大概像是這樣: 
.
只要具備以下條件:好工作歡迎大家來應徵喔! 
.
具備本科專業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有教學熱忱

上課不能讓學生打瞌睡或聽不懂, 最好能適時說笑話)、
能發掘學生優點、建立學習自信、啟發學生潛能。 
課堂經營能力, 各類特殊生應對知能、班級霸凌與班級管理、
自殺防治技巧,具備資安能力, 環境教育能力。 具備性平意識、
了解校園安全機制與校安通報程序、三級輔導預防觀念。 
.
另需要操作學生成績系統與學習歷程檔案認證。 
.
最後:明瞭各類升學管道之計分方式與選才管道、提供學生與家長升學資訊。
.
加分項目: 
熟悉:翻轉教育、創意教學、引導教學、合作學習,能帶學生參加比賽, 
能上專題課程, 或開發專題設計與教案設計。 帶學生參加各類教育單位的競賽。 
熟悉新課綱教育精神的更好! 
.
心理素質需求:
恐龍家長應對技巧,學校行政配合要求,
.
另無償項目:
處理家長投訴、配合學校行政業務
課前充分備課、課後作業批改、課後家長私訊、課後學生考試、
課後補救教學、課後學生提問。

2025-08-26

教育部澄清報載「教師職缺數」代理教師缺額實約1,429名

 教育部澄清報載「教師職缺數」代理教師缺額實約1,429名

教育廣播電台2025.8.26)針對媒體報導全國各校仍有約2,600個教師職缺一事,

教育部說明表示,媒體資料來源是依據選聘網內各教育階段別職缺刊登數的統計數據,

但此資訊是統計職缺的「刊登數」,尚未能反映刊登後的「錄取」狀況,

且若有多次招考情形,「刊登數」亦會多次計入,

因此數據尚非可精準反應現場開學前實際教師缺額情形。

 .

教育部國教署持續向地方政府了解開學前代理教師甄聘狀況,

並於8月22日邀集各地方政府召開開學前教學人力整備會議,

並於會中逐縣市了解代理教師甄聘情形。截至8月25日各地方政府回報統計數據,

全國公立國中小共有3,303校,代理教師缺額約 1,429 名。

.

面對代理教師招聘狀況,教育部除了逐日逐縣市瞭解招聘進度及提供必要協助外,

並持續鼓勵地方政府建立代理教師聘任誘因機制以提升續聘意願,

像是正式教師甄選加分、營造友善教學環境、強化校內行政支援體系、

校群合聘補助交通費等。另外,地方政府若尚有缺額,

教育部除了引導其招募教師外,亦可研議採校內教師、

跨校教師或退休教師兼課等彈性調度機制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