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1

轉變之書》轉變需要一場儀式/離開勞工大學

如同產業要升級,個人也可以藉由終身學習來升級(但不是一堆沒用的學歷或證照)
我在扶輪社8年觀察大老闆們:沒人在談上班族關心的話題。如:薪資、休假、旅遊、吃大餐...經營管理與投資倒是聽到許多。《彼得林區學以致富》投資很好玩,投資很有趣。學習投資可以變成一種,讓人生在很多方面都更豐富的經驗。學習投資可以讓你生活於富足之中

但大多數人到中年後才開始了解投資的竅門,而這時他們早已經老眼昏花、腰圍有如水桶;他們這時才發現擁有股票的好處,卻只能後悔沒有及早做投資(彼得林區)
心理疾病的來源:心理學家羅傑士 Rogers 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能被他人所接受,所以人們做的事往往是別人所期待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這便是心理疾病的來源
公教人員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好,至少不能揮灑自如!我的事業遠不如許多前輩,但也在11年前辭去公職創業,放棄13年年資及18%退休金,學習韓弟教授當一個自由工作者

許世穎 Dewey 已不在任教多年的勞工大學授課,行政單位為何在班級人數眾多的情況下不開班?理由應和「金融研訓院」任教 13 年的社區大學一樣:揭發金融保險問題、不接受抽佣業(保險理專、傳直銷)上課要求(帶書、講義)導致沒報名的非學員反映,引起長官困擾…

真奇怪?沒繳費的最大!再次驗證了:只有獨立開課,才能真正地客觀中立、落實教育家杜威 Dewey 的「以學生為本位」。補充說明:創業並不容易,我雖然在11年前辭去公職,但創業至今已19年,8年前四度創業至今。事業僅是普普通通,混口飯吃而已。

什麼都可以找專家,只有投資理財例外!但往往看到相反的是,學理財找金融從業人員(請鬼拿藥單)心理成長課程卻去上一些非專業人士(學歷交代不清,或非專業背景)、上有害身心的課程(催眠 NLP 、激動吶喊)看無科學依據的靈修書《祕密》《魔法》《零極限》《吸引力法則》對於無知民眾「排隊等著被騙」的情況,只能說這些笨蛋是「非目標客戶」學心理輔導出身的弟不會撈過界教寫程式,不知為何非專業的人總愛撈過界?!
...........
《轉變之書》(前版繁體中文書名為《轉變,需要一場儀式》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八○年代的作品,是美國成長勵志類的暢銷經典之一。幾年前,美國出版社很可能是因為本書獲選為「史上五十部最重要的自我成長著作」(the fifty most important self-help books of all time),而決定改版重出,當年已經高齡逾七十的作者威廉.布瑞奇,還為此大幅改寫了內容。(以下部分內容摘自該書)


  出身哈佛、哥倫比亞等名校,當過英國文學教授的布瑞奇,崛起於一九八○年代,是最早將研究重點放在人生「轉變」課題、並將「轉變心理學」導入企業管理的學者。也因為他在個人與企業轉變上的研究貢獻,《華爾街日報》曾經把他列入全美十大企業成長導師之一。
  這本書,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奠定他地位的一本書。之所以重要,原因很多。首先,布瑞奇在書中提醒我們,很多人把人生中所遭遇的改變(change)與轉變(transition),兩者混為一談了,而且常把重點放在改變,忽略更重要的轉變,也因此讓我們錯失了美好人生。
  改變,根據布瑞奇的定義,只是我們生活外在的變化,像是畢業、搬家、小孩出生等等;而轉變,是內在的,是我們為了適應外在變化,所進行的心理調整。假如我們只有經歷改變而沒讓自己轉變,我們的外在也許不一樣了,其實內心還是老樣子,然後不斷重複著過去的習慣與行為。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們常以為,年過二十,自然就是成年人了。不,布瑞奇說,年紀到了成年期,不等於我們就會自然變成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內心沒經歷轉變,一個人就算外表是大人,心裡仍然是個孩子。
  看看我們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很多人不就是如此?二十後,糊里糊塗地畢業,找工作;三十後,默默結婚,生小孩;然後邁入中年,有人也許混得不錯,有人卻妻離子散一事無成;不管混得如何,接下來都得邁向老年,但有人老得很有智慧,有人卻依舊孩子氣十足。為什麼?
  他認為,原因可回推到當年我們從父母身邊脫離、開始獨立生活的那一刻。那一刻,內心有跟著轉變、有覺醒,日後會比較有智慧;相反的,如果那當下你只有外在改變了,卻沒有內在自省,很可能一輩子都會陷在當年的模式中,重複著同樣的錯誤。
  例如大學畢業,在布瑞奇看來,只能算是你外在的「改變」而已;要打從心裡決定迎接新人生,接受即將到來的各種考驗與挑戰,才能讓你「轉變」為真正的成年人。
  還有結婚,也只是你身分的「改變」而已,要打從心裡願意接受「長久與另一個人共度餘生」,你才算「轉變」,也才能真心接納婚姻生活。生小孩的道理相同,布瑞奇發現,很多新手父母表面上是為了照顧寶寶而疲憊不堪,實際上真正讓他們感到挫折的,是那再也回不去單身自在生活的失落感。面對與接受這樣的失落感,是你邁向快樂父母的第一步。
  至於換工作、換職位、換老闆,可能就連改變也談不上了,只是你生涯上的「變動」而已,同樣不會自動讓你成為能力更強、更有自信、過得更開心的人。相反的,除非你打從心裡準備好更上層樓,你的人生才會因為新工作,而帶來有意義的「轉變」,能力、自信與好心情,才會隨之而來。
  說到有意義的轉變,布瑞奇在書中所提出「轉變三階段」──結束、過渡期、新起點,也是這本書過去三十年來在心靈成長上的重大貢獻之一。轉變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這三個階段的意義與重要性。比方說,布瑞奇認為,每個人的轉變都是始於「結束」,但一提到結束,很多人就會誤以為是「終了」、「完了」而選擇逃避,結果就是自己的內心始終困在過去,無法踏出迎向未來的步伐。
  無法踏出迎向未來步伐的,布瑞奇認為不只是個人,很多企業(其實就是指那些主管啦)也是如此。因此他從一九八○年代末起,就不斷開辦各種研討課,教授「轉變管理課程」(Transition Management Programs),三十多年來,據說已經有超過五千位來自企業界的主管上過他的課。
  這也正是我覺得本書之所以好看的另一個原因:書中除了講布瑞奇自己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上課學員們的人生處境。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因為讀了這本《轉變之書》,而從此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但光是知道了原來這麼多人有著跟我們相似的際遇、陷入同樣的掙扎,然後有個專家說,這一切都會有「轉變」,心情,好很多咧!

歡迎您加入投資心理學教師群》《贏家說真話》 臉書社群專頁
投資心理學教師群》離開勞大引起議論紛紛!。提醒您:千萬別向金融業者學理財!請參考:拙著「學習投資理財:一定要知道的 10 件事」


具有相關的專業背景是最起碼的否則博士也沒用)任何專業都是須要長期累積的,不是出了一本書就可開班(現在出書很容易只要三千元)也不是上過電視(甚至是常常上電視)或擔任廣播主持人就表示有公信力,這些很可能都是花錢買的「置入性行銷」。還有屢試不爽的詐騙手法~尤其要小心「人很多、名人合照」宣傳伎倆~簡均羽:楊智為vs.簡小妹官司篇

最近傳直銷(致富系統)已染指學習市場,多以網路課程、分紅機制、財富自由....為名,搭配短期昂貴課程(兩天的課開價好幾萬)本社群為「全國唯一」排除保險房仲、理專投顧、傳直銷「抽佣行業」參見本站:1.《富爸爸致富系統》勿來亂、2.《短期昂貴課程》破財又戕害身心!切勿上當」許世穎 YouTube《短期昂貴課程》破財又戕害身心!

筆者乃是臨床心理師法通過之前,舊制的心理輔導從業人員(精神衛生法),民國79年取得心理輔導教師資格,曾擔任多年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及國小老師(兼輔導相關行政)


感謝眾多勞工大學「投資心理學」同學們的熱情支持,弟在勞社大共教了13 年,是該離開的時候了~11年前弟在國小任教,剛好也是服務 13 年後離職(這只是偶然...偶然,就是那麼偶然~歌詞)以下摘自~張茗茨同學臉書
成人發展的轉變

我不想承認我已是中年人,但我確確實實是步入中年了….
我還以為我的外表很年輕,但我確實有歐巴桑的身材與兩鬢斑白…

在此時的我(35-45歲)對自己的人生開始起質疑,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目標,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此時的我常問自己:什麼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榮格說:在此期一旦女人極扮演母親角色的時期終了,女人變得意志堅強會更投入於工作行列中,或是發展一種興趣,以擴展其社會關係,進而變得更有自信

102.01.10由上課中所學到的理論驗証到日常生活中,對我而言只有一句話:『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老實說,沒學習之前當我無助、有煩惱時我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會去找算命師為自己解惑,但所給的答案通常也是模稜兩可...甚至是不用算我也知道的答案。如今我更能了解體會與認可教師群排拒靈修、算命….等人的用心。看完許老師所發的中年期資料,才突然發現我一點都不怪。茅塞頓開呀!(教師群說:頓悟並非一時而是經由長期累積學習)原來這幾年在職場中我由內勤轉業務又由業務轉內勤異動頻頻。如李文生所說此時期的我是混亂的,榮格說我正在重新整合我的人生,此刻的我活在艾瑞克森的創造生產VS頹廢遲滯期。

昨晚我又再度被衝擊到~原來過去幾年裡我一直求成長但卻是尋求到錯誤的方式。我只是單單花費980元來此上課學習其效果竟遠比求神拜佛找算命仙管用多了!花了少許的學費卻解決了困擾我近4~5年的問題,要不然我還真以為自己是怪咖,老想不通為何年少時沒換工作怎麼到了中年動作頻頻呢?

就如多數人都不認同我所找的家教老師,但是他們怎麼懂得如果我每個月只是多花費那4000元費用,但卻是可以提供小孩正確的觀念好讓我的小孩受用一生!我倒是覺得我佔了教師群大大的便宜了….

那一種投資是百分之百獲利的呢?就是投資自己!
我不僅幫自己一個大忙,也要幫我的小孩建立他的新核心習慣,陪著他每星期二、六就是要上人生學校,培養他「投資自己」的一個觀念,好讓他的「終身學習與閱讀」成為一種自動自發的終身好習慣。
..................................

張茗茨 在新北市勞大100年度第二學期時,我們隔壁班上課的時間每個星期總是讓我驚奇無比。那一班的同學永溒比我們班晚上課好幾十分鐘卻也是永遠比我們班早下課約半個多小時,我不懂這樣的教學品質(那一門課的老師經常性遲到)與內容,勞大也能接受?那些上課的學生也能接受?如果勞大真接受(其實勞大他們也接受了)那新北市勞大還真是對不起我們這些從不遲到與早退的學生與老師了!敬業的教師群總是準時上課,常常是上到下課音樂響起了才捨不得下課的。對於新北市勞大莫名的刪課行為還是十分不解中!

權利被剝奪~~

101年度第二學期課程表已出來了,但我卻找不到我要上的有關投資理財的課程。我突然發覺我上課的權利被剝奪了!實在搞不懂上課上得好好的為什麼新北市勞工大學不再排課了呢?有熱情與專注的學員,有非常專業且認真教學的教師,這麼好的一個學習環境,卻如此活生生被剝奪了!
果真唯有自主權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感覺
即使是幾天沒到地王班上課,就會有種與大家好久沒見面的感覺,有
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昨晚與勞大同學聊著,他說他現在不閱讀就覺得怪怪的!
他說:早上他運動回來後就想要拿起書本來讀讀。
晚上等孫子回家後,他也趕緊拿起書本來閱讀,
這麼認真的程度連妻子都覺得不可思議呢!而昨晚我們討論的是《贏家說真話》臉書
雖然只是互相分享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有股充實感(以上摘自張茗茨 

..................................

教師群已不在任教多年的勞工大學授課,行政單位為何在班級人數眾多的情況下不開班?理由應和金融研訓院、各社大一樣:揭發金融保險問題、不接受抽佣業(保險理專、傳直銷)上課要求(帶書、講義)導致沒報名的非學員反映,引起長官困擾…真奇怪?沒繳費的最大!再次驗證了:只有獨立開課才能客觀中立、落實以學生為本位。以下摘自《凝視太陽》書評

許世穎 Dewey《致博學的投資人和心理學家》 如果你認為金融從業人員,這種只會銷售的人,相當於康納曼這種歷代以來,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如果你認為靈修激勵講師,這種一無是處的江湖郎中,是造詣極深的思想家。那麼,我不是為你而寫感謝「站前地王班」成立 8 年以來,長期持續地參與的好友們(請參考:許世穎「投資心理學書院」如何參加?)

此重申本社群定位為「單純投資人」學習社群,金融銷售人員(含保險、傳直銷)請勿參與。乃至於其他「以抽佣為主要收入之行業」如:理專房仲投資顧問推銷致富系統..皆不適合。故請上述從業人士切勿瀏覽,以免造成彼此困擾!尚請海涵。此外也要提醒

算命靈修不算教育,且不可在教育或社福機構傳授。因為既違反《教育基本法》所明令的需符合科學精神,又抵觸教育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自願性、合認知性。參見吾師吳清山教授(前北市教育局長,現任國立教育研究院院長)著《教育概論》請參考「學習投資理財:一定要知道的 10 件事」


本文作者為許世穎「投資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 / 院長 (成立 8 年)

學習四階段《投資心理學書院》陳祐霖老師

著名的學者郝威爾(W. S. Howell)曾說,我們會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四種不同階段
  1.無意識的無能(Unconscious Incompetence):你不知道自己不懂什麼。
  2.有意識的無能 (Conscious Incompetence):你發現你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有能力
  3.有意識的有能(Conscious Competence):你開始認真地按部就班學習。
  4.無意識的有能 (Unconscious competence):
那個知識已經成為你的一部份,可供你運用自如。你對它很熟悉,能運用它,也能教別人
每個人都會歷經這四種過程,也可以說是「生手」到「專家」的演變過程,您現在是經歷哪個階段呢?參見:許世穎演講 YouTube 非營利性質の投資心理學書院~助您有效能生活

2013-08-30

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小野人生思考

我要保持不斷地懷疑,因為只有透過懷疑,才能使我的相信如磐石般堅定而持久。
上一代的人,不應該擋住年輕人的視線,阻擋他們前進的路線,甚至當成工具來利用!上一代的人,要讓年輕人站在他們的肩膀上,讓他們能看得更高更遠《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

流浪者在勇往直前追求完全獨立自主的生命背後,或許曾經有過被故鄉遺棄的悲傷絕望。
我的故事將從我的失敗經驗開始。當我能完全臣服於自己的失敗,洞穿了脆弱與不足之後,反而成為一個完整可愛的平凡普通人。這是這些年我越來越清楚的事《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

年輕人是要教的,是要讓他們發揮創意的,不是拿來當機器人操的。讓年輕人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讓他們能看得更高更遠,而不是將他們踩在腳底下,凸顯大人們的權力和威風的。

民國 74 年起就讀師專期間,擔任社團負責人從事學運,被教官約談多次,均為吳清山老師出面維護,感念至今。民國 83 年回母校就讀研究所(留職停薪 2 年)吾師清山正好是首任所長,當時百廢待舉,在恩師指導下參與許多沿用至今的制度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每天封鎖 5 個人

封鎖了一個公務員,因為他特別傳私訊告訴我,別老是提倡透過工作自我實現,一般人只是將工作當做謀生工具....世穎不否認一般人均是如此,但對於將此種不知成長的「公務員心態」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特別傳私訊告訴我「別提倡個人自我實現」的舉動,則完全無法認同!

『不冒險』而一直深藏在別的主體裡,反而使人干冒最大的危險 ~ 失去自己,無法探索或發展自己內在各式各樣的潛力(這就是11 年前弟離開公職的理由)《存在心理治療》歐文亞隆
「生活富足」不等於「生命幸福」,無法滿足心靈的工作就沒有幸福可言。
透過學習「科學心理學」一起來尋找能滿足心靈的工作與生活態度吧!

羅斯福總統夫人愛琳諾.羅斯福 Eleanor Roosevelt 也說「我們經年累月地塑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這過程永不停止,直至我們辭世。最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平均每天封鎖5個人以上,最高紀錄一天內封鎖38人。誠如《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影響了多少人,以及,讓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評請按此

投資心理學書院》許世穎曾指定過的授課用書

提供您參考(許世穎 Dewey 曾指定過的授課用書):
《正向心理學》五南
《快思慢想》天下遠見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商周
《心理學》金巴多著,游恆山譯(五南)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雙葉2013中文三版。(參見:如何上許世穎的課?

2013-08-29

彼得林區學以致富》投資心理學書院/許世穎

彼得林區:投資很好玩,投資很有趣。學習投資可以變成一種,讓人生在很多方面都更豐富的經驗。學習投資可以讓你生活於富足之中,但大多數人到中年後才開始了解投資的竅門,而這時他們早已經老眼昏花、腰圍有如水桶;他們這時才發現擁有股票的好處,卻只能後悔沒有及早做投資。當你聽到有人說「他是投資的天生好手」時,別輕易相信。
投資的天生好手「都是神話」。摘自《彼得林區學以致富》。同樣的,勝間和代也指出:

現在是愚者被智者不斷搾乾的危險時代 ,是否掌握具有價值的資訊是決勝負的關鍵。優質資訊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金錢才能分辨及獲得,能夠投資在學習上的人會愈來愈富有,無法投資其上的人會不斷被搾乾,成為一種兩極化的發展。參見《錢不要存銀行》《新知識生產術

股市可以預測嗎?所有大師的共識是無法預測!巴菲特:「我從來沒見過能夠正確預測股市的人。」既然如此,就應該持有低成本的 ETF(如:台灣50)巴菲特:「當我把這些圖表倒過來看時,發現得出的結論居然是一樣的,我這才意識到技術分析根本沒用」

巴菲特蒙格都排斥「技術分析」(即技術線型、圖表分析、圖形分析)
反之,相信這類方式的七年級小朋友,總以為學個一年半載就夠了…
果真如此為何還沒發大財(有極少數靠運氣暫時賺到錢,只是難以求證)

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 3 大斷裂

如同產業要升級,個人也可以藉由終身學習來升級(但不是一堆沒用的學歷或證照)

你以為:退休基金破產之後,影響到的只是你的退休金?經濟不再成長之後,只要省吃儉用,一樣照常過日子?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根基也會開始動搖,政治更可能變得一塌糊塗。你和我,都將深受其害!

2012年,台灣陸續傳出「勞保將破產」、「軍職、教育、公務人員退輔基金將破產」的新聞,而政務人員退輔基金更早在2010年便已宣告破產。除此之外,健保自開辦以來更是長年處於虧損狀態。放眼國際,社會福利制度可能無以為繼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經濟學人》雜誌在2013年6月的封面報導中也提到,歐洲領導人必須遏止慢性透支的社會福利。

這些制度在設計時,都根據一個前提——經濟會不斷成長。然而本書作者回顧過去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發現,西方世界在過去六十年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成長,在歷史上並非常態,亦即我們很可能要面對長期的經濟停滯。而當前用以挽救頹勢的刺激方案,也只是救急的止痛藥,效果有限還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將使「不信任」的氛圍瀰漫在社會與國際的各個角落,凸顯出「三大斷裂」
1. 富人與窮人的斷裂
2. 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世代間的矛盾
3. 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以世代間的矛盾來說,2013年5月底,瑞典由於貧富不均和青年失業問題,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近一週的暴動,該國青年失業率為23.6%,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目前在歐盟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約為25%,德國、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都啟動緊急計畫來幫助年輕人。

台灣2013年上半年的青年失業率也達12.65%,超過全國平均值的3倍。此外,「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預計也要縮減25%,許多研究恐怕都要停擺。教育相關經費減少,成本卻上升,年輕人將淪為世代矛盾的輸家。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上的贏家和輸家彼此缺乏信任,形成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停滯很可能逐漸成為永久的事實。若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種種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面對人類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該如何避開前方滿布烏雲的極惡之地?(以上摘自《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許世穎

疼痛才叫青春》學歷高的人,不見得會溝通

口才好的人,不見得會溝通。尤其是學歷高,只會唸書的人
沒在社會上做過事的人,即便念到博士,對人心都不夠瞭解。到快30歲都還在念研究所的人,畢業後會受到很大的心理衝擊(我以前是在教升研究所補習班的,所以認識不少這樣的人)

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幫家父請看護心得

《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錢在你身上,你就是老大;錢交給了對方,老大換他當!」高齡80的家父上個月起,在台大住頭等病房,透過醫院請了好幾個禮拜的「以日計費」台籍男性看護(全天2200,半天1400)基於信任將工資提早給他,沒想到他竟然溜之大吉!想告他又怕報復家人(已將看護請回家照顧家父,因此他知道我家住哪裡)真是左右為難...也是高齡80的家母日前才因中風在台大住院兩個月,沒想到兩個月後換家父住院,真是禍不單行!

許世穎 Dewey 推薦《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人性、金錢和生意的運作訣竅》臉書專頁
教「成功學」的人,都是有問題的!真正成功的人,不會做這樣的事,因為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你看過郭台銘開課教成功學嗎?最近出了幾本全無理論基礎,而是以講自己故事的方式,告訴年輕人該怎麼做的 28 歲暢銷書作者。其實自己也才是出社會沒幾年的年輕人,真的是「沒有可不可以,只有敢不敢!」令人汗顏

錢在你身邊,你就是老大,錢在別人手上,老大換人做~一句不敗的商業交易法則。贏家總是自己有一套適應遊戲規則的玩法(投資更是如此《投資心理學》帶來 13 個好處/不限於投資

相對於最近出了幾本以講自己故事的方式,告訴年輕人該怎麼做的 28 歲暢銷書作者(其實他自己也才出社會沒幾年)身為野百合學運世代的五年級生,希望年輕人不必事事都親身經歷,用太辛苦的方式才得到智慧。分享一些人性、金錢和生意的世界,到底是怎麼轉動的,結合本身 4 度創業、學習心理學 29 年的心得在本站無償分享~參見拙著《轉角遇到許世穎 》

提示:不是朱學恆,朱不錯,起碼誠懇多了!此人是男的,有出國念了一兩年書,並以此自豪,文字中排場一堆(如:穿西裝開賓士的司機已在門口等,文章在機場寫的..)宛如保險傳直銷。參見拙著《千萬別做「保險房仲、理專投顧、傳直銷」等「抽佣為主」的行業》請按此

沒有人認為自己笨,所以自然不認為反思很重要。自認無知的蘇格拉底除外,他曾說「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誠如黑天鵝效應塔雷伯所言:大多數人寧可承認記性不好,而不願承認自己笨(當然也就不用學習了!~準備證照升學考公職除外)但反思真的很難!如:競爭力大師波特自己的公司也倒了!參見拙著《疼痛才叫青春》一個公職輔考教師的告白
..............................

吸金百億買豪宅「心靈導師」判12年(請參考:成功是無法複製的》YouTube別上心靈詐騙課

2012年12月10日15:55 「紅富海」非法吸金案,法官認定黃姓主謀(53歲)、林姓丈夫(52歲)負責集團轉投資操作,黃姓妹妹(48歲)擔任集團財務管理,吸金款項高達199億餘元購豪宅等;法官今天依銀行法,判黃婦12年、併科罰金4億,丈夫和妹妹各判10年、併科3億罰金。
判決指出,2003年涉嫌以8個月為1期,每期存款100萬,就付8萬元豐厚利息為誘因,用老鼠會方式吸收下線,再由黃婦以「太仁心靈導師」身分自居,向存款人講解應心存善念、如何養生等「心靈講座」。

因初期正常利息支付,吸引台北、桃竹苗等地7000多人存款,吸金款項高達199億餘元,購買淡水大樓3個樓層,訂購天母、板橋等區域豪宅;檢警查扣24億資產(以上摘自蘋果日報)

在經濟部中國生產力中心授課期間,看過不少顧問。其中學有專精不少(起碼是經營公司多年,懂基本面的)但心靈及投資理財方面,恕講授「投資心理學」多年的筆者直言~騙子很多!這些「自封的專家」常自稱:教練、顧問、講師,但卻缺乏相關的學經歷(如教心理成長課程的講師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參考《失控的正向思考》心靈成長.激勵課程慣用手法)請按此
..............................

以抽佣為主的行業(保險傳直銷)或餐飲業及各種休閒服務業(健身中心、塑身美容)、課程…等常以先繳費來促銷或有折扣(原價9800,優惠價6800元之類的…)消費者常以為撿到便宜其實最好的策略就是杜拉克說的「處理麻煩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避開請點閱簡均羽案例分析

贏家會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成功策略。其來源不論是從閱讀國際級一流大師的作品,或像富蘭克林所說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近身觀察有智慧者的言行,親自向其學習」…總有一套自己學習後,再消化吸收的適應策略。此書乃是加拿大金礦業大亨舒利克「有話直說」的人生說明書, 處處是他發現的「不便明講的人生道理」本文部分內容摘自該書)筆者閱讀後覺得甚受啟發,故與投資心理學讀者分享《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及許世穎 YouTube

1.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證照制度的謬誤與迷思- YouTube
2.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一個公職輔考教師的告白」 - YouTube
3.一位「升研究所輔考教師告白》YouTube 筆者於民國 79 年取得「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資格」並於同年服務於國小,歷任公職薦任主管及台北師院輔導教師,任教 16 年「升研究所」補習班(心理所、輔導所、教育所)公職輔考(心理師、觀護人、社工師)教師甄試(含學校輔導教師)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29 年~參考一位「升研究所輔考教師告白》YouTube
...................................

身為五年級生的許世穎 Dewey 與該書作者一樣,都希望年輕人不必事事都親身經歷,
用太辛苦的方式才得到智慧。本書告訴你人性、金錢和生意的世界,到底是怎麼轉動的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充滿不確定性,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因此追尋凡是確定是不可能的!(也是壓力的來源)應該學著去接受與熟悉這種「不確定」的感覺,這便是弟所提倡的《淡定心理學》

該書作者舒利克,是世界金礦業的首富,卻幾乎沒做過採礦;
他是加拿大人,人脈與金主卻在法國,闖進美國人地盤創業;
有四所頂尖商學院以他命名,他卻認為有些知識課堂沒法教,於是寫了這本書;

他四十多歲才創業,遇上兩次事業危機,卻都讓他扭轉成致富的機會,
反而讓他躋身富豪,身價十三.三億美元。他說,
人性、金錢和商業有些運作規則,大部分的人一直沒搞懂!

關於將來要做哪一行,他的建議是-
他勸年輕人別做律師、醫生,因為再怎麼有錢也有限。其它他認為不宜從事的行業,還包括生技、製藥、餐廳、電信服務、家電、紙張木材-你很有興趣非要投入也行,但是會很辛苦

如果你要投入金融業,別當證券分析師,因為絕大部份研究機構都被券商收買來編排有利說法。別當基金分析師,因為基金五年才能評斷有沒有績效,但基金績效卻是每季公佈一次。要做就做商業金融業務,也就是輔助小公司、新創公司,花五年的時間發一筆大財。
.......................................................................

關於投資理財,他親身經驗之後的建議是-
他從來沒有分散投資,他72%的持股集中在三支股票上頭。
有錢別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不如存著買房子,得到的保障更大。

手上要一直有很多現金,你才能趁人之危,低價接手便宜貨。
別相信銀行,銀行設計金融商品,是為了賺你的錢,而不是替你賺錢,
真的能賺錢他們會自己來(舒利克提醒讀者:別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

除非你數學非常棒,否則別做衍生金融商品,
因為銀行有八十個人在算,你一個人幾乎不可能算贏他們。
證管會的規定大都不是為了保護投資人,而是保護特殊股東。

關於做生意,他的建議是-
當你讓別人有選擇權利的時候,一定要向他收費(要他付出代價來取得)。

抱著無所謂的心態,隨時可以轉身就走,你就容易佔上風。
非萬不得已,千萬別競標。這是贏家的詛咒。

只在一百次機會裡頭出手一次,向跟你報好康的人說「不」,不用不好意思。
賣方總是有隱瞞,你這輩子一定會被坑,所以要準備些本錢來輸。
萬萬不可加盟創業,授權者已經請律師設計好合約坑你,你該做的是模仿,而非加入
.............................................................................

舒利克說,二十幾歲的時候,你不管試過幾種行業都不要緊,歷練與學習可以幫你找到自己的優勢,別幾次不成功就開始逃避。但年過三十,就不該把自己的人生怪罪到父母頭上。贏家,就是那種隨時留心機會的人,用耐性等,在上百機會當中只出手一次。

舒利克本身受過商學院良好的「書本智慧」訓練,但更深諳商業世界的「街頭智慧」;他針對年輕人(他指20到40歲的讀者)在:選擇職業、伴侶、為人處世、經營事業…以及投資上可能面臨的問題,分享他商場與人生的畢生心得,他希望寫這本書能讓他成為100,000個年輕人的人生導師,結果這本書上市三個多月他就辦到,成為加拿大的暢銷冠軍。

最後,要向本站讀者報告:其實「投資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等「科學心理學」
就是以「有學理根據、健康正向的心理學方法」研究:人性、金錢和生意的運作訣竅;
有系統的學習「科學心理學」的目的,便是「投資心理學系列課程」的教學目標:
「運用投資心理學的智慧,幫助您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

類似該書以一位有智慧的長者,引導年輕讀者的寫作題材。尚有本站發表的《好師父能帶給你:竅門與體悟 》,當天本站同時發表《相對比較效應、自我應驗預言》歡迎您瀏覽

日子要過得好,祕訣就是要把自己放在正確的舞台上。《投資心理學》幫助你思考:運用你的性格特質,找到正確的生命舞台。大盤漲至接近 8000 散戶也不請自來..這就是為何 90% 投資人都賠錢的原因。「空頭總司令、台股末日博士」提醒您:千萬別跟著這些公開資訊操作以免成為「最後一隻老鼠」參見拙著《投資心理學》帶來 13 個好處(不限於投資)


本文作者為「科學心理學」取向的「投資人教練」 自就讀師專心理輔導組,學習心理學已 29 年
因為沒受雇於任何機構,也沒有與投資人有「利益衝突」問題, 故可以大大方方地「有話直說」將「不便明講的人生道理」與同學們分享(8年前創辦位於五鐵秋葉原的投資心理學書院)

1《失控的正向思考》心靈成長.激勵課程慣用手法。
2《短期昂貴課程》破財又戕害身心.別上卡 ╳ 基 
3.許世穎 YouTube 演講:成功是無法複製的!YouTube 心靈詐騙課程

2013-08-23

投資心理學書院/院長:許世穎の告白

謝謝您的提議,我這個班成立8年,成員都很穩定,並不需要招生,反而很怕不適合的人來參加,但還是謝謝你的支持!其實我也和你一樣,只是不得已才創業。畢竟我們學教育的人,都只是想好好教書。但是現在的學生,都希望老師有些業界經驗,以便有助於未來的就業。這也是19年來4度創業的我,可以分享的一點心得。敬請參見:許世穎的課要如何參加?

2013-08-22

找到天職你可以幸福工作》「狂」與「狷」

孔子:「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許世穎 Dewey 認為年輕時必須在「狂」與「狷」來回測試,中年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的「中行」在什麼地方?這便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我認識」。

口才好的人,不見得會溝通。尤其是學歷高,只會唸書的人
沒在社會上做過事的人,即便念到博士,對人心都不夠瞭解。到快30歲都還在念研究所的人,畢業後會受到很大的心理衝擊(我以前是在教升研究所補習班的,所以認識不少這樣的人)

師專畢業後,白天教國小,晚上念夜大。民國83年畢業於民生東路的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系。今國立台北大學。當時放棄師院暑期部,故意選擇一般大學的原因是~由於師專時參與野百合學運的經驗,希望開拓不同於師範系統的視野

汲汲營營的心可讓人擺脫憂鬱症(我19年前就是為了擺脫憂鬱症才創業的)能力智慧與品德都遠超過所有人的好友,按照愛你可森 Erikson(國內心理學家吳靜吉的譯法,通常譯為艾瑞克森40幾歲的我們是最後一次機會(弟最近也將公司內部做了大幅度的變動)
許世穎 推薦《找到天職你可以幸福工作》天職心理學~書評~請按此

2013-08-19

投資心理學書院》680元是否只能上一次課?

中年大叔我脾氣越來越差了!有個曾被「三天兩夜」要價10幾萬「短期昂貴心靈課程」詐騙的臉友,問我680元是不是只能上一次?難道680可以上一整年嗎?為什麼不看清楚上課說明呢?難怪俗語說「易騙難教」!與錯誤的理財與人生決策相比,學習的支出只是九牛一毛!結果:封鎖他。本課程不收笨蛋!我也不和笨蛋來往!參見:許世穎 Dewey 的課要如何參加?

150 法則》宗教 VS 社群「無神論」の許世穎

我雖然是無神論者,但尊重信仰自由(只要不是怪怪的新興教會,如阿湯哥參加的)
宗教信仰:無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但相信「科學心理學」
政治立場:無政黨立場。中立,但左傾。反金融及以抽佣為主行業,如:保險房仲、理專投顧、傳直銷(含:致富系統)謝絕「沒自我」或平日「無閱讀與思考習慣者」

無神論、左派社會系出身的許世穎 Dewey 對於宗教的看法,向來引用馬克斯所說的「宗教只不過是『資產階級』用來麻醉『無產階級』的麻藥」如因此讓有宗教信仰者不悅尚請海涵!並請勿再瀏覽本站。誠如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所言「永遠不要挑戰愛情與宗教」

我相信如果我們知道的越多,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事情就會越少。換句話說,我們越無知,就把更多的事歸因給上帝。《斯賓諾莎問題》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書評~請按此
......................

要大膽,要與眾不同,要不切實際,做任何事都要堅持目標,並且以充滿想像力的願景,對抗只求順遂穩妥的人、平凡庸俗的生物、平淡普通的奴隸...
100 年前就有所謂「科學管理學派」。遺憾的是,缺乏社會科學素養的台灣人普遍覺得~管理不需要有系統地學習。這就像人們也覺得心理學「哪裡需要學?」一樣!

對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而言,解除冷漠的答案就在於社群感(community feeling)之內在潛能及後天的培養。社群感是個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而通往幸福的道路(更好的說法是:生活的意義),就是社群感的勇氣。

阿德勒認為,健康的社會生活標準取決於個體藉由合作與貢獻所經驗到的歸屬感程度。社群感能鼓舞、裝備我們去勇敢面對生活問題,為自己、也為他人擔負起責任(摘自《勇氣心理學》張老師文化)。成立 8 年的「投資心理學書院」便是我所屬的社群(許世穎)

辭去公職 11 年以來,常有人問我這麼好的穩定工作幹嘛辭?更別說我還放棄 13 年年資和退休金了!其實創業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決定自己想來往的人(當然,前提是不以賺錢為目的~如本社群排除:保險房仲、理專投顧、傳直銷)許世穎演講《演化心理學》建立自己的社群
...........
個人也應該籌組一個值得信任的、由 5~15人所組成的個人董事會,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
哲學家羅素「一個人情緒高昂程度和他對事實的認識成反比,知道得越少就越狂熱」人就是這樣,距離越遠,卻認為自己看得越清楚;越無知,卻覺得自己知道很多;越淺薄,就越偏激...吊詭的是這些外強中乾,看起來很有自信、張牙舞爪頻上媒體的人,看起來較具說服力;但研究證明:態度謙虛的人其實較有智慧~許世穎 YouTube 幸福人生 の 秘訣:慎選人際關係

一個朋友的認同,抵得過上千個外人質疑(摘自《四種愛》),反之,
汲汲營營於外人肯定,卻被朋友否定(甚至只有互相利用的淺薄之友~其實不算朋友)可悲亦可憐
若發現還跟一些所作所為已稱不上是良友的人做朋友,就更應要求自己遠離他們
讓他們去浪費別人的時間,或傷害他人的感情。請讓自己善用短暫生命~《瞎忙

你知道你最多只能擁有 150 個朋友嗎?超過這個數目腦袋就會開始當機!
你知道企業最經濟的規模是 150 人嗎?超過這個數目就得進行組織管理與重整!
外向者的朋友只是淺薄鬆散的暫時結合,經不起利害或時間考驗(內向者可採取槓鈴策略:對最外圍朋友維持一年半載見面的初級關係,內圍則每週見3-4次)參見《內向心理學》心理測驗
.......................................................

宗教 VS 社群(以下摘自:張茗茨網誌

宗教的確有其作用,至少在社交親密度上是如此。不過它真正的利益似乎是創造關係密切的社群。宗教足以把完全理性的個體轉變為偏執的暴民,長久以來政治菁英即利用這些心理機制,多次試圖使社會其他成員屈服。

我是這麼想的,宗教提供並增強某種道德規範,因而維持社會秩序。最後,它可能帶來一種社群歸屬感,感受到自己是群體成員。宗教凝聚社會的原因在於它使用許多極易啟動腦部釋放腦內啡的儀式,不太嚴重的持續疼痛會使腦內啡會自動釋放,充斥腦部,製造出輕微『亢奮』的狀態。當然,這腦內啡也『提升』了免疫系統。而這免疫系統可以使人類較健康。

但,亢奮來源可以不必是宗教,我們也可以從慢跑、閱讀、唱歌或是其他形式獲得。尤其是當你以群體成員身分體驗腦內啡的快感,它的作用似乎大幅提高。這尤其讓人對其他成員感到非常正面,它真實地產生同伴情誼和社群的感受,這是你獨自做同一件事時無法出現的感受。

而當我們從歌唱與祈禱中所獲得的腦內亢奮狀態,是可以協助我們克服人類日常互動的摩擦努氣,給予我們重要的歸屬感。
---------------------------------------------------------------------------

在人生的旅途上為自己選擇一個正向的社群是有其必要性的。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找尋到這樣的一個社群,不僅僅是獲得投資理財上正確知識,也學習到親子教育、學習到對事件的看法與處理,這都明確著與以往有所不同。對我而言這才是一個學習呀!

我沒有再走入宗教,是因為我在現在這個社群中找到一個可以讓我安定與平靜的力量以及可以明確地解釋著為什麼的社群。或許宗教人士也會說這樣的力量宗教裡也是有的。可是在宗教那裡並沒有一個可以『說動』我的人,或許有但那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虛無縹緲』的境界,我想要的答案非但得不到,反而卻又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為什麼』讓我更迷惑了。

在現在這個社群中我可以十分明確知道教師群所言是否真假?因為有書可以驗証。可以藉由教師群他們的言行舉止中體驗到什麼是身教重於言教。在我身邊充斥著太多『偽君子』如此鮮明的對比效應。如此真實的社會人生課程正驗証著我目前所走的是否正確。

從100年第一個12/27單堂講座開始,我沒有遲疑過~~
(以上摘自:張茗茨網誌
承擔責任是改變的先決條件(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
我們並非只能活在固定結構中。人生是自己編織的網,可以再度用任何方法重新編織
......................................................

古今軍隊基本單位約 150 人、部落社會組群大小約 150 人、
MSN 初始連絡名單上限是150人、部分手機SIM卡儲存號碼上限是 150人……
這一切現象背後就是許世穎 Dewey 要介紹的《150法則》羅賓‧鄧巴 Robin Dunbar
在人類發展與社會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個最有效的人際組織規模

這個神奇的數字「150」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我們老祖宗的生活型態,
以及人類腦袋瓜子的演化過程。如果你知道150個人是大腦的認知上限與記憶容量,
下次當你看見別人臉書上朋友人數破千,根本不用嫉妒眼紅;
作為公司管理階層,你將知道如何維持有效的組織效率,以及何時要進行制度重整;
作為市場公關專家,你會懂得如何分析群眾效益,並且運用有效的傳播管道。

在這本創新的書中,鄧巴教授透過演化的各種角度,觀察並解釋了許多看來有趣實則深具意義的人類社會行為,以及這些行為作為我們生活與生存的目的。此外,一夫一妻其實跟我們大腦的精密度與大小有關;接吻和擁抱則是為了選擇免疫反應與我們互補的合適伴侶;甚至
歐巴馬之所當選美國總統,不過是因為他的身高和臉部對稱在社會與基因演化中占盡優勢!
.....................................................................

許世穎 Dewey 提醒《150法則》是應用於社交方面、較為表面的社會互動。較深入的應該是 ~
1.只有 15人的《15 法則》:並非只是互相叫得出名字的表面關係,至少要是如謝弗集思社
2.最深入的則是《 5 法則》:一種強連結,即《誰在背後挺你》一書所主張的生命線關係

研究顯示必須慎選同伴。和你不信任的人、無禮的人或喜好競爭的人在一起,對健康弊多於利。
最新的研究指出:「人際關係的品質才是影響身心健康的真正原因,而非朋友的數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擁有歸屬感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大過於朋友的數量
從 0 歲到 99 歲腦的奇蹟》指出每個人常來往的、攸關個人心理生活品質只有 5 ~ 15 人

你也可以參加謝弗(Carolyn Shaffer)所謂的「同好社團」(affinity groups),例如走路、園藝、讀書等社團。這種社團通常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甚至培養出友誼。謝弗說:「如果沒有適合你的團體,你可以自創一個。」此外,參加有心靈深度的學習團體(「投資心理學書院」)通常也能找到認同與支持。

謝弗(Carolyn Shaffer)說,「集思社」(brain exchange)也是很有幫助的一種團體。團員通常一星期見面一次,並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像是雇用員工、換工作、如何要求加薪等工作上的問題,或是安排度假計畫、買新電腦、處理惱人的人際關係等私人問題。

接著團員依照腦力激盪的規則提出意見,集思廣益,每個問題討論的時間約為十分鐘。謝弗參加集思社多年,她說集思社「大大改變了團員的生活」。除此之外,這也是幫助別人的機會,她說,「施與受一樣重要」(很像本社群成員的相互扶持!)
...........................................................................

上述「同好社團」或「集思社」的概念,就是筆者平日常引用的:「部落」、「實踐社群」、「學習型組織」…也都在筆者個人事業中實踐了!如 (站前地王班),當然,還有本站:「投資心理學」部落格。此外,許世穎 Dewey 閱讀《150法則》時,也聯想到《讓好工作找上你》這本書的~第五章 「建立自己的社群 」摘錄其中與本文相關的內容:

哪些人會自然成為你這個社群裡的人?
人有兩種,一種是你去服務與支持的人,另一種是來服務和支持你的人
先列出六個對你的志業而言最重要的人,他們可能是重要的客戶、你的老闆、重要的同事、
代理的業者,或是老同學,他們都會刺激你進行創意思考。

找出每個人對你的志業所發揮的影響。他們的頭銜和職稱不比你為他們做的事,
或是他們為你做的事情來得重要。你的上司真正的功能是什麼?只是一個普通的「上司」?
還是良師益友?顧客?分析現狀的人?教練?你的客戶真正的作用是什麼?只是營業額的來源嗎?那些擁有大量訊息,提供你很多意見,且人脈很廣的人可以成為你可貴的朋友嗎?

有多少人屬於你的社群?視情況而定。如果你為了建立志業,必須維持上萬名跟隨者,我們沒有意見。然而大部分人只要有兩、三個人,便可以建立穩固的關係,因為建立關係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神(本文部分內容摘自《不生病,一點也不難》《150法則》許世穎 Dewey 個人補充)

然而真正的社群關係會使人大有收穫。不論如何,大部分人在建立大志業時,並不需要動用到一整座城市,因為一個小小的社群便綽綽有餘。你可以在顧客與同事之間,變得非常有影響力
.........................................................................

此外,許世穎 Dewey 也同意《讓好工作找上你》這本書所說的:在大企業中努力往上爬並不是開創志業的唯一管道,只要可以在工作中發揮你的熱情,主動積極地做出貢獻,讓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可以開創屬於一份自己的大志業。如此才能發揮個人的獨特潛能

正向心理學研究顯示:幸福是可以學習的,而且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學習。也因為如此,筆者多年前才會創辦「投資心理學書院」此外,科學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幸福的關鍵因素,在於個人是否能不斷拓展 ~自我的「可能性」,能否發揮潛能,將個人無可取代的獨特天賦加以發揮。請參考:本站《不斷幸福論》泰戈爾的心靈啟發

一般公司寧願以辦特殊活動(如出國)而非致力於改善員工的平日工作...因為如此的作法成本低太多了!(集體出國團費很低,出國所做的消費,公司還可能抽成)而且日後又可拿來說嘴(甚至員工日後也容易回憶!好像福利很多,乃至於對於平日被剝削也不夠警惕)對於這樣不知覺醒的瞎忙加班者,只能將其列為拒絕往來戶~因為看不下去(蘇格拉底:智慧是無法教的!)

你可能有逛街與運動的朋友、釣魚夥伴或工作上的同事,但是這些關係鮮少升級成真正友誼。真正的朋友是吐露心事、心靈成長的夥伴,這種關係才值得你專注。一個人一輩子的朋友數,平均會有好幾百人,但是你不可能有那麼多「有意義」的朋友。我們常忽略了真正深厚的關係,只看到那些來來去去、稍縱即逝的過客(請參考拙著《超級關係》《超強人脈術》書評


本文作者不缺學生,接受參與「投資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之標準為「質重於量
自詡為智富幸福人養成教練,並於 8 年前創辦「全國唯一」投資心理學專業學習社群。
 
( 目前既非公職,又非服務於企業界,職業屬性上偏向一般人較不熟悉的「跳蚤」「自雇者」
「自由工作者」參見英國管理大師韓第所著《大象與跳蚤》《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或「鷹業家」參見本站《動機單純的力量》+《不用再上班了》鷹業家一文 )

投資心理學(教育篇)怎樣學習才有效/社群學習


2013-08-17

彼得‧杜拉克「要滿足客戶,而非教育客戶」

彼得‧杜拉克:「要滿足客戶,而非教育客戶。因為教育客戶的代價太高!」
凱因斯:「人間最困難的事不在於說服大眾接受新觀念,而是怎樣使他們忘掉舊想法。」
參見許世穎 YouTube《成人學習》滿足客戶而不是教育客戶【投資心理學書院/院長:許世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