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大翻身時代:白手起家的百億富豪教你預見商機╳創造價值這門課》五種左右開弓能力

五種左右開弓能力《大翻身時代:白手起家的百億富豪教你預見商機╳創造價值這門課》所有的海洋都是紫色的:誰說紅海不能創業?有超過80%的大創業家,都是在高度競爭的產業裡變得大富大貴。創業是每個年齡層都可以做的事:超過50%的大創業家,在18歲之前開始第一份工作﹔超過70%,在30歲之後提出創新想法﹔大多數的創業家都在是40歲之後,才開創出一生最大的事業。
1.兼具同理心與想像力:用同理心了解這個世界,用想像力超越現實框架
2.兼具耐心與搶快能力:成功者都善於潛藏等待,並在條件成熟時全力出擊
3.兼具開創與實做力:用開創力打開新價值之門,用執行力將構想推上市場
4.兼具務實與風險承擔力:不為賭一次成功投資,掌握關鍵重點長期投入
5.兼具領導力與合作力:找到最佳搭檔,團隊讓人變強大、讓日常努力有意義
不必當冒險王:所謂時機只是見機行事,超級創業家往往善於等待摸清市場,他們每次投入一點,在市場上試水創意,並積極做出改進,當市場成熟時已做好準備。拚死拚活不一定會成功:最成功的人未必更賣命工作,他們很早就懂得建立聰明工作的好習慣。五種左右開弓能力,走出死循環。世界變化快,不要把自己鎖在傳統思維裡。全世界最會創造價值的大創業家教你鍛鍊看似衝突卻必要的5大雙重能力,幫助個人與企業,走出死循環,靠新思考、新行動大翻身。具備創業家精神的人才,CP值最高。不管是自行創業或內部創新,每個人都要具備創業家精神,拿出歸零再起跑的決心,用自己的力量把這個世界欠缺的一一創造出來。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教甄最基本必讀的聖經本,是不是「陳╳洋」的參考書?

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偷竊。~ 畢卡索
對一位教師而言,無論什麼時候,你若是有機會坐下來或是上廁所,先把握機會再說。因為你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才有這種機會。~ 許世穎
..........
師培生:請問教甄最基本必讀的聖經本,是不是「陳╳洋」的參考書?
許世穎:不是,問這種笨問題小心被封鎖!今年台股自萬點一路下跌,愚師年底心情特好(我做空,別問我做空是什麼)共有三本最基本的(我每年在補習班推薦的都不一樣,但從不推「陳╳洋」的參考書):
1.吳清山《教育概論》前國教署長(我師專的老師)。2.吾師: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師範心理學界第一把交椅。3.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今年才列入的聖經本,不論是否要考輔導教師都要讀。這是因為自從鄭捷案後,每位學校教師,都應具備輔導專業知能的呼籲又再次興起了!所以世穎特別在今年新列入)
.
去年(2014)世穎受邀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演講時,有學生問我教甄聖經本是哪一本,我回答好幾本,包括吾師:吳清山《教育概論》、張春興《教育心理學》、柯瑞《諮商與心理治療》...結果有學生搶著回答網路上說看「陳╳洋」的聖經本就好了!我差點罵去吃屎吧!孺子不可教也!糞土之牆..後來怕走不出演講會場就算了!參考書只會讓你獲得瑣碎的片段知識,越想偷工減料省時間,只會讓你離考取更遠!要看就要看真正大師級寫的教科書。逐步建立正確而完整的教育觀念,如此考題怎麼出都不怕!(教授的書不看,卻去看副教授的,自己不會覺得很好笑嗎?尤其是台北的教甄考生們,不讀台北師範學校教授的書,去讀中部的)不怕得罪人的評委許世穎。

Milton ET(考生)其實講真的,陳先生的《教育概論》根本直接從許多專書裡面抓東西出來湊成一本而已。之所以成為聖經本,主要是因為便利性。因為一本書可以包這麼多東西,外加他的考題整理得還算不錯。雖然我買了正版,對裡面的一句話還覺得頗為玩味的:「請愛用正版,盜版考不上。」大概是這句話吧。可是,他的書根本也可以說是集各家的盜版書籍啊......
許世穎:參考書只會讓你獲得瑣碎的片段知識,越想偷工減料省時間,只會讓你離考取更遠!
黃鉦揚:網路上很多人都推陳師的書,但實際上看過就知道內容喜不喜歡,到真的很"難"說
許世穎:真正好的書不會封起來(想起了藝人出的無腦書),真金不怕火煉。封起來的書又賣那麼貴,是什麼意思?

考生回饋:教甄口試多問實務經驗,宋湘玲《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可參考
許世穎:只要考教甄,此書和《諮商與心理治療》這兩本聖經都是必讀的,不論是否要考輔導教師。自從鄭捷案後,每位學校教師,都應具備輔導專業知能的呼籲又再次興起了!
考生回饋:我大學輔導原理的教科書
.
許世穎:我是讀最早的第一版(30 年前念「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讀的)這張照片去年在補習班授課時,指定的最新版本
考生回饋:這本書比較偏學校輔導實務操作
許世穎:沒錯!所以還是要讀《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打基礎
........
實習教師代表發表聲明指出:「自民國92年修改師資培育法後,師資培育生之實習身分從『實習教師』轉為『實習學生』,不但將過去每月8000元的實習津貼取消,改為『無薪實習』,還須額外繳交4學分教育實習輔導費。」
.
他們並披露實習教師在學校現場的處境:「許多實習教師被分派超出負荷的行政工作,名義是學習,實際上卻是雙重剝削」、「曾有組長對電腦業務不熟悉,將排課業務完全交給實習教師,也有正職教師將行動研究交付給實習教師處理…」,「實習教師是校園工作者中的最低階層,既然已有明顯的勞動事實,就應獲得勞基法保障。」摘自苦勞網
.........
註定失敗的13種爛個性「全世界都欠我!」常說態度比能力重要,擁有正確的心態與個性,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點,特別是面對困境時。以下是《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雪瑞.康諾(Cheryl Conner)列出13 種不該有的壞個性:
1.浪費時間自艾自憐:面對外界環境的惡劣或是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不停地抱怨,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別再抱怨了!工作不快樂 最大問題在自己)
2.浪費時間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外界環境本來就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地花時間去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練習不生氣,放棄人生無謂的堅持)
3.煩惱著要如何討好其他人:不需要一味的想要討好別人,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真實說出自己的讚美,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是顯得太過刻意而不真誠。
4.害怕承擔評估過後的風險:承擔風險是成功必要的過程,但不該是有勇無謀,一旦事先仔細評估過可能的風險之後,就開放手一搏。(工作最大的冒險,就是你從不冒險!)
5.失去掌控權:任由別人左右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能力不足。
6.不敢作出改變:不願意作出改變或是面對新的挑戰,對於未知或不確定,感到恐懼,而想要逃避。(從第一天開始改變:迎向全新人生)
7.執著於過去:老想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會讓自己更加裹足不前,無法面對未來。
8.一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只會浪費更多時間,愈來愈難成功。
9.忌妒他人的成功:「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
10.一失敗就放棄:面對每次的失敗,就代表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心念一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11.害怕孤獨: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如何獨處,善用獨處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
12.認為這世界是欠你的:外在環境或許不利,或許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能找到應變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到出路。
13.期待立即的結果:凡事應看長、看遠,有計劃的一步步完成,只求短期效果,最終吃虧的仍舊是自己。(摘自天下/吳凱琳)

2015-12-30

投資終極戰》查爾斯.艾利斯

投資不是娛樂,而是一種責任。投資不是遊戲,理當很無趣。投資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像煉製餅乾、化學品或積體電路一樣。如果製程有什麼「有趣」的地方,這種地方幾乎都不對。這就是為什麼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善意的忽略是長期成功的祕訣。」

股市最大的挑戰,不是市場先生,也不是價值先生。最大的挑戰既看不見,也無法衡量,因為藏在每一個投資人的情緒失能中(心理面)
學習投資這件事情,要像教導青年一樣,從鎮靜、耐心、堅持不懈、抱持長期觀點、和不變的目的中得到好處。這就是為什麼「認識自己」應該是學習投資的第一課。
~ 摘自《投資終極戰》查爾斯.艾利斯

夢想一直都在,等待你重新啟程:走在恐懼與挫折的路上,發現天賦與熱情

工作有兩種,一種是擴展別人的視野與收益,一種是有助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你的工作,是哪一種?
恐懼有兩種,一種是對於失敗的恐懼,一種是對微不足道的恐懼。能夠驅動你的,是哪一種?
~ 班.阿蒙特(美國「夢想之年」Dream Year教育組織/創辦人)

註定失敗的13種爛個性

註定失敗的13種爛個性「全世界都欠我!」常說態度比能力重要,擁有正確的心態與個性,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點,特別是面對困境時。以下是《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雪瑞.康諾(Cheryl Conner)列出13 種不該有的壞個性:
1.浪費時間自艾自憐:面對外界環境的惡劣或是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不停地抱怨,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別再抱怨了!工作不快樂 最大問題在自己)
2.浪費時間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外界環境本來就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地花時間去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練習不生氣,放棄人生無謂的堅持)
3.煩惱著要如何討好其他人:不需要一味的想要討好別人,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真實說出自己的讚美,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是顯得太過刻意而不真誠。
4.害怕承擔評估過後的風險:承擔風險是成功必要的過程,但不該是有勇無謀,一旦事先仔細評估過可能的風險之後,就開放手一搏。(工作最大的冒險,就是你從不冒險!)
5.失去掌控權:任由別人左右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能力不足。
6.不敢作出改變:不願意作出改變或是面對新的挑戰,對於未知或不確定,感到恐懼,而想要逃避。(從第一天開始改變:迎向全新人生)
7.執著於過去:老想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會讓自己更加裹足不前,無法面對未來。
8.一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只會浪費更多時間,愈來愈難成功。
9.忌妒他人的成功:「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
10.一失敗就放棄:面對每次的失敗,就代表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心念一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11.害怕孤獨: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如何獨處,善用獨處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
12.認為這世界是欠你的:外在環境或許不利,或許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能找到應變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到出路。
13.期待立即的結果:凡事應看長、看遠,有計劃的一步步完成,只求短期效果,最終吃虧的仍舊是自己。(摘自天下/吳凱琳)

2015-12-29

異數、我比別人更認真、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

學「心理輔導」出身的許世穎(杜威)不會「撈過界」教「寫程式」;不知為何其他領域的(如理工背景的)總愛撈過界,詐騙缺乏判斷能力的無知民眾(又是「易騙難教」的臺灣人)
.
請注意:這類缺乏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講師、教練、顧問...是在「教」,不是聊,沒受過長年養成訓練的他們,難到不會心虛嗎?
.
至於,什麼是專業?一般的共識是至少需要「十年」或「一萬小時」的專業養成訓練。參見:異數、我比別人更認真、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

常常有許多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發訊息問我:是否要繼續走教甄(國考)這條路?

隨潮流報考證照公職,不是一種上進而是怠惰。
沒有比不斷參加考試更耗費金錢心力的事!這個世上有三種人絕對阻止不了(嗑藥、想參政、視考試為唯一出路者)~ 金蘭都(韓國學者)

常常有許多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發訊息問我:是否要繼續走教甄(國考)這條路?
坦白說,我只覺得很好笑。對於這種攸關自己一生前途,要投入無數時間、心力、金錢..的事,很多人(其中還有不少出社會好幾年的人)只想透過這種簡單而免費的方式「不勞而獲」,去問一個不認識你、也對你一無所知的陌生人。
去問算命的比較快!

如何停止焦慮愛上投資》

投資是一種受到運氣左右的成人遊戲,
不管是哪裡,都不存在著穩賺不賠的方法。
不過,「穩賠不賺」的方法,倒是族繁不及備載!
.
~ 摘自《如何停止焦慮愛上投資》183 頁

2015-12-28

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洞悉金融運作陷阱,掌握經濟關鍵解方》

最富有的 20 % 屋主,槓桿比率只有 7 %,遠低於最貧窮屋主的 80 %。
(窮人繳完房貸,再去掉食物及生活支出,二、三十年工作期間都無餘錢)其次,
.
有錢人的資本淨值壓倒性的集中在非房屋資產(包含:投資在知識上「智慧資本」的長年累積)
~ 摘自《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洞悉金融運作陷阱,掌握經濟關鍵解方》

有效輔導教師、諮商人員的 14 項人格特質

一個人最可悲的事,莫過於思想的稚齡與心境的蒼老。~ 愛特伍(加拿大作家)
.
劉青雲: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卻被當成傻子。
一路走來,我們用自己的善良餵了不少沒良心的人,人生短暫,我們只想對身邊每個人好一點,或許別人覺得自己聰明,可我們也不傻。我們可以裝傻,但不要以為我們真傻,何必戳破。 —— 獻給善良、心太軟、又沒心機的人。~ 劉青雲(香港藝人)
..........
有效輔導教師、諮商人員的 14 項人格特質:
1. 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同。
2. 尊重及欣賞自己
3. 能接受改變
4. 能選擇及經營自己的生活(而非不由自主的混日子)
5. 可靠、真摯及誠實(能給案主穩定的安全感)
6. 有幽默感(可減輕案主和自己的心理壓力)
7. 會犯錯誤,並承認自己的錯誤
8. 活在當下
9. 重視文化的影響
10. 真誠關心他人的福祉(反例:自戀、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
11. 展現有效的人際互動技巧
12. 全神貫注地工作而從中尋求意義:意義治療法
13. 展現熱情:對自己的專業工作很投入
14. 維持健康的人際界線(同理心太過頭)
(摘自《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
.........
人生不會直接給你東西,
你必須走出去使事情發生,
而這正是令人興奮的部分。
.
~ 艾默利‧拉加西 Emeril Lagasse(美國名人廚師)
...
歐普拉:請守護你自己的時間,這是你的人生。
.
對我來說,心存疑慮,就代表『不要』。不要採取行動,不要貿然回答,不要倉促往前衝。當我不太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或者發現自己是應他人要求做一件沒啥感覺、毫無熱情的事,我就會把這些當成警訊,先按兵不動,直到直覺指示我可以開始行動。~ 歐普拉
......
巴菲特:年輕人要做決定的話,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自己和誰結婚。要緊的是,在重大的問題上持什麼看法,必須保證你的配偶對同一重大事件和你想法一致。
.
不要和那些想改變這種想法的人結婚。你的結婚對象應該是比你更優秀的人,要一直和那些比自己更出色的人在一起。(參見《雪球》巴菲特自傳)
.....
誰當選總統都一樣爛。
.
你沒看到今天辯論三方都沒有人提到:食安、長照、年金改革、PM 2.5、十二年國教...等等真正重要的事,連提都沒有提到!
.
~ 野百合學運:台北市立師院代表 /許世穎

諮商與心理治療》有效諮商員的14個人格特質

你有照顧心情的習慣嗎?(蕭淑月臨床心理師)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每次50-60分鐘,費用在1500~2500元,都會區或較資深的心理師會收費高一些,在此大醫院健保給付的不算、有名的大師級治療師3000以上的扣除,1500~2500這價位差不多等同於女性去做一次美甲,男性把車子送去小規模美容。指甲易裂或車子有刮損痕跡,我們大都願意花一筆錢去處理它,不會質疑美甲師或洗車行師傅為何收費這麼高。但是,多數人心理出狀況時,卻不願付出這樣的金額。
.
心理出狀況時,找知心好友聚聚很好,尋求宗教的心靈慰藉也很棒,一頭栽進原有的嗜好興趣裡轉換情緒也不錯。但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找回心中的自在與平靜時,請記得有專業人員可以協助,他們大多受過多年的課程訓練與實務經驗,有能力也樂意照顧你的心。我曾聽到因失眠問題來諮商幾個月後的個案說: 我本來覺得做諮商好貴,但真的很有收穫,這比吃藥好多了,吃藥是一旦停藥問題又出現。
.
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最棒的一點就是,一旦我們把心情梳理了、內在的結打開了,改變會是長久的(但少數精神疾病狀況會反覆,需要漸歇性的做心理治療)。理想上心理諮商最好是一到兩週進行一次,當財務上不那麼自由時,也有個案是一個月來一次。我還有過個案是三個月來一次的。所以,願意花多少照顧你的心?別忘了它應該跟指甲美麗或車子光亮一樣重要,或是更重要吧!
......
心理學的重點不在心理治療,而是探索人類最佳的運作方式。
~ 正向心理學大師:迪納《允許自己不快樂》70 頁
 — 在閱讀治療教師群:許世穎「工商心理學」書院
心理輔導教師 / 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粉絲團)請按此

領悟,甚至是完美的啟發,都不夠。改變是需要意志的行動。
真正幸福、喜悅的經驗,來自於一起分享「具有啟發性又讓人喜悅的智慧」。
然而,這是需要長期努力學習的。因為,所有美好的事都是「既困難又罕見的」
~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斯賓諾莎問題》書評 ~ 請按此

身為諮商員的我們(也包含教師、治療師、心理醫師..等任何幫助人們心理成長的專業人士)能夠帶領當事人所走的深度,絕對不會比我們自己願意,在生命中所走入的深度還要深~ Corey
當事人中心療法創始人羅吉斯強調諮商與心理治療工作者三大基本要求為:
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

心理健康程度的人口分佈
1 % 蓬勃煥發,5 % 高度心理興盛,11 % 中度心理興盛,43 % 心理健康,
17 % 心理蕭瑟,16 % 精神官能症,7% 精神病(摘自《正向心理學》五南)

金巴多 Philip Zimbardo美國心理學會 APA 前主席)
雖然心理學牽涉的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些長存的層面,但是不幸地,關於心理學的資訊通常不是來自專業人士出版的書籍、論文及報告。反而普遍來自報紙、雜誌、電視、收音機、通俗心理學、自助書籍,以及所謂的「偽科學企業」像是占星學、命理及風水等

儘管「預防重於治療」是如此的耳熟能詳。然而,絕大多數的資源還是投注於「治療」。「預防」成為無人重視、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注於「正常人」心理預防工作 31 年的許世穎 Dewey 有所感觸(自師專心理輔導組算起)治療不是醫療,不是只有醫療體系可用。
(請參考:拙著《閱讀治療並非心理治療或醫療 / 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弟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的老師王文秀教授(前新竹教育大學副校長)中華民國「遊戲治療學會理事長」便是屬於「心理與教育」體系。本人曾在台北市立國民小學任教21年(已離職多年)兼任心理輔導相關行政,學校內便設有遊戲治療室,還有市立醫院來訪視。弟除了曾擔任「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多年,也曾受邀為「三軍總醫院精神科」的醫師們講授閱讀治療
...................
摘自《諮商與心理治療》臉書專頁~請按此

有效諮商員的 14 項人格特質《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1. 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同。
2. 尊重及欣賞自己
3. 能接受改變
4. 能選擇及經營自己的生活(而非不由自主的混日子)
5. 可靠、真摯及誠實(能給案主穩定的安全感)
6. 有幽默感(可減輕案主和自己的心理壓力)
7. 會犯錯誤,並承認自己的錯誤
8. 活在當下
9. 重視文化的影響
10. 真誠關心他人的福祉(反例:自戀、自我中心)
11. 展現有效的人際互動技巧
12. 全神貫注地工作而從中尋求意義:意義治療法
13. 展現熱情:對自己的專業工作很投入
14. 維持健康的人際界線:
因為害怕孤獨而彼此困在一起,是很貧乏的人際關係理由。
很難想像在這種基礎上,能建立出什麼長久的關係。
~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日漸親近》許世穎 Dewey 推薦
...................
幸福並非瞬間發生;它與運氣或機率無關,用錢買不到;
它不受外在事件操縱,而是取決於我們對外界事物的闡釋。
事實上,幸福要靠個人的修持,事先充分準備、刻意培養與維護。
學會掌控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

幸福感源自於我們在「心理上感覺」自己能夠影響生活中的事件。
是自己的意見「能夠」被聽到,就足以讓我們對生活,
以及左右生活的事件「感覺」比較滿意。(摘自《快不能解決的事》)

意義感就像快樂,無法追求而得,必須以拐彎抹角的方式來體驗。
義感是參與的副產品,來自全心參與你所選擇的『有意義的活動』。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張老師文化)
.......................

深愛你而不纏住你,融入你而不侵犯你
擁抱你而不驕寵你,參與你而不妨礙你
寬容你而不放縱你,支持你而不干擾你
愛護你而不操控你,感激你而不賴定你
疼惜你而不困住你,祝福你而不否定你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邊得到相同的回應,
那麼我們就能真誠的交會,並且豐潤彼此

~ 心理學家維琴尼亞.薩提爾
(著有《家庭如何塑造人》張老師文化)
.......................

奉勸常自稱:教練、顧問、講師、引導師..的「非心理專業人士」不要撈過界,以免貽笑大方!相關學經歷是最起碼的,否則念到博士也沒用!心理輔導出身的許世穎 Dewey 不會教人寫程式,為何理工背景者常跨到風馬牛不相干的領域呢?難道不懂得隔行如隔山、10 年或一萬小時的專業養成嗎?真是寡廉鮮恥!至於「心理專業工作者」則要不斷學習。誠如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每日遇見杜拉克》所言:知識工作者必需不斷學習,否則很快就落伍

曾任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學習心理學 31 年的弟提醒您:小心防範「非專業教練」所提倡的「偽科學」多年來心靈大師、教練與激勵演說家,力勸大家改變想法與行為以改善生活,但科學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師們提倡的技巧大多徒勞無功。那種自我暗示的「想像練習」反而常常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想讓自己「覺得很快樂」反而讓人滿腦子都是負面想法(如潛能開發課程)參見許世穎演講:嚴斥《魔法》《秘密》《零極限》極深的期望帶來極深的失望

投資心理學書院》8 種艾里斯 Ellis 無法幫助的人

.....................

合理情緒治療法 RET、認知行為治療 CBT、理情行為治療 REBT 共同創始人艾里斯認為:

當事人在 REBT 中的角色是一個學生學習者(治療者則是教師)心理治療被視為一個「再教育」歷程,藉由學習應用理性的思考,來解決問題並改變情緒。治療者在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時,常是開放而直接的。在不斷示範及教導的情況下,來幫助當事人。特別的是 REBT 將閱讀治療視為主要技術《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施》艾里斯在不同時其使用不同名稱:

 CT:認知治療貝克 BECK 所創,許世穎 Dewey就讀「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
RET:合理情緒治療法~民國 79 年擔任學校教師並取得部定(教育部)合格心理輔導教師
CBT:認知行為治療~梅臣堡提創,筆者就讀「國立中興大學(台北法商)社會工作系」期間 

REBT:理情行為治療~就讀「台北市立師院」研究所,開始心理學授課(含升研究所/心理師)
MBCT:以內觀為基礎的認知治療 mindful-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席格卡巴金等人提倡,請參見拙著《第七感》《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終於快樂的內觀力。「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成立以後

PS:筆者接受「閱讀治療」理論與實務兩方面有系統訓練,乃開始於就讀「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受業於王文秀教授(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副校長、全國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期間。至於何謂閱讀治療? 在此將引用吾師吳清山所著《教育新辭書》~請按此


本文作者注於「正常人」心理預防工作 31 年(自就讀師專心理輔導組算起)



非營利性質の投資心理學書院~助您有效能生活


2015-12-26

104年教甄考取心得:耶誕過去,新年來臨。祝福大家2016年心想事成,考取教甄!

耶誕過去,新年來臨。祝福大家2016年心想事成,考取教甄!許世穎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彼得‧杜拉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做你相信是對的事,而不是別人期望你做的事。~ 摘自《戰爭遊戲》電影
........
104年教甄考取心得(以下摘自蔡佩君老師)壹、前言:考試過程裡,徬徨不安的心是一定存在的,就連我也時常會問自己:「這樣子考得上老師嗎?」只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有正確答案,我們唯一能夠掌握的是努力二字。近年來教師甄試競爭激烈,缺額年年變少,上榜者除實力之外,其實運氣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潛在變因,所以在這邊呼籲考生們要堅持到最後,縱使經歷多場挫敗打擊,也不代表自己沒有機會,畢竟各縣市的題型、難易度、評分標準各有差異。原則上,以先開跑的北區出題最為靈活,競爭者也最多,考到後段的中東區,試題就會較基本,只要你能克服五味雜陳的負面情緒,挺過緊張期待與失望沮喪的反覆過程,就會有賞識你的伯樂出現。
貳、讀書準備
千萬別想著等實習或代理告一段落再來念書,縱然感到分身乏術,也要做好時間切割,以不求多但求有的心態努力下去。很多邊工作的考生容易在準備過程失焦,全以學校業務為重心,甚至下班還在準備授課教材,本末倒置的下場就是看似認真教學,卻永遠與正式教師擦身而過。基本上只要是人都會有強烈惰性,尤其在忙碌時更會以合理化的藉口說服自我偷懶,可以的話身邊要有個能督促自己的人,然後善用零碎時間準備。
參、教檢過關
資格檢定考試採標準參照測驗,對於已修習四年專業科目的考生而言並不困難。命題情形經常換湯不換藥,建議事前要把歷年考古題寫過,挑選出題重點,回頭翻書掌握概念。問答題的答題技巧可以抄寫題幹為開頭,接著用條列方式敘述,如此既清晰又明瞭。
肆、教甄衝刺
一、教學檔案
這是一個未雨綢繆的概念,為了不輸在起跑點,別人有的東西你也要有,無論派不派得上用場。相關製作建議如下:
(一)展現個人特色:從封面、內容、排版來展現風格與優點,架構要清楚明確,兼顧美觀與易讀的原則,成功吸引評審委員的注意力。
(二)檔案製作的時間:為了不壓縮念書時間,井然安排事件先後順序是必要的。基本上從考完教檢後即可構思製作,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必定要在四月中成績公布前產出成品,緊接著再開始著手五、六月份的甄試考試。
(三)檔案的裝訂與印製:檔案主要是為口試準備的書面資料,以一場口試而言,委員大約三到五位,因此請準備五份資料帶入試場,或有人會印製六份(自已留存一份)。裝訂方式有環裝、膠裝兩種,可按自身喜好選擇。
(四)三折頁的製作:除了一整本的教學檔案外,通常會再製作一份A4大小的三折頁,然後一併讓委員參閱。由於委員很難在短時間內詳細閱讀教學檔案,所以可將精華濃縮在三折頁中,讓委員一目了然。
二、試教
好不容易來到了最後一關,我們距離正式教師只差臨門一腳,其實過來人都曉得,跟筆試相較之下,進入複試的壓力才是最大的,吃不下、睡不著的症頭都會來報到。原則上各縣市的試教時間僅有15或20分鐘,為了能順利上榜,考生必須在有限時間之內展現自我,打動評審委員的心。在此提供一些上台試教的小技巧:
(一)充滿活力的開場,避免畏縮怯懦的表現,身為教師必須對自己有信心。
(二)在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裡,構思好教學架構,從開場的班級公約、增強制度、單元主題、複習、新教、練習到總結,每一個環節都要連結好。
(三)適時設定問題行為處理,展現專業度。
(四)掌握好時間。通常在時間結束前一至兩分鐘會響鈴,這時就要準備收尾,開始進行綜合活動。
(五)忘記緊張,提前請師長或讀書會小組成員幫忙看試教,善用團隊合作。
伍、結語
教師甄試比的不是誰聰明,而是誰認真努力,上榜者都曾是殺出血路的戰士,如果你吃不了這樣的苦,挺不過難關,就只能是年年陪考的人。「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我們都曾哭過,卻一次次再站起來,學問本身就是一種累積,失敗會得到經驗,經驗會獲得成長,當能量到達該有的程度就會爆發。所以,衝吧!
....
心理學作為研究心理過程的一門學問,也可以被用於文學研究。
因為一切藝術和科學都是孕育在人類的心理中的。
~ 榮格(分析心理學創始人)
.
.....
某一天,古羅馬哲學家:奧古斯丁在米蘭寓所的花園中散步。他的心靈呼喊著:「要等到何時呢?何不就在此刻,結束我污穢的過去?」這時他恰巧聽到鄰家兒童的讀書聲:「拿起來讀,拿起來讀。」於是他拿起身邊的書,讀到羅馬書中的話:「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忌妒...」
........
做與不做,
兩者都會讓你後悔...
勇於冒險會一時失足,
卻步不前會迷失自我。
~ 祈克果(存在主義之父)

2015-12-25

自我實現者的16個特色(只有1%的人)馬斯洛

自我實現者的16個特色(只有1%的人)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於其中融合了美學思想,和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
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
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
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3.他們單純.自然而無偽。
他們對名利沒有強烈的需求,因而不會戴上面具,企圖討好別人。
有一句話說:偉大的人永遠是單純的。
偉人的腦子裡滿有智慧,且常保一顆“單純.善良”的心。
4.他們對人生懷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來解決與眾人有關的問題。
他們也較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單顧自己的事。
5.他們享受獨居的喜悅,也能享受群居的快樂。
他們喜歡有獨處的時間來面對自己.充實自己。
6.他們不依靠別人,來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
他們像是個滿溢的福杯,喜樂有餘。
常常願意與人分享自己,卻不太需要向別人索取什麼。
7.他們懂得欣賞簡單的事物,能從一粒細砂,想見天堂。
他們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斷地,從最平常的生活經驗中,找到新的樂趣,從平凡之中,領略人生的美。
8.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經歷過“天人合一”的宗教經驗。
9.雖然看到人類有很多醜陋的劣根性,他們卻仍滿有悲天憫人之心.民胞物與之愛。
能從醜陋之中,看到別人善良可愛的一面。
10.他們的朋友,或許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關係,卻比常人深入。
他們可能,有許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謀面,卻彼此心儀,靈犀相通。
11.他們比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能以“平等和愛心”相待。
12.他們有智慧明辨是非,不會像一般人用絕對的二分法。
(如“不是好,就是壞”…,或“黑人都是懶惰鬼”等…),能分類判斷。
13.他們說話含有哲理,也常有詼而不謔的幽默。
14.他們心思單純,像天真的小孩,極具創造性。
他們真情流露,歡樂時高歌,悲傷時落淚,與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權術”.“控制”.“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截然不同。
15.他們的衣著.生活習慣.方式.處世為人的態度,看起來比較傳統.保守,然而,他們的心態開明。
在必要時,能超越文化與傳統的束縛。
16.他們也會犯一些天真的錯誤。
當他們對“真.善.美”執著起來時,會對其他瑣事心不在焉。
例如愛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過專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吃過飯,朋友戲弄他,說他吃過了,他信以為真,拍拍肚皮,滿足地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據馬斯洛的估計,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後能成長到自我實現這個層次

2015-12-24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整型會讓自己更快樂嗎?

整型會讓自己更快樂嗎? 大多數人很難相信變得非常漂亮,不會讓自己更快樂。但心理學研究卻顯示:
.
美貌跟快樂沒有任何關聯,也就是說漂亮的人不會比相貌普通的親戚、同事或朋友更快樂。
.
~ 以上摘自:索妮亞‧柳波莫斯基《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快樂也可以被管理》久石文化 2014

學生輔導法/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5大重點

人生可以忙,但生命不可以茫。
專注,讓我們能朝著目標前進!
..............
本月最新考情: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 5 大重點(教育部104-12-22上版)為促進與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及全人發展,並健全學生輔導工作,教育部配合103年11月12日總統公布學生輔導法(以下簡稱本法)之規定,訂定發布「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預計10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辦法係為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輔導需求得以銜接,學校應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規範各級學校提供學生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之方式,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輔導需求得以銜接。其訂定重點,說明如次:一、 現行對一般學生並未有提供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之機制與規定,訂定本辦法後,未來將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以一般學生中曾接受過介入性及處遇性輔導服務,且經評估仍需繼續接受輔導之學生為對象,提供轉銜輔導及服務。
二、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流程將區分為列冊追蹤、評估、通報、同意、資料轉銜及輔導處遇等階段,透過學生原就讀學校之輔導專業判斷,對學生現就讀學校產生預警作用,並建立兩校間互助合作管道與平臺(密件轉銜學生輔導資料及召開轉銜會議等),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
三、 考量國防部及內政部所屬學校應與一般學校,在相同之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下進行合作或配合,俾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輔導需求得以銜接,以符合建立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之目的,爰明定軍事及警察校院得準用本辦法之規定。
四、 另為尊重地方自治權限,使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針對其轄屬學校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之事項,另行訂定相關細節性、操作性之作業規定,於第十條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本辦法規定,另定補充規定」之規定,使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就其所轄學校之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事項,加以規範與監督。
五、 本辦法發布後,預計於105年8月1日起施行。於本辦法施行前,教育部將建置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並規劃辦理系統操作教育訓練,讓各級學校能及早對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適時且視學生需求,提供適當的輔導服務。
.
學生輔導法立法通過後,教育部期待透過訂定授權子法─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並將建置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期能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輔導需求得以銜接,讓每一位孩子依據其不同的輔導需求,由學校專業輔導團隊提供適合的輔導服務,有效解決學生輔導困境,建立友善校園學習環境。
......
心之所向,就是幸福。
沒有更對,也沒有更錯。
人生不是加加減減的數學。
.
~ 五鐵秋葉原書院:院長 / 許世穎

2015-12-23

存在主義在生命教育之啟示

早安!願「原力」助您考上教甄!金榜之路,許世穎 Dewey 與你同行!
(你所尋找的歸屬,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摘自《原力覺醒》電影)
......
存在主義在生命教育之啟示。壹、前言: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奇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富庶,而不僅現代的孩子比起以往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而且現在有更多的人活得很無奈,活不很不踏實、不自在、不快樂,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內心當中並沒有真正讓他感覺到很有意義的生命內涵。面對人際間的疏離和心靈的空虛,生命教育應是幫助孩子感受靈性的思考、學習自我覺察,並從覺察中不斷的反省自我,學習與內在的自我和平共處之外,也能夠珍視與他人相異之處的獨特性,如此才能找出生命的定位。而生命教育的探討與實施正符合存在主義者所倡導的理念,本文以存在主義者的觀點,提出在生命教育上頗有值得引用的啓示。
貳、存在主義大師的思辨:一、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一)主觀個人:祁克果是存在主義的先驅者,倡導一種「主觀個人」(subjective individual)的理念。秉持此一理念的個人,要擺脫科學上客觀證明的要求,而為自己作個人的抉擇。祈克果強調人應以自身體驗去發現自己的價值,將人生思想分為體驗存在,批判存在,實現存在三階段,人應從生活體驗當中,檢視自己的行為,覺察自己的生命過程,最後達到理想的個人。
(二)人生路途有三個階段
祁克果提出人生路途有三個階段,即趣味階段、倫理階段,以及宗教階段。在趣味階段中,人們生活在感性的享受之中,情緒的好惡主控了一切。在倫理階段開始以後,人們才能奮發而達成「普遍人」(universal human)的境界,並理解人在生命中的地位與功能。在宗教階段屆臨以後,個人才能單獨地面對上帝,逹到人生的顛峰。上述人生三階段,是偱序漸進,而不能逆序的。總言之,趣味階段, 是生理感性,只求一己的滿足; 倫理階段,想到他人的存在,能夠發展出人與人之間尊重與關懷;宗教階段,人必須認同神的存在,是人最完美的境界。
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一)主觀存在
海德格所探討小存有即個人存在,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人所經歷過的周遭環境;第二,個人所經歷過的與人相處; 第三,個人自覺具有別於他人的主觀存在。在這第三個層面的主觀存在,要追問「我是誰?」(Who am I?),而涉及了認同性的問題。在此一層面,是與個人最為切近的問題之探討,這個問題只能為自己答覆,因為生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我必須自己決定。
(二)在世存有與共同存有
海德格認為人在的存在就是「在世存有」和「共同存有」。「在世存有」即每一個人的存有都是在時空的限制內,人來到世上,也就是人存在的開始,並沒有經由自己的同意,因此是命的,產生了焦慮,這是人首先遭遇的命運,也是促使人覺悟自己存在的命定和無奈,沒有自由選擇性。「共同存有」即人生存在於世上,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有同伴的,因此人要盡責任,才能實現人的本質,並且靠仁愛來滋養人際關係。
三、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
(一) 存在與虛無
沙特將虛無置於存在的境遇中,把整個無變成了一種存在,而虛無是一種特殊的實有,並且不斷進入其他實有,影響了其他實有。當某個人「不在」(即無),而另外一個人卻對他的「在」持有預期心理(即心情的「存有」),則無便有產生了影響。無對於有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便在於個體本身所懷有的一股預期心理。
(二)「在己」、「為己」的存有方式
「在己」是沒有被認識(思考)存在物,它是獨立於認知主體(的意識)之外的存在物;當它成為思考的對象,也即成為主體注意、反省與解釋的存在物對象時,即「為己」。沙特以為人的存在,本來應該是「物在自己」,是「在己存有」,這種在己的存有應該是完美的,沒有瑕疵的,與整體的存在連在一起;可是因為人在這整個的存有之中,自己有了意識,而且運用了這意識,所以這種物在自己,成為人是「為己存有」。
四、巴博爾(Martin Buber, 1878-1965)
(一) 「吾與它」(I-It)的客觀關係
個人與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有兩種不同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吾與它」(I-It)的客觀關係,在此一模式下,個人把外界的事物當作是滿足自私目的,而加以利用及操作而已。舉例來說,如果師生之間是以「吾與它」的客觀關係的話,師生之間是毫無感情,而老師自私地只重視是否達成他的教學目標。
(二) 「吾與汝」(I-Thou)的主觀關係
第二種模式是「吾與汝」(I-Thou)的主觀關係,在此一模式下,個人須承認每一個人都有一種熱情的的意義世界,那就是每一個人的主觀世界。如果師生之間倡導「吾與汝」(I-Thou)的主觀關係,師生之間應有一種教學相長的關係,又如朋友和朋友之間也會分享彼此知識、感情與期許。
「吾與汝」的模式,不但使用於人與人的關係,而且適用於人與神的關係。一個人可以藉助與人類同胞的溝通,而體驗到一種互為主觀性,而互為主觀性又可以使得一個人的生活更充滿了精神的靈性。
五、雅士培(Karl Jaspers, 1833-1969)
(一)闡明存在和實現存在
雅士培的思想強調人的生存意義和目的在於「闡明存在」、「實現存在」,因為人必須提出存在的意義,而後才可能實現存在。因此,人最先是使自己的存在提出存在的意義,而後才可能實現存在。可以從人生體驗出發,強調闡明存在和實現存在,從人究竟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各種生命極限的考驗,設法超越未來
(二)片刻等於時間加永恆
人發展自由是在時間中,其他的存在亦在時間中,但它們是沒有發展性,也無歷史感受的,唯獨人的時間有歷史的感受,因此人的存在必須在時間中,而且在特殊情況裡,如戰亂、災害、疾病、失戀等會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特殊情況在時間的洪流中,是屬於非常態的片刻。如果能把握住此片刻,這特殊情況就能達成人存在的意義,正所謂「片刻等於時間加永恆」,意即能善用片刻,就能得到時間,因此才能把握住永恆。
六、尼采(Nietzsche, 1844-1900)
尼采提出「超人」(Superman)的概念,為世人所熟知。超人不是人,也不是英雄、神等,它是一種價值轉向,不像理性主義者那樣作繭自缚,不像基督徒那樣自我折磨,而是要成為有一雙輕盈的足,合乎自然的韻律,跳著的快樂的生命之舞,這是尼采對生命的期待。
超人產生於塵世生活中的人,人是超人的唯一與照料,像一個雕塑家一樣地注視人這塊大理石,心中醞釀著一件善的藝術品­「超人」。他有自重的意志,既執著於人,又嚮往超人。祇有少數勇敢者、創造者、權力意志充沛者,經過一些階段才能提昇為超人。
參、存在主義的思想要旨:
倪勒爾在《存在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存在主義的六項共同特徵,作為存在主義充稱為一種哲學的主要理由。
一、危機的哲學:危機的哲學意謂著拯救世界的哲學,存在主義者有個共同抱負, 欲以非理性的存在哲學解除傳統哲學走到盲腸末路的危機; 是以,存在哲學是為一種危機哲學,而期望使人過一種較有「人味兒」的生活。「人味兒」的生活是要自己能覺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掌握自己未來的方向。
二、在憂慮中產生價值:存在主義者指出憂慮和恐懼是不同的,恐懼讓人沉淪,而憂慮卻讓人覺醒,換句話說,憂慮將人從虛假的生活中喚醒,將人投入陌生的境地,讓人重新思考面對的一切,並妥為準備面對未來,所以憂慮是真實存在的開始。
三、存在是探討的對象:存在(existence)與本質(essence)二者合為存有(being),為存有的兩個主要概念或成分,但是站在存在主義的立場,存在比本質重要,因為存在更為原初、更為根本。因此,人的存在決定他的本質,而非本質決定他的存在。
四、死亡的意義:存在主義者大多是戰爭下流亡的學者,面對不斷變易的環境,體驗出此刻的存在只是暫時性的,是流轉不停的,不具有永恆的,所以要把握此時此刻。尤其強調在面對死亡時,才能體驗出存在的價值,猶如當車燈壞掉時,才能讓人知道它存在的價值。
五、主觀的真理:存在主義所強調,在於人是純粹的主觀性。知識是個人活生生的生活內容,發自於個體的內在,發自於個體的內在。存在主義者強調的是尊重個人的真理,也就是讓個人成為他自己的真理,這種真理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主體的真理。
六、境遇:人的本性必然使他和世界建立關連,使他和其他人們形成人際關係。 存在主義强調單獨的個人,卻不一定要個人從人群中孤立起來。人們之間的交往關係是必要的,卻不是固定不變的人際關係。易言之,存在主義的人際關係不一要迎合習俗,而套上傳統的模式,允許在變遷中的世界上求新、求變。
七、主客觀的關係:所有的存在主義者排斥主客體間之明顯的鴻溝。存在主義者把人當作因理解自己的有限性之主體,此一主體的存在方式,處於沉痛或憂懼的度情感狀態之下,融入理智與情感於一爐,打破主客之間的界限。人有血肉、有情感的存在主體,探討自己的問題的時候,是採用主觀而關懷的熱烈態度,而不是採用客觀而忘我的冷靜態度。
八、人能自由做抉擇:人之價值的唯一根據就是「人的自由」,人具有絶對的自由可以決定自己目前的遭遇,可以掌握自己未來的命運。所以,人的本質由自己創造,也因此人的需求對自己的抉擇負責。
綜合上述得知存在主義之三大主要思想是以存在主義主要關心的是「從個人主觀出發」、「人之間的遘通」、「自由與選擇」。「從個人主觀出發」而言,祈克果強調人應以自身體驗去發現自己的價值;雅士培也從人生體驗出發,強調闡明存在和實現存在,從人究竟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各種生命極限的考驗,設法超越未來;海德格描繪個人的在世存有,也加入人與人的共同存在;沙特以「為己存有」的虛無使人得以自由地創造,在絶望的境地中作為自我而存在的希望與勇氣。教育及教學方法應以重視個人的主體性為出發點。
  「人之間的遘通」而言,巴博爾的「吾-汝」關係,強調人與人相互依賴;雅士培主張人應與他人產生「溝通」才能找回自己;海德格的「共同存有」指出人際間的交往關係,在群體當中實現個人。此點反應在教育上不可忽略師生間良好互動關係的重要性。
  「自由與選擇」而言,雅士培提出片刻等於時間加永恆,所謂的片刻即在指個人的抉擇,之後也決定了永恆的意義與價值。海德格說「我的存在的意義操在我自己的手中」,亦即個人的需選擇自己如何存在,並為選擇負責任。沙特認為人的本身是自由,同時選擇自己也選擇世界。所以教育內容是可以彈性自主的,是強調自由抉擇的。
肆、存在主義在生命教育的啓示
一、生命教育的基礎概念:
(一)自尊的教育
存在主義所強調尊重個人的真理,也就是讓個人成為他自己的真理,這種真理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主體的真理。存在主義重視學生都能夠清楚的了解人的價值,了促使個人了解,存在主義提出了一些人生的根本問題,譬如:「我是誰?」(Who am I?)、「我的歸宿在何處?」(Where am I going?)、以及「我在世上的使命是什?」(Why am I here?)。質言之,其所關注的人,是具有主觀性的個人,而不是視同於外界物類的客體人或一般人。
其核心觀念就是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工具,相對地也不要把別人當成工具。我們希望孩子學習面對人的時候,要請別人做任何事時,都必須徵詢他人的意見,因為他是一個生命的個體,他不是你的工具。假如沒有自尊或尊人的觀念,常常就會把別人當成工具。例如,一位老師想要強調自己是好老師時,會把學生當做成自己成為「名師」的工具,而非反問自己,是否就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充分內在的潛能,否則這些學生都只是成就他成為「名師」的工具。這樣把人當成工具來看時,自尊就不可能存在。我們希望藉著自尊教育,具體地教導孩子,讓學生都能夠清楚的了解人的價值?人是什麼?
(二)良心的教育:
  有了一個良心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若父母師長沒有教育他.或是常常在媒體看到媒體上看到很多殘忍的鏡頭,慢慢就可能沒有不忍之心,變得麻木不仁。老師帶學生去醫院參觀,當看了生老病死之後,或許整個生命觀就改變了,從中學習到對生命的堅持與敬重,良心教育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很基本的體驗上建立。
在生命教育重注入存在主義所強調人文學科的精神是令人關切的。人文學科受到重視的理論有三:第一,藉助人文學科而喚醒現代社會的個人: 人文學學較其他學科具有更大的潛力、致力於內省,及發展自我意義(self-meaning) 。第二,人文學科善於討論人類存在的重要層面:所謂人類存在的重要層面,包括人際關係及人生的悲慘之外,尚有人類的幸福和荒謬等。第三,人文學科及各類藝術有助於通觀人類的全面,較各類科學的成效為優越。所謂人類的全面,係指卑鄙及高尚,或絶望及希望,無所不包。
(三)意志自由的教育:
  仁心就在每人身上,你是自由的,是你行為的主人,不要做任何事都認為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受別人的壓迫。事實上乞的行為是可以出自你的自由意志,它的基礎來自理智。若孩子把任何事都推托給別人,不認為自己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就容易出問題。
  沙特認為人的本身是自由,同時選擇自己也選擇世界。所以教育是強調自由抉擇的。存在主義重視學生的自由與抉擇,學生是自由地、創發地進行著自己的抉擇與個人的介入。在教室內實際發生的自由,就如同成人世界中所具有正當性自由。存在主義也提出人之價值的唯一根據就是「人的自由」,人具有絶對的自由可以決定自己目前的遭遇,可以掌握自己未來的命運。所以,生命教育應重視人的本質由自己創造,也因此人的需求對自己的抉擇負責。
伍、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的目標在於達到愛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懷生命。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標:
(一)有積極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應有對人生正面、積極的看法。這樣才能夠肯定、欣賞、尊重、關懷生命,使人體會到生命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愛惜,誰又會愛惜?
「生命的價值在於價值生命,屬於於自己的故事要自己去創造。」呼應雅士培認為把握生命的意念。他認為在特殊情況裡,如戰亂、災害、疾病、失戀等會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特殊情況在時間的洪流中,是屬於非常態的片刻。如果能把握住此片刻,這特殊情況就能達成人存在的意義,正所謂「片刻等於時間加永恆」能善用片刻,就能得到時間,因此才能把握住永恆。
(二)有無上的價值觀
人的生命有無上的價值,也就是無價的。因此,每一個人都不能無緣無故地傷害生命,需冄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把生命看成人間的至寶。在人生中,生老病死為必經之路,有人生了重病,命如游絲,隨時有斷絶的可能,但為克服病魔,有求生的意志,於是必須彰顯主宰生命的「價值我」,思考與抉擇怎麼過人生?人生的工程要由自己來主導建設,生命的價值要自己主宰創造。「價值我創,人生多踏實」,是面對蒼茫不定的人世,自己就可以高歌,而且肯定會有回響的曲調。
沙特認為人是價值的創造者,我的自由是各種價值的唯一基礎,維持價值的存在正是我。在他看來,一種價值在其自身是不存在的,它祇只選擇價值的人所選擇的,沒有人的選擇,也就沒有價值。所以價值恰恰就是你選擇的那種意義。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做出各種選擇,所以價值無處不在,而又處處不在,但是價值是得經過選擇才能把握,沙特把價描繪成一種捉摸不定、沒有經過選擇與無法把握的,因為外在的世界,從根本上來說,是偶然的、荒謬的,甚至是不可認識的,因此沒有選擇是無法把握的。
(三)有和諧的統整觀
人有知情意的三種特質,這三種特質必須和諧的統整,使知識的結構能完整、人格統整、情緒和諧、能自我實現,並能使慾望有合理的表現。生命教育的焦點在於個別的人類實況,而具有全人教育的理想。
存在主義重視個人是觀念的創造者,存在主義者的教育焦點落在「個別的人類實況」(individual human reality) 。易言之,教育應把個人視之為世界上的一個獨特的存有,個人不但是觀念的創造者,而且也是具有生動活力,而富於善感多情的一個存有。質言之,個人是有思維、能行動而多感受的一個全人。因此實施生命教育,也就是實施全人教育,為生命教育是全部的教育,一個人的生命是一個人的全部。
陸、生命教育內容
  為了避免虛擲生命或浪費生命,應實施生命教育,使個人能對生命做一規劃,熱愛生命,找出生命的意義,並且能過有意義、價值、豐富的生活。
(一)生命教育應培養對於焦慮的理解
死亡的相反是生命,生命就必需要某種程度的緊張,而且一個人的生命之份量,可以用他感受的緊張之多寡,而予以衡量。學校也是充滿衝突及緊張的世界,則學校應要為學生對於「焦慮的理解」做準備。
存在主義者認為,許多人們在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往往是教育不理合衝突的世界而造成的。宜把焦慮當作是對於存在緊張的知曉,因為每一個介入生活之際,都會因其介入而感受到緊張。
(二)生命教育強調生命的價值
尼采認為:人們評估一切價值的標準應該看它是否有利於生命的進化。他說:「人類是一個嘗試,我們在錯誤和愚昧,中一次次迷失方向。如今我們必須用生命的價值標準,重新評價一切價值,在追求新價值中,推出生命的強化和人種的進化。我們精選了我們自己將會有一個精選出來的族類,從這種族類裡再誔生出超人出來。」尼采認為生命的存在就是好好地活著,活得更有活力、更有熱情、更有意義。
尼采還認為生命需要高度,生命想用大柱和階梯把自己建築在高度,它渴望見到遼遠的水平和幸福的美,所以它需要高度-因為它需要高度,所以它也需要階梯。所有生命都需要階梯,生命要升高。從生命的高度去理解人和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
柒、生命教育方法
(一) 用生命的經驗帶著學生走
生命教育在於能夠從事有意義的活動,即將教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將學生帶入生命中,孜孜不倦地教育,用心感動學生。於是生命教育是用生命帶領生命,用生命的經驗帶著學生走。人的生命中累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有許多與生命有關,是非常寶貴的,例如人生哲學中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便是生命智慧的結晶。
(二) 促使自我實現的機會
  當教師應鼓勵學生檢視自己,也應主動發現學生的本質,才能發掘學生的潛能,以便使自己的潛能發展出來,成為有用才能,並尋求自己的存在價值。生命的價值及內在的價值,即是一種潛能的實現。
(三) 誠真互動的師生關係
教師能重視學生個體表現及與趣,進行雙方的互動教學,彼此站在一個對等的立場,並給予學生自我抉擇自我負責的任務,才能激發學生自我實現。
1.《吾與汝》之對話:巴博爾提出《吾與汝》之對話使教師與學生二者都成為主體,而非教師以學生為客體。在吾與汝的關係下,師生之間均為主體,可以共同享有知識、情感與期許。在師生均為主體之架構下,師生同為教導者與學習者,是所謂教學相長。
2. 崇尚誠真:巴博爾認為教師在教學上須引導學生崇尚誠真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須先進行充分的討論,教師才可以提供意見,而且以誠真的態度來進行意見討論。教學的重點是在於誠實,而不在於成功。誠實才可以造成師生相信賴的氣氛。
捌、總結
最後,提出存在主義對於生命教育的理想與期望,生命教育的理想是在達成充滿的人生。在物質生命方面,人要生活得有意義,要有幸福的生活,才能滿足自己。在精神生命方面,人要能聰明睿智,修成君子,進而成賢,終而成聖。
生命哲學家尼采對生命的期望是「超人」的出現,也就是超人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尼采說:「超人就是大地的意義」,最主要的是教人要它於大地,不要相信那些侈談超人越大希望的人,那麼大地的意義究意究竟是什麼呢?其答案為大地是原始生命力的蘊藏所,深沉博厚,當人們體驗個體的生命力時感到一種偉大的、勢不可擋的生命元氣,在大地上活然流行。人們透過觀察個體生命,發現生命繁衍是生生不息。超出了個體的生命,也超出了對別人生命的感觸,從自己個體生命的感悟,轉向了與整體生命自然融合為一體的感悟。(以上摘自:余佳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