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過完年!我邀請在臉書上交流的全國好友們:
行政院退輔會:將官班【講座教授】財政部金融研訓院、經濟部生產力中心。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大中小幼)教師暨主管【扶輪社長】21年理監事【站前地王書院34年院長】雖然投資最貴學費.但也最能拯救您~多年流浪痛苦1堂上岸8800萬終身領【團體班】連續19年100%上岸(36年輔考12萬人【公職/升研究所】補習班)心輔教育類最多人,全國最高鐘點費
2024-02-25
2024-02-22
老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
老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
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
.
深山的野花,沒有人欣賞,也在芬芳。
.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盪。
………
.
堅持,注定有孤獨徬徨,質疑嘲笑,也都無妨。
.
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撐到最後上岸。
.
其實一生並不長,既然來了,就要活得漂亮精彩!
.
所有心情
2024-02-21
2024-02-20
回想報到時,你滿懷欣喜地到校,相當期待自己可以落實那理想的教學信念
回想報到時,你滿懷欣喜地到校,相當期待自己可以落實那理想的教學信念。報到那天,同事都開心的歡迎你,一下誇你相當年輕有熱情,一下又說你一定具有相當的專業能力,你天真的以為來到一個有愛的大家庭,每個人都努力在 #教育專業 上,也都能互相彼此包容。隨著時間過去,你慢慢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文長慎入):
.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命令你做行政業務?
為什麼明明沒有惡意的話一開始被扭曲?
為什麼所有人都可以議論你的教學?
為什麼就會有人惡意針對你?
為什麼想推的課程模式沒人支持?
為什麼表現上看起來都很好背後一直放箭?
說好的有愛的大家庭呢?
……
.
太多的為什麼,讓你開始覺得自己已經承受不了這種壓力,原來教學現場不是你想像的美好,
每天能專心投入在教學的時間大概只有百分之十,
剩下的時間都跟教學沒有關係,可是這些事情卻耗去你大半的精神意志力。
.
一個不小心,你可能就把自己的人生都賠上了,
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對你的嘲弄。
.
.
【鬥爭本是人性】
.
是的,學校就是一個職場,是職場就會有人的紛爭,
我個人相信,身為一個老師要能夠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
除了具有該有的專業知識,學習在組織內的生存法則與鬥爭方法也是必要的訓練之一。
.
教師這個工作很特別,當你在學校組織內鬥爭廝殺的時候,其目的不單純只是為了自己,更有一部分是為了學生。要能看透學校內的微觀政治,你才能真正排除萬難,實踐自己的 #教育理念。若你沒有這身的本領,你將難以貫徹自己的理想。
.
【放下你的好傻好天真】
我想,如果你能看到這邊,通常是因為你在職場上已經有了鬥爭(或被鬥爭)的經驗,
所以你會特別感興趣,但你是否也好奇,為什麼這些職場的黑暗面,從來沒有人告訴你?
.
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我們在師培養成的過程當中,其實缺少政治與 #社會學 的涵養,導致我們對於學校系統的意象太過正面,認為一切都只要認真努力,好好教學,孩子就可以有很好的學習。
.
但缺少的這一塊”現實面”究竟只是一種結構上的無心之過,還是一種對於教師形象的有意控制,就非常值得討論,畢竟華人文化裡面認為所謂的「教師」,應該是有崇高理想與道德情操,甚至該有非常人的道德標準,如果淪為政治中的角力鬥爭,是否就過於庸俗?
.
.
我個人的想法是,社會之所以不鼓勵教師參與這些權力運作的過程,其實是在鞏固特定人士對於權力與資源的掌握,為了是要讓教育現場不要成為一股反動的力量。(哥就是陰謀論者~ 哈)
.
但避而不談,不表示事實不存在,缺少這塊「現實面」的教師,我們根本無法傳遞真實的社會政治給學生,因而降低了學生參與社會與批判社會的能力跟機會。
.
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的好老師因為不諳學校權力鬥爭的黑暗面,因為在遭受攻擊或捲入利益衝突的時候,無法把持住自己的身心狀態導致無法繼續擔任教學的工作,這也是教學現場真實發生的情節。
.
.
因此,我其實希望有機會進到教育職場的各位,應該該放下自己的浪漫主義,勇於正視教師職場的真實面,當面臨衝突與鬥爭的時候,你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給予回擊,並能守護有利於教育現場的各項政策。
.
你或許不喜歡跟人鬥,但不應該害怕跟人鬥。
(摘自飛哥)
.
.
所有心
2024-02-19
開學了!提醒您:在學校這個小圈子.話總是很多.傳的也很快.誤會更是不會少!
開學了!提醒您:在學校這個小圈子,話總是很多,傳的也很快,誤會更是不會少!
只是,有時我們也懶得為自己辯解,因為,徒增好事者的素材而已。
可是,你在為什麼人生目標而努力,其實只有你自己最知道。
所有心情:
2024-02-18
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柏克萊心理學教授:克特納 2024.2 初版
#教甄國考新書 什麼是敬畏?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至今已在世界各地啟迪數十萬人的情緒學者,在傳授快樂之道20 年之後,面對人類嚮往美好生活的永恆追求,提供了一個令人頗為意外的方案:尋找敬畏。《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 2024.2 初版 #身心靈科學
.
動畫《腦筋急轉彎》顧問、情緒研究的領導學者。帶領我們探索「敬畏」情緒,在平凡日常中找到幸福之道
敬畏是當我們遇上壯闊而神祕的事物時會體驗到的情緒。或許人們可以舉出過去感受到敬畏的時刻與環境,但是對於敬畏的感受則是難以言傳,引發這種情緒的機制也還捉摸不定。即便是情緒領域的科學家們,也是在十五年前才開始研究敬畏。這樣充滿謎團的情緒,要怎麼成為我們尋找幸福的可靠途徑呢?
除了回溯人類的演化歷史,從生理的機制闡述人類與敬畏情緒是天生的拍檔,作者也展示了許多的實例,從針對個人生活中敬畏經驗的採訪,到人類在音樂、視覺藝術與宗教信仰中留下的敬畏紀錄,甚至透過作者自己失去手足的經驗,闡述人類面對未知事物時,敬畏情緒能帶來怎樣的成長。這些經歷與感受,最終促使我們敞開心胸,引導我們回歸群體合作的人類本質。
身處如今這個重視物質、個人主義盛行的世界,我們外有群體間的對立、各種歧視與霸凌、軍事上的侵略等危機,內則有各種焦慮、憂鬱症、飲食失調等問題。不過只要依循作者給予的指引,每日利用少許時間感受日常中的敬畏,我們便能與身邊的人們建立更為正向的連結,在減緩社會分化的同時,獲得更健康的身心,一起創造出人類共榮的美好生活。
本書特色
●闡述關於「敬畏」情緒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透過生理機制了解人類本能與敬畏之間的關係。
●作者詳細描述研究中與自己接觸到的實例,使讀者能體會敬畏的發生情境與對我們身心的改變。
●本書主題同時涉及科學與靈性,卻沒有因此深奧難解;作者親切的文字,使讀者能在閱讀中獲得知的樂趣與心的感動。
.
.
所有心情:
4詹明霞、Wang Chien-chih和其他2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