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王政忠《搶救師資的危急存亡之秋》背後 3 大結構性問題

 王政忠形容,今年缺人情況比前幾年更加嚴峻,已到了「搶救師資的危急存亡之秋」,背後有《 3 大結構性問題》摘自 2024.8 翻轉教育:#中小幼教甄

.
一、整體教師薪資結構跟不上社會變遷
「新老師第一年教書薪資 3 萬 8 到 4 萬元,我教了 30 年,薪水差不多就是 8 萬多元。這樣的薪資以數理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在業界隨便都可以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為什麼要跳進來校園、委曲求全呢?」
王政忠無奈的說,老師是一個處理「人」的工作,外面的業界只要處理「事」就好,比較單純, SOP 照做就可以。
「可是當你進到教學現場,很多時候家長會或是學生提出來的可能是整個事件脈絡裡某一個斷點,容或老師失誤了、情緒點上越界了,事件就被放大。但老師在那之前盡了多少的努力,並不會被看到、被理解,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
二、行政減量未被認真、系統化處理,年年上演大逃亡
王政忠認為,教育部已成為行政院其他各部會的提款機,任何單位要推動環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都掛在校園行政肩上,業務量過重導致年年上演行政大逃亡。
「跟教學比較無關的人力,是不是非得要由教師兼職?偏鄉同一個學區,能不能有聯合辦公室的規劃來處理共同業務?」
他期待「行政減量」不再只是口號,中央要認真、系統化處理,才可能有效降低行政負荷。
.
三、有待修法,改變制度真正提供老師後盾
「在教學現場,過去我們常說校長面臨有責無權、赤手空拳,只好委曲求全。現在不只校長,連老師都面臨同樣的三個問題」,王政忠說,在學生受教權、家長選擇權和老師的教學專業三者之間,
「感覺天秤有點失衡了」,他擔心如果狀況持續惡化下去,孩子難以穩定學習,整體的學力不可能提升,因為老師需要承擔比過去更多的教養與照顧責任,卻又沒有太多的工具或支持系統,很容易遭受家長投訴、甚至得面對司法,處於相對弱勢的老師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不再願意再為學生多做一點;大環境不理想,年輕的代理代課老師當然更不願意跳進來了。
他希望透過修法,改變制度真正提供老師後盾,當老師本於職責執行專業工作時,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與支持,不要輕易讓老師暴露在單打獨鬥中,獨自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每年透過夢N研習,與上千名現場教師對話的王政忠,語重心長說,「如果不去思考這三大整體結構性問題,年輕人不會再想進來了;已經在裡面的正式老師,為求自保也變成消極等退休,而且一年一年會越來越嚴重,已到了必須搶救師資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