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在關係裡受苦的人,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不直接給答案,卻直指更深的自我糾葛。
這些話,不僅是她從醫學院教科書上學到的,更是用自己的生命經歷換來的。
.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五歲就被迫面對父親離家的不安全感,童
年和青春期時都曾耗費龐大的力氣去安頓自己的情緒,
因此很早就察覺到自己對人的心智著迷。
.
她說,即便在看個案時很理性,自己也有披頭散髮、拿著菜鏟說:「你給我滾出去!」的時候啊。
只是也許自己比較快理解「我剛剛在幹麼」,不會真的就以為事情一定是怎麼樣。
.
是兩人可以接受並且處理合理的缺陷跟失望。
.
她希望未來能繼續與個案一起思考人生,也能持續用各種管道推廣心靈成長的好處,
「因為社會愈開放、愈有彈性,關係的型態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摘自 2025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