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糟糕的導師?
1. 沒有同理心: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的困境、壓力或感受。
2. 成為教室裡面最偉大的人:任何對導師觀點的質疑, 都會被視為是對其權威的挑戰和不尊重。
3. 假裝友善(如果不被發現沒關係):常是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 並且帶有表演成分。
4. 拒絕和學生、家長溝通:不願意花時間建立信任的合作關係, 只是單方面傳達規定或要求。
5. 傳播個人偏見與刻板印象:根據刻板印象來預判學生的能力或未來, 並將這些偏見當作「事實」來教育學生。
6. 不自我反省: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都是別人的問題。
7. 喜歡評判學生的外貌、成績,還有人格特質:帶有羞辱性質, 讓學生感到不舒服和認為自己被貶低,
8. 冗長的道德說教: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 內容沒有任何價值與建設性。
9. 遲鈍,對學生的行為保持極低的敏感性:無法察覺學生情緒、 行為或人際關係的細微變化。
10. 直接干預學生的生活:過度介入學生個人的選擇和決定。
11. 喜歡公開點名批評:在教室討論和批評學生的失敗、 缺點或是私人問題。
12. 幫學生推卸責任給外部環境與他人:試卷太難、運氣不好、 環境太差或是地板壞壞(?),阻止學生面對現實和承擔後果。
13. 過度追求完美:無法容忍學生犯下任何小錯誤,並且放大任何瑕疵。
14. 放任錯誤行為的發生:覺得處理這些問題很麻煩,那就算了。
15. 以「關心」作為控制的藉口:用愛包裝高壓、脅迫, 以及強大的支配慾望。
16. 缺乏一致性的標準:學生會對你的要求感到困惑、挫敗,甚至憤怒。
17. 犧牲自己:(不值得為了班級犧牲自己的生活、家庭, 或是其他更重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