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POEC 教學策略 4 大步驟】師大邱美虹教授:預測 — 觀察 — 解釋,加入「比較」

教甄 108 口試 【POEC 教學策略 4 大步驟】師大邱美虹教授等人將POE教學策略修改為 POEC 教學策略,基於原POE之「預測(Prediction)—觀察(Observation)—解釋(Explanation),加入「比較(comparison)」此一步驟。而此一改動主要是為了凸顯White與Gunstone(1992)所提到POE教學策略中「對具爭議的觀察結果進行討論將使學習更有價值」,雖然書中有提及對爭議進行討論,但並未外顯化此一步驟是十分可惜的。因此將POE教學策略中,學生須對其預測的推理與觀察結果中衝突的部分進行比較與討論,外顯化為「比較」步驟成為POEC教學策略。其實施程序如下:(摘自謝秉桓)
1. 向學生說明實驗裝置與實驗程序,請學生預測將會發生的結果,並寫下預測的理由。
2. 進行演示實驗,並請學生觀察現象是否與預測的情形符合。
3. 無論是否符合,請學生提出解釋的理由。
4. 再將觀察的現象與之前的預測做一比較,以便下結論。(不論POE教學策略、POEC教學策略抑或是POEC新式教案,此一類型之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步驟在於P(預測),「預測」步驟可說是這類型教案之精華。就理論而言,在實驗前進行預測可大幅度降低學生在進行食譜式實驗時,時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點,學生缺乏反思能力有時不能說學生缺乏後設認知能力,而應以教師角度思考,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有沒有給予學生進行反思的步驟?
而實際的研究結果在謝秉桓(2014)的研究中發現,在觀察實驗前有無預測的步驟,將大幅度影響學生能否體驗實驗中認知衝突情境,有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夠體驗實驗中的認知衝突情境,而能體驗認知衝突情境對於學生概念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學者Posner等人(1982)的概念改變條件的第一點就是學生應對舊有的知識產生不滿足,而此不滿足即是現在所提到的認知衝突。
種種的理論與研究結果都能夠顯示POE與POEC教學策略的重要性。也期望此一教學策略能夠幫助中學教師們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浪潮,在減少學生考試壓力的前提下,利用教學模式的改變提升學生對科學科目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