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4

99分《完美主義 vs 最優化主義》表解比較

祝福您能藉由發掘個人志業,同時獲得金錢與快樂 !誠然,心理學博士班夏哈所說的「發掘個人志業,同時獲得金錢與快樂…」也是學習心理學的眾多好處之一。許世穎 Dewey 的生命志業:透過「科學心理學」的閱讀引導,幫助有心學習者成為 「智富幸福人」

金錢與快樂都是生存必需品,兩者不一定互相排斥《金錢與快樂》在完成自己覺得最有趣味的工作時,往往表現得最好,因此從事有意義、有樂趣的活動,的確可以創造更多未來成就。遇到自己關心、感興趣和熱愛的工作,我們自然會加倍努力。沒有工作熱情,工作動機便會減弱;有了工作熱情,工作動機則會增強,工作能力也將有所精進

我們不能單憑錢財得失來決定要為工作投入多少心力。如果我們也像沒有情緒的機器人,不為工作注入情感,最後必然對工作喪失興趣。情感會引發行動,是行動的燃料。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寫道:「一個人最好的運氣和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人付錢請他從事他衷心喜愛的工作。」以上摘自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塔爾˙班夏哈《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天下 

「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曾指定使用的上課用書《更快樂》(Happier)作者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許世穎 Dewey 覺得相當值得一看,故再次推薦之。本文篇幅稍長,但皆為筆者無償用心撰寫,文末並附「完美主義者 vs 最優化主義者」獨家表解。敬請本站讀者耐心瀏覽,相信能令閣下有些許收穫

赫曼赫塞儘可能每天找出一些微不道的喜悅,把那些大的、更迫切的快樂留到假日和適當的時機運用。上蒼所賜給我們生機活潑、能解除一天緊張的是那些輕微的喜悅,而不是大大的快樂《輕微的喜悅》平日的快樂,遠比特殊節日重要多了!許世穎
  • 鐘偉晉 多數人將放假當成是一種痛苦的暫時解脫,用歡樂來消磨時間,這也就是為何會形成週一症候群之故

本社群運用了「正向心理學」領域的突破性新研究──也就是班夏哈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中教導的科學原理──引領同學們放棄追求完美的不可能任務,踏上通往真正快樂、富裕和滿足的道路,並協助個別參與者,以正向的角度,發展出看待成功和失敗的最佳方式。

此外,還提供了自我反省的練習、閱讀治療的方法,以及適時插入的小提醒,幫助同學們重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許世穎 Dewey 每每引用《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中,所提出的許多強而有力之論證告訴大家,並不是非得追求完美,才能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

不快樂會把人引導到兩個方向、形成兩個族群。第一群人試著從其他快樂的人身上找回親密關係中的快樂;第二群不快樂的人已經放棄要從快樂的人身上去找,他們甚至放棄對找回親密關係的嘗試。但是人類的本能就是要感受舒適,第二群不快樂的人為了求感官上的舒適,就轉而從食物、酒精、毒品、暴力和性上面得到破壞性的快感和滿足。所以,如果我們不能使社會上更多的人,因為親密關係而感到快樂滿足,我們永遠不可能減少人類社會中,那些充滿破壞性及自我毀滅的選擇

樂趣是遺傳學上對學習的報酬。我們是那群學習比較多、表較好的人的後代。學習提供給這群人生存優勢,而這種對樂趣的需求也因此深植在我們的遺傳基因裡。可能除了鯨和一些哺乳類動物之外,人類是唯一可以玩樂一生的生物。因為玩樂,我們一生都在學習,我們停止玩樂的一天,就是我們停止學習的一天。笑聲是對樂趣最好的定義。要和別人合諧相處是需要努力的,而開始這樣做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起快樂地學習」。戀愛中的人在彼此身上學習很多,所以他們發現彼此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威廉‧葛列什《是你選擇了憂鬱》商周)
...........................................

完美主義者和最優化主義者最重要的不同點在於,前者基本上拒絕現實,而後者會接受現實。我們之後會探討這個重要的差異,不過在此先為「投資心理學」部落格讀者,探討兩者對於失敗、痛苦和成功有何不同的認知和反應

完美主義者一心期盼通往任何目標的途徑(甚至整個人生旅程)都是非常筆直、安穩的,一路上不會碰到任何阻礙。當過程不像他期望的那麼平順時──比方說,他沒能達成某項任務,或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時──他就變得非常沮喪,不知所措。

完美主義者拒絕失敗,最優化主義者卻能接受失敗,認為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和成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最優化主義者明白,無論是沒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工作,或是和另一半爭吵,都是充實而滿足的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他儘可能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變得愈來愈堅強,也愈來愈有韌性

筆者在師專時代之所以覺得很不快樂,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將失敗看成學習的必經之路,和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為如此,當年才 15 歲就讀台北市立師專時,就選擇了「心理輔導組」,希望能藉由學習「科學心理學」的知識,而能達到心理輔導專業上所說的「自輔輔人

此外,完美主義者認為快樂的生活是由源源不絕的正向情緒所構成。由於他渴望快樂,所以拒絕痛苦。當他沒能獲得自己嚮往的工作機會,或因為一段重要關係的結束而陷入痛苦時,他不容許自己悲傷。另一方面,最優化主義者接受活著就不免要面對痛苦的現實,他容許自己悲傷和痛苦,無論是悲是喜,他都經由這些感覺,獲得更深刻的人生體驗。
........................................

以前曾有同學告訴許世穎 Dewey ,他以為教「正向心理學」的老師就應該隨時都興高采烈的。筆者必須明白指出:這樣的想法不只不切實際,而且事實上正是不快樂的原因。因為,這便是完美主義者的心理特徵,完美主義者認為理想人生是完美無暇的,他們拒絕任何不符理想的情況,結果每當達不到自己不切實際的標準時,就變得痛苦不堪。最優化主義者則接受人生的種種現實,並且將人生所給予的一切發揮到極致。進一步說明如下:

完美主義者永遠都不滿足,他們不斷設定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和標準,因此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拒絕成功的可能性。無論有再高的成就──無論在學校多麼出類拔萃,或在職場上如何步步高升,都無法帶給他們快樂。無論擁有多少財富、婚姻多麼美滿、多受同儕肯定,在他們眼中,永遠都不夠好。其實他們一直把成功排拒在自己的人生之外,因為無論從客觀的角度看來他們是多麼成功,他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很成功。

相反的,最優化主義者也會設定極高的標準,但由於他們的標準乃建立在現實之上,所以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達成目標時,他們能欣賞自己的成就,並且花時間感受成功的樂趣和自己的感激之情。從這個角度看來,最優化主義者和完美主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最優化主義者能接受現實,當他們達成目標時,能感受到真正的滿足和成功的喜悅。完美主義者一輩子都拚命追求成功,但由於他對成功的定義根本不切實際,所以他永遠也達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結果一輩子都不快樂。

另一方面,由於最優化主義者接受現實,因此會帶來正向的情緒,過著充實而滿足的生活。儘管他們也不喜歡失敗,但由於他們能接受失敗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所以比較沒有那麼焦慮,從事任何活動時,也比較樂在其中。他們認為人生在世,就一定有痛苦,所以他們不會刻意去壓抑痛苦的感覺,並因而加深了痛苦,反而會實際去體驗痛苦,從痛苦中學習、成長,然後繼續向前走。由於他們接受現實世界的限制,他們會設定達得到的目標,因此也比較能體會和享受成功的樂趣

在此,許世穎 Dewey 並提供獨家表解:


筆者要請「許世穎心理學書院」部落格讀者想想看:
你有沒有在人生哪方面覺得自己比較像個最優化主義者?
在哪方面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個完美主義者?

以上除本人就「閱讀治療」之觀點,比較完美主義者和最優化主義者之外,並摘自或改自《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 》麥格羅希爾

最後筆者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專攻心理經濟學的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近幾年來將研究重心轉向「快樂經濟學」他與同事在做相關研究時也發現,財富和正面情緒間的關聯性不是很強,相關研究之結論參見本站《心理學家卡尼曼最新研究取向


本文作者為投資人的快樂教練(「科學心理學」取向)
...................................

除推薦拙著《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計畫》
另推薦本文:延伸閱讀 1    延伸閱讀 2 及 許世穎 YouTube :

正向心理學》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幸福指數
幸福人生 の 祕訣:慎選人際關係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而非靠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