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

108 課綱上路,科技就要離開「自然」領域,「工藝」改為「生活科技」名存實亡了20年

別太乖,不想做的事可拒絕。
做不到的事,千萬不用勉強;
不喜歡的話,就假裝沒聽見。
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
而是善待自己。上岸才重要!自我肯定訓練

...............
以下摘自劉坤隴老師【108 課綱要上路,科技就要離開「自然」領域】,可以說是「復興」之時。這個原本就有的「工藝」改為「生活科技」後,名存實亡了20年的科目,好像有點機會重生了。
  我想起十幾年前我在新北中正國中的領域會議現場,有個議題「生活科老師要不要任教自然科目?」。當時真的有一個聲音,是要生活科技教師(*原工藝老師)去教理化地科,因為九年一貫的精神就是領域教學。會議中除了討論之外,也沒什麼結論。後來我就發言了:『我認為要生活科技老師教自然科目,是很合理也很合九年一貫的精神,但我有個條件,那就是生活科技要納入月考,佔「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25%。』
  我為何會如此說呢?理由很簡單,當你要求生活科技老師教理化地科乃至生物時,我相信生活科技老師會很認真備課,因為有個東西叫作「段考」。如果要「不誤人子弟」,沒有任何老師敢不認真面對、備課、教學。但,理化老師會認真教生活科技嗎??你認為呢??沒有「段考」這回事,課本的生活科技部份就是「自己看」而已,這也就是後來的20年直到現在的「現況」啊。而當年的那個學校,因為班級數多(121班),生活科技老師可以成為一股力量,沒人能佔他便宜。但離開了台北盆地呢?離開了現在的六都呢??生活科技老師幾乎都滅亡了,就跟明末清初流亡的「南明人士」一樣,隱姓埋名苟活在校園裏,直到沒有人知道「我是一位生活科技教師」。
  而後來課綱的修訂,又加上「Maker」運動,似乎,生活科技這一門課,看到了一線希望。然而,此時論述的人,卻不再是原本的「南明人士」而是新的一批「Maker」,他們口中的「資訊與科技」幾乎等於「雷雕,Arduno, 3DPrint,Scratch」的「同義詞」。原本的「工藝」精神也不見了,一批一批的「研習」就是「賣弄」這些「高科技」。相形之下,我們這些「老屁股」便一文不值了。於是,我寫了一些「廢文」來說明,國小本來就沒有「生活科技」這一科,國小資訊老師、國小美勞老師,不該因為這一波的運動,變成「生活科技」的前導。我當時也是寫一些現況,直到前幾天才由一位前輩口中得知,有些被局理指定的「前導」因此而打退堂鼓,因為「我寫的沒錯」,他們怎麼能去「研發國中教案」呢??
  首先,我想言者無心聽者對號入座,造成的「士氣低落」非我所願。再者,先來面對實況:一個新的政策推動,教育局裏沒人要找人,先找「校長」,再由「校長找幹部」,無論哪個議題都是如此。108課綱的這些人也是被「要求」要去做的。肯出來做就該謝謝他們,我的廢文並非打擊他們,這一點必須重申。三者,我所反對的,是再造「蚊子科技教室」。要知道買一台雷雕買一台3DP有什麼難的?甚至於縣市與縣市之間,是比較「誰的裝備比較新穎」,如此氛圍下,加上廠商的運作,又加上錢突然進來,設備組或總務處也不知買什麼好的情況下,買這些東西,最能「配合趨勢」了。但,接下來呢??我曾看到國小的「3dp」放在辦公室的「櫃子上面」,我一問之下,已經一年多沒動了。在一位「老臣」的眼中看,這些可都是錢換來的呀!!為何不好好用呢?答案是,教學上無法配合。這個就跟多年前推的「數位白板」一模一樣。買了這麼多,請問多少運用在實際教學呢??還不如多換一些年久的投影機來得實際。
  回到校園角度看,我曾說過學生眼中其實只有「要考試跟不要考試」這二種科目,其實對一個教務人員來說何嚐不是如此呢?配課的情況,一定跟學校規模有正相關。越小的學校,越窮的縣市,配課情況一定越嚴重。現在的人力規畫上,超額一議題,絕對是考量配課時的「先要考量」,因此,生活科技課被「配課」,就跟「童軍、家政、輔導、藝文、音樂、視覺…等不必考試的課目」一樣的嚴重。這個問題,不是三兩年可解,也不是哪個人上任就能搞定。那麼,站在一位「老臣」的眼中看,除了嘆氣,還不如先「接受事實」「再來談改善」。全國在未來的數年之內,一定會因為「新課綱的實施」而讓「生活科技教室」重生。一個學校一定是以「百萬」為單位在規畫重建。我們當然樂見。但我們更認真地想像,要讓「東西買來老師願意用」,其中的配套必不可少。以下是我幾點廢話。
    一、「教案」的規畫。現階段只要用要學生動手,非得叫「學生出錢買材料」不可,這個部份,要能因為「生活科技教室」的復興,乃至「各創客中心的建置」而改善一些些。才行,我看到系上的學弟因為校慶在搞了上千片的「木牌」就非常地感動,因為他已經幫學校省下不少錢,那麼,我們是否也能讓未來學生上課省一些錢呢?而真正能運用得上的「教案」讓配課老師被「正式老師」帶領,能「先求有,再求好」,使生活科技課拿來考試的班級,眼巴巴著羨慕有上的班級,這會是另一股力量。
    二、負責管理「資訊與生科教室」的老師,要能有「減課」的優待。這是自肥嗎?哈,那你來管管看。事實上學校的專科教室,不管是生物實驗室,家政教室,理化實驗室,電腦教室。一定要有一個「老師」是專職來管理,靠資訊組長或是設備組長,那會累死,最後是「不要用最好,省麻煩」,我們看到的「專科教室荒廢」很多「隱性原因」即是如此。反而有固定的「使用」,由「願意下海」的老師管理,這個以「百萬」為單位新建的「教室」「中心」才會更廣被使用。
    三、研習應以「能直接給配課老師運用」為前提,而不是導入教學現場用不到的技能。以「雷雕」為例,我已經十幾年沒教生活科技了,系上的學長姊學弟妹,每每拿出他們設計並製造的雷雕作品,都讓我能大開眼界。雖然他們都安慰我,這個不難,願意學就會,我也知道,但開的研習我沒機會參加,或者學了回學校沒東西用,我不認為能夠「直接運用在教學現場」。因此,無論是「固定老師」輪替式的教學*(註1)。或是以能簡單運用於教學現場的「增能研習」為方式,才能讓「配課」的老師,願意認真上課,而非「拿來考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四、舉辦「非辦家家酒」的「競賽」。校園中的「競賽」有些是「家家酒」,而有些卻是「不能出亂子全國都注目」的「大競賽」。比方說「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全國美展」「國語文競賽」「全中運」「技藝競賽」,這些比賽,往往讓帶領的老師邊帶邊「幹」又邊「微笑」。因為,當得獎的子弟,能因此而到更好的學校,更想要的科系,這些「微笑」就會把過程中的「幹譙」一筆勾消。但是,比之於這種正式競賽,校園中也有不少的「家家酒」比賽,這就不明講了,帶得辛苦的老師,最後也得不到掌聲,有時還會引來「班導師」的反感,不放人請公假比賽。過去,「工藝競賽」是全國正式的比賽,但已經廢了幾十年了。如今能否有類似的競賽且與升學掛勾,那就是「上位者」的「操盤」了。附帶一點,這些比賽,萬萬不可「通通有獎」,這個並不是鼓勵,而是讓帶隊的老師傷心難過。因為,只要是比賽,就是你死我活,活下來才有優越感。我們不是說「讀書」不是一切嗎?那就讓他們知道,除了「讀書」我還有什麼「可以與別人較量長短」的。而非除了讀書之外的較量就是大家哈哈哈。那難怪人家說「萬般皆下品」。
  以上又是一個假日下午的「胡思亂想之廢文一篇」。面對108課綱,看過「自然與生活科技」20年來的「生技滅亡史」,實在不想又再一個20年最後者只是「大學者」在「畫大餅、彈高調」而實際上一間一間專科教室堆滿雜物。我更願意下一個20年,學生「有機會」動腦動手,喜歡上課,且並不只是「休閒」的心態。讓這門「本來就該認真上」的一門課,好好上課一點點。
    *輪替式的意思是,一個老師專上這個,而每個班,每學期有4週上這門課。就同一個老師上課。排課上有難度,教務同仁要克服,也不是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