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大量採用故事行銷策略的行業,都是和消費者發生最多糾紛的行業嗎?
如:保險、傳銷、金融機構、房屋仲介…所以筆者才會直接下了上述標題,絕非無的放矢,純粹對那些行業有負面觀感 (固然,許世穎 Dewey 的確對這些行業很反感,但本人所提出之批判都是有根據的,尚請讀者明鑑 )。
過年這幾天的電視廣告,出現了一個不會說英文的歐巴桑,到異鄉找女兒的故事情節…,這又是一個金融機構所推出的故事行銷,還加上電視新聞明目張膽的「置入性行銷」每整點撥報一次。
沒錯,許世穎 Dewey 只能無奈承認:純粹就「行銷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此種故事行銷的確較能打動人心。但當消費者權益受損、買賣糾紛頻傳之時、甚或單純只是榨光客戶的錢後,又是擺出另一種高姿態嘴臉的兩樣情。對照其原本動人至深的故事行銷,則不免有令人作嘔之感!當然,對業務員本身的「個人品牌」,更造成日後不可彌補的傷害。(參見本站 2009-09-29 所發表之《說服心理學:有道德的影響力 》一文。)
請聰明的讀者想想看:真正好的產品需要如此費心包裝嗎?又為何這些行業要高價購買冗長的電視廣告,來進行高成本、訴諸情感的故事行銷,從而避開可較簡短、針對產品實際面、較為理性的說明;是否是由於這些產品常常出包,甚或整個行業有其根本上的問題…否則,為何他們永遠巧立各種名目在招攬業務員?相關從業人員的流動率又為何總是如此之高?
最後,筆者要請「投資心理學」部落格讀者,參考本站於 2009-12-15 所發表之 :買我!》保護血汗錢要靠自己 ,該文是許世穎 Dewey 獨家以「行銷心理學」的角度,來介紹去年底最新出版的一本新書《買我》;並剖析消費者在未來面對新興的「神經經濟學」當道下,該如何因應與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歡迎睿智的您前往瀏覽、指教。謝謝。
本文作者多年來,拒絕與上述頻繁使用故事行銷之「有問題的行業」合作 (請勿對號入座,所謂「道不合,不相為謀」),善盡「專業教學」、「以善良投資人為本位」中立客觀之立場;並誠心向諸如本站讀者所從事、對社會有實質貢獻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