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風險 vs.不確定》投資心理學上的 5 大概念

值此美股震盪(道瓊 17000點上下震盪)之際,為讀者介紹賈斯廷‧華許(Justyn Walsh)《在號子遇到凱因斯》書中有關「風險 vs. 不確定」這個投資心理學原則分享如下:
奈特(Frank Knight)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曾指出不確定性有兩種:一種是可量測的或然率,他稱之為「風險」;另一種是無法量化的模糊狀態,這才是真正的不確定性。

風險可以定出機率,例如擲錢幣得到正面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擲骰子得到某一點數的機率是六分之一。而「不確定性」卻是完全無法量測。奈特認為,自由企業形成的體系裡,只有真正的不確定性,也就是他說的「對未來無知」,才能不斷被利用來創造有利可圖的情況,因為可量化的風險理論上早就已經在考量範圍內了。

希望由股市獲利的投資者,因此會欣然接受不確定性。凱因斯說過:「由於有些特定的個人,幸運地處於某種狀況或是擁有某種能力,因此得以利用不確定性與群眾的無知,於是造成財富分配不均。」(參見本站發表的 低IQ時代》投資心理應用篇 一文)股票的不確定性或許歸因於不清楚公司經營狀況,對股市或大環境經濟更普遍的疑慮,或兩者兼具,而價值型投資人擁有認知上的安全邊際這個防禦優勢,因此反而能利用不確定性,而不是被嚇唬。
....................

「風險 vs. 不確定」這個投資心理學原則,提醒我們對投資顧問的預測要有所保留。如果投資顧問宣稱某家公司股價偏低,其實就等於說投資沒風險,可是這種好事不可能長期存在。投資心理學家會懷疑,要是其他人知道這檔股票被低估,為什麼不及時搶進,造成股價上漲。難不成投資顧問有什麼內線消息?精明的投資心理學家當可輕易看穿,這種一夕致富的說詞只不過是江湖術士唬人的伎倆。

你現在擁有的投資心理學知識,已足以幫助你在市場上做出更佳決策,不過如果能再求精進,還會有更豐碩的收穫等著你。環顧周遭環境,乃至世間萬事萬物,幾乎所有環節中,都看得到成本與效益交互作用下直接或間接的結果。有了一雙心理學家的火眼金睛,日常生活處處都能發現投資心理學的原理與模式。這種知性探索的樂趣,足以讓你一輩子樂此不疲。

「風險 vs. 不確定」這個原則,講的正是投資心理學最重要的 5 個觀念:
1.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桌上無現金)更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2.羊毛出在羊身上。
3.別向「金融從業人員」學理財~請鬼抓藥單
4..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更不要放在別人的籃子裡

5.不要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投資要堅持單純化、低成本

這些都是許世穎 Dewey 平日授課時一再提醒同學的重點。
以上除筆者之個人補充外,並摘自或改自:
1.《在號子遇到凱因斯》大是文化
2.《經濟自然學》
..................

只要是資產,沒有那種永遠不會跌的!股市如此,房市更是如此(台灣房市已成為唯一還沒跌的!)務必小心「無恥建商及金融業」銷售話術!再次強調:投資方面,最遙遠的距離是~市場上「99 % 永遠看多的金融從業人士」vs「1 % 非金融從業人員的閱讀治療師教學群

「房市」與「股市」的風險被嚴重低估
低估房市、股市風險最終會導致險峻和痛苦的市場修正,當然,風險被低估的最好例子就是次貸危機爆發前幾年,由於一般屋主認為他們的房屋價值上升了,也就比較心安理得的增加家庭支出,經濟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財富效果」的增加,然而它帶來了風險,因為這樣的消費者不可能永遠快速擴張下去,只是政府和市場都低估了風險(摘自史密克世界是彎的》)

也推薦「投資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曾指定用書之拙著讀後心得:
1.《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商周
2.《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商周
3.《再想一下》天下遠見
4.《黑天鵝效應(擴充新版)》大塊 


本文作者將「投資心理學」應用於個人全方位「風險 vs. 不確定」的自我管理;同時以具有科學根據之「正向心理學」來培養真正的「智富幸福人」

台灣大崩壞》健保漲價&油電雙漲社會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