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
聰明的女人不會想變成一群陌生男人所傾慕的對象;而是只希望成為某個值得的男人心中「重要的女人」 ~ 參見《存在心理治療》歐文亞隆
這個人有病嗎?有個未曾謀面的 35 歲上市公司科技男問我:公司要求加班但又不給加班費,該怎麼辦?第一次問,我未回應。隔幾天又問一次,我還是沒回應,並封鎖他。沒想到他又用女友的名義問同樣的問題
生活在成功幻覺的精神官能症患者,不斷地被迫去保護自我的印象。
但是,這種印象卻是建立在一個搖晃的基礎上(心理學家:杭爾妮)
然而,佛洛姆強調「生活的中心任務是成為潛能得以發揮的人」因此我們需要轉化
轉化使人們得以成為更深刻、更完整的自己,將與生俱來的自性,實現至最大可能。
未來是在過去和現在的子宮裡所孕育而來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一生有兩個主要時期:人生上半場(兒童到青春期),以及人生下半場(中年期)。最有意義的轉化就發生在中年階段,這也是「自性」the self 追尋的開端《轉化之旅》許世穎 Dewey 提醒您:中年之後是否能有選擇,其實決定於40歲之前的15年,即 25 ~ 40 歲。
首先推薦:許世穎 YouTube《後 40 歲的選擇》千萬別相信「人力銀行」 把你的時間當作《最可貴的禮物》,只有最值得的人可獲贈 (經濟學上,時間這種不可逆的資源,遠比金錢可貴)。對方是否重視你,只是第一步;還要你也重視他,這一點更為重要!
跟隨潮流報考證照公職,不是一種上進而是怠惰。沒有比不斷參加考試更耗費金錢心力的事。這個世上有三種人絕對阻止不了~嗑藥、想參政、視考試(證照、公職,升學)為唯一出路者。認為先試探性的準備一兩年,若考不上就放棄的發想很危險!因為一旦開始準備便很難說放棄就放棄!教過多年證照公職升研究所的我見過太多人深陷落榜泥沼、錯失發展生涯關鍵歲月
如今若仍有人以「只要通過考試 (升學證照公職)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的想法做為職涯發展方向的話,最後必然會陷入更大恐慌~請參考拙著《疼痛才叫青春》一個公職輔考教師的告白
以及許世穎 YouTube「證照制度」危害之烈,尤甚於「升學主義」的謬誤與迷思
............................................
歌德:外貌的美麗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的美麗才能歷久不衰。許世穎 Dewey 認為:女人美麗的外貌可以吸引男人,至於他的目光會停留多久,就要看女人的內在心理特質。假如一個女人是靠外貌來吸引男人,無異於一開始就注定了始亂終棄的命運...她將被內涵空洞的男人熱烈地追求,也很難避免地會在甜言蜜語中,嫁給只愛美色的男人;一旦過了中年(如:40 歲)就被這種淺薄的男人遺棄。真正值得終生相守的男人,應該要有智慧看見女性的內涵
常不以為然地問女性同學們:為什麼 42 歲的女人都喜歡自己看起來像 24 歲?
42 歲的時候看起來像 42 歲,不也是一種智慧美嗎?何必關注膚淺者的眼光?
對照富二代「炫富」膚淺,貧苦「公費師範、左傾社會系」出身的許世穎 Dewey 想說的是~
有兩件與我有關的事通常不為人知。我從來不做在任何意義上炫耀的事情。那是第一點。
第二點則是:我所從事的領域,往往在我進行時不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本文部分摘自彭明輝《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另請參考:許世穎 Dewey 《美色只有一層皮膚那麼薄》
..............................
用美色吸引男人,吸引到的通常是不值得愛的人,也因此難以避免走向紅顏薄命的悲劇。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女星為自己身材或面容而得意的神色,就不禁為他們感到悲哀 ~生命這麼膚淺的人,一旦皮膚皺起來,還能靠什麼活下去?值得相守的男人應有智慧看見女性的內涵,為她生命的成長而喜悅
當事人中心療法創始人羅吉斯主張《無條件的愛》愛一個人應該是要讓他作自己(自主權對女人很重要)應是愛一個人的本質,而非職業、美貌..外在條件。如實接納對方,也如實接納自己
生活滿意度 (快樂)不足以解釋我們的作為,生活圓滿度 (幸福)才是幸福感指標。正向心理學的主題是學會幸福。WHF 的目標是幫助有心學習者生命圓滿富足。透過學習「投資心理學」打造並穩固5大基石:正向情緒 (快樂愉悅)、全心投入 (忘我的福樂)、信任的人際關係、追求意義感、有價值的成就。(請參考拙著《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計畫)
人都會變老的,假如你不喜歡自己的年齡,這種負面情緒會滲透到生活裡的其他層面,
並侵蝕你的自尊 (聽好了!你就是你,你就是現在的年齡。接受事實才能好好過日子。
如果你哀自己的青春,就無法體會當下;無法產生隨著經驗而來的信心,
以及伴隨著年齡的智慧),生命的秘密在於享受時光的流逝...
當搞過學運的五年級生,不再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時,又如何苛求崩世代?在激烈競爭中忙於生存的崩世代,沒有心思去摸索自己的一生還有什麼可能性,只希望有公司錄用自己並享有安穩生活。很少看到滿心鬥志去追求遠大夢想的人,但常見到準備高普考及拿著一疊沒什麼實際用處的證照而煩惱的人~許世穎 YouTube 台灣大崩壞》健保漲價 & 油電雙漲の社會學分析
......................................
最近看到數據(《搶救35歲》)台北市女性的初婚年紀為三十二歲 (男性三十六歲)
觀察身旁那些工作穩定的師專同學們,普遍比一般人早婚 (如:世穎的夜大同學們)
台灣排名前40名富豪中有15位全年繳稅不到1%,其中甚至有 8 位免繳稅 (以上相加接近六成)相反的,繳過稅的受薪者都知道起碼 6%(5 % )起跳!因此許世穎 Dewey 才會成為左派
社會學家紀登斯:政府官僚、資方貪婪,解決世代危機只能靠「非營利社群」。本社群即為「非營利性質」學費總收入遠低於房租即為明證(新光三越站前店地王地段~房租可上網查)
社會系出身的筆者,向來尊敬像本站讀者一樣,對社會有貢獻的勞工(不論勞心或勞力)
請觀賞:許世穎 YouTube《台灣大崩壞》健保漲價 & 油電雙漲 の 社會學分析~請按此
感謝眾多先進錯愛,將弟加為臉書朋友。但因個性激動、觀點偏頗...常令不少人側目,
故請誤加者退出 (因弟都鼓勵人離職、並跟大型組織、金融界及資方對抗)
.......................................................
社會工作系出身的許世穎 Dewey 加入《搶救35歲》、反對《崩世代》受剝削」的行列!
後 40 歲的選擇》40 歲以後的人生是否有更好選擇,奠基在之前的「魔之十五年」
搞不懂為何清新健康又專業而且識字的新鮮人,只能苦領 2 萬 2 千的薪水?
為什麼有人侵吞消費者的金錢,還不用坐牢?( 許世穎 Dewey 補充:例如「金融機構」或房仲建商」養的大隻的貪婪「肥貓」) 。為什麼有人欠債不還,卻過的比我們更爽?
可怕的是,正是常見的經濟學謬論造就以上不公不義詭異情境,肆虐我們的經濟生活!
全球知名社會學者紀登斯說:想在就業市場上有機會,你「一輩子都必須持續學習的動作」
史蒂芬˙柯維則建議在平日多從事「重要的事」(如:有系統地學習);而非老在應付「緊急的事」(如:加班)「忙碌,只是偷懶的另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摘自提摩西˙費理斯 Timothy Ferriss《一週工作 4 小時,晉身新富族》)
許世穎 Dewey 認為《崩世代》「脫貧致富的具體策略」便是→自我定位、個人品牌...
這是筆者在介紹《搶救35歲:經濟不可能「有感」復甦,該怎麼過才有好日子?》
要先提出的觀點,因為現在的社會是:(本文部分內容摘自該書及《髒錢》)
.10年沒有加薪;考15 張證照還是只能拿到新人薪資。
.新鮮人進不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工作多年的人,愈轉職薪資可能愈低。
.雙薪家庭才能生活;看樣子40歲才能結婚成家。
.工作機會都是時薪、派遣、兼差之類的,很少正職出缺。
.房貸要揹到70歲,多數人永遠不敢生第二胎。
..........................................................
以上是日本NHK電視台跟三菱總合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全國性調查結果,發表之後震驚了全日本,掀起日本媒體與出版界至今不衰退的「○○歲要如何」話題風潮。你認為臺灣年輕人面臨的情況會比日本好嗎?(政府統計方式是,社會每五年算一個世代。而目前35歲左右的青年,總人數占最多,高於各年齡層。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臺、日的狀況非常雷同)
畢業很久了沒找到工作、工作很久了沒存下積蓄、積蓄很久了頭款還不夠購屋、購屋和生小孩好難兼顧、成年男女首次結婚的年紀逼近35歲……我們要如何脫困?這不止是35歲世代的問題,因為20年後國家的未來,便是由35歲的世代所負擔。如果35歲的人們無法安心工作,不想(或不能)在職場出頭、不敢規畫未來,如何能成為日後景氣與繁榮的支柱?
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本書採訪上萬人,歸納出25種狀況,
也就是個人必須有的25種覺悟(或者準備),包括:
.換跑道通常得花很長時間準備,否則就意味著從零開始領低薪;
.找個能安定下來的工作,是最危險的想法!不斷進修才可能存活;
.你不能常常換工作,但卻得時時注意能不能找到新工作。
.愛你所作的工作,而非做你所愛的工作,比較快有出頭天……
...........................................
巴菲特:「這一生可以做的最佳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引自《雪球》第 58 章)
許世穎 Dewey 也認為: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正是這一生最佳的「高槓桿投資策略」
而且穩賺不賠!從心理面或財富面兩方向投資自己。相信有智慧的讀者都能明白。事實上,沒有什麼保證獲利的投資,如果有的話,那絕對是一個騙局。但如果將投資定義放大來看,有一個保證獲利的投資,那就是投資你自己、終身學習與持續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群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多半在魔之15年( 25 ~ 40 )歲的社會菁英。每週至少出席一次( 90 % 兩次以上)因為有智慧的同學都瞭解:本課程是個人化的「實踐社群」,也是一個持續學習的優質「部落」,更是致力於累積「智慧資本」的「學習型組織」。
而且每一位「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同學,皆為嚴格篩選的兼具智慧與品德之菁英,並都抱持著正向積極的快樂學習心。期待能透過科學理性取向的「個人化課程」,藉由有系統地學習「正向心理學」,幫助每一位持續參與的知識人: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邁向全方位的成功人生(不論:事業、財富、智慧資本、自我管理、幸福快樂…) 成為「智富幸福人」
..........................................................................
※ 後 40 歲的選擇:魔之15年:
個人以為 40 歲以後的人生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奠基在之前的「魔之十五年」
也就是 25-40 歲的這個階段關鍵在於,是否能持續地累積他人對自己信任的深度;
以及更為重要的是,能有分辨「他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智慧(商智《信任的深度》已絕版)
縱然,大前研一在《後五十歲的選擇》所說的「魔之十五年」,
指的是 35-50 歲間,這十五年是人生的菁華期;又書中力陳:
成功人士都是在二十世代 ( 20-29 歲 ) 離開組織創業,成功地擺脫「上班族基因」。
(筆者第一次離開公職正是 29 歲,但直到 33 歲第二次才順利離職。
這都是學習的作用,參見:拙著書評《你拿什麼定義自己》韓第)
但,本人認為在競爭激烈的 2014 年的台灣,所謂的魔之十五年已提早:是指 40 歲以前的 15 年,亦即 25 至 40 歲之間。這 15 年間你的時間、心力與努力...放在哪裡,便決定了
「後 40 歲的選擇」。亦即 40 歲以後的人生是否有選擇,決定於「魔之十五年」
而在「魔之十五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筆者認為是學習。因為學習可擴大「認知的接觸面」
學習可幫助一個人培養判斷事情的智慧,學習更可以產生「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後設認知是一種高層次思考,是「認知之認知;思考之思考」。
簡言之,此種能力可以幫助您判斷那些知識需要學習、哪些不用花心力與時間。
問題的大小》有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直接去處理他們。
假如你夠大,問題自然變得小 (甚至不見了!),
假如你太小,小問題也會變成你心中的大問題
(這更凸顯了學習的重要性!)
............................................
蘇珊˙佛萊德曼(Susan Fried)的《達人創業,稱霸小市場》以及
李察˙柯克(Richard Koch)的《吉星法則》李察˙柯克係「 80 / 20 法則」作者
談的都是:市場區隔、差異化、自我定位...
在此建議您:將上述行銷策略應用於您自己的職涯發展管理上,
這也是行銷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之結合。舉例來說,本人便將「心理學」與「投資」
結合為『投資心理學』。當然,這也要與個人背景、專長相結合。
如筆者係畢業於台北市立師專(五年制)心理輔導組;大學念的是主要是用來提升個人經濟力(濟貧;致富)的社會工作系;研究所攻讀的是主修心理學應用的碩士。因此發展出以專業「閱讀治療師」的角度,來從事「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平日並帶領持續多年的閱讀社群…
閱讀治療師教師群「非金融從業人員」的背景,迥異於坊間 99.99 % 的財經講師、
這些講師們及其所屬公司,因為與「金融機構」有利益來往,甚或本身就是金融從業人士…
因而與投資人在本質上有著基本的「利益衝突」感謝有智慧的本站讀者之明辨與熱烈支持!
.......................................
以上為世穎個人自我定位之思維歷程,供您參考。筆者認為《崩世代》「脫貧致富的具體策略」便是→自我定位、個人品牌,應用於個人致富的具體策略→便是多從事所謂的「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指出有錢人都重視兩件事 ~
1.學習:當然要是有意義的,否則比不學還糟糕。
2.一致性:如每週持續上課。
自我定位是一條邁向致富必經之路!就從可以幫助您了解自己的「投資心理學」開始吧!
張茗茨:職務關係常常可以見到正在出售房屋照片,以往都是看看內勤人員對於屋房格局的製圖是否有錯誤?那天心血來潮好認真地看起每一戶是否有書櫃,結果比率真的是好低呀。唯一一戶是開價3000多萬的案件,有著一整面的書櫃,裡頭是真的有放書藉。唯一有志一同的是~戶戶都有電視,有的甚至不只一台呢!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調查發現:有錢人會用較多比例的錢,買較多書籍及書櫃;而窮人則是盡其所能買最大螢幕的電視
PS:瞭解自己才能瞭解別人《第七感》作者強調我們能對他人內心狀態有多清楚的認知,
取決於我們有多瞭解自己的狀態。腦島會將我們的內在共鳴狀態上傳到中央前額葉皮質,
讓我們在此描繪出自己的內在世界地圖,所以我們其實是藉由感受自己的感覺,
來感覺別人的感覺。因此比較瞭解自己的人才會比較有同理心(參見拙著《第七感》書評
.................................................................
《小王子》你在玫瑰花上所花的時間,使玫瑰變的更重要(時間比金錢更能看出一個人重視什麼)誠如《最後的演講》「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學習的道理也是如此!
閱讀學習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就以自身實例作說明。弟在 2002 年有幸拜讀了《大象與跳蚤-預見組織與個人的未來 》後,便毅然決然離開任職已十幾年的公立學校教職,放棄退休金與穩定工作,加入跳蚤 Flea 行列(又稱鷹業家)參見拙著書評《你拿什麼定義自己》韓第
最後,容五年級「學運出身」的本人向您介紹:發起於美國、蔓延於全世界的「反金融業」運動~「佔領華爾街」:這是一個無人帶領的非暴力反抗運動,參與者來自多種膚色、性別與政治立場,並效法中東阿拉伯之春,用臉書與推特揪人,應是紐約近年來最大規模示威。其訴求是反對美國政府紓困華爾街、建商財團貪婪、兩黨政爭、高失業率及房屋遭法拍斷頭,強調: 「99 % 的人將不再忍受 1 % 富人的貪婪與貪污」。參見拙著:
1.《我的一生都在抗爭》年少時從事學運,和威權體制抗爭。後來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
2.《髒錢》金融肥貓賺的「佣金」不論你賺或賠「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卻是~穩賺不賠
3.《獵殺巨人》10 個策略「反金融業社群」的啟示:
本文作者為已超過 40 歲的五年級生(更別說是 35 歲)但與本站讀者同屬 99 % 的非金融從業人員~ 均非從事「以抽佣為主」行業,如:保險房仲、理專投顧、傳直銷(致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