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簡均羽《i-Talent*學習計畫和大專生涯發展協會》楊智為大老闆vs.簡小妹の官司問題篇
有問題的產業和公司,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人很多!」「看起來很熱鬧、場面很大!」,無論是要拍全體的照片(如:i-Talent*學習計畫和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的活動會場都是拍人很多的照片),或是廣告上站出一排號稱是菁英的保險公司(如:蔡依林和一群保險業務員在奔跑,不過,蔡依林根本不是保險業務員)…而「人很多!」「看起來很熱鬧、場面很大!」運用人的心理『從眾』
.........................................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從眾─也就是跟著眾人的腳步走,和大家做一樣的事─是非常有利的生存策略。在原始部落中,如果有一群人從背後超越你向前奔去,此時最好想都別想,跟著跑就對了!在現代生活中讓你引以為傲的「深思熟慮」,此時反而成為你「致命」的缺點,當你還沒分析出他們為什們奔跑的同時,你就已經喪命在野獸的利爪之下了。
而生活的經驗法則也告訴我們,這麼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一定有他的理由,這麼一大群人,一定掌握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資訊,所以跟著做總沒錯。例如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正午,有兩間比鄰而立的牛肉麵店,是你享受美味午餐的唯二選擇。其中一間客人絡繹不絕,但仍有座位,另外一間除了穿著圍裙的老闆娘,拿著蒼蠅拍在趕蒼蠅之外,一個客人都沒有。相信你知道應該選擇哪一間。由此可之,人之所以會有從眾的傾向,主要是因為下列兩個原因:
.................................................
一、資訊不足:
要做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策,個人所擁有的私人資訊和知識常常是不足的。雖然每個人所掌握的資訊都不完全,不過將各種私人資訊集合起來,便成為最完善的資訊。所以在一定條件之下,群眾的決定通常比個人來得好。
心理學所謂「社會證明」(social proof)原則便是說明此種心理傾向:通常在我們拿不定主意,情況又曖昧不明時,我們最可能認定他人所採取的是正確的行動。而且愈多人採取同一個行動,就愈證明這個行動正確。「如果那麼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那不可能有錯!」
運用在行銷話術上,像i-Talent*學習計畫和大專生涯發展協會舉辦卓越生命體驗營的學員見證。i-Talent*學習計畫在宣傳完會「圍人」,把同學聚集在講桌前面,就是為了讓同學覺得人很多,即使你覺得根本是詐騙,你也會往前看看那個宣傳人員在搞什麼鬼。宣傳用的照片一定都是挑選人很多,
再加上話術當中,特別強調i-Talent*學習計畫連台大、政大、師大的同學都在上,而且連你們學校的企管系,一個班就有25個人報名,你再不參加就沒有名額了,運用的就是「社會證明」。同學會心想,連台大、政大、師大的同學都有參加,那麼這個課程應該不錯(即使你沒有上過)
卓越生命體驗營的學員見證影片,如果你有仔細看,一定都會把同學的學校科系列出來,尤其是台大的學生。見證影片是讓沒有上過課的同學,知道已經上過課人的心得。但這種見證影片絕對是萬中選一,而且專門製作用來推銷,在介紹課程之後讓同學直接觀看。內容一定要挑講的非常好,很感人,聽了讓你很心動。學員見證影片內容有:
「我上完課後改變很大,我以前對爸媽都是冷漠相待,我決定要好好孝順父母,每天跟他們說『我愛你』。」「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上完課我終於找到我的目標,我要考上高普考。」「我雖然是台大的學生,但是我很沒自信,我上完課重新找回我的自信,我要勵志向上~」…看了之後,若你是很理性分析的情況下,你一定會覺得這些人都怪怪的,不是激動吶喊、聲嘶力竭,不然就是大家哭成一團,說不定上完課後,反而情況越糟。
.............................................
二、同儕壓力:
由於演化上的優勢,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天生喜歡隸屬於群體、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樣做會讓我們有安全感。所以不論你認不認同群體的決策與行動,身在群體中都會感到一股「不能和大家不一樣」的「社會壓力」。
在志工的環境就是如此,大多數的志工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我要跟大家都一樣,這樣就很容易被操控,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因為志工都是大學生,年輕、活力充沛且耐操,再加上對未來生涯發展有熱情、衝勁與動力,所以大多志工都全力以赴盡心幫忙,而公司老闆和助教便利用大學生的時間與勞力,幫他達成許多艱難的專案,而且完全不用付出任何的薪資(金錢),比廉價勞工還不如!
再加上大學生大多都沒有社會經驗,較會遵從「權威」,所以,大多都是會聽從老闆和助教的建議與指使或命令,較不敢反抗;另外再加上同儕彼此之間的力量,一起完成事情而產生的強烈情感,這種情感就被老闆掌控、利用或是剝削!而最主要的影響與受傷最大的是是大學生之後認為社會現況、公司企業都是如此,更加仇視社會不滿的現狀,自己未來的職涯也愈來愈悲慘,其實傷害最大的還是這些天真無邪的大學生。
...........................................
這就像是《華倫班尼斯回憶錄:我走過的領導路》提及「思想控制訓練」,這個課程有相當多強制成分,也就是洗腦的過程。裡面有一個活動是:必須等到這個小組的成員,每個人都真切體會到訓練的要旨、確實明白來龍去脈為止,才算完成任務,否則不能休息睡覺。卓越生命體驗營,從HP1-HP4星期六到星期日凌晨的活動,平均會進行到兩點,甚至我有參加到凌晨四點才能睡的情形,完全就是一模一樣,未達任務不能睡覺
領導學大師華倫班尼斯提到,這樣的課程有意無意培養了大量的信徒跟模仿者,卻沒有陶冶出可以自行發展出領導技能的弟子。就如同很多人都想像楊智為一樣「成功」(若他真的算成功的話),但是,上完課只多了許多崇拜楊智為的信徒跟模仿者,我看不到因為上完課真正達到成功的人,不然,上楊智為最多課的陳淑芬、黃燕玲應該都已經成功了,他們兩個至少上過30次以上的HP課程,他們成功了嗎?那他們兩個怎麼每天還是過著「非人」的生活,黃燕玲生日祝福許多提到「燕玲助教,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代表黃燕玲過得並不好,無論在工作職涯、人際關係到身體健康,也就是代表課程完全無效
....................................
最後,我再用華倫班尼斯的『反話』,來說明思想控制訓練的『成效』。「思想控制訓練講師不是他說的算,也不是什麼都是要聽他的,思想控制訓練不是宗教儀式,沒有控制大家,留許多空間讓你自己做決定,最希望每一個人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以上都是反話~)然而,由思想控制訓練出來的人,多半是複製品。提醒大家,我們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來完成別人的夢想,看完華倫班尼斯的這段經歷,某程度來說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勤智企管顧問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思想控制訓練中心吧!(以上摘自簡均羽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