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104學年教育部受託公立高中教師甄選《搶救高中職教甄國文》版主徐教授同意弟分享

感謝(搶救教甄國文特訓粉絲團)版主徐教授同意弟分享:· 教育部受託教師甄選5月7日初試,史上缺額最多的一次,ABC區共46名,大家加油!104學年教育部受託辦理度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甄選國文科試題解析(解答出自105《搶救高中職教甄國文》)請注意:本試題共兩部分,選擇題20題及綜合題8大題,共計100分;選擇題請用2B軟心鉛筆在答案卡劃記,綜合題請用藍色或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答案卷上作答。本科不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 40 分) 一、單選題(每題 2 分,共 34 分)
1.下列各組詞語的字音異同關係,與「『饘』粥餬口/國勢迍『邅』/『亶』然真誠」組合相同者為? (A)怙惡不「悛」/龍子「狻」猊/「逡」巡遁逃 (B)補「苴」罅漏/趑「趄」不前/「沮」洳之場 (C)嘉南大「埤」/「鼙」鼓雷鳴/撫弦登「陴」 (D)諮「諏」善道/深入荒「陬」/「鯫」生小人。 〈104教育部〉
答案: ( B )
解析:題幹:ㄓㄢ/ㄓㄢ/ㄉㄢˇ(A) ㄑㄩㄢ/ㄙㄨㄢ/ㄑㄩㄣ(B) ㄐㄩ/ㄐㄩ/ㄐㄩˋ(C) ㄆ一ˊ/ㄆ一ˊ/ㄆ一ˊ(D) ㄗㄡ/ㄗㄡ/ㄗㄡ
2.下列選項各有三個詞語,其「 」中的字詞,意思兩同一異的是: (A)之死「靡」它/轍亂旗「靡」╱入則「靡」至 (B)「厲」兵秣馬╱深「厲」淺揭╱夕惕若「厲」 (C)「比」權量力╱「比」而不周╱「比」肩繼踵 (D)時不我「與」╱民胞物「與」╱色授魂「與」。〈104教育部〉
答案: ( A )
解析:(A) 兩同一異。無/倒╱無(B)皆異。磨之使利。通「礪」,動詞╱和衣涉水╱疾病、災禍(C) 皆異。比較╱音ㄅㄧˋ,偏私、阿附╱音ㄅㄧˋ,並列(D) 皆異。等待╱同類╱給予。
3.古今詞語常因時代變遷而產生意義上的轉變,下列各組文句,其「 」中的詞語,意義並未轉變的是: (A)孟子: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問題既已發生,就該勇敢面對,一味地「自怨自艾」總是無濟於事 (B)史記: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陳陳相因」的陋習,只有大刀闊斧地改革才能扭轉風氣 (C)文賦: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莫泊桑靠著一枝生花妙筆,「窮形盡相」,寫盡了人生百態〈(D)隋書:(王充)善敷奏,明習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自幼熟讀各類文體,立志成為暢銷作家,靈感一來,不免「舞弄文墨」一番〈104教育部〉
答案: ( C )
解析:(A) 悔恨自己過去的錯誤而加以改正缺失。/指自我悔恨、責備。 (B原指京都倉庫的糧食逐年增加,致陳糧上再堆陳糧。/後比喻因襲舊例,而無革新進步。(C) 形容事物描寫得極為細緻生動。/形容事物描寫得極為細緻生動。〈(D) 指玩弄法條作弊,敗壞法紀。/比喻賣弄筆墨文辭。
4.下列各項文句皆有運用成語,則用詞妥貼,且全無錯字的是: (A)歐元的貶值勢如破竹,使已遭受金融危機重重打擊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B)如果一遇到強權就自反而縮,那麼正義、公理將永遠無法伸張 (C)社會上趨炎附勢的事時有所聞,而仗義敢言的人已不多見 (D)初次粉墨登場,難免因目無全牛而導致意外狀況頻頻發生。〈104教育部〉
答案: ( C )
解析:(A)勢如破竹:比喻作戰節節勝利或工作順利進行,毫無阻礙。屬於褒義,不能用在貨幣貶值,遭受金融危機的事(B)自反而縮:縮,正直,合乎義理。自我反省,要是理直的話(C)趨炎附勢:炎,指有權勢的人。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D)目無全牛:庖丁初次宰牛時,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後技術純熟,宰牛時,已不注意牛的外形。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5.甲:撚亮一盞燈/ 夜就黑潮似的迅速逸去/就飢渴的忙碌起來了/品幾口唐詩的□□/親數方宋詞的寒玉/或者,舀幾杓/晚明小品的清泉/洗耳,清目 /就怕油盡燈枯/就怕,晚潮/再來的時候 (向明〈生活六帖〉) 乙:那夜,你用刀片刮去自己的皮膚/只為自己的肉身/能從失去□□的時刻/留住我為你捏塑的形象(蘇紹連〈紋身葫蘆〉) 丙:但擇居山陵便□□於野原空曠/棲止海濱,則失落溪澗的洗滌/天與地之間,如是廣闊而狹仄/我飄我飛我蕩,僅為尋求固定/適合自己,去紮根繁殖的土地(向陽〈種籽十行〉) 以上甲、乙、丙三段詩句,其□□處,依序應填入哪一組詞語? (A)佳釀/韶華/植根 (B)珍饈/青澀/植根 (C)珍饈/韶華/緣慳 (D)佳釀/青澀/緣慳。〈104教育部〉
答案: ( D )
解析:甲:「品幾口」指品賞幾口酒,只有(A) (D)「佳釀」適合,因此去除(B) (C)的「珍饈」。乙:「□□的時刻」。可見「□□」一定是形容詞,只有(D)「青澀」合文意。丙:「棲止海濱,則失落溪澗的洗滌」意謂生命中的得與失。慳:音ㄑㄧㄢ,欠缺。緣慳:沒有機會見面。「但擇居山陵便緣慳於野原空曠」一句表現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意。兩句詩句表達取捨是必須的,不能事事兼顧。所以選「緣慳」才符合。
( D ) 6.元好問寫了三十首論詩絕句,對歷代詩家或褒或貶,從中顯露了他對詩歌藝術的審美品味。例如:「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又如:「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關於以上兩首論詩絕句的判讀,正確的選項是:(A)讚賞韓愈、謝朓;貶抑孟郊、陳元龍(B)讚賞蘇軾、謝靈運;貶抑孟浩然、陳師道(C)讚賞韓愈、謝惠連;貶抑孟浩然、陳師道(D)讚賞韓愈、謝靈運;貶抑孟郊、陳師道。〈104教育部〉
答案:
解析:第一首詩是評論孟郊的詩,元好問認爲他根本不能與韓愈的詩相提並論。孟郊,字東野。孟郊作詩苦吟,以窮愁爲詩,至死不休,處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侷限於窮苦之吟,講求煉字鑄句,把詩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爲詩的囚徒一般。潮陽,今廣東潮州,韓愈諫迎佛古事被貶的地方。元龍,陳登,許汜曾經見陳登,陳登非常怠慢,不僅不理,還自己上大床休息,讓客人臥在下床。後遂用「元龍高臥、元龍百尺樓」等形容高處、尊處,高下懸殊;韓愈氣勢雄渾的作品如江山萬古長存,與孟郊比,一個如在百尺高樓,一個如在地下。
第二首詩評論詩人謝靈運、陳師道。本詩前兩句讚美謝靈運的詩歌風格。「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他登池上樓的名句,元好問用「池塘春草」四字,生動地再現謝靈運詩所創造出來的境界是詩家的春天,他的五言詩,千秋萬代永存新意。陳正字,即陳師道,曾任秘書省正字,故稱「陳正字」,後兩句是批評陳師道不描寫現實,只是閉門覓句。閉門苦吟太可憐了,這不僅不能彌補詩的貧乏,還白白浪費精力。前兩句稱頌謝靈運的詩自然、清新,是為了反襯陳師道的詩雕琢、陳腐。
7.下列詩句均涉及對唐玄宗的褒貶,何者觀點與其他三者不同?(A)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B)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C)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D)不信曲江信祿山,漁陽鼙鼓震秦關。禍端自是君王啟,傾國何須怨玉環。〈104教育部〉
答案: (A)
解析:(A) 出自唐代詩人鄭畋的作品馬嵬坡。此詩以「馬嵬事變」作為背景。詩的前兩句寫玄宗「回馬長安」時,楊妃死已多時,意謂「重返」長安是以楊妃的死換來的。然而彼此恩愛難忘彷彿日月之長新。後兩句以南朝陳後主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景陽宮的井中,終為隋兵所擄的事,對比唐玄宗馬嵬坡賜楊貴妃自縊的舉動「聖明」許多。詩對玄宗有體諒。語譯:玄宗鑾駕回帝京,楊妃早已死在馬嵬坡,玄宗與楊妃之間的恩愛難忘卻,彷彿日月之長新。馬嵬賜死雖非情願終屬聰明的做法,不然,帶著愛妃逃入景陽宮井又是什麼人? (B) 出自李商隱的馬嵬其一。這首詩極度挖苦唐玄宗沉迷女色、荒廢朝政以至兵禍驟降、寵妃難保。李商隱認為,如果君主能早點醒悟女色「傾國」,便能避免「玉輦過馬嵬」的悲劇結局,詩人給於無情的嘲諷批判。語譯:安祿山的兵馬聲勢浩大地來了,皇帝被迫賜死楊貴妃,並將她匆匆埋葬,沒多久就化成塵埃了。如果說唐玄宗真認為楊貴妃具有傾覆邦國能力,又何至於乘著鑲玉的車輿逃往馬嵬坡呢? (C) 出自李商隱的馬嵬其二。全詩對楊貴妃寄與無限同情,對玄宗之誤國失愛寄以無限諷喻。「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語譯:這一天,隨行的禁軍一齊駐馬不前迫使唐玄宗賜死楊貴妃;而遙想當年七夕訂盟時,唐玄宗和楊貴妃自以為能永遠在一起,還嘲笑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次相會。為什麼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卻不及盧家的莫愁女了。 (D) 出自清代詩人趙長齡馬嵬。詩人一反「紅顏禍水」之說,是非對錯,說得很清楚明白。指責唐玄宗荒廢朝政以至兵禍驟降,實自招之。語譯:不相信長安的大臣只相信安祿山,漁陽安祿山的戰鼓震動了國家。禍端本來就是君王開啟的,國家覆亡何須抱怨楊貴妃﹖
8.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臣見鷦鷯巢於葦苕,著之髮毛,
甲、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者
乙、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
丙、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燻也
丁、建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
戊、何也?其所託者使然也
何則?所託者然也。(劉向說苑善說)
(A)甲乙戊丙丁(B)丁甲丙乙戊(C)丁甲戊乙丙(D)戊丁乙甲丙〈104教育部〉
答案: (C)
解析:前半可從高中課文荀子勸學篇聯想:「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繫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後半可從高中課文韓非子外儲說社鼠聯想:「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岑,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語譯:我看見鷦鷯在蘆葦花上築巢,用毛髮編繫得很堅固,那些建築房子的女工尚且做不到,可以說完好而牢固了。可是大風吹來,蘆花折斷鳥卵摔破小鳥摔死,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它所依託的地方使它這樣啊!而且狐狸是人們所攻殺的,老鼠是人們所捕殺的。可我並沒有看見穀神廟裡的狐狸被攻殺,土地廟裡的老鼠被熏殺。為什麼呢?這是所依託的地方使它這樣啊!
9.以下文句組合皆依轉化修辭中的「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來排列,請問哪個選項排序是正確的?(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老成凋謝,莫可諮詢(B)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他的額頭是水成岩還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你的嘆息,應該被快樂絞殺,而對著明天歌唱(C)那面孔逐漸舊損,積垢,開裂,起皺,鬆大有如旅行時戴過的手套/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D)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時光隧道裡,我擺渡著憂愁/把愛剪碎了隨風吹向大海。〈104教育部〉
答案: (B)
解析:(A)「銜」遠山,「吞」長江→人性化/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人性化/老成「凋謝」→物性化(B)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人性化/「額頭是水成岩還是火成岩」、「多厚的苔蘚」→物性化/你的「嘆息,應該被快樂「絞殺」→形象化(C)「面孔逐漸舊損」、「開裂」、「手套」→物性化/「沐浴清化」→形象化/「生硬的現實」→物性化 (D) (D)應屬「借喻」。「一頭的蓬草」可還原成「一頭(像)蓬草(一般亂)的(頭髮)」;「滿腮的苔蘚」可還原成「滿腮(像)苔蘚(一般亂)的(鬍子)」。將「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當作「轉化修辭」之「擬物」,皆是受到黃慶萱修辭學舊作的錯誤影響所致。在黃氏修辭學修訂版中,已將此一錯誤訂正。/「時光隧道」→物性化,「擺渡」著憂愁→形象化/把愛「剪碎」了→形象化。
10.李同學對於古文篇章的文意詮釋發表如下,請身為任課老師的您幫他判斷正確的敘述有幾項?(甲)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在勸後主賞罰必須公正,執法應該要有一致的準則(乙)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批評唐代士人不願讓子弟跟從老師學習文章斷句,以致有惑而不能解決(丙)歐陽脩〈醉翁亭記〉:「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描寫滁人宴飮之樂,並抒發自己與民同樂的心胸(丁)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描寫春日西湖煙霧瀰漫、虛無縹緲的迷人景致(戊)顧炎武〈廉恥〉:「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以松柏與雞鳴為喻,說明亂世之中仍有不改節操的君子(己)歸有光〈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以樹自況,表示自己受妻子照顧有成(庚)左光斗〈左忠毅公軼事〉:「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可見左光斗看待生死的態度是「未知生,焉知死」(辛)范仲淹〈岳陽樓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其中「二者」所指為「進亦憂,退亦憂」的態度。(A)三(B)四(C)五(D)六項。 〈104教育部〉
答案: (A )
解析:正確的敘述:(甲) (丙) (戊);錯誤的敘述:(乙) 批評唐代士人只跟從老師學習文章斷句小的地方,卻遺漏傳道解惑大的地方 ( (丁) 描寫春日西湖綠草成煙,紅花似霧,彌漫二十多里的迷人景致。非煙霧瀰漫、虛無縹緲(己) 表達對妻子的思念 (庚) 史可法探獄,左公責以大義,凸顯左公的堅忍的忠毅精神 (辛) 「二者」所指為因晴而喜、因雨而悲的一般遷客騷人。
11.古文論「氣」可謂意蘊豐富而多元。下列有關「氣」的文句,請選出敘述錯誤的選項: 甲、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乙、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丙、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丁、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A)甲、丙句意旨相近,皆指浩蕩偉大的道德之氣,可以經由道德的培養而蘊蓄於心(B)乙句之「氣」,所指為作家才氣,亦即與生俱來的天賦稟性,發乎於筆端,形成特有的辭氣 (C)丁句之「氣」,則指作家經由存養、擴充和歷練的儲積,凝聚形成的「氣度和胸襟」 (D)乙句中的「氣」,是自然天成,無法改變;而甲、丁句中的「氣」,則能透過後天努力以成。 〈104教育部〉
答案: ( A )
解析:甲、指浩蕩偉大的道德之氣,則能透過後天努力以成。語譯: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孟子公孫丑上)乙、指個人的才情、氣質,指為作家才氣,亦即與生俱來的天賦稟性,發乎於筆端,形成特有的辭氣,是自然天成,無法改變。語譯:文章以個人的才情、氣質最為重要,而個人才氣,則有輕快俊爽、凝重沉鬱等不同的風格,不是勉強就可以獲得的。……即使是父兄,也無法將它傳授給自己的子弟。(曹丕典論論文)丙、指天地大氣。悠遠遼闊地和天地大氣同在,看不到它的邊際。廣大浩瀚地和造物主宰同遊天地間,而不知道它的盡頭。(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丁、指作家經由存養、擴充和歷練的儲積,凝聚形成的「氣度和胸襟」,則能透過後天努力以成。語譯:我認為文章是由作家胸襟氣度形塑而成,僅靠學習文字技巧是不能寫好文章的,但胸襟氣度卻可藉由培養而達致。(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1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韓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喬為司空。有一縣後二日,段喬執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願委之先生。」封人子高曰:「諾。」乃見段喬,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賞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無有罪戮者,未嘗有也。」封人子高出,段喬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縛也而出之。(呂氏春秋開春論) 依文中所示,封人子高的作為與下列最接近的選項是: (A)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 (B)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C)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於人之心 (D)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 〈104教育部〉
答案: ( C )
解析:本段敘述封人子高善於說服別人。題幹語譯:韓國要建造一座新的城牆,限期十五天完成。段喬任司空的官主管這件事,有一個縣拖延了兩天,段喬逮捕了那個縣的縣吏並囚禁起來。被囚的縣吏的兒子跑去乞求封人子高說:『只有先生您才能把我父親從死罪中拯救出來,希望拜託先生。』封人子高說:『好 。』於是去拜見段喬,自己登上城牆。封人子高向左右瞭望說:『好美呀,這座城!這是您的一件大功了,您一定能得到厚賞。從古到今,也這麼大功勞,卻不被處死的,這種人還沒有過。』封人子高離開後,段喬就派人夜裡被囚禁的官員的繩索,釋放了他。(A) 語譯:委婉勸導的話,聽了能不高興嗎?但能尋思細想它的道理才算可貴。(論語·子罕)(B)語譯:多聽別人的意見,保留疑問,謹慎談論其他的話,就會減少過錯。(論語·為政) (C) 語譯:說得讓對方中意,言語如有神助,觀點意見珍貴,道理明白,說話恰到好處,才能進入對方的心。(說苑.善說)(D) 語譯:有官職的人,不稱其職就離開;有進言責任的人,進言而無作用就離開。(韓愈爭臣論)
13.王同學參加「中國文學史研究」小論文比賽,選擇了「元明清時代的小說戲曲發展」作為 報告主題。他收集了很多資料,卻糊塗地將各項重要訊息與其代表人物搞混了,請身為指導老師的您幫他找出錯誤的人物配對: (A)明末清初時期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 的文學家是蒲松齡,他在四十歲那年寫成《聊齋誌異》初稿,以後長期增補修訂,直到暮年才完稿成書(B)吳敬梓堪稱「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諷刺文學巨匠」,《儒林外史》為其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晚清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都曾從此書中吸取了大量營養(C)曹雪芹的詩寫得相當出色,風格很類似晚唐詩人李賀。他的朋友敦誠曾稱讚其詩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D)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為吳承恩的《西遊記》下了這樣的評價:「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所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104教育部〉
答案: ( D )
解析:(C) 昌谷指的是李昌谷,即李賀。曹雪芹的朋友敦誠認為曹雪芹「詩筆有奇氣」,可以「直追李賀」,打破詩歌的俗套與束縛。曹雪芹和李賀有著共同的審美追求,詩詞不蹈襲前人,都追求新奇,不落言筌。(D)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為聊齋志異下的評價。
14.以下對臺灣現代詩文作家的介紹,說明錯誤的選項是: (A)余光中:因生於重陽節,故自稱「茱萸的孩子」,又自稱藝術的「多妻主義者」;除詩文外,還兼及評論、翻譯和編輯,有「璀璨的五彩筆」之譽 (B)鍾理和:客籍作家。曾罹患肺炎住院,於病榻前仍不放棄寫作,最後咯血致死,其一生可說是「鐵和血淚鑄成的」,故又稱「鐵血詩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 (C)紀弦:宗法法國波特萊爾,在新詩創作上倡導「橫的移植」,強調知性,追求詩的純粹性質;數本詩集皆以「檳榔樹」命名,又稱「詩壇長青樹」 (D) 楊逵:是臺灣的良心。其小說〈送報伕〉是臺灣作家首次進軍日本中央文壇之作;小說〈壓不扁的玫瑰〉發揚日治時期臺灣人不屈不撓的民族魂,為臺灣文學編入官方教育之作。 〈104教育部〉
答案: ( B )
解析:(B) 吳濁流其一生可說是「鐵和血淚鑄成的」,故又稱「鐵血詩人」。
15. 詩文中常以「風雨、生物、景物」來暗指四季。請選出下列季節組合全部配對正確者:
(A)春:穀風/螻蟈鳴/六出飛花 (B)夏:凱風/蟬鳴/夜涼如水 (C)秋:刑風/促織/風急天高 (D)冬:悲風/寒蛩/冬蟲甦醒。〈104教育部〉
答案: ( C )
解析:(A)穀風:東風。春季/螻蟈鳴:螻蟈,蛙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夏季/六出飛花: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冬季(B)凱風:南風。夏季/蟬鳴:夏季/夜涼如水:秋季 (D)悲風:秋季/寒蛩:秋季/冬蟲甦醒:春季(仲春)。
16.閱讀下列甲、乙、丙詩,回答問題:
(甲)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時得見漢朝使,為妾儔書斬畫師。(崔國輔〈王昭君〉)
(乙)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塚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丙)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
關於三段以「昭君和番」為背景的詩歌,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詩均提到了漢明妃出塞和親的關鍵原因 (B)三詩作者皆譴責毛延壽,對王昭君寄予同情 (C)三詩皆以「月」為思鄉象徵,抒發昭君之憾 (D)「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以陳皇后阿嬌與王嬙對比,表達不遇之情。 〈104教育部〉
答案: ( A )
解析: 語譯:(甲)每一回遙望月亮,就增添一回心中的悲涼。只看見月亮圓月缺的改變,卻不見人事的改變。何時我才能見到漢朝的使者?替我傳遞書信,要求朝廷斬了畫師毛延壽。 (乙) 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一旦踏上玉門關的道路,從此天涯海角相隔,一去不復歸了。漢朝的月亮還能從東海升起,昭君西嫁匈奴,從此再也沒有歸鄉的日子。燕支山長年寒冷雪花片片,昭君憔悴埋沒胡沙之中。她在生時沒有黃金賄賂畫師,死後獨留青塚讓後人感傷悲嘆。(丙)王昭君當初要離開漢宮出嫁匈奴的時候,眼淚流濕了美麗的臉龐,鬢髮低垂;徘徊顧視自己的身影,面容慘淡而毫無光彩,儘管如此,仍然使得君王一見傾心,情感無法控制。元帝回宮後,反過來責怪那些畫工,說昭君這樣的美人,一生能看到幾個?其實,這樣的絕代佳人其美妙意態是畫不出的,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歸鄉,可憐她心中仍念念不忘漢朝,始終穿著漢朝宮女的服飾;真想託鴻雁帶個口信,問問家鄉的情況,只是年年見鴻雁從南方飛來,卻不見家書。親人從遠方傳來消息:你安心待在匈奴的宮廷,不必惦念我們;你沒看見當年陳皇后失寵,被幽禁在長門宮,雖與漢武帝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人生要是遇到了失意的時候,是不分地點的。 (B)丙詩認為「當時枉殺毛延壽」。(C)甲、乙兩詩皆以「月」為思鄉象徵,抒發昭君之憾(D)「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以昔喻今,勸慰昭君。
17.余秋雨的散文,遣詞造句精確傳神,下列□□中填入哪一組語詞,最能表現出余氏的此種風格?
(甲)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嚮往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 □□,脆亮的吆喝填滿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這裡,文采華章才從朝報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圓。(〈柳侯祠〉)
(乙)這裡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著喧囂的生命。(〈都江堰〉)
(丙)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和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蘇東坡突圍〉)
(A)踐踏/傳送/躍進 (B)滅絕/訴說/超越 (C)搗碎/踴躍/蒸餾 (D)輾平/呢喃/沉澱。 〈104教育部〉
答案: ( C )
解析:判斷關鍵:「形象化」的修辭,遣詞造句精確傳神。
二、複選題(每題 2 分,全對才給分,共6 分)
18.鄉愁,是最高貴的煎熬,登高望遠,常令異鄉人心生惆悵。下列四詩,何者並非登高懷鄉之作? (A)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B)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C)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04教育部〉
答案: (ACD)
解析:(A) 這是詩人寒秋之時遊山後所寫的秋景詩。寫秋景的詩歷來詩人都會觸景傷情,悲秋滴淚。可是,此詩卻在寒秋中找到充滿生機,豔於春花的美麗秋色。語譯:遠處寒秋中,高山山間石子小路蜿蜒的伸向山頂,順著曲折的小路上山來,在那白雲升騰飄浮的高山上有幾戶人家。停車留戀不前進,是因為愛賞夕陽映照下的楓林,經霜染紅的楓葉,比二月春花還要鮮豔。(杜牧山行)
(B) 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採取層層遞進的寫法,表現出詩人思念家鄉的強烈感和迫切感。語譯:人家說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我能看見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卻看不見我的家。已經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層層的暮雲遮掩。(李覯鄉思)(C) 這首閨怨寫家中婦女對出外征戰的丈夫的思念,情真意切,愁思綿邈。語譯:去年離別正是北雁南飛的秋天季節,今夜裁縫燈下流螢明滅,飄忽不定的初夏季節。遠征的丈夫近來音信斷絕沒有消息,棉衣做好了不知該寄向哪兒?(張紘閨怨)(D) 這是詩人李商隱隻身在四川,遇著夜雨,孤單地思念起自己的妻子,借著巴山秋雨,抒發自己思念親人的心情。語譯:你問我什麼時候回來,但我還沒有確定的歸期。今晚巴山這一帶正下著雨,池塘裡漲滿了秋水。什麼時候我才能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剪燭談心呢?到那時,我們就可以重談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了。(李商隱夜雨寄北)
19.為了力求文字的簡潔流暢,古文在行文時常有主語省略的情況。下列文句均有所省略,其「 」中的動詞,上下分屬不同主詞的選項是: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B)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 (C)秦有餘力而「制」其敵,「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D)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104教育部〉
答案: (AD)
解析: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諸侯)「奉」之彌繁,(暴秦)「侵」之愈急。(蘇洵六國論)(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也越急。)
(B)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秦)「招」八州而(秦)「朝」同列。(賈誼過秦論) (秦國憑著小小的領土,獲得了天子的大權,取得八州之地,使原來與秦地位相等的六國入朝稱臣。)
(C)秦有餘力而(秦)「制」其敵,(秦)「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賈誼過秦論)(秦國有了更強的力量來制服陷於困境的六國,追擊敗逃的敵軍,橫屍遍野,多達百萬,血流成河,簡直可以浮起盾牌。)
(D)夫迷途(你)「知」反,往哲是(往哲)「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丘遲與陳伯之書)
(迷失路途而知道回返,是前賢所稱許的;迷途不遠而能回頭,是古代典籍所嘉許的。)
20.為了避免字詞的重複,而使用同義的詞語來替換,達到用詞靈活的效果,這種修辭法稱為「抽換詞面」(錯綜的一種)。例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其中,「席卷」即「包舉」、「囊括」之意;「天下」也抽換成「宇內」、「四海」,用詞便相當靈活。下列選項運用這種修辭的是: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B)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C)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D)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將何適而非快? 〈104教育部〉
答案: (BD)
解析:(A)互文。父(母)兮生我,(父)母兮鞠我。(詩經蓼莪) (B)「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賈誼過秦論)→「率」、「將」皆「率領」之意;「卒」、「眾」皆「兵卒」之意。(C) 「雲」集:名詞作副詞,轉品 (D)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將何「適」而非快?(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往」、「適」皆「往」之意。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60 分)
一、填寫國字 (每題 1 分,共5分) (難字字音字形請參考105《搶救高中職教甄國文》516~520頁)
1. 懲前「ㄅ一ˋ」後:
答案: 毖
2. 率爾操「ㄍㄨ」:
答案: 觚
3. 藉寇兵而「ㄐㄧ」盜糧:
答案: 齎
4.「ㄕㄚˋ」血為盟 :
答案:歃
5.「ㄗㄥˋ」塵釜魚 :
答案:甑
二、填寫字音(每題 1 分,共5分)
1. 「泮」宮:
答案:ㄆㄢˋ
2. 跋胡「疐」尾 :
答案:ㄓˋ
3. 「薙」髮 :
答案:ㄊㄧˋ
4. 七廟「隳」:
答案:ㄏㄨㄟ
5. 「躉」售:
答案:ㄉㄨㄣˇ
三、是非題(每題 1 分,共5分) (詩歌歌詠人請參考《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八章閱讀及欣賞作品的能力)
(甲)下列詩歌皆有所詠的中心人物,判讀正確的請打○,判讀錯誤的請打×:
1.虛無宣室問,卑溼楚江遷。道大功臣忌,心孤鵬鳥憐 → 屈原 〈104教育部〉
答案: X
解析:賈誼。出自袁枚長沙調賈誼祠。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結果,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因被老臣如周勃和灌嬰忌妒,賈誼受讒被謫為長沙王太傅。
2.不握兵權只坐籌,苦辭萬戶乞討留。縱令不早尋仙去,天子終無賜醢謀→ 張良 〈104教育部〉
答案: O
解析:劉邦定天下,欲封張良三萬戶。張良堅決推辭高祖封齊地的厚賞,因始見高祖時在留的緣故,張良要求封留,高祖乃封張良為留侯。語譯:未掌控實質兵權安坐於軍營之中,提出謀略策劃軍機。他不居功,堅決推辭高祖封齊地三萬戶的厚賞,只願受封於留縣。即使他不藉著尋仙之名而辭官退隱,高祖也沒有真正要犒賞功臣的心意。
(乙)下列作品與作者的配對,完全正確的請打○,有錯的請打×:
3.《文藝心理學》/朱光潛; 《人間詞話》/王國維; 《孽子》/白先勇 〈104教育部〉
答案: (O)
4.《明夷待訪錄》/黃宗羲; 《元豐類稿》/曾鞏; 《劍南詩稿》/陸游 〈104教育部〉
答案: (O)
5.《驚心散文詩》/蘇紹連; 《碎琉璃》/王鼎鈞; 《邊城》/沈從文〈104教育部〉
答案: (O)
四、填充題(每格 1 分,共10分)
(一)《詩經‧衛風‧碩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1. ),齒如(2. ), (3.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二)曹丕〈典論論文〉:「(4. ),(5. ),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三)荀子〈勸學〉:「昔者(6. ),而流魚出聽;(7. ),而六馬仰秣。」
(四)杜光庭〈虬髯客傳〉:「(8. ),願託喬木」
(五)白馬湖四友: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9. )。
\(六)創世紀鐵三角:洛夫、瘂弦、(10. )。
答案: 1.蝤蠐 2.瓠犀 3.螓首蛾眉 4.西伯幽而演易 5.周旦顯而制禮6.瓠巴鼓瑟 7.伯牙鼓琴 8.絲蘿非獨生 9.豐子愷 10.張默
五、配合題(每題 1 分,共5分) 〈104教育部〉
以下文學批評皆有所指,請由選項中選出適當的配對。
【選項: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謝靈運 E陶潛 F庾信 G鮑照 H陳子昂 I李白 J杜甫 K韓愈 L李商隱 M歐陽脩 N蘇軾 O黃庭堅 P辛棄疾 Q周邦彥 R姜夔S吳文英 T周密 】
1.會萃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蒐獵奇書,穿穴異聞,間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隻字半句不輕出。(劉克莊語)
答案: O
解析:此段是劉克莊江西宗派小序對黃庭堅詩作的評述,從中便可以理解黃詩的特質,以及他能成為一個宗派的重要原因。黃庭堅作詩著重鍛煉,著重句律;句律就是篇章字句的組織與變化,他不但講究句律,並且講究運用經史以至奇書異聞,來增富他的詩。所以能師承前人之辭加以點化,賦予新的意蘊,來推陳出新,而自成一家;所謂「作詩雖隻字半句不輕出」,正說明他作詩的認真和嚴肅,很像孟郊、賈島們的苦吟,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有這種態度。
2.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顔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元稹語)
答案: J
解析:杜甫的詩歌兼備多種風格的,元稹題杜甫墓誌銘對杜甫的評述。杜甫可以稱得上是往遠處說他承接了國風、離騷的體制,往近處說他包涵了沈佺期、宋之問的韻律;古樸上傳襲於蘇味道、李嶠,氣勢上超過了曹植、劉希夷;蓋過了顏延之、謝靈運的孤絕高遠,又有徐陵、庾信的流彩明麗,他具有古往今來所有體勢的優點,又兼有自己作為一個文人應該具有的特長。
3.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鍾嶸語)
答案: C
解析:曹植的詩,總的說來是「體被文質」,風骨、詞采二者兼備。是鍾嶸詩品對曹植詩的評述,骨氣即氣骨,也就是風骨。「骨氣奇高」,是讚美曹植詩富有爽朗剛健的風貌。「詞采華茂」,是讚美曹植詩語言華美豐富。「情兼雅怨」是論思想內容,指出曹植詩具有「小雅怨誹而不亂」的特色,曹植後期的不少詩作,傾吐牢愁,的確多近似小雅的怨誹之詞,雜詩、南國篇、美女篇都是其例。而且「體被文質」文質兼備,文采與明朗剛健的風骨相結合。
4.集六朝之大成,導四傑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為四六宗匠。(四庫提要)
答案: F
解析:庾信是南北朝駢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四庫提要評庾信駢文能「集六朝之大成,而導初唐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四傑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為以四、六對偶為主的駢文宗匠,可見對他評價之高。
5.寫景之作,……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
語)
答案: R
解析:清·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姜夔寫景隔一層:「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説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眼中,姜白石之作雖「工」,但卻「隔」了一層。「隔」與「不隔」,用王國維自己的理念來解釋也就是「境界」,王國維「境界論」中之「無我之境」便是「不隔」,而「有我之境」便是「隔」了。
六、解釋名詞(每題 2 分,共10分)
1.紅杏尚書:
答案:紅杏尚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詞人宋祁的雅稱。因其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稱「紅杏尚書」。〈104教育部〉
2.豆腐乾體:
答案:聞一多努力於探求詩歌的理論和藝術,認為新詩要有「音樂美」,即要求詩的音節;要有「繪畫美」,即要求詩的詞藻;要有「建築美」,即要求詩的章句。由於他採用漢字創造出一種有特殊格律的新詩,因此,被視為「方塊詩」或「豆腐乾體」。〈104教育部〉
3.海上釣鼇客:
答案:傳說唐李白的自稱。據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鼇客李白。宰相問他:以何物為鉤絲?何物為餌?李白回答: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當時宰相驚悚。〈104教育部〉
4.春秋筆法:
答案:孔子作春秋,以誅滅亂臣賊子,撥亂反正,寓褒貶之微旨。於春秋中行天子之權,使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加於斧鉞。主要特點在於通過曲筆或隱晦的方式,表達孔子對時代政治及社會問題的微言大義。〈104教育部〉
5.化性起偽:
答案:指變化先天的本性,興起後天的人為,凡善皆由人為來。荀子認為人性本惡,生而好利、疾惡、縱欲,若順其自然發展必生爭奪而歸於暴,必須要後天文明的薰陶、教化,於是產生了禮儀、法度等來化性,對人進行塑造,使社會歸於治。〈104教育部〉
七、簡答題(每題 2 分,共4分)
請閱讀以下兩首作品,並回答問題:
甲、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劫義公,在高堂下,交錢百萬兩走馬。兩走馬,亦誠難,顧見追吏心中惻。心中惻,血出漉,歸告我家賣黃犢。
乙、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尊。搊煞銀筝字不真,揉癢天生鈍。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
1.請問甲、乙分別是何種文學體裁?(2分)〈104教育部〉
2.在寫作甲乙兩種文體時,其押韻(與近體詩相比)各有何寬鬆之處?(須分開比較,2分) 〈104教育部〉
答:
1.甲、漢樂府民歌。乙、元曲。
2. 近體詩:有固定平仄格式。凡偶數句須押韻。首句以押韻為正格,不押韻為變格。一韻到底,不能換韻,避免重複的韻腳。漢樂府可以換韻,平仄不嚴。元曲的散曲、北曲不可換韻。曲韻只有平、上、去,而無入聲。至於入聲分別歸於平、上、去三聲之中。平、上、去三聲可以通押。南曲可換韻,有平、上、去、入四聲。
解析:判定關鍵:甲、漢樂府民歌,屬寫實精神內容,反映民間疾苦。平陵東詩中義公遭官吏脅迫,要求家人賣牛以交付贖金,詩中作者省略了賣田賣地,以賣小牛犢高度概括了義公傾家蕩產的悲慘結局。乙、曲比詞要口語化,可以加襯字,「搊煞」、「索把」就有襯字的味道,像「揉癢天生鈍」、「索把拳頭搵」就比較口語化,情感表達比較直接。〈語譯:甲、平陵東,陵上種上松柏桐,不知何人劫走我義公。劫義公,綁在公堂下,逼他交出一百萬另加兩匹善跑的馬。兩匹馬,實在難,看見逼索財物的官吏心悲痛。心悲痛,心血都要滲出來了,為了湊足贖金,回家告訴家人賣掉那頭小牛犢。乙、十隻手指禿如乾枯老筍,著寬大衣袖,捧起光彩奪目的酒杯。雙手光禿,很努力的彈銀筝,彈得氣死了,彈奏的音調聽不清楚,就像身上發癢想揉擦無法搔至癢處,總覺天生遲鈍。即使有相思的淚痕,卻無法輕拭淚痕,須用拳頭來擦拭。〈關漢卿 醉扶歸〉
八、申論題(共16分)
(一)何謂「詩無達詁」?請以詩經作品為例,簡要論述之。(6分) 〈104教育部〉
答案:漢代董仲舒說「詩無達詁」,「達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訓詁或解釋。「詩無達詁」意思是指詩經沒有通達的或一成不變的解釋,因時因人而有歧異。因為詩經從成書起,注解就眾說紛紜。另外,鑒賞者的心理、情感狀態的不同,對同一首詩,常常因鑒賞者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釋。所以,「詩無達詁」在後世又被引申爲審美鑒賞中的差異性。例如:蒹葭篇敘述的內容,歷來說法不一:有人以為是愛情詩,抒寫渴望會見所愛之人卻無法接近的思慕之情;有人則詮解為訪賢之詩,敘寫對隱居賢士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與懷思。由於中國古詩中的「伊人」、「佳人」、「美人」,既可指異性的情人、同性的朋友,亦可指賢人、明君,故二說皆可通。
(二)閱讀框線內文字後,回答問題:(10分) 〈104教育部〉
1.首段文字表現出來的人物樣貌和心情如何?請舉例說明。(2分)
2.「望西山,始指異之」的「異」字和柳宗元發現西山有何關聯?(2分)
3.作者想用西山來象徵什麼?請結合柳宗元的生平際遇分析說明。(4分)
4.柳宗元在西山得到何種體悟而有「遊於是乎始」的說法?(2分)
答案必須標明1.、2.、3.、4.,分列書寫。合計文長約350字。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答案:
1.第一段寫柳宗元說出自己初貶永州時恐懼不安的心情,自我定調為罪人,「恆惴慄」概括前此五年之遊的憂懼抑鬱心態,與同伴四處遊覽山水,看似常遊歷山水無遠不到,實則耽溺於憂懼心情,假借遊賞以逃避現實,近似於失魂落魄、漫無目的的遊蕩。
2.作者自言看遍了永州山水的「異態」,卻從未發現西山的與眾不同,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引出西山,某天坐於法華寺西亭,遙望並看見西山之「異」,至此引發讀者對西山的想像,於是才一路披荊斬棘,終於攀登山頂。
3. 以「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最能顯現柳宗元不願與時人同流合汙的性情,句中是對西山的評價,也具自況之意,暗示自己不趨附流俗的人格。西山「特立不群」的形象,便當下和自己的人格產生了聯想。在不知不覺之中把自己看作是西山,覺得自己在「精神」上也是「特立不群」的,高出於常人之上,於是西山就是自己人格的化身。西山彷彿投射自己的人格性情,讓他從貶謫的消沉中重新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這種象徵性的記實與寄興的巧妙結合,大大豐富了文章的思想內涵。
4.也正由於這種精神上的提升,讓柳宗元能夠由「頹然就醉」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物我兩忘境界。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讓柳宗元擺脫貶謫之後「恆惴慄」的不安情緒,進而得到心靈上的自我超脫,表現他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寄託,心靈獲得了慰藉,人生也彷彿撥雲見日。這就是為什麼作者要強調昔日「未始知西山」,而今日見西山後「遊於是乎始」的原因。
*(這一題的問題與答案,試教抽中(始得西山宴遊記)時,可以拿來做亮點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