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長壽:3 種能力決定未來成敗,我們教育都沒教這些(摘自天下文化)過去這六、七年歲月,我正式離開職場、投入公益。原本只希望靠著自己探索和學習,運用以前在觀光與文化產業的經驗,協助弱勢偏鄕打造一個可預見的未來,沒想到,我卻從一開始單純的產業輔導,逐步走向台灣(尤其是偏鄉)的核心問題──教育。更沒想到,原來是教育門外漢的我,居然將餘生全部投注在教育改革上。
抱著油煎火燎的心情,2011年我出版了《教育應該不一様》,分享自己在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但是書出來了,問題並未解決。因為隨著時間挪移,這幾年來,全世界的教育也同時面臨了革命性的改變。包括科技的快速進步、線上學習的廣泛開放等,幾乎顛覆了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傳統教學理念,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台灣教育問題的急迫性。可是回到教育現場第一線,看到的,依然是無奈的教育夥伴。他們不僅無法改變環境,甚至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抱守成規。
還有一個最新的領悟則是,科技與線上學習或許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速度,卻無法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生活紀律及與人相處、合作的能力。這些議題相形之下更重要,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最終關鍵,但是老師不會教、學校也不會考。無獨有偶的,最近,《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美國杜克大學及賓州大學為期二十多年的追蹤研究,印證了我的觀察:幼兒時期能否具備「與同儕合作的能力」、「體諒對方感受的能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決定他們成年後的成敗。然而,即使以《紐約時報》的影響力,也只能反應問題,無法從根本改變教育
抱著油煎火燎的心情,2011年我出版了《教育應該不一様》,分享自己在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但是書出來了,問題並未解決。因為隨著時間挪移,這幾年來,全世界的教育也同時面臨了革命性的改變。包括科技的快速進步、線上學習的廣泛開放等,幾乎顛覆了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傳統教學理念,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台灣教育問題的急迫性。可是回到教育現場第一線,看到的,依然是無奈的教育夥伴。他們不僅無法改變環境,甚至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抱守成規。
還有一個最新的領悟則是,科技與線上學習或許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速度,卻無法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生活紀律及與人相處、合作的能力。這些議題相形之下更重要,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最終關鍵,但是老師不會教、學校也不會考。無獨有偶的,最近,《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美國杜克大學及賓州大學為期二十多年的追蹤研究,印證了我的觀察:幼兒時期能否具備「與同儕合作的能力」、「體諒對方感受的能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決定他們成年後的成敗。然而,即使以《紐約時報》的影響力,也只能反應問題,無法從根本改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