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8

愉悅的祕密》正向心理學

追求愉悅,是人類的本能。
甜食、咖啡、酒精飲料、令人愉悅的性,都是許多人無法抗拒的愉悅來源。

究竟是什麼驅動我們去追尋這些愉悅來源,並且一再追逐更多享樂,甚至還越來越不滿足,
掉入無法自拔的深淵,成為甜食、酒精、咖啡因、尼古丁的「成癮者」?
其實這場慾望戰爭的主戰場,焦點並非在於人類的感官,不是舌頭味蕾也不是性器官,
而是人類大腦的「內側前腦束愉悅迴路」(medial forebrain pleasure circuit)。

*內側前腦束愉悅迴路

嗜吃高熱量食物、瘋狂跳舞、留連網咖玩線上遊戲、失心瘋購物、追求性高潮、學等等,
這些都會引發內側前腦束愉悅迴路(medial forebrain pleasure circuit),
人類的愉悅感就是發生在這一小撮神經元上。

此天生的愉悅迴路也會透過人為的促發因子而激發,如古柯鹼、尼古丁、海洛因、酒精等。
作者認為人類多數超凡的經驗──不論是違法的不道德行為,或是社會認可的各種儀式與作為,
如運動、冥想、祈禱甚至是捐款──也都和愉悅迴路有關。

*記憶、愉悅與成癮

而追求這些愉悅也附帶來不可避免的黑暗面──成癮。成癮與內側前腦束愉悅迴路神經元的電氣、形態、生化功能及突觸連結的長期改變有關。強大的證據顯示,成癮的許多可怕特質背後蘊藏著這些改變,包括耐受性(需要愈來愈大的劑量才能得到快感)、渴求、戒斷與舊癮復發。

值得省思的是,這些持續性的改變幾乎與腦部其他部位用以儲存記憶的迴路因經驗及
學習所引發的改變是一樣。由此看來,記憶、愉悅與成癮是密切相關的。
.........................................................................................

本書揭露了人類大腦中生物學上,愉悅與成癮,善與惡,禍福相依的宿命,而作者筆鋒幽默,從生活面帶入科學主題,讀來精采有味,並且在文化與道德層面上,提出了有待更進一步思考的立體觀點。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愉悅的祕密》許世穎 Dewey 認為心理學家丹尼爾‧列托的「快樂 3 層次」在「正向心理學」領域相當重要,在追求愉悅時不可忘記,在此與讀者分享如下:

1.基本層次:是能讓我們開心的短暫情緒,包括:魚水之歡、日落之美、運動興奮...等生理反應

2.中間層次:是一種心境,也就是所謂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些心境包括對情緒的判斷。

3.最高層次:「Eudaimonia」是高層次的概念,是衡量心理生活品質、個人潛能的蓬勃發展、生命熱情或自我實現。換言之,只有能將個人潛能開發出來的自我實現,才能達到所謂「真實的快樂」(Eudaimonia 希臘文,許世穎 Dewey 的偶像查爾斯.韓第譯為「蓬勃煥發」,意指將自己拿手的事情做好,充分發揮自己...韓第著有《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本站書評〈請按此〉)
............................................................................................

「正向心理學」之父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認為最高層次的愉悅是「忘我」,為一種「心流」狀態,也可描述為:浮流、神馳、靈思泉湧、全心投入、專一、專注...參見其著作《創造力》。以下具體地指出「四種進入忘我境界的方法 」(摘自《少做一點不會死》)

完全沈浸在工作或學習等活動中,這種現象稱為「忘我」。忘我在近期受到相當矚目,
不論是心理學界或產業界皆是如此,因為人們發現忘我狀態可以提升人的產能及幸福感。
基本上,所謂的「忘我」,就是一種忘情於手上事物,而周遭一切彷彿消失無蹤的狀態,
甚至會喪失時間感。我們都曾偶然經歷過這種狀態,此處重點在於,如何自主地進入忘我。

進入忘我的方法如下:

1. 選擇懷有高度熱忱的任務:如果對這件工作根本興致缺缺,你無法進入忘我狀態。

2. 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不要太嚴峻:
如果工作太過困難,要忘情於其中也會相對地困難,但如果工作太簡單,你只會感到無聊罷了

3. 排除干擾:雜緒越少越好,你要盡可能地全神貫注於這項任務上。
請擺脫電話、新信提醒、即時通訊、辦公桌或電腦桌面雜物等的干擾。

4. 沈浸於該任務之中:一旦開始工作,就全心工作,忘卻這件工作以外的所有事情,
讓它和你以外的世界逐漸消失。要對工作感到興奮,享受其中的樂趣。注意:
你可能會因此忘了時間而耽誤到下一個行程,所以,不安排過多預定行程的道理就在於此。

 「正向心理學課程 WFH 站前地王班」的教學目標,就是希望同學們在上課中產生「心流」
(這當然不能被手機打斷,故課程進行中不可使用手機),
在生動幽默的學習氛圍中達到「忘我」境界。長久下來便可以成為一個智富快樂人。
.........................................................................

本書作者大衛林登博士,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教授。多年來深入研究大腦中有關記憶貯存的細胞基質以及相關領域,也致力於科學知識的普及,譯者張美惠譯有《EQ》、《破壞性情緒管理》《超級關係》(書評請參考拙著《超級關係》《超強人脈術》兩書心得)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迂迴的力量》(應用於投資領域請參考拙著《迂迴的力量》投資心理學)
在此也推薦相關好書《快樂幸福心理學》(可參考本站曾發表之《快樂幸福心理學》6 策略)


本文作者為「正向心理學」取向「閱讀治療師」。幫助投資人在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學習的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