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教育隱喻 11 種:隱喻與明喻不同

做真正符合你本質的事,比什麼活動都參與還來得重要多了!因為,做你真正渴望做的事,更能事半功倍!(除非你是政治人物,否則不需要到處沾醬油。~不論對事,或者是對人)
※ 教師甄試 2020 命題焦點《教育的 11 種隱喻 Educational Metaphor》獨家剖析:1.隱喻與明喻不同,明喻通常不包含假借意義的名詞,一個明喻時常作一種精巧的比較,比較情境與討論的情境相似,但比較的兩方都明白地陳述,而不是用一個做另一個來象徵。
2.名詞解釋:教育隱喻是指以具體的自然界之事實,隱約地比喻或類推兩個教育概念間的相似性,但非兩者的同一性。一般來說只是「假定」、「推測」兩個教育概念間存在著某種相類似關係,在未獲證實時,或許並無任何認知意義,但在證實後,便有其認知內容,可以從字面來加以解釋。教育的本質意義,很難界定清楚,所以常藉隱喻來說明教育的涵義,常用的如下:
1.接生:意謂教育就如產婆為產婦接生一樣,是由內而外的引出、發展,而不是由外而內的注入灌輸。教育即啟發學生心智的歷程。此種隱喻假設人類具有先天觀念和原則,無法作客觀學理的核證或否證,只能當作一種教育信念。此種隱喻源自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
2.塑造:即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或人格的塑造,其過程有如塑造泥土或陶土。為經驗主義與行為主義的看法,隱喻肯定教育的功能,可塑造兒童或青年之品德或身心。
3.雕刻:意謂教育就如雕刻家雕琢一塊石頭或美玉,教師是心靈的雕刻者或人格的雕刻師,教師應注意學生身心、能力之特質與差異,因材施教。
4.生長: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強調「教育即生長」,屬此種隱喻。將教育比作生物之發展生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受教者當作生命的學習主體,注意到學習者主動求知的興趣、需要及活潑的身心生長與發展,有任其生長之意。
.........
1.教育即雕刻-[理想主義]-蘇格拉底-學生因材施教外而內
2.教育即接生-[觀念主義]-蘇格拉底-學生天生有內而外
3.教育即洞穴-[理性、經驗主義]-柏拉圖-洞外理性、洞內經驗
4.教育即塑造-[經驗、行為主義]-可隨心教育學生,漠視先天後天
5.教育即生長-
[實驗主義]-杜 威-尊其生長...學校及社會
[自然主義]-盧 梭-任其生長..以兒童為中心
[生活預備說]-斯賓賽-助其生長..以成人為中心
6.教育即鑄劍-[精粹主義]-教師是權威,違反學生意願
7.教育即撞鐘-重視學生的自發性
8.教育即囤積-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被認為無所不知,而學生一無所知
9.教育即灌輸-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10.教育即有機-個人童話周遭文化,更新且連續歷程
11.教育即陌生人-透過自我意識提升自我
※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1.國立教育研究院。2.陳照雄教授(世穎碩士論文口試委員,民國 84 學年)
......
教甄考生:真的試教真的很緊張,所以要不斷練習是嗎?
去年新北複試真的教的很差!自己要請別人看且指導嗎?
許世穎 最好不斷練習,但也要找真的懂的人,否則反被誤導!
教甄考生:校長主任可以嗎?
許世穎:原則上可。只要通過初試,通常校長主任們都不會拒絕。但話說回來,如果這樣就夠了,那就不會有人落榜了!(別忘了錄取率只有 4 % 不到)
......
受邀至台北某師範體系大學,演講後由主持人(師專學弟)代同學們提問。
教授問:教甄錄取率逐年下降,請問三度進出公立正式教職的您,給「一般教甄考生」什麼建議
許世穎:不要當「一般教甄考生」!錄取率這麼低的情況下,跟大家做一樣事的結果就是「落榜」,即便這樣從眾比較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