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9

活在當下

之所以有這麼多「拼命三郎」,原因是我們的文化強調競爭觀念。

如果我們擁有優異的成績,就會得到爸媽的禮物;如果我們達到一定的工作目標,就會得到年終獎金。於是我們學會將注意力放在下一個目標,而不是當下的體驗,一輩子都在追趕遙不可及的未來。我們不是因為享受旅遊的過程獲得犒賞,而是因為完成了這趟旅程。

社會只獎勵結果,不獎勵過程;只在乎終點,不在乎旅程。

一旦抵達了終點,完成了目標,便誤以為那種解脫感就是快樂的感覺。旅途中背負的行囊愈重,解脫的感受愈強烈也愈刺激。當我們錯把解脫當成了快樂,就是在強化「只要達到目標即可得到快樂」的幻覺。

解脫當然很重要,是一種愉快而真實的感受,但不應該將「解脫」與「快樂」混為一談。

以上摘自《更快樂》天下 2008 初版

許世穎 Dewey多年來常有感而發地與同學們分享:人生不是永無止盡的追逐…快樂不是一塊應許之地,只要達到何種條件,就可以開始快樂了…正向心理學家塔爾‧班夏哈博士在《更快樂》一書告訴我們:只要兼顧「意義」與「樂趣」、「目標」與「手段」當下就可以開始快樂了。

最後向「智富心理學」部落格讀者介紹一本筆者多年前看過、印象深刻的好書,那就是由美國作家芭芭拉‧安吉麗思所著《活在當下》(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作者教學時可輕易地活在當下,從而產生心理學家米哈里在《創造力》(時報出版)描述的「浮流經驗」(許世穎 Dewey說明:「浮流」一詞又譯「心流」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