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快樂 3 層次】REBT 理情行為11個非理性信念

時報 2019.8.新書《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心理學家丹尼爾‧列托的【快樂 3 層次】1.低層次:感官享樂、稍縱即逝。2.中層次:滿足感、心態轉換。3.高層次:發揮所長、蓬勃煥發、自我實現。
★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因為天擇的設定,放縱慾望去追求快樂,只會讓我們更不快樂,因為任何快樂都只能是短暫的。德國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用了許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來告訴我們一味追求幸福快樂的惡果,並要勸我們轉而要讓自己感到「滿足」(摘自《滿足》時報)
★ 歷屆熱門命題焦點【REBT 理情行為心理治療法11 個非理性信念】考古題:下列有關認知與行為治療的敘述,何者錯誤?(A)REBT 的基本假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問題或特定症狀的始作俑者。」 (B)CT 的基本假設:「重新組合對自己的陳述方式之同時,行為也會產生很大的改變(C)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之基本假設:「要改變行為,當事人必先改變其不當的自我陳述或內在對話。」(D) REBT 和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基本假設沒有不同,但在技術使用上Meichenbaum 較具挑戰且直接(答案 D ) 【 Ellis 理情行為治療法是在揭發及攻擊非理性思考,方向較直接且具面質性的,而Meichenbaum的治療法,則是協助當事人察覺自己的內心對話。 】
【REBT 理情行為心理治療法11 個非理性信念】獨家剖析: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困擾。艾里斯 Ellis 在臨床的觀察上找出一些患有情緒困擾(或適應不良的人)常持有的11 個非理性信念:
1.在自己生活環境中,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每一位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 person) 的愛和讚許。
2.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這樣子才是有價值的。
3.有些人是壞的、卑劣的、惡意的,為了他們的惡行,那些人應該受到嚴厲的責備與懲罰。
4.假如發生的事情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或自己所期待的,那是很糟糕可怕的。 
5.人的不快樂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一個人很少有(或根本沒有)能力控制憂傷和煩惱。
6.對於危險或可怕的事情,一個人應該非常掛心,而且應該隨時顧慮到它會發生的可能性。
7.逃避困難、挑戰與責任要比面對他們容易。
8.一個人應該依靠別人,而且需要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
9.一個人過去的歷史對他目前的行為是極重要的決定因素;因為某事過去曾影響一個人,它應該繼續會(甚至永遠)具有同樣影響效果。
10.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妥當、完善的解決途徑;如果無法找到此一完善的解決,那是遭透的事。
11.人可以從不活動和消極的自我享樂中,獲得最大的幸福。(摘自台灣醫療網)
........
教甄是給膽子大的人玩的,懦弱者沒機會。
為了達到成功上岸的目標不擇手段,
是因為你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教甄暗黑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