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7

吳麗娟(師大教心輔導系教授)學習諮商像找到回家的路.諮商員很難給個案自己沒有的東西

吳麗娟(師大教心輔導系教授)日前我在輔導學會的年會上演講「一個諮商員的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從Human"doing"到Human"being"」提到【學習諮商像找到回家的路】。在年會手冊中,原本應列出我演講內涵文稿之處,我只寫了「回家」兩個字,因為我深深覺得不管什麼諮商學派,都在幫助案主回家──回到他心靈上的家,學習和自己做最真實的接觸。歐文.亞隆在書中不但分享了他如何引領案主「回家」的清楚概念及具體做法,他自己也做了最好的示範,字裡行間在在顯示出他已「回家」了── 【能和自己有真實的接觸,能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能應用自己真實的感受與案主做真實的接觸。】此外,
.
我認為【諮商員本身很難給個案自己沒有的東西】若諮商員尚未「回家」,實在也難引領他人「回家」。在書中,亞隆也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說:「積極的治療師總是在自我認識和覺察上不斷進步和成長,一個人怎麼可能在指導別人檢視內心深處時,卻不同時檢視自己呢?也不可能要求病人重視人際關係,卻不檢視自己的關係模式……。」我深信,唯有「回了家」的治療師,才知如何引領他人「回家」。換言之,治療師不但要「有」(having) 專業知識,本身也「是」(being)專業知識,能內化所學,把所學實際應用出來,「做」到自己所「說」的,才能從知識到行動,才有效能、力量,才易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