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一個人的經濟《邁向目的之路》生命目的感

許世穎問:老兄,已離兩次婚的你,還會再婚嗎?
扶輪社友:我不會再結婚了!離婚現在變得越來越貴!

扶輪社寶眷有兩類(這是我入社 9 年觀察出來的眾多心得之一):
一類年紀較大,臉上的風霜,看得出來年輕時曾和胼手胝足打拼過;
另一類年輕許多,如果不是身上的行頭、名牌包,會以為是扶青團的

投資心理學書院/院長/許世穎推薦臉書專頁:邁向目的之路《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你拿什麼定義自己》《過得還不錯的一年》《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把生命用於你認為了不起的目的,這才是生命的真正樂趣。~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

要選擇做正確之事,必須先認知到「可以有所選擇」這個事實,同時鼓勵你根據這些可能的選擇,盡可能做出最好、最有益的行動。你擁有的選擇,遠多於你的認知,你有能力決定讓什麼事情影響你,什麼不影響你。

快樂一直在我們心裡,找到它,付諸行動,幸福就能隨處可得。
不論你要往哪裡去,那裡的天氣如何,你可以自己帶著陽光!
摘自《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

Ziway Wang《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這本書的書名騙超大 中文書名是一個人的經濟, 其實日文比較接近日本國富論, 還有人搞不清楚說是作者文不對題


夢想和目標的不同,與他討論我最近在看的書《邁向目的之路我們先討論台灣的書名有時常騙很大,像是與成功有約,書名直譯是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但是書名要有「成功」,在台灣才能賣得比較好。再來談到他們班上有許多學生上課在睡覺,是這本書有討論到的課題。最後討論,我跟他說「馬西亞(Marcia)青少年的認同發展與生涯發展的理論,他正在探索(未定型),再看看《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希望我可以教出「有目的感的學生」。
...............

創業 23 年的弟常勉勵大家「你就是自己的 CEO!」因為,自我經營是事業成功之關鍵。
不管一天從早上 9 點做到下午 5 點能賺多少錢,只要有工作的自主權、能手腦並用,
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令人滿意的工作。工作是否能讓人有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薪水多少,到頭來發現,並非最重要的。

有自主性、必須運用頭腦,而且努力就能得到回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這些都比金錢要來得可貴。具有這些特質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工作。存在人本心理學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才能開展有意義的人生,因為工作是實踐人生價值的途徑。成功的人都能牢牢把握住眼前的機會,接著便著手進行「刻意練習」(當然,他自己可能不知道這個心理學專有名詞)。
※ 參見:拙著《活出工作的意義》存在取向:意義治療法圖解

至於,為何要建立「個人品牌」呢?在此引用彼得˙杜拉克所說的「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當我們從 21 世紀回顧 20 世紀這一百年之中最偉大的發明,我們會發現並不是電腦,也不是網際網路,而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有自主的能力,可以做自己」杜拉克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管理,為自己負責。因此若一個人沒有遵循自己的意願,從事自覺有意義的工作,就枉費了杜拉克所說的人類 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1.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演化心理學》建立自己的社群- YouTube
2.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投資理財一定要自己學- YouTube
3.閱讀治療師許世穎演講:WHF投資心理學書院只收「創業家」 - YouTube

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
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
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

20 歲做個有為青年:想要一個人住的自由
30 歲樂當單身貴族:期待王子公主的出現
40 歲接受快樂敗犬:一個人自由自在沒牽絆

50 歲個像有婚寡婦:老公最好不在家
60 歲晉升資深主婦:拒當老公孩子的女傭
70 歲變成失伴老人:每天都是星期天

21世紀的 3 大趨勢正結合成一個巨大的經濟體,高齡化、少子化網路化連鎖效應地形成了產值驚人的「一個人經濟潮」,這股潮流正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無限的新商機(本文部分內容摘自《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許世穎 Dewey 並以心理學角度補充之)
..............................................................................

一個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好生意。現在,不論是:
上學的、上班的、已婚的、單身的、有伴的,沒伴的,
每個人、每天都會一個人坐公車、搭捷運、看電影、逛超商、吃晚餐、敗精品、上網路…,每個人都是「一個人的經濟」的使用者,也是貢獻者。所有人,不論是自願,還是非自願,都正在或預備過「一個人的生活」,誰掌握了這股商機,誰就能穩做時代贏家。

網路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少子高齡化撼動了中老世代的人生觀。
便利商店是一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夥伴,網路是社群意見和知識的主要來源。
在所得不增,市場縮小的成熟社會裡,消費者可以平日吃超商的便當,

假日住高檔的五星級飯店,一面追求精緻的享樂生活,一面精打細算地衡量物品的價值,
解悶、獨樂、省時、療癒、限量成為熱賣的關鍵詞,形成貴的要獨特,便宜的要超值的消費觀。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做好準備,迎接全新的「一個人的經濟」時代。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身在高齡少子、市場縮小的成熟社會,你必須比父母更努力、
更有膽識,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在經濟高度成長的年代,升官加薪年年有,
機會可遇也可求,但在成長減緩的成熟社會裡,裁員減薪是常態,機會得自己創造。
業績其實和景氣無關,每個時代都有英雄,重點是你能否認清所處社會,
知道現在的社會要什麼,找出新的成功模式,創造出無法複製、不受景氣左右的新商法。

在成長減緩的低薪時代裡,你不能只是坐以待斃地看著物價節節高漲、薪水原地不動,
讓生活負擔拖垮你的人生,必須將眼光放在有更多機會的新興國家,放大競爭基點,
找到你的下一個金礦。本書除了指出了企業或個人該如何迎戰及掌握
一個人經濟時代的新商機,也分析全球前景看好、蓄勢待發的新興市場機會。內容包括:

●少子高齡化時代如何影響你的未來?
●成熟社會的消費特色與經濟型態為何?
●如何讓有錢世代花錢,沒錢世代賺錢?

●年年加薪的工作機會在哪?
●如何與歐美、中國、韓國人才競爭工作機會?
●如何挖掘新興國家廣大的商機和金礦?
.......................................................................

作者大前研一名列十大管理大師(《金融時報》排名:「大師中的大師」~彼得˙杜拉克第一名、查爾斯˙韓第排第二:為歐洲唯一入列者,但韓第本人不大喜歡管理大師的稱號,參見其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大前研一乃是亞洲唯一入列者)許世穎 Dewey 認為在《一個人的經濟》背景下,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向來重視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此部分在心理學領域屬於「發展心理學」「職涯心理學」。彼得˙杜拉克曾說:

「當我們從 21 世紀回顧 20 世紀這一百年之中最偉大的發明,我們會發現並不是電腦,
也不是網際網路,而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有自主的能力,可以做自己
因此杜拉克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管理,為自己負責

若一個人沒有遵循自己的意願,從事自覺有意義的工作,就枉費了杜拉克所說的人類 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 12 封信》亦強調:雖然我是你們的父親,但是我不能替你思考或替你做決定。你需要設定自己的目標,想像自己的未來,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筆者常說:沒有時間管理這回事,我們能夠做的其實是生命管理。世穎提醒您:要作自己生命中的主人,而不是成為幫老闆實現夢想的棋子。你就是自己的 CEO!
................................................................

投資亦然,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 12 封信》中也提醒讀者:
「要在投資上成功,你需要學習心理學」。筆者解釋如下 ~ 投資成功需要同時瞭解:
自己的投資心理狀態、群眾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投資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並提醒您兩點

1. 切莫向「金融從業人員」學習理財!因為有「利益衝突」的問題,向他們學理財,
宛如「請鬼抓藥單!」不論課堂內、課堂外不可有推銷金融商品之行為或暗示,影響教學之進行。別忘了巴菲特提醒投資人:「永遠不要問理髮師是否該理髮了!」。因為拿人手短、
吃人嘴軟、有奶便是娘…除非離職,否則也有老婆小孩要養的金融從業人員不可能客觀中立

2.投資理財一定要自己學,許世穎 Dewey 常說什麼都可以聽專家的,只有投資理財例外!」身兼醫學博士與投資大師的威廉‧伯恩斯坦告誡讀者:「千萬不要聽投資業務人員的建議!」、「金融從業人員服務客戶的方式,跟鴛鴦大盜服務銀行的方式如出一轍!」
(以上兩句話都是摘自伯恩斯坦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絕非筆者個人主觀意見 )

至於許世穎 Dewey 推薦《一個人的經濟》強調的「網路化 × 少子化 × 高齡化帶來好商機。這個趨勢影響了你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賺錢模式」請參考拙著:CEO都在學的個人品牌術
..............................

比成功更重要的事─發現生命的召喚 ~只有 二○ % 的人(符合 80/20 法則)能發現生命的召喚!

繭居族?尼特族?啃老族?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出手?他們情願賴在家裡、躲在學校不畢業,就業動機不高,拒絕「長大」,甚至懷疑「這一生,所為何來?」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發現目前的年輕人大約可以分成四類:參見拙著《邁向目的之路》書評


本文作者為「投資心理學」研究者。研究內容的取材範圍則相當廣泛,涵蓋「 2002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尼曼展望理論。(參見投資心理學部落格:1.《再想一下》3 大決策步驟。2.《再想一下》卡尼曼的驚訝。3.卡尼曼本人著作《快思慢想》拙著書評)

80/20法則》個人篇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