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0

厭世哲學家【國文課的哲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停止你現在正在實踐的學思達

身兼國文教師身分的厭世哲學家【國文課的哲學教育】問起身兼國文教師身分的他,將如何透過國文課帶學生學習哲學的思考?他坦言「台灣的課程綱要裡,沒有『哲學』這個科目,令人傻眼」,又認為「在所有課程裡,也許只有國文課最適合負擔哲學的任務,但大部分的(傳統的)國文老師的思辨能力都很差。」那麼,台灣的哲學教育前景豈不黯淡?
但你也聽過教育現場早已改革多年,「翻轉教育」、「學思達」等創新教學教法獲得不少響應,今日的國文教學已與過去不同。厭世哲學家卻認為,根本的重點不在使用什麼方法,甚至改革的第一個對象不是面對學生,而是面對自己。他說:「如果我們認為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為一個真正成熟、脫離幼稚蒙昧狀態的人,那老師本身就必須先『清醒』。」
他說保持「開放」的心胸是老師的第一個原則,因為創新的教法固然有助於提昇教學成效,但若對於自己教法過分自信,卻可能產生另一個陷阱,最後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把自以為是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到可以進行高層次思辨的程度,或者應該說,學生需要被好好地引導,而不是直接丟一個問題給他們,要他們想破頭,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學生更討厭思考。」
厭世哲學家雖然沒有正面回答我的提問,卻對於改革的第一步提出建議:「停止你現在正在實踐的學思達!停止你現在正在努力補充的課外教材!停止你現在正在推廣的桌遊融入教學!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停止』,雖然學生本身也有問題,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你──作為老師的你──身上。」
這並不是說創新教學方法是不必要的,也不是說創新是錯誤的。而是因為無論方法為何,教與學的重點始終是人,如果哲學是發現自己的真實,那麼身為教育者的老師便不能盲目,否則只能「像瞎子在帶領瞎子往前奔跑」,或者「要學生學會對腐爛的老鼠肉產生食慾」。厭世哲學家話說得沉重,但或許是熱心的教育改革者值得停下腳步思索的觀點。(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