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經營:級任導師VS輔導老師《台南大地震》教甄考情分析:「熟悉」是變故時支撐我們的力量。當家人可以團聚,心就安了,就有勇氣面對挑戰,熟悉的親友、師長不需要我們費力說明,就知道我們為此變故失去什麼,多承擔什麼,需要什麼,所以在危機處理時要盡可能讓家人重聚彼此照顧。當主要照顧者需要有自己的時間空間處理事務或照顧自己時,要盡可能找熟悉的親友來照顧年幼的孩子;或像屏東羌園國小在八八水災的作法,老師讓在學的孩子留校到晚上七點,家長就可以放心整理家園,因為學校與老師都是這些孩子與家長熟悉的,孩子得到照顧,父母就安心了,爲了孩子鼓起勇氣面對挑戰。
同理,變故後陌生的輔導人員在學校單獨入班進行班級輔導,成效不會太好。學生熟悉的導師或任課老師是不可或缺的要角,輔導人員需要與導師共同合作一起進行班級輔導。輔導人員需先照顧導師的壓力,再和導師溝通班級輔導的過程與分工,請導師注意學生在班輔過程的反應。只有導師才有辦法解讀那些反應的意義,例如哭的很傷心的那個學生是亡者的好友或是死對頭?導師才有辦法在生活中照顧學生,而不是輔導人員。
最後我很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危機中或後,我們需要每一個人,特別是身邊的人,專業助人者例如心理師...等輔導人員可以是我們的資源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那個。以上摘自Ruby Tainan
..........
我們的社會,大多數的人喜歡做教導者,高談闊論自己的見解與直接給予他人評斷與意見,或是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強行灌輸在他人身上,要他人仿效,我們誤以為這是菁英與優越份子的表現,卻不知間接的否定他人的生命體驗,與漠視他人的感受想法。在《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這本書裡,我最想傳達的概念是:
陪伴,必須能從他人的獨特生命經驗中,「看見」與「聽懂」這一個人的存在姿態,以他為主體,靜靜聆聽與理解生命所經歷過的思想與感覺,以及生命如何活著,並且活到如今的過程。而陪伴者也需要是一個有完整個體的人,在聆聽與理解之下,感受到我和你之間真實的互動過程,體會到「我們」的同在一起,藉著連結與共鳴,創造真實的陪伴。
我心裡有個盼望,希望這本書的存在,可以陪伴人找回與人靠近,與生命貼近的途徑,不再讓心困住,也不再以遠離他人、自我分離的方式,粗暴的對待彼此,傷害自己。希望我們可以讓陪伴,重拾現代人喪失的許多親近關係,也讓我們的心因此可以真實的感受到關愛的流動與溫暖,一點一滴的從內在體會到生命的滿足與幸福。摘自《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蘇絢慧
........
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沒有辦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我們從小一再為課業而犧牲人格成長的機會,但事實上是,我們應該更及早了解到勝敗是兵家常事,不足掛齒,不值為此而否定自己,賠上一生。~ 摘自: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洪蘭)
.........
摘自:黃聖智【業力引爆文】救災時刻,慈濟在維冠大樓附近舉行法會,又增添這次震災中的爭議。累積爭議已有:慈濟人跟救災民眾借耐熱袋要為宇宙大覺者遮雨、法會螢幕播放的是慈濟自家紀錄片、要求供食單位挪動空間給慈濟使用、堅持由慈濟人處理家屬部分事宜、慈濟旗下媒體宣傳已提多少物資的數據、慈濟粉專小編超高速刪除網友留言等等。#個人有幾點觀察,來解釋這類一再重演的慈濟爭議現象:
1. 災民當下「真正需要的」,與慈濟「認為災民需要的」,往往有落差。
2. 挾災民左右兩旁安慰,慈濟人會時吐所謂的上人法語,但上人法語充斥不少黨國遺毒之下而生的舊觀念,不僅不適用當代,也顯得造神行銷。災民若非佛教徒,難有好感。
3. 災民需要的是安靜、冷靜、思考,還是慈濟人的耳邊叨語?風向隨著年齡層越下降而越趨向前者。
4. 慈濟人幫忙過後,後續會引導災民參加慈濟宗教活動(例如昨晚的法會),若災民樂意,那倒還好;若過於強勢而使人產生反感,那僅這麼一次可能就會黑掉了。
5. 慈濟為了讓行善過程完整紀錄,同一戶災民,可能會連續接受大愛台新聞、大愛台節目、大愛電台、慈濟月刊、經典雜誌等慈濟子媒體接連訪問,作為慈濟救濟成功的案例之一。但包裝越多,形同越往行銷路線靠攏,與宗教本質背離。
6. 高雄氣爆當時,台積電投入賑災獲得佳評,而慈濟卻遭來批評。主因,是台積電不會有志工拿著攝影機進入災民家中全程紀錄過程,以「侵入式手段」進行賑災;次因,是台積電知道災民的迫切需要為何,而非提供一些宗教類物品。
7. 慈濟發放的物資皆印有慈濟LOGO,彷彿是要讓災民永遠不忘慈濟施予的恩情。相較之下,日本品牌「無印良品」不印LOGO的模式,顯得內斂而不張揚。可惜,慈濟至今仍未改變這樣的類行銷手法(縱使物資源頭是來自眾生善款)。
8. 雖然行善並非一定得默默,但也要看呈現手法的優劣之別。民間自發性團體在近幾年越來越快速動員且有組織,同時也非為了受益於特定個人或團體。例如這次震災由台南青年發起的「0206臺南救災志工招募」組織。
以上,報告完畢。
(圖片是丁鈞佑的,相關事件則來自蕭卉伶、吳丞閔、林誌諺、王天明
..........
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
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
世人多半寂寞 ,唯有一切看淡,心也就不累了。(轉貼)
..........
最好的放鬆方式
就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 ~ 宮崎駿
..........
許世穎「五鐵秋葉原」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