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吳靖國教授:在「教育哲學」的領域中,我們若以教師資格考為目的,則以選擇題為主,若以教師甄試為主題,那麼除了選擇題以外,更要含括申論題。題型詳解:以下大家可以試著把題目想一想,看看自己理解的程度到哪裡?
一、Q:( 1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在人性論中傾向:(1)性善論;(2)性惡論;(3)非善非惡論;(4)亦善亦惡 論
A: 先試著解讀,率性是依循本性來展現,如果本性是惡的,依循出來會是好的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他的主張是「性善」。
二、Q:( 2 ).學習的重心是學生,學生具有的自我學習能力,所以教師的角色任務是協助者而非指導者,這是哪一派別的主張?(1)永恒主義;(2)進步主義;(3)精華主義;(4)未來主義。
A:從杜威之後,進步主義也影響到了美學心理學界的輔導,在輔導中跟這個很像的是誰?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甚至在教學方法中,有一個方法叫做:價值澄清法。對各個層面都有顯著的影響。
.
三、Q:( 3 ).觀念分析學派所倡教育三大規準是:(1)合認知、合技能、合情意;(2)主學習、副學習、輔學習;(3)合價值、合認知、合自願;(4)合事實、合技能、合態度 。
A: 1、認知、技能、情意的倡導者:布魯姆
2、主學習、副學習、輔學習:克伯屈
克伯屈是杜威的學生,據說杜威上課無趣,因此克伯屈便想到學習要顧及「同時學習」原則。想出好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實習時,各位也要把這個觀念用進去。主學習是主要教授的概念,副學習和其有連帶關係;例如國文課教岳飛,副學習便旁及其歷史,在教授的過程中,更強調了他忠勇愛國的情操,這就是輔學習的部分,也是情意方面的陶冶。
.
四、Q:( 3 )下列哪一句話可以代表存在主義的主要精神?(1)知識就是權
力;(2)權力就是知識;(3)存在先於本質;(4)本質先於存在。
A: 本質先於存在,其實跟理性主義有很大的關係,又和亞里斯多德的「形質說」有很大關連。人的本質先存在是理性主義,人會成為什麼樣子,老早就確定了。例如芭樂種下去,長出來也不會是蓮霧,為什麼?芭樂有其本質,不斷長成芭樂,成長的也是芭樂的本質,最後長成就是一種完成,就是亞里斯多德的「善」。把自己表現出來。人的本質是什麼?從亞里斯多德的角度,人是理性的動物,人要發展他的理性,才能叫做是人。
存在主義剛好相反,存在會先於本質。人的肉體出生之後,會成為什麼樣子,那並非一開始就決定了,所以人有絕對的自由,也就是說人可以選擇你想要的,構成你的特質,這不是一開始就限制的了。所以人是透過自由抉擇才決定妳的本質,所以存在先於本質,因為妳有絕對的自由。事實上存在主義和理性主義是剛好相反的。存在主義的尼采不能信服上帝,因為剛剛提到的芭樂樹是誰給的?上帝給的。人出生的本質是誰給的?上帝給的。而上帝沒有權力決定我們是什麼,所以我們才能自由的選擇。(以上摘自吳靖國教授)
.........
教師群:何謂「客體關係理論」?
.
許世穎:從佛洛伊德(Freud)以降,精神分析學界兩大主流,即強調驅力的美國自我心理學,以及英國的客體關係理論,客體關係理論是一種精神分析理論,於1940至1950年代由英國心理學家羅納德·費爾貝恩和梅蘭妮·克萊因等人所開拓。不同於弗洛伊德理論,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並非尋求「驅力」的滿足,而是在同他人的關係中來尋求滿足。
.
客體(object)一詞為弗洛伊德所使用,對嬰兒而言,客體指滿足需求的事物,對兒童而言,客體一詞可與『他人』互換,客體關係即指人際關係。而此等人際關係乃塑造了個體目前與人們之間的互動情形,不論是真實的或幻想的。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假定是,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型態一旦建立,就會影響其日後的人際關係。參見《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
隔壁急診醫學會副理事長的醫師娘,帶著全身上下都是名牌的小孩,來辦公室敲門玩萬聖節遊戲。問我:「要給糖還是搗蛋?」
我回答:「搗蛋!」現在就可以開始了!結果小孩被我嚇哭了!
我這裡是富有東方文化的「書院」,不玩西方殖民遊戲。
(後記:後來大叔還是有給他糖,教室桌上一堆)
..........
技術線型的理財課大爆滿,
.
就跟算命課廣受歡迎一樣!
.
(易騙難教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