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廖振順《教育這種病》教甄試教原則與技巧

感謝評委廖振順老師同意弟轉貼於社團(粉絲專頁)同時推薦其新作《教育這種病》,廖老師在文中提及的「試教」原則與技巧,若是能適當掌握,對於成功錄取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甄試世界難 學校期待什麼樣的老師》最近去參加陽明高中的地理教師甄試試教評審工作,這次放出來的是「正式缺」,實在是很難得的缺額。能入圍試教已經非常不容易,但是最後還是要選出唯一的一人,未錄取的老師一定很想知道「為什麼不是我?」
.
學校期待什麼樣的老師:考教師甄試實在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多數老師都是一考再考,從臺北考到臺中、高雄、花蓮、臺東,可謂環島征戰,卻總是沒考上,那種心情若非過來人是很難體會的。每一次名落孫山,應考的老師心中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我的分數這麼低?每一題我幾乎都會寫啊!怎麼可能只有這個分數?挫折、無奈、惶恐、不甘心等情緒一股腦兒湧上心頭。
.
小葉老師好不容易取得教師資格,回想剛開始第一年還有些堅持,堅持不要離臺北的家太遠,堅持一定要公立學校,一間、兩間、三間接續落榜,一年、兩年、三年次次摃龜,別說考上考不上了,多數學校放榜之後,才發現連第一關筆試都過不了。於是困惑縈繞心頭:不會吧,難道我都答得不對嗎?難道回答得不夠完整嗎?
.
其實主要原因在於考試人數實在太多了,在競爭激烈的情形下,「答對」是不夠的,還要答得「不可思議的完整」才行,這個時候除了要熟悉教材,還必須寫得快,唯有寫得快、寫得多,才能每題比別人多個一、兩分,因而讓筆試分數排在錄取名額之內。
.
如果自認寫得對又不可思議的完整,那很可能是遇到了不可抗力因素,譬如說,該校有個代理教師教了幾年,口碑還不錯,與同科教師關係也打得好,該科教師們可能傾向錄取一位熟悉、品質又有保證的代理教師,而不願冒險錄用一位不確定的教師。在這種狀況下,公開招考比較像是一種形式,參與考試的老師只好自認倒楣,花了錢又浪費時間來陪考。這種不可抗力因素很多樣,不一而足,有效的對抗方法就是不斷地嘗試,說得很直接,但就是這麼一回事,安慰你等於是欺騙你。
.
筆試過了,再來就是試教囉,試教有些原則與技巧,若是能適當掌握,對於成功錄取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分享如下:
.
一、請製作一份小折頁,內容最好採用「條列式」,提供學經歷、得獎紀錄、參與計畫、教案作品等,讓委員能快速了解你的優點。這些內容不要依照「時間序」條列出來,而是依照「重要序」來排列,把自認最驕傲的得獎紀錄、最完美的教案作品放在第一項,讓人一眼就看到,知道你的豐功偉業。若是按時間序,就不夠貼心了,評審委員對於每一個應考教師的生涯發展史很難在短時間內搞清楚,要評審委員在極短時間內「找到」你的優點,實在是強人所難,所以資料的呈現方式關係著希望委員如何認識你,當然也就是成敗的關鍵因素。
.
二、口試或試教開始時,一進場就把準備遞交給委員的資料盡快地交到委員桌上,然後迅速就座或是開始試教,不要耽擱時間。口試委員詢問問題,毋須一直重複客套話,例如,委員每問一個問題,就回應謝謝委員提問。應考的人很多、時間很緊迫,流程愈順暢明快愈好,委員問得愈多,你回答得愈多,讓委員留下「確定」印象的機會也愈高,所以不要讓過多的客套話冷卻、拖慢了對話流程。當然也不是要急就章,一副很匆忙的樣子,而是行為自然、優雅,不做作就好。
.
三、學校聘用老師時,很看重人格特質與態度,經驗豐富的委員會從言談舉止間找出特質,考生要呈現出誠懇的態度、教育的熱情以及有使命感的人格特質,說話時眼神要穩定,音量要夠大而平穩,咬字要清晰、抑揚頓挫適切,手腳和身體的擺動也要自然。推薦可參考TED的演講,從眾多TED的演講者身上學習適合自己的說話方式與節奏,再用攝影機拍下自己上課說話的過程,下課後,播放上課錄製的畫面來看,找出自己的最佳節奏感。
.
四、無法回答委員的提問還不至於致命,但是試教內容「教錯觀念」,那肯定是不會錄取的。所以對於專業的本職學能,千萬不能心存僥倖,必須腳踏實地,紮實地準備好。
.
五、不建議在試教時表現課堂幽默,幽默沒處理好,輕則很冷,重則踩到「諷刺」學生的紅線。原則是,談話永遠要正向。學校要錄取一位未來老師,重視的是在這十五分鐘內,你能不能把一個老師該有的「樣子」表現出來,專業度夠不夠、教材熟不熟、聲音有沒有自信、說話能不能有條理,至於幽默與否絕對不會是優先選項。
.
學校總希望自己能挖到寶,什麼樣的人是寶?擁有正面人格、工作態度積極、具有優質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無礙,最後專業知識夠水準。用白話說就是,學校要的是肯吃苦、肯配合、好相處,再加上專業與教學方式「夠格」的老師。必須注意「順序」很重要,吃苦、配合、相處是核心,專業、教學水準是門檻。
.
許多才高八斗的老師總是在試教或是口試關卡被擋下來,大半都是表現出一副優秀得不可一世的氣勢,忽略了該校同科教師的感受與人性,這些已經在學校的同科教師,怎麼會願意聘用一個或許很厲害,但是應該會很機車又不合群的人來當自己未來的同事呢?本文出自《教育這種病》,廖振順 著,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感謝評委廖振順老師同意世穎轉貼)